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贞观之治课件通用9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三)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办法
(四)教学创新点
1.首先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象资料。
3.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有关资料可以在文本素材里去找。
(五)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介绍“贞观”、“开元”年号,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的皇帝。唐朝的繁荣强盛发生在他们的统治时期。
二、讲授新课
1.晋阳起兵
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同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唐朝正式建立了。
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经过激烈的争权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贞观之治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归纳整理唐太宗的政绩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还认为要使唐朝治世长久,就必须“居安思危”,“善始慎终”。
第二个方面,唐太宗善于用人。由于唐太宗确实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
查看详情>>与“贞观之治课件通用9篇”相关的文章
关于贞观之治的影响有哪些?历史名人都是这样评价贞观之治的
1.贞观之治简介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2.关于贞观之治的影响有哪些?
1.奠定国基(对当世影响)
贞观年间,太宗的各项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
2.确立制度(对后世影响)
贞观年间,经太宗的苦心经营,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堪称完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3.政风沿袭(对后世影响)
太宗施政有方,选贤问廉能,克己纳谏,成为一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历代有为的治国者,皆追慕「贞观政风」而力图仿效。
4.用人唯才(对当世影响)
太宗用人唯才,不问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举代门第,逐渐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世家豪族轮流掌政的恶习,广开平民高仕的机会,清除旧社会的观念,缓和了社会矛盾。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古代集权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3.贞观之治的评价
北宋·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北宋·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北宋·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北宋·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曾巩:“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近人曾有学案争议,最后多方核实,此段是说太宗超越前王,而非不及)
北宋·何去非:“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
查看详情>>与“关于贞观之治的影响有哪些?历史名人都是这样评价贞观之治的”相关的文章
一起浅谈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看看贞观之治是如何演变过来的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在历时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个中国封建盛世的典范一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其繁荣的社会经济,发达的科学文化,统一的国家主权,频繁的中外交往,富足的人民生活,使得当时的大唐王朝,繁荣昌盛,正可谓“太平盛世”,至今仍让后人称赞。
“贞观之治”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开明盛世的杰出代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与文化遗产,成为后世竞相与学的榜样,本篇文章我们就以“贞观之治”为主题,一起浅谈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看看贞观之治是如何演变过来的
一、隋朝亡,唐朝兴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ー日之寒”,一个庞大的帝国走向灭亡,并非是一日造成的,也并非是一人造成的。隋朝末年,隋炀帝荒废朝政,贪恋美色,骄奢淫逸愈加変本加厉,过分消耗国力开通南北大运河,过分剥削老百姓使得民不聊生,而此时的隋炀帝并没有从根基开始整顿国家,却毅然选择了发兵远征,使得国家百姓雪上加霜,最终引发了民间起义。
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 ——《陈君宾传》
茫茫千里,人海断绝,鸡犬不闻一一《魏征传》
原山西太守李渊也是起义之ー,李渊原为隋朝官臣,长期为隋朝做贡献却得不到隋炀帝的重用,在自己儿子李世民的反复劝说下,发动兵変。短时间便集结大军,公元613年,隋炀帝在朝被杀,历经38年的隋王朝终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继位,改国号唐,唐朝建立。国家的发展必须要稳定国家根基,而黎民百姓便是国家的根本,百姓生活好了,国家自然昌盛,百姓若处于水深火热,那国家定不长远,这也是历代君王所考虑的重要事情之ー。
二、玄武门之変
在李渊成为皇帝以后,战绩显赫的李世民并没有被封为太子,而是封给了李建成。天下必归枭雄,在一场精密阴谋的策划中,李世民率兵在玄武门拦截了李建成、李元吉,行事利落果断,成功射杀了李建成跟李元吉,趁热打铁,威逼李渊交出了兵权,并主动让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年号“贞观”。
三、贞观之治的形成
而李世民上位以后,面对残破的当朝局面,总而言之是非常头大。
①隋末战争给国家带来重创,人民生活落魄,经济千疮百孔。
②朝廷政治局面不稳,统治阶级矛盾重重。
③民族矛盾日渐严重,国土边疆战乱纷争连连发生。
李世民心中明白,要想重整山河,达到繁荣昌盛,解决以上这三个局面成为当务之急。李世民为人开明,善于总结,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选拔人オ,虚怀纳谏,注重法制建设,采用灵活的民族政策来处理民族问题。
1、与民调整,大力发展生产
隋朝灭亡的教训给李世民提了一个醒,他看到了民众力量的伟大和可畏。在他眼里,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君民一体,声声不息。当君主的如果通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会引发政权的颠覆。正是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李世民反复强碉,要以百姓心为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在这种理念下,李世民定下了抚民以静的政策,形成了一整套以民为本的思想,推行...
