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李广

发布时间:2020-05-26
1

李广射虎读后感(必备7篇)

李广射虎读后感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1

我觉得李将军的飞将军这个名称真是名不虚传,文中说:“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从这句话中,我觉得李将军实在是智勇双全、力大无穷啊!而且李将军射中的是一块巨石,如果是像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话,一定射不进去,所以我觉得李将军智勇双全、力大无比。我觉得李将军射得还很准,因为如果是其它的人来射的话,估计就算是射十次、五十次也射不进石头里,但是李将军就是跟别人一点也不一样,因为李将军一箭就射中了大石头里面,而且他做事很敏捷,也很果断。

我觉得李将军应该几秒就把箭射了出去,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发抖,几分钟才能射出去一支箭,而且射出去的效果可能一点也不好,我应该向李将军多学习学习他那果断、冷静、勇敢的精神。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2

《李将军列传》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大加赞扬、推崇备至,认为武艺高超、作战勇敢、智勇双全、仁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德才兼备,不愧为一代名将。认为他老实木讷,不善于为自己宣传,对一生未能封侯并且最终含冤而死的悲剧命运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也流露出了对权威者的愤慨。读“李广难封”,不由得替李广委屈愤懑。后来知道汉武帝的用人原则是拔贤选能,出类拔萃的人压不住。李广若是将帅之材,没有理由不能封侯。

汉朝廷战略方针的演变成为李广难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汉文帝不事武功。李广初出道时,由于为人勇敢、武艺高强而得到夸奖,但并没有把他放到重要的地位上去,在文帝来看只是用来陪皇帝游猎而已,认为他的时代不会象高祖争天下的时代,以军功为第一;汉代封侯的条件大多因为军功,也认为李广不具备封侯的条件,所以只是说说而已。二是西汉国防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基后,一改汉高祖以来在匈奴和战问题上的消极防御国策,对匈奴的侵扰,采取积极反击的措施,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战法,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在这一重大战略转变形势面前,李广作为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无力承担统率汉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将领后来居上,建功立业。

封建专制制度对人身和性格自由的遏制与残杀是李广悲剧形成的深层原因。汉武帝时代是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的开始,汉武帝所施行的董仲舒的《春秋》公羊之学,及其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一种“外儒内法”的政策,其基本精神即王霸并用。从董仲舒开始,在宗法关系内部,实行法治,其结果不仅使封建等级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关系,渗透着严而少恩的法治的精神,法本身也被随意解释、滥用而无法可依。李广的悲剧就在于他处在封建专制制度实行的初期,思想中存在的先秦时代士风、思想、人格的遗留还在起重要作用,身上存在“士为知己者死”的生活准则,他的那种崇尚个性自由、豪放不羁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汉代统治管理者大一统的思想,与逐步完善的专制时代格格不入,所以受到排...

查看详情>>
2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飞将军最后是怎样的下场呢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诗吧,诗中的飞将便是汉武帝时有名的飞将军,他曾多次抗击匈奴,使匈奴畏服,并称他为“飞将军”。

李广的军事才能出色,但仕途却并坎坷,所以李广的一生难以封侯。到了晚年,汉武帝准备发动漠北之战,让霍去病卫青等正值壮年的将领带兵出行,其中并没有李广。李广得知后,立刻上书请求出战,汉武帝因他过于年老而拒绝了他的要求。之后李广又多次上书,汉武帝无奈,只能同意李广出战,但在大军离开前,曾跟卫青叮嘱过李广年岁已高,一定要看管好他。汉军出塞后,卫青便命令李广以及右将军两支队伍合二为一,从东边进攻匈奴大本营,自己则是带领精兵,长驱直入。

这个命令引来了李广的不爽,因为从东边进攻需要绕很远的路,李广来战场便是为了立功,卫青的这种做法在李广看来就是跟他抢功劳。所以他直接找到了卫青,对卫青如此说道:“走时皇帝命令我做前将军,是冲锋的,而如今大将军却让我从东边进军,这是何意?更何况,我从小就跟匈奴打仗了,所以我愿意当先锋,先跟单于作战。”

当时公孙敖跟卫青关系不错,他刚被贬官不久,卫青把公孙敖调到了自己部下,让公孙敖与自己一起率先进攻匈奴,好以此邀功,让公孙敖官复原职。对于李广,卫青却执意不肯更改调令。这下令李广更为生气,他直接不告而辞,离开了卫青大营,连东路的地形都没搞清楚,就气冲冲的跑到了军部,跟右将军一起率领着军队从东路出发了。

