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五子良将之首

发布时间:2020-05-28
1

五子良将之首,竟是曾被关羽活捉的庸才?

于禁
于禁为什么是五子良将之首
五子良将之首

《三国演义》中,把蜀国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合称为“五虎上将”,他们武艺绝伦骁勇善战,为刘备驰骋沙场屡建奇功。不过需要声明的是,“五虎上将”之说是小说家言,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但罗贯中这么写也并非全无根据。《三国志》中,也把关张赵马黄五人合并列传,对他们的战绩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因此这五人也确实是蜀国武将的骨干核心,罗贯中这么写也无可厚非。

“五虎上将”之说虽出自后人杜撰,但历史上曹魏一方真曾有过类似“五虎上将”的组合:“五子良将”,如《三国志》所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五人分别是于禁、张辽、徐晃、乐进、张郃。

蜀国“五虎上将”之中,以关羽的地位最高。他在五人中的战功最为出众,最先封侯,而且他还享有刘备授予他的一项特权:“假节钺”。所谓“假节钺”,是古代皇帝对大将的一种授权,“节”代表皇帝的身份,“钺”代表生杀大权。皇帝授予大将“假节钺”之权,通俗点说,这位大将就具有了“如朕亲临”的皇帝代言人身份,可以对其他大臣先斩后奏。

整个蜀国,只有关羽一人被授予这项大权,连诸葛亮也才仅仅获得“假节”之权,比关羽还低了一等。可见关羽地位之高和刘备对他的信任与重视。而曹魏的“五子良将”中,也有一个人享有和关羽一模一样的“假节钺”待遇,此人就是于禁。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位魏王,大封诸将,于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也被授予了“假节钺”大权,“五子良将”只有他一人获得此项殊荣,这也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五子良将”之首。

很多人不禁会对曹操的这项任命产生疑问。要论战功和能力,张辽貌似更为出色,建安十二年(207年),张辽在白狼山大破乌桓,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张辽又在合肥城下七千破十万,大败孙权,武功赫赫传遍天下,相比之下,于禁一生却平淡无奇,没有多少辉煌战绩。

不仅如此,于禁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援救樊城之战中,于禁带领三万援军,被关羽“水淹七军”,成建制被围歼,于禁本人也被关羽活捉后投降,让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庸才。曹操为什么会让这样一个人充当“五子良将”之首?

曹操一生以善于用人著称,看人极准,他所重用的人,必定不会是庸碌之辈。重新审读于禁的一生经历,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唯一答案。

于禁是山东泰安人,汉末黄巾之乱中,于禁挺身从军,先后在军阀鲍信、王朗手下效力。初平三年(192年),于禁在王朗推荐下与曹操结识,彼此惺惺相惜,成为曹魏麾下武将。

而张辽则是建安三年(198年)才归顺曹操,张郃则是在公元200年才降曹,徐晃则是在建安二年(197年)降曹,只有乐进的资历和于禁差相仿佛。因此于禁也属于曹操的“从龙之臣”,也是曹魏的元老级人物,他的老资历是他受到曹操重用的第一个因素。

其次,于禁归顺曹操之初,曹操正处在起步阶段,实力弱小,缺兵少将,创业艰难。于禁则不离不弃始终追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