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长孙皇后

发布时间:2020-05-30
1

李世民的子女都短命,竟然是遗传了长孙皇后的这个特征

李世民
李世民的子女
长孙皇后

古代天子都有个三宫六院,后宫的美人数不胜数,这么多的女人,为了什么呢?为的就是天子能够早日诞下子嗣,传宗接代。唐太宗李世民膝下就诞下14个皇子,21个公主,固然,在这些皇子当中,也是分有职位的,在古代,讲求明日出庶出有别,明日出的孩子尤其是明日宗子,可谓是集万千痛爱于一身。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就特别争气,为李世民生下了7个孩子。

长孙皇后生下的第一个儿子名为李承乾,李承乾身为皇后生下的宗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日宗子,职位之高可想而知,早早的就被李世民立为了太子,只要等到李世民退位,那么皇位一定就是他的,可是这小我私家耐不住性子,放着稳稳的天子不做,却选择了谋反,效果被贬,只活到26岁便去世了。

长孙皇后生下的第二个儿子名为李泰,李泰其人虽然颇有才气,可是无奈自己是二胎,上面另有一个同样明日出的哥哥,太子之位永远是哥哥的,于是,不甘示弱的他一心想要争夺年老的太子位,与李承乾明争冷战,最后谁也消灭得利益,却让李治赢利了。在李治登位不久,李泰就去世了。

长孙皇后生下的第一个公主名为李丽质,身为明日长女的她自然是大家伙痛爱的工具,生的也美艳感人,李丽质长大以后,便嫁给了自己的表哥长孙冲,李世民还亲自为这场婚礼准备了妆奁,足以见得,这位长公主在李世民心中的职位,可是,不幸的是,贞观十七年,李丽质就去世了,年仅22岁。

长孙皇后的第四个孩子名为李治,是李世民当上天子以后出生的第一个儿子,于是李世民大宴群臣。厥后李治登上皇位,政治手段强硬,不仅迅速解决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团体,还征服了突厥和高丽,打败了倭国,使他们不敢再犯。

李治在治理国家之时政绩十分精彩,史称“永徽之治”,可是李治的身体很差,在位34年,却大部门时间都在床上,厥后甚至无法批阅奏折,只能让武子女理。厥后武后不甘愿宁可当一个太后,于是出了则天大圣天子。

在生下李治之后,长孙天子又生下了城阳公主,只不外命苦,嫁给杜如晦的儿子,却谋反被杀,后嫁入薛家,城阳公主是李世民寿命最长的女儿,但也只活到了40岁。

在城阳公主之后,长孙皇后又生下了公主李明达,外号小犀牛,下犀牛刚生下不久母亲便去世了,李世民对小犀牛疼爱有加,李治和这个妹妹也是从小玩到大,惋惜,这个公主也是寿命不长,还未出嫁便去世了。

在小犀牛之后,长孙皇后还生下一个衡山公主,可是她年仅三岁母亲便去世了,厥后也是经由了多次政治攀亲,多次再醮,新城公主命也不长,年仅39岁便去世了,李治十分伤心,特许人用皇后的礼仪埋葬她。

李世民膝下的这七个明日出孩子,每一个命都不长,唯一一个活的比力久的就是李治了,可是李治也是饱受病痛折磨,要不是生在帝王之家,有如此好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恐怕也是更短命了。之所以这些孩子的命都不长,我以为问题可能出在长孙皇后身上。史书纪录,长孙皇后患有气疾,这个病很有可能是遗传病,因为这些子女一个个都疾病缠身,很可能是遗传了母亲。皇子就不说了,这几位公主...

查看详情>>
2

她是李世民的成功背后的女人,唯一比得上武则天的皇后

李世民
长孙皇后

唐朝时期,泛起了历史上唯一大一统王朝的女皇,她就是尽人皆知的武则天。鲜为人知的是,武则天并不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陈硕真才是真真正正的女皇。值得一提的是,陈硕真也是唐朝时期的人。只不外陈硕真没有成为大一统的女皇。

在唐朝时期,女皇武则天无疑是名留青史的。武则天在位期间,开始大量的应用科举制,虽然科举制是隋朝发现的,可是科举制真真正正的应用是在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应用科举制,就是为了抗衡关陇团体。为的就是平衡朝中的势力。

现如今看来,武则天的一生无数是很是厉害的。作为历史上难过的女皇,肯定是其他人难以逾越的。在武则天的一生中,有两个人是永远无法逾越的,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位就是长孙皇后。唐太宗戎马一生,与长孙皇后有很大的关系。