其实李广的行为是十分急躁以及不礼貌的,因为自古以来,行兵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谨慎,李广作战多年,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此时的他,却被急躁弄昏了头脑,才干出这样的事。再者,李广虽然辈分大,但官职方面卫青却是比他要高的,于情于理,他准备出军都需要跟卫青打个招呼,好让卫青部署下一步。毕竟古代通信可不像现在,随时随地都能联系上。

走到半路,李广才发现自己不认路,也没有从卫青那边带一个向导回来,右将军也是不认路,两路人马就这样的迷失在了大漠里。卫青出兵后,火速进军,跟匈奴单于打了一场遭遇战,虽然歼灭了不少匈奴,但却未能活捉单于。卫青见状只能收兵,准备回到军营,再做下一步打算。

回去的路上,卫青遇见了李广一行人,他心中定然是有火的,可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先让长史拿一些酒肉送过去给李广,之后卫青才询问为何他们的兵马迟迟未到。得知真相后,卫青准备上书把此战的军情上报给汉武帝,其中自然包含了李广等人迷路一事。卫青的做法并不算过分,毕竟打完仗跟皇帝汇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上书完后,卫青下令让李广手下的将领前去军营受审,李广得知后便跟卫青派来的使者说:“我手下的将领没有错,是我不谨慎才迷路了,我亲自去大将军营中受审。”到了卫青营中,李广突然感慨万千,并对部下说:“我从小到大跟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好不容易有希望跟单于作战,立下大功,可大将军却突然调走我的部队,不让我冲锋,让我去绕远路。最后我还迷路了,这估...

查看详情>>
3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没想到被活捉的他最后还能逃回汉营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练就一手好弓箭,百发百中,神奕无比。李广非常懂得用兵,与属下士兵同甘共苦,很受士兵们的拥护。说起李广,不得不提他的称号“飞将军”。

那年李广担任骁骑将军,领兵从雁门关出发,与匈奴大军展开了激烈的大战。由于对战争形势的错误判断,李广的部队中了埋伏,李广本人受伤被匈奴军队活捉。李广的威名在这一带早就传开了,匈奴人捉到李广后,非常高兴,随即用两匹马中间编制而成的网想勒死李广。李广一看,知道不能轻举妄动,所以他将计就计,躺在里面假装死亡。

就这样,匈奴人赶着马拖着李广飞奔了十几里路,突然李广瞄准时机,飞身拉网,杀死了一个匈奴士兵,夺过了他的弓箭,骑着马飞快逃跑了。李广擅长射箭,有了弓箭如同神助,很快顺利地回到了汉营。汉军听闻自己的将军李广活着回来了,皆是惊讶不已。之后李广的事迹被士兵们传开,附近的老百姓也是口口相传,这其中不乏有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的成分,可以说李广已经被百姓们传为神人了,自此之后,李广有了“飞将军”的称号。

李广治军很是“随意”,他的“随意”主要表现在他的军队没有固定的编制,打仗之时也不讲究排兵列阵。每次找到一处草肥水美的地方便命令就地驻扎,夜间没有派人巡逻,士兵们也不需要严格训练,显得很是懒散。而李广之所以这样做,那是为了让这些人打仗时能尽心尽力,此外他知道这些人的习性,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李广一生和匈奴打了70多场仗,其中有生死之战,有遭遇战等等。李广打仗的时候,最善于运用“心理”对战。有一次,李广领着100名骑兵在外巡逻,忽然半路之上,遇到了三个匈奴人,当即李广下令射杀两人,活捉一个。正当李广等人高兴之时,发现不远之处飘动着黑压压一片匈奴军队,看那队伍,足足有几千人。

这时,李广身边的所有士兵慌神了,这可怎么办啊!这不是送死了吗?李广一看,想了想,开口说道:“别慌,沉住气,看看动静再说。”

匈奴几千人一看李广率领着100人来此,随即行动小心翼翼,不敢冒然出动。李广一看,心里大喜,随即命令众人继续前进,来到一处草地卸下马鞍,躺在地上休息。匈奴人一看,疑惑不已,更加害怕李广后面有伏兵了。这时,匈奴有一个人怒了,请命上前一看究竟。只不过他刚刚靠近,便被李广放箭射死了。匈奴人一看,更加害怕了,认定李广是引诱他们上钩,随后一并歼灭了。

