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唐宋八大家

发布时间:2020-05-26
1

唐宋八大家有几个是宋朝人?唐宋八大家是如何甄选的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有几个是宋朝人
宋朝

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唐宋八大家有几个是宋朝人?

唐宋八大家,是在两宋时期以文章著称的八个散文大家,这八位散文家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为什么唐代只有两位而宋朝有六位?

唐宋八大家的概念是明代才有的,据说明初朱右编写的《八先生文集》,所选的就正是这八个人,但这部书如今已经失传。明中叶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顺之撰写《文编》,唐宋作者只选择了这八人。唐宋八大家是谁比他稍晚的茅坤(兵法家茅元仪的祖父)是唐顺之铁杆粉丝,他编纂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同样只选择了上述八人。

这三人中关键人物是唐顺之:朱右因著作失传不知编纂思路,茅坤被王夫之讽刺“识见狭小”,从他认为韩愈得司马相如精髓这么荒唐(韩愈的骈文和司马相如的散文有多烂不难翻找,说这俩人相似,大约相当于说姚明长得像梯子)就知道王夫之并非污蔑。只有唐顺之作为古文运动的提倡者,明确认为应该提倡朴实的散文体,并认为唐宋八大家是上继孔孟、下启元明的关键人物。由于确立唐宋八大家地位的唐顺之是以“文言散文写得好”作为标准的,而唐代中前期流行骈文,中后期散文虽然有所兴起,但整个唐代以诗赋取士,非诗非赋的散文既不流行、也无关功名前途,感兴趣的人就只有把散文抬高到继承孔孟之道地位的古文运动参与者,也就是韩愈、柳宗元等寥寥几人,而像骆宾王、王勃、陈子昂这样以骈文见长的,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诗赋见长的都只能割爱。

宋代则不然,几经折腾后逐步树立起以策论为主的科举体系,因此即便是诗词赋大家也一定擅长偏散文体的策论(也就是议论文),最突出的就是苏轼,他既是诗词大家,也是骈文和小赋的高手,但选入八大家却仍然是因为其在散文方面的地位——他的策论在北宋被视作举子的范文,有“苏文生,喝菜羹,苏文熟,吃羊肉”之称。

正因为社会流行的文体不同,考试的科目各异,散文在唐代只有中后期较流行,涌现的高手自然远不如把策论当科举考试主考科目的宋代多,八大家以“谁的散文好谁入选”为标尺,结果当然也只能如此。


查看详情>>
2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诗有哪些?他写给俞紫芝的一首诗,对俞紫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

王安石被罢黜宰相之职后,退居江宁,住在钟山附近。每次出门就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一个受过黥刑的仆人。他家的下人有时也劝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坐着肩舆出门比较好。王安石却说,古代的王公大臣再怎么胡作非为,也没有把人当成牲畜的。所以王安石很珍爱自己的这头小毛驴。有一天,王安石的一位朋友来看他,见他正在睡午觉。这位朋友就悄悄骑着他的毛驴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王安石已经醒了,见此情景,故意吓唬他道:“你一个读书人竟然敢偷偷摸摸地骑我的驴,该当何罪?”。这个朋友赶紧赔不是,并愿意自罚。王安石缓缓的说道:“那就罚你作《松声诗》一首吧”。于是这位朋友徐徐吟道:“万壑摇苍烟,百滩渡流水,下有跨驴人,萧萧吹冻耳。”吟诵完毕,二人抚掌大笑。

王安石的这位朋友就是俞紫芝。俞紫芝,号秀老。为人高迈脱俗,放逸不羁。一生不做官不娶妻。于佛经颇有心得,曾经写过十首道歌,被广为传唱。他还擅长写诗。王安石非常推崇他的诗歌才华,甚至将他的一联诗“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亲手写在自己的扇面之上。王安石还在给俞紫芝的唱和诗中写到“新诗比旧增奇峭,若许追攀莫太高”,意思是说,你的新诗比之前的诗更加雄健不俗,如果允许我的诗句能赶上你,你就不能写的水平太高了。对俞紫芝可谓推崇备至。