查看详情>>与“一起浅谈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看看贞观之治是如何演变过来的”相关的文章
贞观之治的影响有哪些?这个盛世是最接近理想社会的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成功登上皇位,由于唐太宗年号是贞观,所以唐太宗当政的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开创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治世,是古代社会最接近理想社会的时期。
唐太宗在位23年,即位之初,非常重视历史经验的教训,总结前朝失败及灭亡的原因,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各方面采取积极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民族关系的改善,从而使社会出现了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
唐太宗认为国之根本是百姓,百姓有房住、有衣穿、有食吃,能安居乐业,是首要问题。要解决百姓的问题,主要是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唐太宗带头杜绝奢侈浪费,轻摇薄赋,能够任用清廉的官吏,积极救援灾民,从而大大的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创造出一种安全的社会环境,发展了生产,巩固了政权。
唐太宗对百姓的做法,成为后世朝代统治者对待百姓的道德典范,提升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以仁爱治国的榜样。
贞观之治的影响有哪些?
政治上唐朝非常开放,唐太宗善于采纳大臣的意见,能够明辨是非,重贤臣,远小人,只要是才干的人,不论贵贱,不论之前跟随何人,均为其所用。唐朝政治非常开明,大臣与皇帝为事情争论,即使皇帝大怒,也不会把大臣怎么样,终唐一朝,开创了良好的君臣关系,为后世的朝代提供典范。唐太宗广开言路,善于和大臣讨论事情,从不武断专决。
唐代思想开放,文化繁荣,唐诗成为古代社会的思想宝藏,一直流传至今。并且唐代从不实行文字狱,各种文化并存,各种创作题材广泛,即使讽刺当朝政府也时有发生,也基本不会受到追究。这使得当时的文化非常繁荣,为后世提供榜样。
在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实行民族和解政策,安抚并重用少数民族官吏及士兵,派遣大军灭突厥、攻高句丽、征叶谷浑,为大唐疆域立下汗马功劳,不难消除了边患,而且还缓和了民族矛盾,唐太宗还派遣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开拓西域,促进大唐与中亚的联系。
查看详情>>与“贞观之治的影响有哪些?这个盛世是最接近理想社会的时期”相关的文章
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你了解过吗?看他是怎么掌控官员的
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你了解过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而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选贤任能,精简机构,考核官吏,惩治腐败,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从而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增强了国家各级机构的效能,开创了"君臣一心、和衷共济"的良好风气,呈现出了吏治清明的大好局面。
唐太宗选贤任能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因为他明白"乱世时重才不重德,太平时必须德才兼备"的道理,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就必须选拔和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拔官吏,而选拔官吏在于保证质量。他反复强调说:"致安之人,惟在得人","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同时,"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可见唐太宗把握住了用人的本质。因此,唐太宗即位后求贤若渴,严格标准,只要"才行俱兼",就及时提拔与重用,因而选拔了一批正直无私、才华横溢的文臣武将,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都是一时之俊,竭其智、尽其能、毕其力,深受太宗的信赖和重用,从而开创了贞观年间的清明盛世。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以解决机构臃肿,责权不清,互相推诿,效率低下,贪腐成风等问题和乱象,唐太宗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也成为后人学习的表率。唐太宗在位期间,大刀阔斧地精简官僚机构,雷厉风行地进行改革,裁减了冗官余吏,震慑了官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唐太宗对官员腐败深恶痛绝,因为他亲自参加了隋末农民战争,也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唐太宗即位以后,从隋朝因吏治腐败而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中,深刻体会到官吏廉明对于稳定政局、巩固政权的极端重要性。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告诉大臣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贞观四年(630),又告诫朝臣们说:"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间发,心中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者。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性命,使子孙每怀愧耻也?"可见,唐太宗始终把政治的清明廉洁放在首位,要求为政者居官清廉,廉洁奉公,造福百姓。
