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南唐后主李煜和赵匡胤什么关系?竟然喜欢上同一个女人
李煜和赵匡胤是五代十国时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君主,一主文一习武,也因如此,两人的人生也是完全不同,但是他俩居然有关联的地方,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周娥皇。
周娥皇是南唐一位司徒名叫周宗的爱女,精通歌舞和音乐,她在19岁时入宫成为李后主李煜的妃子,李煜对她也是恩爱有加,十分喜欢。李后主继位以后,她当上了皇后。李煜为她作了很多乐曲。
李后主和宋太祖在这个纷乱的年代里,一个在文学中造诣颇深,一个在武艺领域技胜一筹,两个国君出身不同——李煜含着金汤匙出生,所以不知道治国的难处,赵匡胤穷苦出身,因此对于建功立业有很大的雄心报复,对人生的态度也不同,奠定了两个人后来的命运也不一样。
后汉隐帝在位的时候,赵匡胤放火烧了观花楼,然后雄心勃勃,寻找出路。他在滁州碰巧遇到了周娥皇,两人一间生情,周娥皇慧眼识人,让赵匡胤去南唐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且留下绣字的手帕作为定情之物。李煜成为皇子,置办厚重的聘礼前去司徒府提亲,这时赵匡胤也万里迢迢前来迎接自己的心爱之人,李煜的文采让赵匡胤五体投地,自愧不如,因此梦想破灭,之后一路向北,去郭威哪里谋求官职。后来几经朝代更替,自己当上了皇帝。后来赵匡胤下令李煜跟他的妻子前去面圣,暴露了自己与周娥皇的渊源,李煜方才明白,但拒绝面圣激怒了赵匡胤。周娥皇被冷落,她的妹妹前去探望,却被李煜看上,赵匡胤让人潜入李煜宫里,打算带走周娥皇,周娥皇不肯,这是让人告诉赵匡胤以自己是南唐皇后的情分不要发起战争。后来赵匡胤出兵,下令不杀李煜一家,等到城中断粮多日,李煜投降。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是宋太祖的一张坐姿画像。图中的赵匡胤以一种舒适的姿态坐在龙椅上,神态安详,目光深邃。他头戴黑色的幞头,有黑色的鬓发,须发飘逸细腻,这就是工笔画的一大优点了,这幅图的细节部分处理的很好,无论是衣服上的纹路和褶皱都活灵活现,充分展现了宋太祖的体态。
从赵匡胤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太祖的廉洁清明,或许这个形容并不恰当,但是身为皇帝而仅仅穿了一件朴素的白色长衫,这就至少可以看出他的节俭。这幅图片是一幅绢本设色画,所以大家看到的背景并不是通常宣纸的白色,而是有点泛黄的颜色,这种色调和整幅画搭配的十分巧妙,将脸色较深的赵匡胤的面部表情都映的柔和起来,显示出来他宽厚的性格。他身后的龙椅也画的十分精细,红色木头上镶嵌的花纹都清晰可见,足见当时画师的绘画水平之高。这幅图以精细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厚,廉明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图片的主人公。
赵匡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太祖。大家都知道他的籍贯是洛阳,赵匡胤曾投奔郭威,后来,被郭威封为行首,征战南唐,有着累累战绩。之后,周世宗驾崩,赵匡胤开始掌管禁军。次年,被委任攻打犯边的契丹和北汉。就在这时,著名的陈桥兵变就发生了,从此,赵匡胤就被拥立为帝。建立了大宋朝,世称宋太祖。这赵匡胤图片也是他称帝之后完成的。
周娥皇是南唐司徒周宗的大女儿,后来她入宫为妃得到李...
