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历史人物 人物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会接受儿子在自己没同意的情况下在别处称帝?
常说"成王败寇"。而若是这较量双方都是帝王,甚至还是父子,那局面就不仅仅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么简单。而要为此寻个例证,那唐玄宗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便是一对典型。
在很多人印象中,唐玄宗自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处死之后便一蹶不振。故而他不仅接受了儿子李亨在未征得自己同意的情况下便在别处称帝的现实,还亲自为其举行了册命。
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十二,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省银川市境内)称帝,改元至德。此时李亨虽把身在蜀地的唐玄宗尊为了上皇,却没有因此得到朝野的认可:他手下的文武官员加起来不到三十人;登基没有按照礼制组织规模恰当的仪式;就连河西节度使接到他的命令,也"缓师以观变"。
所以李亨无奈,在称帝当天就南下去找唐玄宗,希望得到他的正式认可。
而此时身在成都的唐玄宗,还对儿子的作为并不知晓。
因为身边围绕着四位宰相和百司,还有许多政事要处理,所以唐玄宗如常颁布了《命三王制》。
这份平叛部署自然也提到了李亨,且还是用"太子亨"称呼他。而这恰好也说明了唐玄宗至此还是记得自己帝王的身份,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
不过在得知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一事后,唐玄宗还是做出了让步。
八月十六,他下达《明皇令肃宗即位诏》。但这个让步,毫无疑问,是极其有限的。
唐玄宗给了唐肃宗有关军国事务的处理权,但要求其在事后必须向自己汇报;要求各地在向唐肃宗奏请军政事务时必须让自己也知晓;自己仍保留一"诰旨"处理全国各类事务的权力。
唐玄宗还强调,自己和儿子一样关注平叛事务,所以双方的指令要多"通气"。至于自己什么时候放弃这些权力,唐玄宗只模糊地说了个"克复上京以后",也就是等自己回到长安以后。
因为自己实力尚弱,父亲又掌控着作为平叛大后方的山南、江淮一带,所以李亨尽管很不满,也不得不接受唐玄宗在《即位诏》里开出的这些条件。也正是双方各自妥协,唐玄宗才在八月十八日又颁布了《肃宗即位册文》。
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这份册文实际上颁布于八月十八,在文中却写的是七月十二,也就是唐肃宗称帝的那天。所以这就在承认唐肃宗合法性的同时,把事实篡改成了是唐玄宗命令唐肃宗即位,让唐肃宗被唐玄宗压了一头。
其二,按照惯例,册文中应该有奏册行礼的宰相名单。但在唐玄宗给出的这份册文里,却全然不见任何一人。因而这份册文,追究起来并不正式。
故而在以唐玄宗为核心和以唐肃宗为核心的"二元"政治成型初期,唐玄宗才是掌控着主动权的那一位。而因为双方当时的重点都是平叛,所以唐玄宗也没有趁机将这个不孝子"打死"。
但随着平叛事业的推进,唐玄宗和唐肃宗二帝并存,甚至存在一定对立的格局自然需要被解决。
为了成为真正的大唐天子,李亨在平叛时就将两京作为重心,以期将来以此为砝码收回唐玄宗还有...
查看详情>>与“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会接受儿子在自己没同意的情况下在别处称帝?”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