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荆轲刺秦失败

发布时间:2020-05-28
1

历史上荆轲从来没想过要刺秦王?终于知道荆轲刺秦为什么失败了

荆轲刺秦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原本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荆轲为了国家大义,舍生忘死在图穷匕见之际,直接拨出宝剑刺秦王。但是却变成了搞笑的捉猫猫,秦始皇围着柱子各种跑圈,而荆轲虽然拼命的追,却始终被柱子所挡,最终功败垂成。那么荆轲刺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剑术太差,还是秦始皇的武力值太高呢?

如果说荆轲是一个武林高手也就罢了,很明显荆轲根本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胆子大而已,如果不是胆子大也不会直接骗到太子丹。

虽说在进入秦国的路上有很多机会,但是有一个叫秦舞阳的家伙一直在盯着自己,可以说从头到尾荆轲都没有时间逃跑。

其实太子丹也明白荆轲并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可能真正的走到秦王面前,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而秦始皇更不是,所以他不会让一个武林高手直接走到自己的身边,可以说殿前武士会直接将有危险的人拦下来,比如说秦舞阳这样的高手,直接就被拦到了大殿之外,根本就不可能让他进入秦始皇的十米之内。

而荆轲这个普通人却很轻松的来到了秦始皇的身边,毕竟殿前武士已经检查过了,荆轲只是一个普通人,最多身体强壮一点而已,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对秦始皇造成什么伤害的。

于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图中的匕首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这就是太子丹的阴谋,借着秦舞阳这个托,将真正的杀手荆轲送到了秦始皇身边。

但是太子丹还是算错了一件事,他一直以为荆轲的表示都是无脑的侠义之士,谁会想到荆轲从头到尾的淡定都是在骗自己。

而现在到了秦始皇的跟前,荆轲开始犹豫了,自己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呢?虽然燕国的太子丹表示这是国仇家恨,但是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要知道荆轲可是齐国人,当初齐国可是被其它五国联手打败过,真要说敌人,其实燕国才是荆轲的敌人,所以当荆轲拿起手中的宝剑时犹豫了。

或者说从一开始荆轲就很纠结,自己根本就不想刺杀秦始皇,从头到尾就是被燕国的太子丹给逼到了这一步,但是大家也明白,此时荆轲手中拿着匕首,而身后就是殿前武士,哪怕自己站在原地不动,也会被这些武士给砍杀的。

所以为了自保,荆轲决定先将秦始皇控制住,然后大家一起心平气和的聊聊天,把所有的一切都说清楚,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误会。

于是荆轲开始追向秦始皇,秦始皇当然不可能让敌人控制住自己了,于是一个跑一个追,双方就开始在柱子边进行各种转圈圈。

很明显荆轲就是一个普通人,其体能还不如秦始皇强壮,于是追击不成反被殿前武士们一拥而上给斩杀了。

其实荆轲从来没有想过刺杀秦始皇,即便有机会他也不会刺杀,自己只是在太子丹那里骗吃骗喝而已,直接就上升到这么高的一个高度了。

即便自己当真可以刺杀秦始皇,之后自己的家人怎么办,所以这件事荆轲很纠结,他才会想跟秦始皇好好聊一聊,结果对方不同意,才会出一个追一个跑的局面,等殿前的武士冲上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听他为自己辩解,直接就给砍掉了,于是一代英雄荆轲出现了。

总得来说,荆轲只是一个齐国人,只是出差到燕国旅游,然后在太子丹这里骗点吃喝,结果让对方误会了,直...

查看详情>>
2

荆轲刺秦失败告终,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荆轲刺秦
荆轲刺秦王

很明显所谓的“四大刺客”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们,所以其他朝代的刺客暂时不列入今天讨论的范围。

关于第一个版本,为什么四大刺客里会有荆轲,我只能说真的没有特别复杂,单纯是因为《史记·刺客列传》里一共就记载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其中不在四大刺客之列的曹沫。他没正儿八经刺杀,只是威胁了齐桓公一下,顶多算半个刺客。《史记·刺客列传》六千余字,记录曹沫的不过寥寥二百余字,所以他就被排除在外了。剩下的四人,豫让和荆轲都未能成功,可见成功与否并不是判断是否入选“四大刺客”的标准。

在第二个版本中,刺杀失败的豫让被换成了要离,要离为了刺杀庆忌上演了一处苦肉戏,实在是惨烈。为什么替换的是豫让不是荆轲,也很好理解,因为荆轲刺秦更有名啊。如果有个“五大刺客”,豫让肯定位列其中,有个“六大刺客”曹沫也能算在里面,甚至于其实有个“十大刺客”的版本,还有无名氏在里面。