查看详情>>与“南唐后主李煜和赵匡胤什么关系?竟然喜欢上同一个女人”相关的文章
南宋皇帝是赵匡胤的血脉?赵匡胤的后代继承衣钵成为南宋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太祖长拳),宋朝开国皇帝。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称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的历史疑云里突然驾崩,享年五十岁。
正常来说,赵匡胤去世,理当由其子继承帝位。偏偏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便《金匮之盟》是真的,按照盟约即“太祖传太宗,再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那宋三世后皇位理应由宋太祖长子德昭继承。
可是事实是:赵光义继位后,《金匮之盟》里的皇位继承人德昭、廷美、德芳接连死去,实在是让人费解。既然《金匮之盟》里定好的继承人都已经不在人世。赵光义也就顺理成章的传位给儿子宋真宗。
自宋太宗开始北宋帝系继承者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建立者高宗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嫡系子孙。
转眼间到了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二月,金军南下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宋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三千余人,一直同年四月方才押解北上,赵光义的后世子孙除在外的康王赵构外全部被俘,史称“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仅存的皇室血脉,赵宋皇室唯一逃脱“靖康之耻”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朝第十位皇帝。
由于早年在躲避金人追杀的时候,赵构曾受惊过度,从此绝育,加上唯一的儿子随赵构逃亡的时候,惊吓过度,3岁在建康(今南京)夭折,之后便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随着南宋局势的稳定,宋高宗赵构感觉到到自己膝下无子,不利于江山稳定。而赵宋皇室宗亲又都在“靖康之难”中被金人全数俘虏,最后大多惨死在北国或不知所踪。南宋已经找不到直系的皇家血脉可以继承宋室大统。于是赵构过继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为养子(成为太子后改名“赵眘”),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据宋人编的书记载: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节洪适回到临安,告诉高宗说看到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长相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一模一样,这个消息人们都感到十分惊奇。民间纷纷议论:“宋太祖赵匡胤转世做了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灭亡北宋,为的是找宋太宗的子孙报仇。”
人们认为只有传位给宋太祖的子孙,南宋才能安定下来。后来宋高宗说:“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决定传位太祖后世子孙。
此时,距“烛光斧影”的那个风雪之夜已经187年了,宋太祖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不知道赵光义在地下有会做何感想。
南宋宋高宗赵构以外,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宗、端宗、末帝(怀宗)皆是宋太祖赵匡胤后世子孙。
两宋风云
北宋和南宋共历十八帝,北宋和南宋各九帝,合计享国三百一十九年,而两宋帝系变化之奇,充满了传奇色彩,让...
查看详情>>与“南宋皇帝是赵匡胤的血脉?赵匡胤的后代继承衣钵成为南宋皇帝”相关的文章
北宋的建立者是谁?他在混乱局面站出来与旧社会旧秩序做斗阵
在经过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总会有个人站出来,为一个安定的环境、社会而努力的,与旧社会旧秩序做斗阵。现在我来给大家讲下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病死后,七岁幼子荣宗训即位.是为恭帝。统领禁军的段前都点检赵匡服兼领宋州(河南商丘)归德军节度使,防守京师,其时势力举足轻重。建隆元年(960年)正月,镇(河北正定)、定(河北定县)二州声称北汉与辽合兵南下,边报咬急。赵匡受命率军御敌,当大军到开封城东北四十多里的陈桥驿时,其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和幕僚赵普等策动兵变,赵匡胤l被“黄袍加身”,受士兵拥戴为帝,随即回军沐京,从恭帝手中接管了政权。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陈桥兵变。”赵匡胤因曾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故改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仍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称帝之后,便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其用兵策略,并没有继柴荣北伐之后,乘胜攻击辽朝,而是采取了王朴《平边策》提出的先易后难的方针,即先打南方几个软弱的割据政权,后灭北汉,以避免在统一南方之前同辽发生正面冲突。
建隆四年(963年)初,宋派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十州兵,向荆南进攻,首先灭掉了南平;接着又消灭了盘据在湖南的军阀周保权势力,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宋将王全斌、刘光义等奉命两路入川灭掉后蜀.孟袒降宋,开宝四年(971年)二月,宋廷又以播美将行营前军入广州灭南汉,俘南汉后主刘张;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宋将曹彬等率兵十万克金陵,灭掉了南唐,后主李坦奉表降宋,被俘到开封。对于盘据在太原的北汉,宋太祖也曾先后两次出兵攻打,但都因辽朝出兵援汉而未果,赵匡胤也在976年十月死去了。
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他继续完成了太祖未竟的统一大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割据在福建漳州、泉州的陈洪进主动献出二州十四县之地,归顺了宋朝。同年,吴越的钱淑也不得不削去吴越的国号,把两浙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之地赢归宋朝。北宋在完成统一南方诸国的任务之后,便把兵锋集中转向割据在太原的北仅和辽朝。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初,大宗亲征北汉,派潘美等四将分四路攻太原。三月,辽兵前来救援,宋军大败辽兵于白马岭(山西盂县东北),辽将耶律敌烈败死。四月,宋军进抵太原城下。五月,北汉主刘继元纳城投降。至此,中原地区和南方基本统一,五代十国分立的局面正式宣告结束。
北宋建国后,为了不使宋成为五代以后第六个短命王朝.精通治道的赵普在与太祖讨论如何改变五代以来君弱巨强、藩镇割据的局面时总结出的经验是:“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情兵,则夭下自安矣”。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控制。早在进行统一战争的过程中,就逐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兵”、“权”、“钱”、“法”四个方面,把军权、政权、财权和司法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皇帝手中,以巩固其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
总之,北宋一朝通过上述集...