唐太宗李世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了一系列整顿吏治的措施,充分表现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和无所畏惧的胆魄,在一定程度上选拔了大批廉洁谨慎、有所作为的官吏,巩固了封建统治,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看详情>>与“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你了解过吗?看他是怎么掌控官员的”相关的文章
李世民开起贞观之治的措施有哪些?他对国家统治的认识真的很厉害
李世民开起贞观之治的措施有哪些?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登上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在他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有利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唐太宗由此也被后世称为一代贤主,他统治的唐朝繁荣现象也被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带领国家步入“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这与他本人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是分不开的。
社会生活相对稳定。
唐朝在经历过开国皇帝唐高祖的统治和管理之后,社会逐渐的稳定发展起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社会风气十分良好,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当中的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了“商旅野次,无复盗贼”的状况,由此可以直接的展现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繁荣景象。
同时在经过唐高宗时期对于边境地区的收服战争之后,也进一步稳定了唐朝了边境秩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也十分的富足,因此百姓对于唐太宗的统治十分的支持,社会经济也有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从而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社会方面的良好基础。
民族之间有了进一步的融合发展。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的之中的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的人民有了更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民族之间的关系十分的融洽。唐太宗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和睦对待,他在朝廷中还任用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人才,并且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松赞干布,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西北君长请上号为天可汗。”
由此 可见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唐太宗的认可程度之高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频繁往来,也进一步带动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的传播,文成公主就带了许多唐朝的先进技术帮助藏族地区发展起来,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地区之间的融合、交流和发展。
除了本国之中的少数民族地区之外,国外的许多民族也纷纷来到唐朝,出现了许多的留学生以及僧人,使得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一度成为了世界名城。国外的人们来到唐朝,为唐朝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发展内容,同时也将我国唐朝的各种先进工艺技术传播到国外,使得当时的唐朝在世界上都十分的有名,直到现在,国外依旧有唐人街,由此可见当时唐朝的繁荣景象,充分的带动了当时唐朝的各方面的发展,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环境氛围。
唐太宗所实行的正确政治措施。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百姓是水,而君主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充分的认识到了民众对于国家的统治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因此他认为,要想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采取适合百姓发生的政治措施。因此唐太宗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国家中推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通过这两项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唐太宗本人十分崇尚节俭,因此他强调一切从简,禁止国家的官员铺张浪费,李世民在位期间,没有像其他统治者那样建设大型的工程建筑,避免给农民带来过重的负担,后宫的嫔妃们也需要同样的节俭。为了减少朝廷中政府部...