此时,天色渐渐地漆黑了下来。匈奴人一看,感觉大事不妙,于是下令撤退。李广一看,也没有动,而是到了第二天黎明才离开。

李广之死也是后世热议的话题之一,李广60多岁那年,跟随着大将军卫青参加对抗匈奴的战争,因为受到卫青轻视,最后拔剑自杀而亡。

查看详情>>
4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李广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一些名将,有的骁勇善战,有的文武双全,有的德才兼备。朝代也因这些名将们所创出来的辉煌而被后世都记载了下来。能被称为名将,肯定是有赫赫的战功要不就是大有作为。而飞将军李广这个人,他就显得有些特殊了。李广这个人他可以算得上是武林世家的子弟,他的祖上是秦朝时期的名将李信,也可谓是名将之后。可他这个人虽然身为名将,身上却有一股江湖游侠般的豪气,李广将军身上的这股江湖般的豪气导致他所带的兵,也亦是如此。他平日里不怎么约束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们,反而还整日带着他们饮酒骑射等等。说到骑射这一技能,李广的技艺远远比匈奴人还要娴熟,而这话就得从战争说起。

李广所出生的年代,还是兵荒马乱的。在战国的时期,骑兵们与兵车混杂。而当时的秦国地处西北,六国之中都在争这个地盘。在当时让秦朝最头疼的邻居便是匈奴们都所居住的地方,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十分擅长骑射的,这个地方也就是赵国。匈奴人向来以他们骑马射箭这一技艺感到自豪。可让匈奴人大吃一惊的是,李广的技艺比他们还要厉害。在这个期间数十次的短兵相接之下,汉代的李广被匈奴人们起了一个名号便是飞将军,也因而李广这个飞将军的名号是匈奴人们给他起的。

李广这一生先先后后担任了七个地方的郡守。驻守一方,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也七十余场,征战的时间也长达四十多年。然而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所留下能够名垂千史的功绩却是拿不出来,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就太适合李广了。能够找到的,有关李广征战的记载寥寥无几,就在这寥寥无几的几场战争中表现的也是差强人意啊。也因此在战争这一方面去找关于李广将军的事迹,那真是太少了。

在汉武帝派汉军分四路去进攻匈奴人的时候,李广还被当做俘虏,被匈奴人们逮捕了过去。将军终归是将军,后来李广杀死了匈奴的士兵逃回了,落得了这么一个下场。然而同样是第一次带兵出征去讨伐匈奴人们的卫青在战争中却是大获了全胜。过了没几年,汉武帝再次下令出征讨伐匈奴人们,李广也在参与了这次出征,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什么功绩也没有建立下,就这样又回去了。除此之外,李广和张骞出征的时候,李广所带领的部队被匈奴那边的骑兵们紧紧的包围了起来,可谓是损失惨重,一直到第二天的时候,张骞率领他的部队才解李广将军燃眉之急。

这一次战争汉武帝给他了四个字,就是将功抵过,损失惨重的李广经历了这一场战争,还是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嘉奖。还有一次战役便是李广跟随着卫青出去征战,这一次征战可谓是血的教训,李广拔出刀自杀了。就这样李广将军的四次征战,一次失败了,一次算是将功抵过了,两次完全没有功绩。就这样的战绩,使得李广将军这一生也没有被汉武帝封为侯。虽然没有立下赫赫的战功,但是李广对部下十分的谦虚和蔼,以至于汉景帝,汉武帝,汉文帝以及匈奴他们那边的军队首领们,也都很敬佩李广。他自杀的时候年纪不大,他的很多部下以及那些甚至都不相识的人,都为他流泪痛哭。历史上司马迁称赞他...

查看详情>>
5

历史上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因为有李广的存在匈奴都不敢入侵了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汉时陇西人(今甘肃),他是将门之后,这为李广日后的威名打下了基础,然而光有基础肯定是不行的,李广本人也是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此威名远扬,被匈奴人称为“大汉飞将军”,一时之间匈奴人看到“飞将军”的旗号,无不遁走。

有一个有关李广的轶事典故——李广射石,有一次李广出猎时,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只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它都表现出了李广有一手引以为傲的好箭法。

将门焉有虎子?