查看详情>>与“北宋的建立者是谁?他在混乱局面站出来与旧社会旧秩序做斗阵”相关的文章
北宋开国四大名将,辅佐赵匡胤登上王位
宋是一个文治的王朝,在北宋时期,武将的地位一般要低于文臣。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北宋就没有名将的存在。在北宋建国初期,宋太祖赵匡胤麾下就有一批名将,他们为北宋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有的人后来还官至一方节度使,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北宋开国时的四大名将。
石守信是北宋开国功臣,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对赵匡胤称帝贡献很大。石守信早年曾是后周的大将,赵匡胤在任殿前都点检的时候就与其相交,两人情同手足。后周世宗柴荣死后,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身为赵匡胤的兄弟,石守信在兵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虽然身在禁军之列,却不时与赵匡胤暗通,并极力促成了赵匡胤起兵。在石守信等人的帮助下,赵匡胤终于进入汴京,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称帝建国,北宋王朝由此建立。
北宋建国后,石守信又跟随太祖讨伐李重进。后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石守信遂主动退隐。公元984年,石守信病终。
高怀德是继石守信之后的又一名将,高怀德是常山真定人,他出自于将门世家,其父高行周早年就是后晋的名将。高怀德自小就随其父出征,立功无数。契丹攻打后晋之际,高行周曾率军出征。在戚城之战中,刚刚年满十八岁的高怀德亲自突入敌阵,他率领后晋骁骑大败契丹军马,并成功将其父救出。高怀德曾娶宋太祖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因为这个原因,两人的关系遂非常亲密。北宋建立后,高怀德因为拥立之功,直接被宋太祖提拔为殿前副都点检,掌管禁军。因为高怀德战功赫赫,又在禁军中极富威望,赵普等文臣遂极力劝说宋太祖削减禁军权利。杯酒释兵权后,高怀德被拿掉了都点检一职,转而镇守滑州。公元982年七月,他于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北宋开国第三名将就是王审琦。和高怀德不同的是,王审琦从一开始并没有跟随赵匡胤,他是郭威和柴荣手下的亲将,深得郭威的信任。后汉隐帝在位期间,王审琦随从郭威平定李守贞之乱。公元959年,隐帝诛杀郭威全家,同年,郭威在众将士的簇拥下起兵而反,王审琦作为郭威的亲将,自然也参与了这次行动。
王审琦是郭威父子信任的亲将,他曾多次随同郭威、柴荣等讨伐叛将。柴荣继位后,王审琦因扶立之功晋升为殿前都虞侯,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与同为禁军将领的赵匡胤结为好友。北宋建立后,王审琦升为泰宁军节度使。次年,他交出兵权,主动到地方任职,后长期镇守许州,公元974年,王审琦病逝于封地,时年五十岁。
第四位开国名将为张令铎,他原是郭威帐下的指挥使,长期随从郭威出征。张令铎出世较早,早在后唐时期,他就参军入伍。张令铎先后在刘知远和郭威麾下效力,不管是在抵御契丹的战争中,还是在平定李守贞叛乱的战役中,张令铎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张令铎从一个无名小卒逐渐上升为统兵作战的大将。后周建立后,张令铎因扶立之功晋升为控鹤指挥使,不久,他又随从周世宗征讨淮南。在对阵南唐的战斗中,张令铎身先士卒,就连赵匡胤也对其佩服不已。张令铎与赵匡胤之间相交甚早,在赵匡胤参军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结...
查看详情>>北宋皇陵与汉唐皇陵的待遇相差悬殊,这是为什么呢?
