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薛丁山历史原型原来是他,多次击败突厥吐蕃开启节度使之名
影视剧中的薛丁山历史原型就是薛仁贵宗子薛讷,薛讷(649年-720年),字慎言,唐朝将领,高宗朝名将薛仁贵宗子,绛州万泉人(今山西省新绛)人。活跃于武周至玄宗时期,曾多次击败突厥,吐蕃等部,节度使之名即由他开始。《说唐三传》人物薛丁山的原型,薛丁山受儿子薛刚牵连,被武后满门抄斩。
薛讷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薛讷从城门郎为起家官,后为蓝田县令,有一倪姓巨贾在御史台整理私人债务,行贿中丞来俊臣。来俊臣私自拿出义仓米粮数千石给倪巨贾,薛讷不惧来俊臣威势,阻挡道:“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坚持不给,厥后俊臣犯事下狱,这件事也就罢休了。
圣历元年(698年)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武则天以薛讷将门虎子,提拔其为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临行前,武则天在同明殿召见薛讷,薛讷道:“丑虏恁凌,以卢陵为辞。今虽有制升储,外议犹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则狂贼自然款伏。”武则天很是赞同其看法。不久拜其为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多数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上将军,镇守边疆多年,累有功勋。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在新丰讲武,薛讷其时为左军节度,唐军军容不整,玄宗震怒,流放兵部尚书郭元振,杀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各路军马震惊失措,队形散乱,只有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所领戎马岿然不动。
玄宗派遣轻骑宣召薛讷,企图进入薛讷军营,但薛讷治军严整,严禁使者随意进入军营,玄宗大加赞赏,特意慰勉,盛赞薛讷有周亚夫之风。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为边患,开元二年(714年)薛讷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玄宗赞同。
夏,薛讷与左监门将军杜来宾、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20人出檀州讨伐,杜来宾认为正值酷夏,天气炎热,将士们披甲执戈,携带粮草深入敌境,恐怕很难获胜。中书令姚元崇也赞同杜来宾的意见。然而薛讷却说:“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行失也。”群臣商议,都认为不宜发兵。
玄宗即位之初,欲威服四夷,采取薛讷意见,令薛讷同紫微黄门三品,总督戎马征讨奚、契丹。六月,唐军在滦河遭遇契丹军,诸将统率不协调,征战倒霉,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讷与数十骑突围得免,被契丹人讽刺为“薛婆”。
战后,薛讷归罪于崔宣道、李思敬等8人,唐玄宗下制将其全部在幽州正法,敕薛讷免死,削官为民,同时赦免杜来宾之罪。同年八月,吐蕃上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进攻临洮军,又进攻兰州及渭州的渭源县,掠夺牧马而去。
为反抗吐蕃,玄宗再度起用薛讷,以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击吐蕃军队。十月,吐蕃再次进攻渭源,十月初二,玄宗下诏准备御驾亲征,并兴兵10人,马四匹,迎击吐蕃。
十月初十,薛讷在武阶驿(今甘肃临洮东)大北吐蕃军,坌达延率残部向洮水(今甘肃临潭西北)逃窜,薛讷指挥唐军紧追不舍,双方鏖战于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唐军再次大北吐蕃军,斩首一万七千余,缴获牛羊一...
查看详情>>与“薛丁山历史原型原来是他,多次击败突厥吐蕃开启节度使之名”相关的文章
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设节度使其实是不得已
唐朝在中国古代史声名赫赫,后世的王朝都将追及汉唐作为自己的目标!确实,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都表明一个王朝正在走向高峰!但安史之乱给了唐朝最致命的一击,之后的唐朝开始走下坡路,虽然有过几次中兴,但再也没有走向辉煌!
回溯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安史之乱的原因在于安、史二人领导的节度使势力尾大不掉,不遵从中央的号令!按说安史之乱的教训已经足够严重,平定叛乱之后该削藩并将节度使权力收归中央才是,为何还不停设置节度使呢?并且除了边疆之地外,中原等腹地也设置了节度使,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节度使制度为何产生!唐朝占据了广阔的地理范围,但古代由于通信、交通等条件落后,所以中央王朝不可能直接管辖,于是唐朝就建立了一套管理体系:州、节度使、羁縻州等。节度使主要在边缘地区,长官掌握军权、财权和人事任免权,基本上和小王国差不多!在唐朝实力强大的时候,节度使还都毕恭毕敬,可当安禄山见证了唐朝的腐败之后,于是反心四起!
节度使的存在具有现实意义,就是能够帮助唐朝中央更好地控制边疆地区!但其具有极强的自主权,并且在与外敌的交战中,实力强悍!安史之乱后,彻底让中央失去了对节度使的压制,所以中央也不敢轻易对节度使用兵!并且节度使自成一体,谁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所以虽然节度使之间多有矛盾,但面对削藩这一问题的时候又能团结一致,中央也没有办法!
唐朝中后期还设置节度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封赏与牵制!将有功之臣封赏为节度使,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并且随着唐王朝实力的愈加衰落,节度使变得蠢蠢欲动,中央将忠臣分封到外地做节度使,也能牵制不轨之臣!所以这就导致节度使的数量有增无减。到了唐朝末年,唐朝皇室和东周王室差不多,直接控制的地区也就是京畿周围。这个国家的经济、人才以及晋升渠道都被世家大族以及各地方的军阀势力瓜分!
所以说唐朝后期设立节度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设的话没有可靠的军力牵制其他反臣,唐朝经受不起第二次安史之乱!设置的话,碎片化的割据势力也注定了天下灭亡的结局。节度使的泛滥也为五代十国埋下了伏笔,割据一方的军头在唐朝灭亡之后,纷纷自立,互相兼并攻伐,最终迎来了乱世!
查看详情>>与“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设节度使其实是不得已”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