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姜维

发布时间:2020-05-26
1

三国姜维之死竟然这么惨?姜维死后为什么被挖心取肺

三国
姜维之死
姜维怎么死的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公元264年,姜维鼓动钟会谋反,但钟会手下官员都表示不支持,钟会大怒,将所有官员收押,打算第二天杀鸡给猴看,处决其中不服从的官员。结果一不小心,其中一位官员的部下悄悄将消息报告给了监军卫灌。卫灌连夜召集兵马杀往成都,讨伐钟会。大军杀入钟会府中,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眼看计谋失败,最终自杀,可魏国将士仍然不放过姜维,将他剖腹取胆。

姜维死后被魏军剖腹取胆,这件事情正史和演义都有记载。正史记载如下:(姜维传)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姜维本是天水郡冀县人,姜氏是当地望族,228年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俘。之后,姜维受到诸葛亮和刘禅的重用,从俘虏一路做到了蜀汉大将军,成为蜀汉后期的栋梁之才。诸葛亮死后,姜维秉承丞相遗志,多次北伐,给曹魏造成了极大困扰。特别是狄道一战,姜维大破雍州刺史王经,曹魏士兵死伤数万人之多。

姜维投靠钟会之后,积极挑拨钟会与邓艾之间的关系,姜维也正是看透二人都有争攻之心,钟会更是屡次请教姜维如何排挤邓艾,夺得灭蜀第一功。姜维便与邓艾积极谋划,搜罗邓艾谋反的证据。邓艾也是个有勇无谋之人,占领成都后,邓艾擅自以天子的名义封赏蜀中官吏,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员,要么被任命为当地官吏,那么被邓艾搜罗为自己的部下,而这一切并没有得到司马昭的同意。

姜维死后,卫灌因害怕自己也曾参与陷害邓艾,于是将邓艾父子在绵竹地区处死,为了推卸责任,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姜维,于是姜维便成了魏军发泄的对象,官员们将姜维破腹取胆,挖心取肺,以此来表达愤怒,之后又杀入姜维府中,将姜维家小满门抄斩,可怜唯一对蜀汉忠心耿耿的姜维,却落得如此下场。


查看详情>>
2

姜维之死是形势所趋,历史上姜维到底怎么死的?

三国
姜维之死
姜维怎么死的

姜维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军,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第一次是在238年的时候,姜维和蒋琬两人合力出师伐魏,但是在南安被魏军阻拦了下来,一番相持只好无奈退兵。第二次北伐是一次成功的大胜,姜维派出当时在蜀国还算强势的王平攻打魏国,曹爽大败,差点就攻入关中,可惜还是功亏一篑。第三次北伐也小有收获,在这次北伐中,姜维在陇西一带击败魏将,收服了凉州的胡人王,之后的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因为走漏了消息,邓艾先有准备,所以只能无功而返。

之后的5,6两次北伐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在第七次的时候,姜维再次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击败了魏将李简,之后乘胜追击,攻取了河关、临洮两个县城,也算是小有收获。在之后,公元256年的时候,姜维再次出兵大败雍州刺史,斩杀魏军数万人,但是魏军快速增援,姜维不得不撤退。但是之后的第九次北伐的时候,因为援兵迟迟不到,姜维被邓艾击溃,蜀军伤亡惨重,而这之后的两次出战也都是没有什么收获,无奈只能回军。

纵观姜维的北伐记录,我们可以看出他是胜多败少,即使在蜀汉明显劣势的时候,姜维依旧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可见姜维的军事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为蜀国自身的羸弱,最后北伐还是以失败告终。

姜维怎么死的

姜维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衣钵传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姜维的足智多谋。但姜维毕竟是武将出身,和诸葛亮的小心谨慎不同,姜维胆子颇大,用计并不考虑后果,不像诸葛亮那般机关算尽。不过最后他的死亡却也和他这个胆大脱不了关系,那么姜维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姜维本来是魏国将领,不过在诸葛亮的离间计之后投靠了蜀国,在蜀国也算是颇受重用,之后对蜀国也算是忠心耿耿。前期,姜维算是战无不胜,后期因为费袆等人的不信任,兵权有所削弱,所以屡战屡败,后期费袆被刺身亡后,姜维的兵权得以返回,虽然依旧是一员猛将,三十到底大势已去。