跟许多朝代的皇陵一样,北宋的皇陵我们今天也依然能够看到,它们就位于邙山山区脚下,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巩义市境内。但是,如果您真的亲自过去看看,就会发现这里远没有剧中那般气派。北宋皇陵遗址不光游客稀少,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很少光顾,与汉唐皇陵的待遇相比,显得寒酸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一、寂寞的北宋皇陵
除了徽钦二宗之外,北宋的七位皇帝都葬在巩义宋皇陵区,再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这里一共有八座帝陵,统称为“七帝八陵”。围绕着八座帝陵还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勋臣和名将墓300余座,其中包括了包拯、寇准等重要大臣的墓。
巩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部是邙山山区,古人有:“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巩义正好位于邙山山脚下。伊洛河自偃师入境,向东北流入黄河,曹植曾经从这条河经过,奔腾的河水弥散出阵阵烟霞,宛若仙人嬉戏其上,曹植挥笔而就,《洛神赋》从此名扬天下。
如今北宋皇陵周围大多变成了田地,石像生散落在田地旁的荒野上,有些地方尽管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牌子,却看不到保护措施,北宋的繁华和帝陵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赵匡胤选择巩义建皇陵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出生在洛阳的夹马营,民间传说中,当了天子的赵匡胤有一次回家乡洛阳,回忆往昔的岁月,赵匡胤感觉到一丝伤感,或许也感觉到了天不假年。赵匡胤在从洛阳返回开封途径巩义时,突然抽出一支箭,用力张弓射向远方,叹着气对身边的大臣说:人生终究要有归处,今日箭落之处,就是我死后长眠之地。
民间传说用戏剧化的方式讲述了选择巩义建皇陵的过程,真实的历史并没有这般的戏剧化,却充满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
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淮地区的赋税成为唐廷的重要赋税来源地,大运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河沿线的城市随着运河上面的漕运逐渐繁荣起来,位于汴河和黄河交叉口的开封是南粮北运的必经之地。朱温首先在这里建都,朱温统治期间开封城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繁华程度很快超越几经战乱的长安和洛阳。
北宋建国后,开封成为北宋的首都,但是开封毕竟是四战之地,黄河并不足以抵挡北边契丹的精锐铁骑,赵匡胤一直有迁都洛阳的打算,理由是“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但是当时运送粮食到洛阳非常不方便,成本极高,迁都的提议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赵匡胤选择位于洛阳附近的巩义为皇陵所在地,或许是希望后继的君主能明白他当初的苦心。
三、宋皇陵的营造制度
与汉唐皇陵相比,北宋皇陵显得寒酸很多,这同北宋皇陵营造制度有很大关系。北宋皇陵墓葬制度的理论依据和古代的堪舆学说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堪舆学中有所谓的“五音姓利”的说法,这种学说把人的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对应着土、金、木、火、水五行,通过五行的方位可以在地理上找到与姓氏对应的理想下葬地。北宋皇帝的姓氏“赵”姓是角音,角音对应着木行,木行主东方,“ 东高西下谓之角地,南高北下谓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所以整...
查看详情>>与“北宋皇陵与汉唐皇陵的待遇相差悬殊,这是为什么呢?”相关的文章
李煜著名诗词《咏扇》背后的故事,赵匡胤和李煜相比你更喜欢谁?
李煜曾经写了一首冷门诗,被人知晓的只有10个字,不知道是作者只作了两句,还是其他的几句尚未发现?虽说只有两句,但是其中的意境却很美,读完后觉得很惬意,也不免羡慕这种闲淡自若的生活。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咏扇》
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其得意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上曰:“满怀之风,却有多少?”他日复燕煜,顾近臣曰:“好一个翰林学士。”