李广的人生履历也很简单,他是一个汉朝的职位军人,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李信在秦始皇年间曾受到重用,在攻灭六国的战争中有很大功绩,可以说从祖上开始李广家就世代传习射箭,所以说他的箭法不俗,这才会有“射石”之说。李广的出身和武艺注定了他不会甘当一个平民百姓,他在等那个让他出头的机会。

从军卫国,因功封职并且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今宁夏固原),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战后因功封为汉中郎。汉中郎是一个武官官职。李广得到这个官职后,在有一次陪汉文帝出行的过程中,文帝感概的对他说:“如果你活在高祖的时代,那么一定可以依靠军功而封为侯”。可见汉文帝对李广的期望和认可。

历史上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位,此时西汉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的问题在景帝一朝到了最严重的程度,景帝3年(前154年),因不满景帝的削藩措施,吴王刘濞联合楚、赵等七个诸侯国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叛乱,本质上这是西汉中央政府与地方诸侯王矛盾激化的产物,所以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诸侯王的威胁。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领汉朝中央军队讨伐叛乱的七国,李广时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在与叛军主力的交战中夺取了叛军军旗因此声名大振,但因为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封赏,所以回京后汉景帝因为此事并没有奖赏李广,而是把它调离长安,去边境担任上郡太守,防御匈奴。

然而正是这次看似贬谪的调任,让李广找到了施展才智的机会。一次匈奴人来侵袭上郡,汉景帝派了一名亲信的宦官来帮助李广守城。李广一再命令说不可随意出击,但是这名宦官自恃自己是景帝身边的人,便不顾李广的警告,自己带了几十个骑兵外出巡视,遇到三个匈奴步兵,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只有那名宦官狼狈的逃回来了,宦官像李广报告了情况,李广马上断定这几个匈奴人是外出射猎的,所以亲自带了一百名精锐骑兵追击,很快就追上了,杀了两个人活捉了一个。待捆绑好俘虏的匈奴人上马,却望见远处有数千匈奴骑兵奔袭而来,他们同时也看见李广,以为是汉军诱敌的骑兵,都便没有直接杀过来而是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此时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此时却说:“如果我们现在落荒而逃,那么匈奴人的马很快就会追上我...

查看详情>>
6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历史又是怎样评价这位飞将军的呢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身上有故事。“飞将军”李广,西汉文帝时就因为抗击匈奴有功而任中郎。可以说从汉文帝时期、历经汉景帝,再到汉武帝,这祖孙三代执政的时期是西汉王朝与匈奴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李广长期多次抗击匈奴。他虽未有卫青、霍去病的辉煌战绩,但是他一直战斗在与匈奴对敌的最前线。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任上谷太守处于和匈奴对敌的边境前线,长期与匈奴交战。公孙昆邪曾经对汉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李广这样天天和匈奴近身交战,实在是太危险了,会失去这样的将军。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广虽然威名传至匈奴、令匈奴胆寒而称之为“飞将军”,却没有机会取得赫赫战功。所以李广一生怀才不遇的境遇让人心生怜悯,后世诗人难免有感而发。

况且古往今来的迁客骚人又往往以自己的挫折境遇而与李广自比,觉得自己和李广一样身负大才而不得功成名就,因此歌以咏之。看看那些写李广的诗词,其实最突出和集中的描写的就是:第一,不得封侯;第二,就是说他神箭、飞将军;第三就是说他数奇,就是命数不好。

关键还有一些对李广的重要评价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这样的名篇和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都说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李广没有过人的神彩,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口舌之利,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毕为尽哀。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除了他的遭遇、他抗击匈奴的事迹,再有就是李广的为人赢得了尊重。

还有一些文学家的名作写到李广,这也必然引起模仿和追慕。比如王勃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还有卢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宋、元三代写到李广的诗最多,而宋代格外多。这大概也和宋代的重文轻武以及面对辽、金、蒙古等武力强盛的外敌有关。

查看详情>>
7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没想到是用逃跑得来的称号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李广是西汉初期的一位名将。在汉文帝四十年(公元前166年),李广对抗匈奴立了大功,被升为中郎。汉景帝时,他先后担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后,李广担任中央宫卫尉。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来进犯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汉武帝派包括李广在内的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匈奴得知李广从雁门出发,同时了解了其他几路军队的情况,便将李广确定为他们的目标,然后集中兵力在雁门沿路设下了埋伏,命令部下要活捉李广。

匈奴派兵去引诱李广进入埋伏圈,李广带了一小部分人去追击匈奴,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李广打死了几个匈奴兵,又活捉了三个人,正想要回去的时候,就见到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这时候才知道上当了,匈奴兵人多势众,经过一场拼命撕杀之后,李广的人马被打散,他自己也受了重伤,被匈奴兵俘虏,匈奴兵见到李广受伤,就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用绳子编成的吊床里,带回了大营。