王安石与俞紫芝是至交好友,他写给俞紫芝的诗有十首之多。其中有一首诗,对俞紫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诗如下:

示俞秀老二首之一

王安石

君诗何以解人愁,

初日红蕖碧水流。

未怕元刘妨独步,

每思陶谢与同游。

您的诗为什么能排解人的忧愁,是因为您的诗句如同初升的朝阳,映照着悠悠碧水之上的红色荷花,令人赏心悦目。即便是元稹、刘禹锡这样的高手也不能阻止你独步诗坛,我认为只有陶渊明和谢灵运能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和您交游。

俞紫芝现存的诗篇不多,散见于各类笔记和诗话中。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下面的两首诗。

宿蒋山栖霞寺

俞紫芝

独坐清谈久亦劳,

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

猛虎一声山月高。

这首诗的首句中“独坐清谈”,令人难解。既然是独坐,又和谁清谈呢?或者是另有玄机。除此之外,整首诗非常易懂,无需解读。“猛虎一声山月高”,在许多宋人笔记都提到,这一句诗最为王安石所称赏。

无题

俞紫芝

深深画陌倚朱门,

腮粉轻红湿泪痕。

寂寞绣屏人未见,

杏花疏雨立黄昏。

黄昏时分,空中飘洒着稀疏的细雨,长长的巷陌之中,一个女子倚着朱红色的大门,她涂抹着轻红的粉的腮上,有残留的泪痕。大门打开了,只有锦绣的屏风寂寞地立在那里,人却不见了。原来她又到了一株杏花树边,默默地站在那里。

尾句“杏花疏雨立黄昏”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意境相似。令人低回不已。

俞紫芝的诗传世不多,已经无法窥其堂奥。但仅从这两首诗,就可以看出其文辞清新自然,诗风闲淡悠远。虽然比肩陶渊明、谢灵运评价过于夸张,但是与宋代的隐逸诗人林逋、魏野相比,却不逊色。


查看详情>>
3

李白杜甫文学造诣非凡,为何与唐宋八大家失之交臂?

李白
杜甫

李白和杜甫,相信每小我私家学生生涯都市遇到这两位超凡入圣的诗文,这两位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在历史上堪称一绝,因此也就有了两个体称,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从他们的别称就可以看出,他们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是相当高的。而且两小我私家都有一个喜好,那就是喝酒,李白大部门的诗作都是在酒后降生的,杜甫此人又有酒中仙之名。

?可是比力奇怪的是,李白和杜甫他们的诗歌成就那么高,为什么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呢?我们知道,唐宋八大家划分指的是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苏辙、苏洵、韩愈八位。

从八大家成员来看,许多都是我们很是熟悉的文学家,按理说,李白和杜甫的名气,丝绝不输这八位大学问家,甚至在如今还要逾越他们。其实,泛起这种情况,并非是李白和杜甫的文学水平不够,真实的原因很是简朴。

?欧阳修和三苏他们是宋代时期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柳宗元和韩愈是唐朝时期古文运动的首脑,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其时他们自己给自己起的。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右编了《八先生文集》,这内里收集了这八位文学家的文章。这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最开始的起源,最后给这八位命名的是茅坤,他也编了一本文稿,选用了这八位人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今后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就被确定下来了。

那么为什么李白和杜甫没有被选上呢?其实我们搞错了一个观点,李白和杜甫擅长的是诗,而唐宋八大家他们的文章大部门的成就是在散文上面,虽然说都是文化层面的,可是领域有所差别,李白和杜甫也有散文。

好比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时光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昔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这篇散文是李白跟自己的几位兄弟把酒言欢,饮酒赋诗的场景,不外欢快之余也流露出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伤情感绪。

杜甫也写过散文,可是跟李白一样,他们在散文上面的成就相对对唐宋八大家而言,还是有一点差距,主要是诗文少,才没有被选上。所以才没有被选到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是无法被取代的。也是唐宋八大家无法逾越的,像唐宋时期的名家苏轼,黄庭坚等名家,对李白和杜甫的诗,还专门写过诗文,作了高度评价。黄庭坚甚至说评价杜甫的诗,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查看详情>>
4

为什么范仲淹文武双区却排不上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苏轼
范仲淹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其实,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创作,也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散文家。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这个名单里,为什么没有以散文创作见长的范仲淹呢?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生于989年10月1日,26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一生仕途几经浮沉,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因为犯言直谏,屡次被朝廷贬斥,最终病逝于颍州知州任上。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文武双全,既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还曾经戍守西北边疆,横马立刀,使得西夏军队不敢轻易进犯。

范仲淹未能入选唐宋八大家,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够好吗?