李煜的名气,并不是后来才有的,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词名在外了,何以见得?宋代大文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笔者用白话文道来。当年李煜降了大宋后,宋太祖赵匡胤便把他招来说:“听说你很会写诗”?李煜不说话默认,赵匡胤于是便让他把得意诗念出来听听。李煜想了一会儿,念了两句诗,一共10个字: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赵匡胤听完这两句,觉得这满怀之风能有多少,这诗写得有些小家子气了。于是后来,赵匡胤便用“好一个翰林学士”7个字来评价。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赵匡胤对李煜的态度。打心底来说,两人都是君王,但赵匡胤觉得从对方念的这两句诗来看,他就不是一个当君王的料,最多只是个翰林学士。但赵匡胤又肯定了李煜的才气,不然也不会说他是“好一个翰林学士”。不得不说,赵匡胤用这7个字来评价李煜,确实很经典,可谓入木三分。
据记载,李煜这10个字,来自一首名为《咏扇》的诗作。应该不是他即兴所写,当时他只是念了之前自己写的两句诗。遗憾的是,这首《咏扇》的全文早就遗失。
大家别小看这10个字,后世文人可是相当推崇此句,它也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这是一首写扇子的诗,前5个字,用月亮比喻扇子,拿着这把扇子就像捧着一轮明月在手一样,令人心悦,这是写扇子的形。后5个字,则是写摇起扇子时,阵阵清风吹来,令人惬意。这两句诗,有动有静,只是10个字,却将扇子的外在,以及其功用,写清楚了。而清风、明月两大意象的引入,又让它充满了意境之美。
正如赵匡胤所评,这是一个极佳的文人诗,其中风花雪月式的浪漫,令人叫好。但毕竟李煜心中的风,只是满怀风,如何能成得了气候?其实我们再来读一首赵匡胤的经典诗作,就能体会到二人性格的不同,且看:
《咏初日》
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是不是风格完全不一样。这首诗短短28个字,却气势磅礴,读来颇具感染力。首句写太阳时,“光赫赫”3个字就极具张力,次句“千山万山如火发”也是一样。后两句更有水平,太阳初升,群星和残月便只能退下了,太阳的霸气跃然纸上。很显然,赵匡胤此诗是一语双关的,与其说他在咏太阳,不如说他在写自己的威风。
通过李煜诗和赵匡胤诗的比较,我们就能发现两人的不同。论在诗文上的成就,赵匡胤铁定是不如李煜的,但李煜确实不是一个当君王的料。我们都说字如其人,其实文风又何尝不如其人。不过话说回...
查看详情>>与“李煜著名诗词《咏扇》背后的故事,赵匡胤和李煜相比你更喜欢谁?”相关的文章
宋朝为什么管皇帝叫官家?原来和赵匡胤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大宋王朝。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传18帝,国祯319年,宋朝有一点和别的朝代不一样,宋朝把皇帝称“官家”,而不是称陛下或皇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疑问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很好奇,《国老谈宛》中记载:“徐钰为散骑常侍,太宗谓曰:官家之称,其义安在?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盖皇帝之谓也。”
赵光义好奇的问了,他的儿子宋真宗赵恒也问了,《湘山野录》记载:“上(真宗)乘醉问之:何故谓天子为官家?速对曰:臣尝记蒋济《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甚喜,从容数杯。上又曰:正所谓君臣千载遇也。李亟曰:臣唯有忠孝一生心。纵冥搜,不及于此。”
从上面两段史料来看,所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这样皇帝要至公无私,所以才称为“官家”。一个贤明的皇帝,没有自己的私爱、私财,皇帝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天下的,天下的老百姓对于皇帝来说,都应该一视同仁。“官家”所谓的变化出“君权神授”观念的某种微妙改动,包含着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这是从史料的角度来分析,宋朝称皇帝为官家,还和宋朝的创始人赵匡胤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赵匡胤在后汉时期投奔枢密使郭威,赵匡胤在后周柴荣时期,攻击北汉、南唐,立下赫赫战功。柴荣病重的时候,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