后面他想要招降魏国的将领钟会,并撺掇钟会谋反,可钟会的部下不同意,并找机会杀死了钟会,姜维在一边看着大势已去,并且当时心疼病发作,就拔剑自刎了。

他死后遭到了魏国的剖腹,说他胆大如鸡卵,也不知道是不是印证了姜维胆大妄为的基础。只是一员大将最后却落的自刎的下场,不可谓不悲剧。只是即使他能招降钟会,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有多少的改变。

届时,蜀国弱小,诸葛亮死后,军中无军师,将领更是没有多少独当一面的大将,而魏国正是强盛的时候,即使招降了钟会,也不过是一时的用处罢了。所以说姜维的死亡可谓是形势所趋,他已经被逼到穷途末路了。


查看详情>>
3

历史上姜维怎么死的?姜维的军事成就有哪些

三国
姜维之死
姜维怎么死的

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当年诸葛亮北伐时姜维投靠了蜀汉而因此受到了重用,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开始掌握军权,不顾蜀中大臣的反对多次率领军队北伐曹魏,之后被司马昭五道伐蜀,刘禅投降,姜维假意投降魏将,最终失败被杀

早期经历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

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以身殉国

姜维纪念堂中的姜维像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

军事成就

姜伯约九伐中原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抵御的住敌人,却无法获得大的战果。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这样一来,可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又无法就地得到粮草的补充,长久下去,敌军疲弊,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打游击的军队,一起趁机进攻,这样就能将敌军悉数歼灭。

于是令汉中都督胡济守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都立围守,以备强敌。景耀六年(263年),钟会伐蜀,率领大军围住汉、乐二城,久攻不下。钟会无耐,写信给驻守在汉城的蒋琬之子蒋斌,劝其投降,但遭到拒绝。而此时关口守将蒋舒献关投降,傅佥战死。钟会于是只留轻军围汉城,自率大军长驱直入。姜维的军事布置因为朝廷用人不当而导致失败(蒋舒本为武兴督,因为在职期间没什么表现,所以被派往关口助关中都督傅佥守...

查看详情>>
4

姜维怎么死的?他死后竟然不允许下葬

三国
姜维之死
姜维怎么死的

姜维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衣钵传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姜维的足智多谋。但姜维毕竟是武将出身,和诸葛亮的小心谨慎不同,姜维胆子颇大,用计并不考虑后果,不像诸葛亮那般机关算尽。不过最后他的死亡却也和他这个胆大脱不了关系,那么姜维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姜维本来是魏国将领,不过在诸葛亮的离间计之后投靠了蜀国,在蜀国也算是颇受重用,之后对蜀国也算是忠心耿耿。前期,姜维算是战无不胜,后期因为费袆等人的不信任,兵权有所削弱,所以屡战屡败,后期费袆被刺身亡后,姜维的兵权得以返回,虽然依旧是一员猛将,三十到底大势已去。

后面他想要招降魏国的将领钟会,并撺掇钟会谋反,可钟会的部下不同意,并找机会杀死了钟会,姜维在一边看着大势已去,并且当时心疼病发作,就拔剑自刎了。

他死后遭到了魏国的剖腹,说他胆大如鸡卵,也不知道是不是印证了姜维胆大妄为的基础。只是一员大将最后却落的自刎的下场,不可谓不悲剧。只是即使他能招降钟会,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有多少的改变。

届时,蜀国弱小,诸葛亮死后,军中无军师,将领更是没有多少独当一面的大将,而魏国正是强盛的时候,即使招降了钟会,也不过是一时的用处罢了。所以说姜维的死亡可谓是形势所趋,他已经被逼到穷途末路了。

姜维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将领,第四代执政大臣,是甘肃早期有名的历史人物。据传,姜维的故里在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那里有姜维的衣冠冢。

姜维本是魏国的将领,诸葛亮一手离间计使得姜维被魏国猜忌,不得已之下投靠蜀国,诸葛亮颇为重用姜维,并将姜维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定下了以攻代守,以汉中为屏障,守卫成都的策略,只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后北伐的计划被搁置了几年,直到姜维独揽军事大全,于公元238年,再度进行北伐。

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胜多负少,但却动摇了蜀国的国本,在姜维第十一次北伐失败之后,蜀国兵败如山倒,在北伐失败的第二年就灭亡了。