当然不是。

范仲淹一生创作历程达40多年,著作甚丰,涉猎甚广,在散文、诗歌、词等领域都有上佳的表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明显,代表着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他的词作产量不高,仅有5首流传到后世,但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精品之作。范仲淹的散文,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1046年10月17日,58岁(虚岁)的范仲淹应好友岳州(古巴陵郡)知州滕子京的邀请,为岳阳楼写一篇文章。范仲淹挥笔而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不是普通的旅游记录,而是借岳阳楼的大观,抒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思想。文章里面佳句迭出,产生了许多成语,而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将散文创作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岳阳楼也因为范仲淹的这篇文章,扬名天下,成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一生创作的散文作品当然不仅仅是《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政事书》等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流传度。

要讨论范仲淹未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得从唐宋八大家的来源说起。

在唐朝、宋朝、元朝,都没有唐宋八大家这种说法。第一个提出唐宋八大家说法的,是明朝文学家朱右。朱右参与过《元史》的编撰,担任过晋王朱棡的右长史。朱右曾经编辑过一本文集,名为《六先生文集》。说是“六先生”,其实共有8人,正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加上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朱右将苏洵、苏轼、苏辙并为一家,故称为“六先生”。

在朱右之后,各位文学家在编辑散文集时,多遵循《六先生文集》的选取原则。比如,明朝中期的儒学大师唐顺之在其选辑的《文编》中,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只取前面的八大家。明朝末年的散文家茅坤编选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坊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从此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就定型了。

那么,朱右、唐顺之、茅坤确定唐宋八大家时,遵循了什么原则呢?

四个字:“古文运动。”

在汉朝以来,文学界流行的是工整严谨、辞藻华美的骈文。骈文比较注重形式技巧,如果运用得当,也能产生许多声情并茂的佳作。比如唐朝文学家王勃创作的骈文《滕王阁序》,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创作的骈...

查看详情>>
5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最容易被遗忘?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曾巩
唐朝
宋朝

曾巩(公元1019年—公元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其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嘉公式二年(公元1057年),以文章著称的曾巩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并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曾巩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他为官期间,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各地期间,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他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终年65岁。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当时曾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自此名闻天下,并有《元丰类稿》传世。曾巩的文体风格为“古雅平正”,并擅长引经据典,文章结构则平易理醇,章法开阖、承转、起伏。正因为其文章易于模仿和学习,所以他成了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学习的首要对象。

然而,如今说起曾巩,可能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又似曾不识的感觉,就连百家讲坛的名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也将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定义为“非常七加一”,认为只是为凑八个而硬添了一个。就连《龙文鞭影》一书也有“张华龙公式,闵贡猪肝。渊材五恨,郭奕三叹”的描述,其中的宋人刘渊材的“五恨”就是:“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曾巩)不能作诗。”

其实则不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曾巩流传至今的诗作有400多首,虽然与苏轼、欧阳修的诗词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大多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寓意深刻。对曾巩的文学成就应该从另一方面去考量:不同于苏轼的豪迈飘逸,不同于王安石的简洁峻切,也不同于欧阳修的温婉多情,曾巩的散文平正温雅。欧阳修第一次见到曾巩,对他的评价就非常高:“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王安石在《赠曾子固》中这样夸赞曾巩的文采:“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而苏轼在《送曾子固公式越得燕字》中说:“醉翁门下士,杂公式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由此可以看出,曾巩入唐宋八大家,非无能充数之辈,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著称。《宋史》中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之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