《宋史》:六年,世宗北征,为水陆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桥关,降其守将姚内斌,战却数千骑,关南平。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赵匡胤凯旋以后,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皇帝。改元建隆,国号“宋”,赵匡胤这样称帝,不能让天下的臣民信服,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赵匡胤就想出来这样一个想法。不称“朕”,称官家。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这样既没有降低身份,反而提高。
《礼记·礼运篇》记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宋朝皇帝为治理天下的君主,他的主要责任就是让天下众生造福,而不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赵匡胤让后周恭帝禅让给自己帝位,按照“官家”的理解为,我当皇帝为了天下老百姓,并且选拔有能力的管理大臣,在大臣的辅佐下,来共同治理国家。赵匡胤巧妙地把家天下和官天下结合起来,虽然我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也不影响我的子孙继续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赵匡胤为了贯彻“官家”的政治寄托,同时也提高了士大夫的地位和权力。赵匡胤留下遗嘱:“后世宋朝君王都不许杀害士大夫”。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所以宋朝士大夫地位很高,官僚集团权力压过了君主的权力。
查看详情>>与“宋朝为什么管皇帝叫官家?原来和赵匡胤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相关的文章
宋朝是怎么建立的?赵匡胤用了什么战略让北汉的君主被迫投降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大宋王朝建立前期。
曾经宋朝的军队,都非常想征服燕云16州,但是这次他们去,却是做了俘虏,成为了囚徒,最终两位皇帝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失去了自己的性命。话说想当年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弟弟,两个人因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兵马争夺,所以引发了一场兵变,在这之后轻而易举的就夺得了政权,自己当了新的皇帝,并且改了国号建立了大宋王朝,同时也把原来的那个小皇帝,封为了王爷,在这个时候宋太祖的心里还有个非常大的野心,他要让自己的名字,和历史上的汉武帝,以及唐太宗,这些人放在一起,所以他就利用兵力,不断的把后周地区完全的控制。第二步就是要收复汉族人居住的这些地方,那么最后一步就是,把原来燕云这些州县全部的收回,把契丹人赶出去,让国家完整。
在刚刚建立宋朝的时候,赵匡胤也是特别的注重军队里面的纪律,在开封城里面根本就没有出现,像原来更换朝代出现的那种放火和抢夺的混乱局面,每个官员还在原来的职务上,干着自己的事情,总体来说,社会还处于比较安稳的状态,他这个时期老百姓就大力的把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面,后来他更是根据这些官员的建议,实行了大量的改革,让那些人把原来荒废的田地,全部开垦出来,为了帮助人民粮食增多,还修了不少的水利工程,在发生兵变的时候,他就已经命令自己手下的这些大将,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多个地区,再接下来6个月的时间,他先后利用自己的势力,收复了很多个城市,对于那些和他抗衡的地方诸侯,时间长了,也只能表现出屈服的状况,在几年之后,宋朝已经基本都稳定了局势,这时候他就开始想要统一更大的疆土。
赵匡胤起义前赵匡胤的战略
当时在宋朝的边境,最主要的敌人就是契丹,这些人帮扶这北汉的王朝,在周边还有南唐和些其他的小诸侯,采取了每个人占地为王的方法,在这样的形式中,宋太祖也是常常的睡不好觉,所以他就和自己的兄弟,经常的商量着这些计策,这些人也是非常的懂他的心思,说要收复中原。这时候有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南方这些小的国家,全部收复之后,然后再联合在一起攻打北汉,到时候就他那么个小的国家,是没有办法躲藏的,在听了这个人的分析之后,这位皇帝也是非常的高兴说,这也正是我的想法。也是按照他这个战略方针,赵匡胤用了13年的时间,先后的把南汉,南唐等小的根据地,全部收复到自己的疆土里面。
在这些小的诸侯国里面,南唐的疆土是比较大的,而且实力强,这位落难的君主,更是亲自来到了开封这个地方,向宋太祖跪拜,在这之后他也是害怕会被宋朝长时间的扣为人质,就回到了自己的疆土里面,在这时,赵匡胤果然就派出了10万人的大队伍,直接的进攻南唐这个地方,在围困了一年多后,这个人也是被迫投降,谁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赵匡胤却因为自己生病突然的离世了,他的弟弟也就当上了新的一任的皇帝。为了完成哥哥的大业,他更是多方面的使用武力,亲自带兵来征讨北汉,并且把其...