查看详情>>与“李世民开起贞观之治的措施有哪些?他对国家统治的认识真的很厉害”相关的文章
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难怪李世民统治的时候人才辈出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渊之嫡次子,唐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他从小果敢聪明,善于骑马和射箭术,隋末隋炀帝暴虐无道,随父亲晋阳起兵,并亲自领军破长安,封为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先后平定刘武周、窦建德等武装割据势力,封为秦王。公年626元,面对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残害,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死了两兄弟,三年之后,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在位期间,笼络天下人才,虚心纳谏,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国泰民安,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李世民知人善任
李世民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在治理国家的同时,深深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即位后,不拘一格地网罗天下英才,甚至不计个人恩怨,只要才德兼备,便大胆地加以使用。唐太宗同历史上其他贤明皇帝一样,在考察与任用人才时,重视其德行与才华的兼而有之,在选拔官员时“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无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主张用人必须考察品德与才华方可用之,可见德行高低在唐太宗心里占有多重要位置。
无论一个人才华有多高,身上都具有短处,于是唐太宗提出用人时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发挥长处,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刚即位时,即发布求贤令,名尚书所属部门举荐人才,但是很久未能向上举荐一人,唐太宗觉此事蹊跷,便询问之,相关部门答辩:“所见未有奇才奇能。”太宗于是重申:“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唐太宗推行人才政策,使得“贞观”年间人才辈出
1.完备学校教育制度,推行一系列新举措
人才培养基本上靠两种途径,一种是家庭教育,一种是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培育人才摇篮的主要地方。鉴于此,唐太宗一心打造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从上而下,设置中央、州、县一体的教育体系。将国子监定位全国最高学府,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六种学校,共收学生名额2210人。
唐太宗推行的教育新举措包括四点,第一是在全国招聘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第二是编撰《五经正义》为统一国学教材;第三是扩大学校招生名额满足庶族子弟入门学习要求;第四是接受外国留学生。
2.继承与完善科举制,以才选用官员
隋朝开创出了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教育与官员局面。而科举制的出现使得做官不看门第看才华,将选拔官员人事员集中到朝廷手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制,使得封建统治政权基础进一步牢固。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给封建地主甚至寒门进阶做官提供了机会,受到了广大读书人的欢迎,这种以才为用的人才选拔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为以后各朝各代选拔官员提供了制度蓝本。
结论
唐太宗由于重视教育与人才选拔任用,所以在“贞观”年间人才辈出,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与创新为国家的强盛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教育的普及,打破门阀士族教育垄断提供了政策保障。
查看详情>>与“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难怪李世民统治的时候人才辈出”相关的文章
唐朝的贞观之治的措施有哪些?李世民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唐朝的贞观之治的措施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首先政治上,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还有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在经济上,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除此之外,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军事上,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
查看详情>>与“唐朝的贞观之治的措施有哪些?李世民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相关的文章
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是哪个?这个措施衍生的制度最后成了笑柄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在隋末废墟上崛起的大唐王朝体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对内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社会安定,短短几年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对外积极开拓、四面出击,以最小的代价,将周边游牧民族牢牢压制。
不可否认的是,大唐的巅峰当属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但贞观年间,唐王朝政治之清明、社会之和谐、向心力之强,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实属少见;李世民君臣紧密协作,大唐政府的内外政策从未出现过大的失误,这在权力垄断的封建时代堪称奇迹。
那么,面对绝对的权力诱惑,李世民是如何做到从谏如流、“亲贤臣远小人”的呢?
简而言之:吸取隋朝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是精神动力;制度的创新,则是现实保证。被玩出了新花样的古老谏官制度,为魏征这样的谏官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是哪个?
