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名称图片 风俗习惯

汉族

发布时间:2020-05-28
1

为什么说西晋灭亡是最惨的?汉族百姓们是什么下场

西晋
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原因
西晋灭亡有多惨

三国鼎立的结束是魏国的建立,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家族的壮大使得魏国退出了历史舞台,晋国取而代之,在战乱年代,一个王朝的长久是不现实的,只是在王朝灭亡的时候,前朝的影子可以留下来多少。在西晋灭亡的时候,其场景的惨烈被称为历史之最,这是一个怎样的惨绝人寰的场景?

西晋王朝的灭亡可谓是中国所有灭亡的王朝里最为惨烈的。这种惨烈不像后来的王朝基本是皇室被斩尽杀绝,这种惨烈是全国人民集体的惨烈,是文明被野蛮蹂躏荼毒的人道灾难。

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司马炎可谓是所有的开国皇帝里少有的昏君。一方面,司马炎大肆分封诸王,解除天下武备,导致诸王拥兵,造成八王之乱。另一方面,司马炎有众多儿子,却偏偏立了一个白痴当太子,并且娶了天下第一毒妇做太子妃。

司马炎死后,白痴皇帝司马衷继位,贾南风成为皇后,实际操控了西晋的朝政。贾南风因谋害太子司马遹而被赵王司马伦等杀死,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由于成都王司马颖引少数民族蕃兵来为自己助战,结果导致胡人大量内迁,进夺中原。

于是,西晋永嘉之乱爆发,匈奴人刘渊率领的匈奴大军杀进洛阳,不仅在洛阳进行了大量的屠杀,还放火焚烧了洛阳城,俘虏了大量的汉人当奴隶,连同晋怀帝司马炽也被俘虏到匈奴,匈奴人打猎时,竟然让司马炽披上狗皮约狗叫,最终司马炽还是被刘聪毒死了。

永嘉之乱后,晋愍帝司马邺又在长安做了皇帝。然而,匈奴人同样没有放过他。匈奴人攻入长安时,比对洛阳更加残酷。匈奴人不仅杀光了长安城里的所有男子,并且把女人和小孩全部掳走充当性奴和军粮。晋愍帝司马邺遭遇了晋怀帝一样的待遇,最终仍然惨死匈奴人之手。

可怜中原大地遍地狼烟,生灵涂炭。汉族百姓们更是凄惨地沦为了“双脚羊”,夜里是胡人的玩物,白天就变成了他们的食物。整个中原十室九空,满目疮痍。


查看详情>>
2

汉朝有多少年历史?原来汉族是这么来的

汉朝
汉朝多少年
汉朝多少年历史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统一王朝,那么,汉朝有多少年历史呢?

汉朝历史上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和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西汉末,王莽曾短暂地建立了新朝(8年~23年)。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

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在位期间,采取无为而治的手段,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恢复了因战争而破坏的生产力。这一时期被史家称为“文景之治”,是中国自秦朝大一统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时期。

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更为强大。在政治上,武帝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诸侯王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军事上,主动出兵匈奴,又吞灭南越国,征服朝鲜,使中国成为东亚霸主。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西汉后期,外戚和宦官势力兴起,皇权旁落。汉成帝沉溺女色,不理朝政;汉哀帝有“断袖之癖”(同性恋),终日与男宠厮混,外戚王氏的权力膨胀。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3年,王莽政权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25年,汉朝宗室刘秀继皇帝位,是为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的弊政,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但是分封土地,也使得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地方豪强势力兴起。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乱政局面重新出现,而且越演越烈。各地豪强大族也拥兵自重,演变成东汉末年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汉灵帝死后,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割据加剧,曹操把持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汉献帝被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所废,东汉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分裂的三国时代。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至今,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称为“汉字”。

查看详情>>
3

忽必烈杀了多少汉族人?蒙古帝国的凶残你想象不到

忽必烈
忽必烈杀了多少汉族

蒙古帝国是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以及四大汗国组成的空前大帝国,地域横跨亚欧,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帝国之一。

在蒙古帝国横扫亚欧大陆的过程中,无数的文明被毁灭,诸多城池被夷为平地,不仅中国文化经济鼎盛的宋朝被灭,实行了屠城与种族灭绝战术,同时还在欧洲发动了第一次细菌战,“黑死病”造成至少2500万欧洲人的死亡,给中世纪的欧洲以沉重打击,人口失去三分之一。

而中国人口则是从蒙古入侵前的1亿2千万下降到入侵后1393年的6千万,人口少掉二分之一。

除了这些之外,根据史料考证,在蒙古帝国的建立过程中,蒙古军队在13世纪总共屠杀了2亿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最具血腥气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南下入侵中国,用了70多年的时间,先后灭亡了西夏、金国、大理、南宋。在蒙元入侵之前,中国境内这些政权统治地区的总人口约一亿二千万以上,等到1279年南宋灭亡,最终蒙元占领整个中国,中国境内人口仅剩6千万不到,一半的人口直接或者间接死于蒙古人的征战中。