所以我猜题主这个问题的本意并不是讨论“四大刺客”的科学性,而是疑惑荆轲为什么失败了还这么有名。

关于这个问题倒是可以说几句。

1、记载的地方有名。荆轲刺秦记载于太史公的《史记·刺客列传》,《史记》的分量自不必说,而且太史公似乎偏爱荆轲,《刺客列传》共六千余字,荆轲的事迹洋洋洒洒占了一半。除此之外,汉之后的刺杀很少能够列入正史,有名气的刺客就更少了。

2、对历史进程影响大。荆轲刺杀的对象是秦始皇,他可以说是燕国灭国的导火索,燕国的灭亡又直接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天下命运,一刀之间。

3、故事性最强。荆轲刺秦,不管是杀田光自尽、樊於期之死、准备匕首、送行,其计划之周密,准备之充足,人员配备之强劲,描写之详细,感觉秦始皇不死都不正常。可秦始皇偏偏就没死。而且荆轲刺秦涉及的人物非常多,田光、樊於期、荆轲、太子丹、秦舞阳、高渐离,各有各的特点,甚至荆轲死后,高渐离的行刺也可以重新写一篇故事了。

4、最具有艺人气息的刺客。其实这条跟上一条很相似,太史公在描写荆轲上绝对下了狠功夫,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忠义形象。荆轲绝对是最上镜刺客。

查看详情>>
3

荆轲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居然就是送行之人?

太子丹和嬴政
荆轲刺秦失败
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在秦朝咸阳宫的朝堂之上,一位燕国使者,带着本国的地图和秦国叛将的首级拜见秦王,然而这位使者有着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刺杀秦王,而他的武器就藏匿在地图之中。

事态也都按照计划发展,特别是使者以献图为由可以和秦王近身相见,接下来的几分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匕首上已经喂了毒,只需划破秦王的皮肤,就可直接改变今后的历史走向,让战国的时间延长,让统一的进程变得扑朔迷离。

四大条件对刺杀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这个使者就是荆轲,而当时的情况对荆轲刺杀也是非常的有利,特别是以下四点:

1、当时的荆轲距离宝座上的秦王近在咫尺。

2、自己是一名游侠武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3、当他给秦王展示地图之时,秦王的注意力全然都在地图之上,丝毫没有察觉荆轲的意图。

4、荆轲当时呈单膝跪地状,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姿势。

按照上面4点来说,此时的荆轲只需像田径运动员一样,依靠后腿蹬地的爆发力向前猛地一冲,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爆发速度,即便秦王早有防备,也会被荆轲按倒在座椅上,接着荆轲拿出隐藏好的匕首对着秦王一阵猛戳,那么历史将会彻底改写。

太子姬丹的“完美”计划

然而历史的事实却是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荆轲惨死当场,荆轲的指使者燕国,也因此被秦军击溃,燕王带着太子逃亡,不久后就被灭国。

那么荆轲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为何会失败?是因为荆轲太笨太傻,还是秦王早就发现了他的意图?

其实都不是,其实是错在燕国制定了两套方案,错在两套方案都设计的非常详细,错在让荆轲权宜行事,错在荆轲一心二用,这才最终导致了刺杀的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燕国为何要计划两套方案?最后不但一事无成,反而加速灭亡?

公元前232年,燕王召见了太子姬丹,目的是要把他送去秦国当人质来换取自己的苟延残喘。

然而这位姬丹太子显然不是池中之物,他立志要阻挡秦国,于是在几年之后,太子偷偷逃回了燕国,随后秘密找来了一位游侠荆轲,想要让他前去秦国刺杀秦王。

此时的姬丹有决心,有杀手,唯独缺少一个借口,正好秦国叛将樊於期逃亡在燕国,而秦国又重赏千金要樊於期的首级,这不正是一个绝好的借口吗?

随后姬丹找到了樊於期说出了目的,而樊於期的三族皆被秦王所杀,所以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姬丹,并当场自杀。

致命错误

就这样姬丹具备了一切刺杀秦王的条件,剩下来的就是商量出一个万全的计划。也正是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重大的错误,那就是当时制定了两个方案,并让荆轲根据实际情况权衡。

第一个方案是生擒秦王,逼迫秦王归还曾经侵占六国的所有土地,这么做主要是想学习曹沫劫持齐桓公,既可以得到六国丢失的土地,还不伤秦王,让刺杀后遗症最小化,给燕国一个退路。但这个计划的风险太高,稍有差池则会万劫不复。

第二个方案是杀死秦王,这样就可以让秦国陷入内乱,使其他国家可以获得喘息之机,然后再寻找机会歼灭秦国。

一个计划两个平行方案,看似设计的无比详细和精密,但却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两个平行方案两种做法,必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