姜维死在魏国将领的手里,当时他想要策反钟会,期盼用钟会的造反给蜀国带来一线的生机,但是钟会造反失败,被部下所杀,姜维也知道大势已去,只好拔剑自刎。

姜维死后被剖腹,并且不允许下葬,忠心的部下偷偷的带回了姜维的衣物,埋葬在姜维的故里。之后,姜维的尸身埋葬于四川,但是为了弘扬姜维爱国的精神,他的衣冠冢至今仍保留在姜维的故里。

姜维衣冠冢距离甘谷县城东5公里,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在1997年被甘谷县人民政府定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姜维的诞辰,故乡的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查看详情>>
5

姜维怎么死的?姜维之死非常凄惨,分尸荒野

三国
姜维之死
姜维怎么死的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很多人青史留名,比如武将中的关羽、张飞、赵云、吕布,谋士中的诸葛亮,几乎成为神话。但是,作为诸葛亮的唯一接班人,姜维下场比较凄惨,让人感叹。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

刘备虽然武有关羽等五虎上将,文有诸葛亮等谋略天才,但仍未一统三国,反而成为最早灭亡的国家。特别是诸葛亮晚年六出祁山而不得,甚至病死途中,让人无限感慨。诸葛亮死后,文韬武略的姜维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继续北伐。

姜维跟诸葛亮不同,他不仅极具谋略,是一个天才般的军师,同时他也是一名武将,英勇无敌。诸葛亮对姜维评价非常高,自从他第一次北伐收服姜维后,就把他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

可惜,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蜀国皇帝刘禅软弱无力,心中一心想着如何自保,多次提议向北魏投降,而换来一方太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力主战的姜维更是受到朝廷主和派的排挤和诬陷,被孤立派遣到远离汉中的地方。

而当曹魏18万大军挥师南下,蜀国人人自危的时候,远在沓中的姜维力缆狂澜,突破邓艾层层包围,杀过阴平桥,阻挡了钟会的进攻。

令人愤怒的是,刘禅舍弃了姜维,自己率朝中官员投降北魏。并且下令让正取得战争优势的姜维立马投降,不得再战。

姜维虽然投降了北魏,但心系蜀汉,一心想着复国,在北魏军中笼络人心,希望有一天能复国成功。就在姜维万事俱备,准备发动兵变的前一天,消息泄露,姜维和他的人马被北魏围堵,所有将士皆被残杀。

一代名将姜维更是被魏国人剖腹分尸,暴晒荒野。而这次背叛姜维的,竟然还是刘禅。真是可悲可叹。

他死后,钟会曾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查看详情>>
6

姜维北伐为什么无缘无故的退兵?终于知道为什么不成功了

三国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成功

话说三国人物,个个都是英雄,每个人都有一身的本领,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虽然是罗贯中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夸大了的),殊不知诸葛亮有个关门弟子姜维,大家可能不知道姜维是谁,姜维是在诸葛亮死后,一人扛起北伐的大旗。而且还差点成功,差一点就攻陷曹魏首都。

诸葛亮死后姜维没有立即北伐,而是稳定军心,操练军队,发下农业,积极屯粮。两年来蜀汉又成为了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个国家。姜维就向皇帝刘禅请命北伐,而刘禅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毕竟给他打天下,而且又不让他本人出马,何乐不为呢?于是姜维就开始了北伐事业,此时曹魏派出了邓艾,准确的说是司马师派出的,因为那个时候曹魏政权基本被架空,司马家族独揽大权,权倾朝野。不过姜维跟着诸葛亮是学到了精髓,并不像马谡,仅仅学到了皮毛。姜维的北伐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狄道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无奈后方粮草没跟上,军中无粮只好退兵。

姜维回去之后,便打听情况,为何没有粮草,原来是宦官黄皓不给前方提供粮草,借口说军中匮乏,气的姜维第二天便上朝参了黄皓一本,私下向皇帝刘禅请求斩杀宦官黄皓,没想刘禅不同意,结果黄皓知道了此事,就记恨在心,想着要把姜维的兵权给拿下来,姜维也知道黄皓此人阴毒狡诈,如若待在朝中定会被黄皓所诬陷,于是姜维就再次北伐,这次由李言之子李方来掌管后方,为三军将士提供粮草。