查看详情>>与“宋朝是怎么建立的?赵匡胤用了什么战略让北汉的君主被迫投降”相关的文章
宋朝名将郑恩,一生追随赵匡胤为宋朝鞠躬尽瘁屡立战功
高君宝高琼,亳州蒙城人,北宋大将。历仕太宗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屡立战功,不识字而晓达军政。
周显得四年,青年将军高琼(高君宝)奉命自寿州(今安徽寿县)去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搬取援军,途经双锁山,与刘金定交战,为刘金定武艺超群所感。经过了解,互相爱慕,两人结为恩爱夫妻。
刘金定旋即随高琼发山寨兵马数千,渡过淮河攻南唐军,在八公山、寿州一带,横刀立马,力夺重关,大败南唐军固守的唐高关和八公山区,遂解宋军之围。
北宋建立后,刘金定随丈夫高琼北上抗辽,助丈夫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等重地,为保卫边疆再立功。后不幸战死。与高琼合葬于双锁山。至今当地尚有各种传说和遗迹。
双锁山南西侧有高琼、刘金定合葬墓。原墓冢高大,砖石修建,碑石林立,青松绕墓。因遭战火,仅存一土丘,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恩,字子明,据说是宋朝开国大将。
青年时与柴荣赵匡胤结为兄弟 郑恩排老三。三兄弟中柴荣 赵匡胤先后当了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只可惜38岁英年早逝。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被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取替周朝建宋朝。五代周朝时期赵匡胤和郑恩都是周世宗柴荣手下的大将,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赵匡胤和郑恩都是在柴荣落魄时与柴荣结拜的。
赵匡胤建宋朝后,郑恩继续追随赵匡胤,为宋朝鞠躬尽瘁,屡立战功。
但是郑恩为人鲁莽,做事不计后果,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他见了赵匡胤依旧和以前一样叫二哥。终于有一次冲撞了赵匡胤,让赵匡胤这个皇帝很下不来台,赵匡胤含泪忍痛斩了郑恩。郑恩死后宋朝历代皇帝对郑恩的后人都很优待。
对于郑恩此人,正史中并无记载,但郑氏族谱中有关于郑恩记载。历史上是否有其人还有待考证,若真无此人,此人原型可能是宋初将领张琼。
查看详情>>宋朝皇帝从后周小皇帝手中抢来皇位,在当时人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经济十分发达的年代,而这一切或许是因为历代宋朝皇帝都不是好战之人。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生,常常御驾亲征,然而他却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避免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给了宋朝一个安稳的开始。
《宋史》关于赵匡胤的记载颇为详实,不过史书毕竟是史书,所能记载的基本都是比较重要的事,而对皇帝轶事之类不记载,而小佛认为,看待一个历史人物,除了要看史书,也要看当时的一些笔记,毕竟,笔记中记载的事件大多是“上不了台面”的事,但是这些事却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民间了解“名人”的重要途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宋太祖轶事三则,看一看在当时人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01寺院僧官拍马屁,赵匡胤佛前上香不拜唐朝时大多数皇帝都对佛教极有好感,常常在佛前跪拜祷告,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到了宋朝,皇帝们虽会前往佛前烧香,但是并不向佛像行跪拜大礼,而这一切皆是因为宋太祖遇到了一个能言的僧官。
赵匡胤建国后第一次前往大相国寺烧香,烧香时询问僧录(佛教僧官,掌全国寺院、僧籍以及僧官补授等)自己到底应不应该拜佛像,当时的僧录是大名鼎鼎的吴地僧人赞宁,赞宁直言:“不用拜。”赵匡胤不解,遂问其原因,赞宁趁机狠狠拍了宋太祖的马屁:“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其实就是把赵匡胤比作当时的佛陀,赞宁博闻强识都是知道的,没想到口辩也是如此之好。赵匡胤知道赞宁在拍自己马屁,但是心中非常高兴,有了一个正经理由不用再拜佛像,于是点头同意赞宁的说法,不拜佛像,而这也就成了一个定制,宋朝皇帝见佛像都不再拜。
02百姓告官,赵匡胤为官员解危机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夺取了后周政权,不少后周的文臣武将都成了北宋的开国功臣,在北宋众多开国功臣中,有一武将叫作李汉超,他曾被后周世宗柴荣重用,官至殿前都虞候,北宋开国后历任散指挥都指挥使、绵州刺史、控鹤左厢都校、恩州团练使,后随军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被任命为齐州防御使和关南兵马都监。
齐州大概就是现在济南市一带,在北宋初年距离宋辽边境并不远,与京东东路治所青州相邻,是一个赋税相对较多的地区。
赵匡胤将李汉超安置在这里就是希望他能够利用税赋养活手下的三千兵士,边境不安稳时可以上前线,然而武人不懂治理地方,任性妄为,霸占百姓女儿和钱财,搞得当地百姓颇有怨言,被欺负的百姓结队去东京告御状。赵匡胤见了齐州百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汉超去了齐州,没有契丹人再骚扰你们了吧?他从你们那得到的钱财比契丹劫掠还多?你们女儿大多嫁给平常人家,而汉超是我的爱臣,身份尊贵,家庭富有,你们女儿嫁给他有什么不放心?”百姓被赵匡胤说服选择离开,给李汉超解了围。
赵匡胤转身马上让人去齐州告诉李汉超:“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同时赐给他几百两白银,要求他还给那些百姓,李汉超被感动得不行,“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03赵匡胤给诬陷名将的人赏官赵匡胤接管后周天下...
查看详情>>与“宋朝皇帝从后周小皇帝手中抢来皇位,在当时人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