李广只好躺在吊床上装死,寻找逃跑的机会。大约走了十几里地,李广瞅准时机,从吊床上一跃而起,把一名匈奴骑兵踢下马,骑上匈奴兵的战马,调转马头,拼命朝汉朝方向跑去。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催马快跑,一面张弓搭箭,射死了几个后面追击的匈奴兵。匈奴兵知道李广箭法神奇,百发百中,不敢再进行追赶,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李广逃跑了,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李广从匈奴那里逃了出来,捡回来一条命,但是由于他损兵折将太多,被汉武帝判了死罪,李广缴纳了一笔钱财赎了死罪,但却被贬为了平民。不久,匈奴又开始在汉朝边境进行骚扰,汉武帝又重新启用李广,命他担任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南)太守。

李广之后一直防守着北方,保卫了边境地区的安宁,边境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匈奴慑服于李广的威名,称他为“飞将军”。

不过李广虽有这个美名,最后却一生不得封侯。他这个“飞将军”的称号,是不是因为他逃跑的太快而得名呢?如果是,那倒真是不光彩啊!

查看详情>>
8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你知道吗 他最后却因为卫青的做法选择了自杀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你知道吗?李广可是被称为飞将军的传奇大将,作为一个传奇,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他的存在曾让匈奴人闻风丧胆,长期不敢来犯。就连汉文帝都曾经感叹李广的生不逢时,文帝说:“如果飞将军生在高帝的年代,封个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就是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竟然是被逼自杀。到底是谁逼的?就是汉武帝。甚至可以说,李广就是被汉武帝给害死的。当初漠北之战,大将军卫青和大将军霍去病共同率兵攻打匈奴,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这时候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他是英勇的,即使死也是要死在战场上。

但是出征的时候,李广却接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走东路去和大部队会合。为什么会有这样安排呢?原来,在临行前汉武帝曾私下里告诉卫青,他说李广的命数不好,所以不可以让李广去打头阵。这句话正合了卫青的意,他正想着怎么把头功留给自己人,听武帝这么一说,就放心了。汉武帝迷信的一句话,就断送了李广的前途。

由于东路很难走,李广又没有向导,很快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没能及时赶到,误了大事,因此李广必须接收惩处。卫青心中有愧,他极力为李广说情,但李广不肯配合,说:“我戎马一生,好不容易有了与单于面对面交战的机会,却被卫青排挤,自己又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六十多岁,怎么说也是老将,如今怎可受这些小辈的折辱!”说完就拔刀自尽,消息传出,震惊一时,全军皆哭。

有人肯不能理解李广为什么要自杀,他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的。但是古代的刑罚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严苛。当年西汉的一个将领从监狱放出来的时候,就说:“我领兵百万,位极人臣,今日才知道原来狱吏是这样威风的!”而且那时的律法也很严,当初的魏尚战功赫赫,却因为上报的杀敌数量和上交的敌人首级差了六个,就被下狱了。更何况魏尚时期的皇帝是宽厚的文帝,更何况现在是武帝时代了。

所以,即便李广不自杀,也会百般受辱。但士可杀不可辱,李广不愿苟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生不逢时的李广威风凛凛,勇猛异常,但却没有将帅之才,这大概就是后人说“李广难封”的原因吧。

查看详情>>
9

西汉时期的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是不是名副其实呢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其最为人熟知的不是其抗击匈奴的战功,而是“数奇”——运气不好。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但却难觅封侯。历代文人都为之鸣不平,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现在网络上对李广的争议也很大。有人认为,李广封不了侯是纯粹能力问题,甚至连其“飞将军”的绰号都名不副实。那么,西汉时期的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李广“飞将军”的绰号是否名副其实?

我们先从一个数据说起。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汉武帝时期匈奴的大规模入侵共有15次。这些入侵的特征是:万人以上规模,每次杀掠数千人。粗略估计,汉武帝在位的45年间,约有1.4万边境平民被“掠杀”,平均每年300多人。300多人是个什么概念?汉朝每年死于斗殴凶杀的人数都要远超这个了吧?这就引出了一个疑问:这种损失,至于促使汉武帝下定决心,发动几十年的大规模战略进攻,以至于最后导致国库空虚吗?