果然,在姜维第七次的北伐过程中,后方没有了顾虑,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战争,前方和邓艾斗智斗勇,双方你来我往,不过最后还是姜维略胜一筹。姜维又使用了离间计让邓艾回到了曹魏后方,自此姜维的北伐大军,势如破竹,虽说军中无人,但是奈何姜维用人厉害,无论是谁在他手中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眼看着快要打到西安,我们要知道,过了西安再往东就是平原了,相比于汉中地方出兵,从西安出兵可以说已经成功一半了。所以双方一个拼命的攻打,一个拼命的死守。

正当北伐大军士气正盛,想要一举攻下长安,此时姜维缺无缘无故的退兵,众将士都不明白姜维是何用意,便一起来请战,大家都不想浪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毕竟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也没有打到这里,这眼看着北伐大业的成功指日可待,现在退兵算什么,前功尽弃,之前那么多的努力也付之东流了。

可是姜维看到众将士都来请战,姜维也落泪了,并说我也不像撤兵,可是皇帝说南方蛮夷又起祸乱,想要我们回去平定。此时张翼第一个出来说,南方怎么会出什么乱子,这很显然是黄皓那个宦官搞的鬼,将军不会没有看出来吧。姜维苦笑,怎么会看不出来,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皇帝圣旨谁敢违抗。众将士异口同声的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不了抗旨,把西安拿下来再回去,这样皇帝也就不会怪罪我们了。

话说到这里,姜维从书案下面一连拿出来了四道圣旨,众人都傻了眼儿,原来将军瞒着三军将士已经抗了三道圣旨,接着又来了一道,该怎么办,无奈只有班师回朝。这是姜维北伐最成功的一次,打的最远的一次。

总得来说姜维北伐失败基本上都是因...

查看详情>>
7

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成功?违背了民心的北伐怎么可能赢

三国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成功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上对于姜维的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贬不一,推测不断,而在诸多的揣测质疑之中,姜维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姜维北伐到底动用了多少的兵力呢?姜维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姜维的兵力一定不多,在诸葛亮的时候,蜀国数次北伐就没有多少兵马,也就是5-10万之间,甚至有可能更少,只有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可能聚集了将近10万的兵力。而到了姜维北伐的时候,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蜀国的国力有所增强,但是姜维可不是诸葛亮,没有诸葛亮的那个声望,也不可能调动太多的兵马,在早期的时候每次出兵还有费祎压着他,史书记载:“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姜维手下的士兵还不到一万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对于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

等到费祎死了以后,姜维总算是解放了,能带的兵多了一点,但是其实也是有限的,顶多也就是5万左右的样子,从《魏书》来看,姜维统帅“步器四五万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错,而且众所周知,古代打仗所说的兵力一来多有夸大之处(从气势上吓到敌人),再来其实有不少人都是运粮的后勤兵,所以姜维手下真正打仗的甚至未必有4,5万人,而到了后期,随着一次北伐的失败,姜维的兵权也被分去了一部分,手下的兵力更少,估计也就2万左右的样子。

纵观史书,对于姜维的北伐有着很多的记载,而且后人对于姜维北伐的评价也有不少,其中姜维北伐失败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是人们的焦点,这里小编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蜀国本身的国力远远不如曹魏,自古以来,战场上面可能有不少以弱胜强的,但是姜维的北伐归根结底是两国国力的综合交锋,这样的情况下,以弱胜强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而且蜀国在失去荆州之后就一步步开始走下坡路,单单有一个益州的蜀国无论是兵力还是地理位置上都处于劣势,所以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这一点其实诸葛亮、姜维都知道,但是北伐也是不得不做的。

第二点就是姜维的身份,姜维是一个降将,在蜀国的威望本来就远不如诸葛亮,再加上当时蜀国内部政治非常昏暗,刘禅无能听信宦官,使得姜维不能全力发挥。

第三点是因为当时蜀国内部的人才极度缺乏,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一辈的已经老的老,死的死,而新的还没有出现,不只是朝中没有好的文官,就连带兵打仗也没有人可用,所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

第四点,也是因为姜维面临的敌人其实很强,先不说魏国本身国力的强大,邓艾、钟会,诸葛绪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可以说魏国一代一代都有人才挺身而出,也让姜维一直都没有什么收获。最后一点就是蜀汉的旗号就是恢复汉朝,而当时汉朝灭亡已经很久了,人们对于汉朝早就没有留恋了,再加上魏国的各项制度也都比较完善,人民也都比较信任曹魏,所以说姜维的北伐其实是违背了民心的,有着这样多方面的劣势,姜维的北伐又怎么可能成功。


