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裕谦

发布时间:2020-05-26
1

鸦片战争中战死的大清最高将领 ,宁死不退,誓死不降的裕谦

裕谦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中战死

昨天无意中看见一篇文章,讲的是当年裕谦因指挥失误,惊慌失措,自知必死,遂投水自尽,被人救出,在抬着逃跑途中身亡,这等于是临阵脱逃,清王朝刻意将他塑造成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

最后,这篇名为《晚清名将裕谦在定海战役中到底是临阵脱逃还是壮烈牺牲?》得出的结论是:“这场战役既可悲又可笑,可悲的是清军在面对英军的仓皇出逃,茫然无措,可笑的是一个将领临阵脱逃,最后却留名青史。”

裕谦是鸦片战争以来,亲临战阵而殉国的大清最高将领,他以两江总督的头衔,在战争的第一线指挥战斗,力战不敌,投水而死,尽管最后是死于撤退途中,但此时的他早已是昏迷不醒了;对此,《清史稿》有着明确的记载。

“至是果投泮池,副将丰伸泰等拯之出,舆至府城,昏惫不省人事。敌且至,以小舟载往余姚,卒于途”。

如果说这等于是“临阵脱逃”的话,那么,在抗战中众多负伤晕迷被俘的抗日将士就无异于“投降”了,这没道理嘛。

其实,文章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是:“裕谦的死传到道光帝那里时,已经被多次扭曲,他被塑造成一个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换言之,就是他是一个被捏造出来的英雄,至于是如何死的,天晓得!

这个我觉得就有点过了,虽然正史也有很多不可信之处,但是,你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是不能随便推翻的,你如何能拿得出材料,来证明裕谦就是“临阵脱逃”,是被美化的英雄,或者更是其他什么角色。

我就只信一点,作为总署两江的一品大员,他完全可以如前任伊里布一般,在南京的府衙中,弄几位名角儿听听昆曲,找几个姑丈打打麻将,行“迁延不进”之策,战胜,我请赏;战败,上报皇上,听旨遵办,有何难哉。

可是,他却两赴定海,并亲自在镇海率军抗敌,战前,他就作好了殉国的准备,史载:“裕谦先誓必死,一日经学宫前,见泮池石镌“流芳”二字,曰:“他日于此收吾尸也!”

他完全有可能退至后方,或者就坐镇总督府中,谁又能说什么不是,而他却誓死不退,“临战,挥幕客先去,曰:“胜,为我草露布;败,则代办后事。”

行如此事之人,难道不配一个英雄?难道不能青史留名?当然,如果你硬要说这一切都是扭曲,都是编造,那也拿你没办法了。

裕谦,字鲁山、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人,嘉庆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历礼部主事、武昌知府、江苏巡抚及两江总督等职,鸦片战争爆发后,在定海战役时壮烈殉国,终年48岁,追赠太子太保,谥靖节。

裕谦虽然出身于蒙古族的将门之后,本可锦衣玉食地过其一生,但不幸的是,他父亲不知为何事,被罢官革职,家道从此中落,加之朝廷不准八旗子弟从事工生,所以,生活很是困顿。

五岁时,父亲病故,孤儿寡母被逼无奈,投亲靠友地寄人篱下,然而,过早的自立让裕谦养成了独立和倔强的性格,对底层社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失去了所有依靠的他,走上了一条科举之路,期望能以此来重振家风。

一位八旗子弟要同全国的士子们在四书五经上血拼,这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在那平常的生活中,连风中都带着书香的江南书生们,这科场是他们纵马驰骋的...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