借助出土的大量汉简,我们得以一窥汉代边郡地区的日常。这其中,就有不少记载了汉匈战事,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史书中动辄“万骑”的规模不同,汉简中所反映的汉匈战争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比如这几条记录:“虏可七九骑入卅井辟非燧”,“虏可八十余骑从塞外驰来”,“胡虏卅余骑犯塞”,“见虏三四百骑”,“虏可二百余骑”。多不过三四百,少则几十,与“万骑”的数量差的有点多。

还有更详细的记载。比如一条永始元年九月的记载,“虏可九十骑如甲渠止北,略得卒一人,盗取官三石,弩一稾,矢十二,牛一,衣物无数,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可以发现,匈奴入侵的规模不到百人,汉军追击的规模也不到二百人。还有一条建武四年匈奴入侵的记录,这次匈奴“略得焦凤牛十余头,羌女子一人”。规模有多大呢?“虏四骑,止都仓西放马,六十余骑,止金关西”,不到七十人。另一条记录显示,“虏可廿余骑,萃出块沙中,略得日迹卒赵盖众”。二十余匈奴骑兵打埋伏,抓获汉戍卒一人。从上述几条可以看出,匈奴这种中小规模入侵的主要目的不是与汉军作战,而是以劫掠为主,即“打草谷”。

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匈奴入侵,多为秋季。但是汉简中所记载的匈奴入侵,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有永始元年九月,初元五年正月、四月,建武四年九月,建武六年四月,元延二年七月,本始二年八月,建武五年十一月等,几无规律可循。所以,汉朝面对的匈奴入侵,更普遍的是中小规模的“打草谷”,且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几乎每月都会发生。

汉匈冲突本质上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与明蒙冲突类似,则其作战形式也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明蒙战争的一般形式,来与汉匈做一对比。以明代正统初年为例,正统元年十一月,“有达贼三百余骑,攻围兰州大通口递运所”,被明军击退。同月,有“达贼二千余人入寇神木县”,又被明军击退。还是这个月,又有“达贼三百余骑窃入灰沟营南”,两次被明军击溃。正统二年十一月,“鞑贼五百余骑掠金刚沟南,官军追...

查看详情>>
10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其实这个称号对他来说有名无实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李广飞将军称号由来
汉朝

李广为什么称为飞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一首《出塞》家喻户晓,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大名,他是匈奴克星,后世如果出现射将也会称作“小李广”,李广应该算是在民间知名度比较高的将领,飞将指的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也被称作飞将军。当然,尽管现在有学者认为飞将指的并不是李广,而是一位真正的抗击匈奴名将卫青,但不管如何,这首诗算是给李广打出了不小的知名度。

不过李广真的有那么厉害么?只要有他在,匈奴就越不过龙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广并没有那么厉害,他的才能都在他手里的弓箭上,行军打仗实在是没那么厉害,历史上的李广并没有骄人的战绩,败绩倒是不少。

李广早年曾因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为中郎,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在匈奴面前得到什么便宜,而他的名头飞将军,则来源于他被匈奴俘虏后的一次假死,匈奴吓得够呛。他被称道的比如被围之后冒充诱敌等等,都只是小聪明,远远不是卫青霍去病那种有勇谋策略并存的程度,充其量是个小将军,大将其实都有所勉强,他的一些战绩就很明显的验证了这句话。

元光五年,汉武帝派卫青、李广等人出击匈奴,李广被匈奴人生擒,靠装死使小聪明才得以脱身。元朔六年,李广跟随时任大将军的卫青从定襄出塞攻打匈奴,此战汉军再胜,众多将军都有战功,但李广所部无战功。又过两年,李广与张骞一同征讨匈奴,李广所部被匈奴大军包围,关键时刻张骞率军赶到,匈奴军队才渐渐散去。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汉武帝不再想让李广参战。但李广坚决要求汉武帝派他出战。汉武帝无奈同意,但暗中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匈奴老大单于交战,史记说是李广运气不好。而后,李广迷路掉队了,大将军卫青仗都打赢了,而他却连敌人一根毛都没见到。因为这次掉队,李广悲愤难忍,他也许知道汉武帝不会再任用他了,他也不复有一战雪耻的机会了,一时想不开,拔剑自杀。

在《史记》中倒是有一句这样的话:(李广)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意思是说,李广担任过陇西等地的太守,以奋力作战而闻名。“力战”二字道破真相,李广出名的原因,只是作战骁勇,飞将军之名,有名无实。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