查看详情>>
8

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成功?姜维到底输在了哪里

三国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成功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姜维北伐时蜀国已经开始缺少骁勇善战的将领,所以只能让老将军廖化担任先锋。虽然这句话时常被拿出来调侃,不过廖化的确是蜀国后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姜维接替诸葛亮北伐的志向也离不开廖化的帮助。不过北伐之路还是困难重重,姜维和邓艾交锋,始终难以占据上风。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意思的却是少之又少!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三个人在一起就能算得上是个诸葛亮,但这个解释很明显就是行不通的!那,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很简单,集众多之所长,补己之不足。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相当于现今的大网红李佳琦,即使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时候,诸葛亮的名气同样,不受影响,迅速传遍了五湖四海!可以说,在当时只要是会喘气的人都知道他诸葛亮的存在。

名气与能力也是绝对挂钩的,诸葛亮一生为刘备出谋划策,拟定不少战略方针,成功帮助刘备逆袭为帝,终于不再做织席贩履的行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5次北伐之后,终于身体吃不住了,倒在了军营。临死之前,蜀国仍然是危机四伏,内有小人踊跃,外有强敌时思入侵。

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国情,诸葛亮便把自己一身的本事传给了姜维,孔明希望姜维可以代替自己完成他未竞之事,为何诸葛亮偏偏选中了姜维呢?

原因很简单啊,一来,姜维乃是武将出身,爱国之心很强,一旦被收服,他不会叛变。其二,姜维有着不错的军事头脑,一旦学会兵法,那就会变化出无限的能力。其三,姜维武艺不错,可以打平赵云的人,他绝对是可靠的,除此之外,他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不错的,不会像自己一样,老是感冒,疾病緾身,甚至是会被公务累垮。如果是姜维,他绝对可以扛得住!

那么,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真的扛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吗?

从大局观来说,姜维确实是顶住了压力,但是他做得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帮助刘禅真正做到“亲贤臣,远小人”,要知道,此乃是恩师诸葛亮所倡导的,诸葛亮在世之时,是非常严格的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刘禅的,但是在诸葛亮死后,作为传人的姜维,似乎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攻伐之事上。(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研究恩师的兵法要道。)

除了未做到,帮助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之外,姜维其实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用尽一生,仍然未能完成诸葛亮之所愿,仍然匡汉失败,换句话说就是,姜维在后期基本上都是在吃败仗。

姜维到底输在了谁的手上?曹魏方面有谁可以打败姜维呢?细观曹魏用兵牛人,当属司马懿。不过,司马懿于251年,就见了诸葛亮。理应,学会诸葛亮兵法的姜维可以战胜曹魏才是,即便是不能全胜,但也可以慢慢吞食才对,但是为何却是吃败仗呢?

在司马懿死后5年,姜维被升为大将军,其权利达到顶峰,虽然此时荆州不在手,但是依然可以采用当年法正所提之谋,用汉中策,可以和曹魏来场持久较量。

其实,早在238年,姜维便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伐魏,但是那时候自己手中并无兵权,根本...

查看详情>>
9

姜维北伐战绩如何?整体用兵水平胜出

三国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战绩

在蒋琬掌权期间,姜维开始了对凉州地区的作战。自243年也升任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从此姜维开始了多达两位数的“北伐”作战。

自此在曹魏伐蜀前,合计12战,如将255年的战斗分为两段,则是13战。其中明确和郭淮交战的次数是四次,则四次战绩两胜两负,除了第一次是在蒋琬时代出兵外,其他均是在费祎时代,所统帅的兵力都是不足万人。在蒋琬时代也是偏师出战,兵力想来也不会太多。而且和郭淮的一次失利中是在郭淮、陈泰、邓艾、陈泰这样的全明星阵容下作战。虽然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失利,但姜维带着不足一万人哪怕被曹魏干掉了我觉得都不丢人。

对战陈泰的战斗则是为两战(不计公元249年不作为主帅曲城之战,此战主帅为郭淮),可以算是两次皆负。但都不算大败,算是交兵不利。

对战邓艾的战斗则是三次(不计249年、255年两次不作为主帅的战斗,这两战主帅分别为郭淮和陈泰),三次皆败。一次是大败,一次算是交兵不利邓艾据守不和姜维交战,一次算是小败。