俗话说一个男子乐成的背后肯定离不开一个女人,那么唐太宗的乐成肯定是离不开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她出生在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13岁的时候,长孙皇后就嫁给了李世民。其时的李世民16岁。

长孙皇后一生为李世民生育了三个儿子,划分是宗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隋朝时期,长孙皇后嫁给了李世民,其时的李世民还不大,没有征战沙场。到了李渊建设唐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此时的长孙皇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贞观时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长孙皇后掌管内廷。由此说来,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贤内助。现如今看来,在唐朝的后宫中,长孙皇后虽然不是权力最大的,但她绝对是最受尊敬和恋慕的。纵然是厥后的武则天,也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在唐太宗在位期间,长孙皇后治理后宫,此时的唐朝后宫一直是海不扬波。之所以能够海不扬波,凭借的就是长孙皇后的智慧。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工具,是一种无法模拟的工具,这是一种柔性的气力,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

长孙皇后勤念书,一年中每一天都险些是如此。除非是实在没有了措施,长孙皇后才会选择不念书。念书使她增强智慧,积累知识,增广见闻。长孙皇后的生活简朴,险些是没有欲求的,这一点要比古代的妃子强许多。大部门妃子都是想要当皇后的,可是长孙皇后对皇后的位置没有加以争夺就获得了。武则天以政治铁腕统治天下,长孙皇后以征服自己所爱的男子征服天下、征服后世。这就是武则天与长孙皇后的区别。长孙皇后的自我定位就是以唐太宗为准绳,以天子的大业为目的。治理自己以及治理后宫,都是长孙皇后生活的一部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长孙皇后也属于李世民的一位“大臣”,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定后宫就成为了很是重要的一部门。后宫是不停的争夺的,如果后宫不稳,那么问题就会接连不停的泛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宫不稳,唐朝可能就会不稳。

要知道,天子后宫中的每一位妃子,险些都是有朝廷大臣作为依托的,许多妃子都是权臣的女儿或者妹妹之类的。总之后宫一乱,唐朝就碰面对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孙皇后无疑是起到了稳定唐朝的作用,这对李世民来说,无疑是很是重要的。

或许其时的后宫有人想要觊觎皇后宝座,然而长孙...

查看详情>>
3

唐太宗李世民正妻长孙皇后,一代贤后,历史上的奇女子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故事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皇后的评价

这历史中的主流看法一向是“女子不如男”,尤其是在那些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里面没有见过女子的身影,而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历史上的奇女子,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正是唐太宗的正妻长孙皇后。

那么这长孙皇后姓甚名啥呢?翻阅了书籍资料并未发现有关于她名字的记载。不过,我们可根本找不到属于长孙皇后名字的记载。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古时候女子的地位一向很低,有很多像长孙皇后一样的女子在史书中都是没有记载名讳的,像女皇武则天也是如此。

那么在历朝历代那么多的皇后中,凭什么这长孙皇后一直被后人歌颂铭记呢?这还得从她与唐太宗的故事说起。长孙皇后嫁给唐太宗的时候,这李世民还不是皇帝,并且正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时候,这时候李世民与太子他们的关系十分的紧张,很有可能就小命不保。而这时候的李世民并没有下定决心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正是长孙皇后与她的哥哥长孙无忌的缘故,这李世民才下定了决心要进行兵变。

而在兵变之后李世民登上了皇位,长孙皇后对于这朝廷之事的处理可以说是历代皇后中的典范,丝毫不管朝廷之事,当太宗问他一些政治上的事情如何处理时,她向来闭口不答,更是这么对唐太宗说这打鸣是公鸡的事情,母鸡不应该打鸣,若是母鸡打鸣那么天下就要不太平了。

而在那一些个人问题的处理上,这长孙皇后则为皇上匡正了不少的错误,像有一次魏征又像太宗进谏了,可这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好,于是这唐太宗就被气得不行,对着皇后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杀了他,长孙皇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就马上去换了一套十分正式的衣服,还向着皇上行了个大礼,说这是大喜的事情,这只有明君才有那些大胆的下臣敢不顾这天子的颜面说话,不就证明了了您是明君吗。这太宗一听,顿时心里就好受了。

史书中还记载着她十分的节俭,等在安乐公主出嫁时,长孙皇后的做法就可以说是让人十分的钦佩,这公主可是长太宗夫妻二人最痛爱的闺女呀,那么这陪嫁的东西自然是比以往的公主要多得多,可是有人不服了,魏征进谏说这公主应该跟按照礼俗发配嫁妆,怎么可以因为私人感情就动用更多的钱财呢。这要是换做别人,这魏征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这幸好遇上的是长孙皇后,当即按照魏征的说法改了嫁妆。这历史上的皇后不少,能够像长孙皇后这样子贤惠公正、不爱权的可真就不多了,也就难怪这太宗皇帝对她敬重有加。


