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及翻译
查慎行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过,但他笔下的《舟夜书所见》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如痴如醉的美丽河上夜景,河风飘荡、涟漪层层、星河笼罩、舟随心动。下面就是好工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舟夜书所见》的全文及翻译,接着往下看吧!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翻译
无月的黑夜里,河面只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像萤火一样闪烁。
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波澜。灯火散落河中,好似繁星洒落在人间。
注释
1.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2.簇:拥起。
赏析
《舟夜书所见》描绘了夏夜里江边安逸宁静的景象。
首句“月黑见渔灯”写一个晚上的黑寂。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为动态描写,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
全诗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创作背景
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乡试,年四十有四。张文贞、李文贞等先后奏荐。四十一年,特旨召入直南书房。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顾赋性淡泊,常怀退志。
五十二年,引病归,家居十余年,于世事亦无干预,而登临啸歌之兴未衰,复南游,访尉陀无诸遗迹。诗更豪宕感激,入化超神。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查慎行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舟夜书所见》五言绝句。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查看详情>>与“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及翻译”相关的文章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及翻译
写羁旅乡思的古诗有很多,其中或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或抒发独栖孤馆的孤单哀伤,但好工具小编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这篇《夜书所见》,诗中却着重于客乡的夜间小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呢。
注释
1.萧萧:风声。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挑弄、引动。
4.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5.篱落:篱笆。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这一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这一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与“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及翻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