和其他将领交战,如王经、徐质,不明主帅的西平之战和平叛汶山之乱则战绩是三胜一负。则姜维北伐作战的总战绩为五胜八负(绝对没有在开会)。其中基本总结可以看出,姜维大多数都在兵力、局势不佳的情况下作战,但往往他能把握机会创造一些奇迹(如大败王经、逼退徐质)。再面对容错率更高的曹魏(如邓艾曾判断失误,是陈泰匡正了邓艾的错误。如段谷之战,援兵一旦来不及则招致大败),姜维能拿下如此战绩也实属难得。

但姜维作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贪功。比如大败王经后,张翼等都劝姜维收兵,但他不乐意。最后还是被陈泰、邓艾逼退。以及姜维最大的失利,段谷之战也是轻兵深入,后继无援,导致惨败,让自己的政治生涯陷入低谷。陷入从百姓自蜀汉高层的反对,如果不是知陈祗的存在,以及此时的刘禅还是个好战派,姜维恐怕都没办法支持到蜀汉灭国。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姜维为“粗有文武”这显然有失偏颇,观整个蜀汉历史,能和曹魏对抗中,取得如此战果的主帅除了刘备、诸葛亮,也就是姜维了。而姜维的用兵多机变,虽然有不足,但毕竟所获得支持条件比刘备差多了,所以整体他的用兵水平还是略胜昭烈帝的。不然邓艾也不会在刚立下大功,攻破成都正意气风发的时候,评价姜维为:“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姜维是一时雄杰,只不过遇到了,才遇到困境而已。能得到这个评价,自然比谯周的弟子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客观多了。(其实陈寿治史还是比较客观的,不然也不会记载邓艾这句话。)

谈到这里,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期待我谈下姜维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北伐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姜维不得不为之。


查看详情>>
10

姜维北伐战绩贬多褒少,根本无法威胁到魏国

三国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战绩

诸葛亮六出祁山,一生为北伐呕心沥血,却含憾于五丈原。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历史中,诸葛亮之后,姜维都成为了蜀汉的中流砥柱。尔姜维北伐更是成为诸葛亮战略的延续。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姜维的北伐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他的北伐究竟打得怎么样呢?姜维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北伐,他的优势在于熟悉凉州的羌胡,可以结为外援,同时姜维自身才武卓绝。这么多次北伐,收降白虎文、治无戴所部,斩杀徐质,以及大破王经,算是比较大的战果,重创魏军,但是被邓艾在段谷、侯和击败,也是比较明显的败绩。

姜维的北伐,始于公元238年,终于262年,前后一共进行了11北伐战争,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九伐中原哦。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第一次北伐,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于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过此战蒋琬也只是骚扰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开阵势打

公元244年(延熙七年)第二次北伐,当时曹爽为建功立业,兴大军伐蜀,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抵御,姜维跟随费祎率军前去支援王平,最终打的曹爽大败。

公元247年(延熙十年)第三次北伐,其实与其说是北伐,倒不如说是接应别人,当时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

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第四次北伐,姜维进攻雍州,围困洮城,邓艾守城不出,无功而返。

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第五次北伐,姜维又是以羌人为辅助,与曹魏大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都各有胜负,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修。

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第六次北伐,姜维久攻南安不下,弹尽粮绝,突击撤退。

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第七次北伐,当时司马师杀夏侯玄、李丰等人使得曹魏内乱动荡,魏狄道长李简甚至密书向蜀汉请降。姜维看到机会于是再次出征。姜维占据狄道,进围襄武,最终击败魏军,斩杀大将徐质,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县民入川,之后率军撤回。

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第八次北伐,姜维复出陇西狄道,大败魏雍州刺史王经,歼灭魏军数万人。

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第九次北伐,镇西大将军胡济违约,没有支援姜维,姜维为邓艾所败与段谷,死者横尸遍野。

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第十次北伐,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公元262年第十一次北伐,姜维率军攻入洮阳境内,并与邓艾战于侯和,由于姜维远征补给困难,最终为邓艾所打败,损失惨重,实力大减,姜维战败后退往沓中,屯田避祸。

随即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公元263年(景耀六年)蜀亡。

其实纵观姜维的历次北伐,与其说是想收复中原,倒不如说是单纯为了北伐而北伐,因为很简单,蜀汉的国力太差了,而且国内无人支持,姜维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在蜀汉是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内政外交军...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