查看详情>>
4

为什么李世民会说长孙皇后对他的影响极大?聊聊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李世民的皇后对李世民的影响
李世民的皇后是谁

李世民曾对房玄龄说:“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就是说,李世民认为,长孙皇后对他的影响很大。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贤后。她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在于,她是李世民事业的好伙伴,同时又绝不干政,恪守后宫的本分。

作为李世民事业的好伙伴,体现在四点:

一是斡旋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让李渊最终没有为了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痛下杀手。

二是参与组织发动玄武门政变,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

三是多次劝谏李世民,帮助李世民实现“贞观之治”。

四是尽心尽力抚养孩子,解除李世民的后顾之忧。

说长孙皇后恪守后宫本分,也体现在四点:

一是长孙皇后虽然参与了帮助李世民夺位,但是她绝不干涉朝政。要发表意见都是用委婉的方式对李世民说,不对前朝指手画脚。当李世民让她一定要参与朝政讨论的时候,她要么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要么沉默以对,就是不开口。

二是她多次劝说李世民不要用他的哥哥长孙无忌当宰相,避免外戚专政。

三是她去世前,劝说李世民不要太重用长孙家族的人,既是避免外戚专政,也是保护长孙家族免遭杀身之祸。

四是她统摄六宫,六宫和平安宁,没有出现各种争宠乱政的事情。

这样的皇后,不仅获得后世的高度赞誉,也获得李世民的赞扬和敬重,难怪李世民会说长孙皇后对他影响很大。那么,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长孙皇后教会了李世民善待功臣,解决了开国痼疾。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有猜忌功臣,诛杀功臣的现象,但是唐朝基本上没有。不但很少杀,而且对开国功臣还很优渥,甚至修了凌烟阁供奉起来,作为旌表。唐朝之所以这样做,与长孙皇后让李世民善待功臣是分不开的。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世民讨厌魏征经常顶撞他,想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通过换上朝服祝贺的方式,对李世民进行了有效的劝谏。还有,因为有点小过错,李世民就把房玄龄赶回家,还是通过长孙皇后的劝说,李世民重新重用房玄龄。

第二,长孙皇后劝说李世民行仁政纳雅言,树立了明君的形象。

李世民是通过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而登上皇位的。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起点。但是最后李世民留在历史上的,却是一个明君的形象。甚至连司马光也认为,他篡位是非常正确的。而李世民能够做到这一点,与长孙皇后劝他行仁政纳雅言有莫大关系。

李世民是一个度量很大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性情中人的他,经常会干几件事:一是如果大臣的意见他听起来不顺耳,或者大臣顶撞他,他就会罢黜这个大臣,不管对不对。二是身边的人若是犯了一点错误,有皇帝威权的他,也会动不动就杀人。三是对于自己喜欢的大臣,比如长孙无忌等,他也不考虑影响,就委以高官重任。

李世民如果由着自己的性子这样干,他明君的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而冷静的长孙皇后通过多次劝谏,让李世民克服了爱意气用事的毛病,维护了他明君的形象。

第三,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的夫妻情谊,树立了古代帝后的文化名片。

中国古代王朝社会是家天下社会,皇帝和皇后之间的感情,是家天下的标杆。《诗经》中的《关雎》一诗,...

查看详情>>
5

长孙皇后,站在李世民背后的女人,贞观之治的幕后功臣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
长孙皇后对贞观之治的作用

在展开正式的论述之前,先简单的介绍一下长孙皇后(谥号文德)的生平。

长孙皇后(公元601年-636年),名不详,字观音婢,出生于河南洛阳,鲜卑族,隋朝齐国公长孙晟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母亲,与初唐名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司空长孙无忌是嫡亲兄妹。

长孙皇后,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给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为秦王(李世民)正妃。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册封为皇后,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逝,终年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史称 “千古贤后”,著有《女则》、《史论东汉明德马后》、《春游曲》。

笔者之所以将长孙皇后列为“贞观之治”最大的幕后功臣,是因为她的存在暂时遏制和避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刚愎自用和独断专行。

众所周知,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又一手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是位雄才大略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能力超群的君主,即便是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中,综合实力和取得的功绩都是靠前的,加之其掌握着至高无上的君权,很容易志得意满,衍生出刚愎自用和独断专行的行事作风,而这基本上是很多亡国之君的通病。