服务于封建王权的古老谏官制度
从秦汉两朝起,结合秦国变法实践打造起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标准政体。这种体系下,国家全部大权悉数集于帝王一身,保证了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既为维护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提供了制度支持,也方便集中力量办大事,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权力的过于集中,风险也很明显:方向正确的独断专行,诚然可以摆脱各方面的阻碍办成大事;反之,则会对统治阶级自身以及整个王朝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为了减少负面情况的出现,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了一些列的举措,来补正高度集中的封建皇权带来的负面效应。其中,谏官制度成了最主要的选择。“谏官”也被称作“谏臣”,是指专门规谏君主过错的官员/臣子。
不过谏官的出现,并不是秦朝首创,可以往上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设立的大谏、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可以被视为谏官。
然而秦朝是首次以正式官职的形式将谏官制度确立下来,并为后世提供了参考依据;汉随秦制,完整沿用了这一官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赋予了谏官议政职能,正式对其改名为谏议大夫;三国时期,对这一官职也进行了保留。
到了两晋及南朝阶段,谏议大夫这一名称被取消,其职能被侍中、散骑常侍等职务承担。令人意外的是,少数民族色彩浓厚的北朝反而完整继承了汉代的“谏议大夫”官职。
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创新的时代,公元581年杨坚代隋之初,就根据崔仲方的建议改革官制,设置了尚书、门下等五省,这就是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其中,门下省设侍中(为避杨坚父亲杨忠名讳改为“纳言”)、尚书省设散骑常侍,两者的职能一样:谏官。
谏官一职自出现之日起,就不断涌现出许多帝王虚心纳谏的佳话。但所谓“谄谀易合,正直难亲”,并不是每个帝王都愿意听取不同意见,由于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而导致人亡政息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隋炀帝杨广。
“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谏官的缺位,见证了隋朝的二世而亡。
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朕即位以来,每虚心求谏
公元619年,在朝廷考核群臣后举行宴会时,唐高祖李渊对裴寂等人说出了...
查看详情>>与“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是哪个?这个措施衍生的制度最后成了笑柄”相关的文章
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都有哪些?贞观之治给我们后代也留下了珍宝
“贞观”为太宗李世民在位统治时期的年号,意思是以正道示人,李世民统治的王朝呈现盛世繁荣之像,唐朝的开明风气,思想开拓,真是由于李世民的正确统治得以发展。加之在其统治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治国安邦的策略,如利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来治理天下和使百姓安居乐业,并大力治理外患以达到稳定边疆的目的,同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些举措的治理下出现了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局面,所以后世称其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
一代明君唐太宗,知人善用纳人才。其治理天下的策略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其功绩也一直为后世所传颂,而其开创的贞观之治也更是被历代政治家所推崇。“贞观”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为人所称赞的时期,也是一个拥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与创新创造的伟大时代。唐太宗在“正其身,存百姓”的执政理念下,大唐出现了“,路上丢了东西也没有人去拾走,半夜不关门窗也没人偷东西”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为大唐成为一代帝国奠定了基础。那么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都有哪些?
(一)大唐盛世河清海晏、四海升平,贞观之治为唐之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梦回贞观之治下的唐朝,我们不禁感叹,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头脑,在其统治时期,不仅出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著名论断,也出现了“房谋杜断”的君臣佳话,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路上丢了东西也没有人去拾走,半夜不关门窗也没人偷东西”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唐王朝可谓是河清海晏,四海升平,展现出一派盛世景象。而这种种,都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伟略。贞观初年,他就给大臣提出“正其身,安天下”的道理,同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贞观三年,又与房玄龄交流,同时说出了“古人善为国者,必先立其身”的理念,明确的把“正其身,存百姓”纳入社会实践,同时称其为安天下之术,由此可见其卓越的政治意识,和爱护百姓的治国为民之心。
太宗李世民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在外交上开放包容,在军事上遥遥领先,在对外关系上平等互利。以至于贞观年间,唐朝所统治的疆域空前辽阔,由于加强对西域各国的严格管理,至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已无人能敌。其所开创的贞观时代,为大唐三百年的制度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天的我们通过借鉴唐太宗的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和爱民如子的民生之本,为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启迪作用。一个时代的繁荣昌盛与落后腐败都与当政者的建设成就有很大的关系,而作为统治者,他们必须洞察一切,谨言慎行同时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洞察历史的意识,而拥有这些,他们就可以去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可谓是一派祥和,而大唐的繁荣也可谓是登峰造极。
(二)吸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然后居安思危、奋进治国,开启贞观之治
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造成了隋末农民暴乱,使当时人口锐减,经济凋敝。而唐太宗上位后,借鉴隋朝灭亡的教训,纠正前朝之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
查看详情>>与“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都有哪些?贞观之治给我们后代也留下了珍宝”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