要知道,无论太宗李世民的能力如何出众,毕竟仅仅是一个人,治理大唐这种疆域广袤、人口众多且强敌环伺的帝国,个人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故而必须仰仗更多能力出众敢于任事、勇于直谏、有能力有抱负的朝臣、专才——君臣之间坦诚的交换意见,避免犯下严重的错误,从而得出最优的结果。

如同绝大多数能力超群出类拔萃的人物一样,太宗的自信和自傲远超常人,皇帝的身份又让他难以放下架子,因此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被人说服的人。而他刚硬的性格,又决定了当朝臣的谏言让自己难堪之后,为了保护皇帝的尊严,必然想用皇权来进行压制。最广为人知的例证是《资治通鉴》里面记载的,太宗李世民被直谏的魏征气得想杀掉他的典故:

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长孙皇后本人知书达礼,深明大义,同时对于朝政有独到见解,她与李世民的关系除了单纯的感情深厚浓情蜜意的结发夫妻之外,还是相知甚深的挚友,故而能完全明了丈夫的内心世界,才能通过言行来规劝对方。

长孙皇后深知太宗想成就雄图霸业带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本身的抱负和雄心,二是向世人、后世和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尽力减轻屠戮兄弟、胁迫父亲的心理负担,在史书中留下正面的形象。在这种前提之下,太宗的内心深处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要表现出对朝臣的尊重,对百姓疾苦的感同身受,有时候甚至不得不采取夸张的做法。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

查看详情>>
6

唐朝盛世居然只是因为一部法律?长孙皇后为何因此下跪

唐朝
唐朝法律
唐朝长孙无忌
贞观律

我们知道,近代西方(比如英国)的发达,与新的生产力出现有关系,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手工作坊进入了现代工业,英国日渐强大,变成一个日不落帝国。

唐朝并没有出现新的生产工具,但是在短短的20多年间就治理成了一个中央帝国,盛唐气象非常宏大。

那么,唐朝人有什么样的智慧能把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家治理成这样呢?

一部好法律治理出了一个盛唐

盛唐气象的形成,离不开言论开放、思想解放和宽松的社会文化政策,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但我想从另外一个方面——一部好的法律——开始谈起。一个人治的国家,没有一部好的法律,可能这一代治理好了,换一个领导人就不好了。

所以,一部好的法律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这一部好的法律就在唐朝出现了,叫做《贞观律》。

《贞观律》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先要说说唐朝之前的法律是怎么回事。

在历史上,战国时期秦朝搞了“商鞅变法”,商鞅、韩非子这些人都力主法治,但是那些法律太严苛,不近人情。陈胜、吴广是怎么起义的?他们从江东发配到北方去修长城,正好遇到雨季,河水暴涨,按照规定时间他们不能够到达长城,依照秦朝的法律,应一律处死。

陈胜、吴广就想,反正都是死,还不如反了,所以砍了一根竹子,随便拉起块布条就起义了。

秦朝的强大是因为商鞅变法,同时也是因为法而亡了国。错在哪里?唐朝的柳宗元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封建论》,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他认为秦朝的过失不在于它的法制,不在于它的制度,而是在于它的做法错了,不近人情,没有体现人的关怀。

汉朝立国,萧何跟着刘邦走南闯北,征战天下。但是每到一个地方,别人去抢财物,抢金银财宝,萧何一律不干这事,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搜集典籍、文献,所以立国的时候刘邦叫他搞一部法律,叫做《九章律》,我们现在看到的成文的法律最早的就是汉朝的《九章律》。《九章律》当然也是比较简单的。

隋朝有个《大业律》,但是隋朝统治的时间很短,二十几年就完了。李渊进驻长安后,就修法律,搞了个《武德律》。李渊做皇帝只有8年时间,《武德律》是依照《大业律》来进行修改的,比较仓促,而天下还没有太平,还在打仗,《武德律》来不及实施。

到了太宗时期,为了稳定天下要立一部好的法律。贞观元年太宗下令重新修律,谁去做这个事情呢?当时长孙无忌是有功劳的人,他就把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但是长孙皇后坚决反对,第一次反对不成,再次反对,就跟他说:“皇上,你真是要我们长孙氏家族好,您就不要叫他做宰相,我们家族已经恩宠过重了”。长孙皇后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这次长孙皇后下跪求太宗免去长孙无忌的宰相职务,太宗才把他免掉。

之后,长孙无忌在家无所事事,太宗说你有事情干了,请你来主持修唐律,不要急,慢慢来,花10年、8年的,一定要修一部好的法律出来。

直到贞观十一年,它才颁布,它也确实是当时世界上较好的一部法律,盛唐气象离不开它。

一群怎样的人制定了这部法律

参与制定这部法律的有几个人呢?长孙无忌是一个,还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唐朝实行三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