忽必烈自己估计在金国境内,屠杀的汉族、女真族人口约一千八百万人,西方史学家估计是三千万。蒙古兵所到之处,会想尽办法把当地人口杀干净。除了残酷的屠杀之外,蒙古兵还焚烧所有粮仓和房屋,就算逃走的平民百姓也只得在冬天被冻死;然后破坏农田和灌溉系统,使得老百姓没有食物而饿死;还用腐烂的尸体污染水源,使得大量人饮水染疾病而病死。

还有把老百姓赶到河里、海里淹死。偶尔有幸存者,那是因为蒙古军队人少,一时半会没有找到他们,或者蒙古军急着出征,没有来得及屠杀。

蒙古军队在占领中国北方的时候,种族灭绝手段十分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的记录。根据史料记载,1234年金国灭亡,宋人进入中原,发现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都因为塞满了死尸而不可饮用。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发现北方太过荒凉,于是从南方迁移大批民众去了北方。

当时的中都(今北京)人口过百万,是著名的且繁华的大都市。1215年,成吉思汗亲率军队攻下中都,随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屠杀,几乎没有幸存者,然后中都也被焚毁。一年后,有外国使者在中都写下来这样的记载:“(中都)城内没有一座没被烧毁的建筑,街道上因为布满了被烧掉的人的油脂而滑溜难行,城市背后有一座全部由人骨堆成的骨头山。”

公元1207年,当时金国统治地区共有人口4581万余人,到1234年蒙古灭金后,人口仅剩475万余人,北方人口锐减90%。而在南宋境内,蒙古军曾经屠城二百多座。仅在四川的大屠杀就导致四川人口从1300余万锐减至不到80万,其他地方的屠城也是触目惊心。

公元1218年,南宋大约有6800万人,蒙元彻底灭南宋后,人口约剩4600万人,南宋境内被屠杀的人数约2200万。由于南宋军民英勇抵抗了四十多年,蒙古贵族才不得不暂停种族灭绝政策,采取了招降的手法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因而中国江南地区的人们才没有遭到中亚、中国北方那样种族...

查看详情>>
4

唐朝为何涌入这么多外国人?外国人竟然可以和汉族妇女通婚

唐朝
唐朝的外交成就

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大唐国力强盛,万国来朝,与七十多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因为更强大,所以更自信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存在“华夷思想”,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中心,即为“华”,四周则为“夷”,外面一圈是“藩属”之国,而更远的地方则是沾不到中华福泽的荒蛮之地。

所以,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才有了诸如“朝贡制度”、“藩属国制度”等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及偏远国家建立关系的制度。

唐朝的统治者具有更宽容的开放意识,加上唐朝越发繁荣强盛,大哥变强了,自然欢迎小弟到来。

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

在唐朝极盛之时,仅长安城登录在籍的胡人就有5000户,二十多万人,占据长安人口的五分之一,这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局面是与唐朝政府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的。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年间共向新罗派遣过35次使团,居唐朝向外国派遣使节次数之首。据《新罗传》记载,武德四年(621)年,唐高宗因新罗国使节到来,派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前往新罗回访,“赐以玺书及画屏风、锦采三百段”,这是最早关于唐朝派遣使节前往国外的记录。此外,印度也是唐朝派遣使节出访的重点地区。

除了向外派遣使节,增加往来,唐朝对待外来使节也尤为信任与尊重。唐朝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鸿胪寺、市舶使、主客郎中等机构和官职,专门负责管理外来事物和人员。

当外国使臣进入长安城后,可以先在客馆中安顿下来,然后在鸿胪寺的指挥下进行活动。

武周时期还规定不同国家使节的粮食的等级制度,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的使臣给六个月粮;尸利佛誓、真腊、河陵等国的使臣给五个月粮;林邑国的使臣给三个月粮。

对待外国居民,除了粮食福利,还有服装布匹福利,僧侣每年都有免费的布匹和衣服,来唐的“外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的衣、食、宿更是通用免费!

唐朝对外来的商贾采取了不少保护性措施,《唐律》中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鞭笞四十,十日笞一等,罪止杖一百”,不仅不可以无故刁难,如若外商在路途中丢失货物,唐朝官员还需帮忙负责查找。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还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专门负责管理海关,向来往贸易的船只征收关税,或为朝廷采购海外的奇珍异宝。

在征税方面,唐朝统治者曾多次颁布优惠税收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外国商人的处境。就如太和八年,唐文宗下诏,对福建、扬州、广东等地的外商“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外国商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带着本国奇珍异宝来到大唐贸易,但想要将大唐的宝物带回本国?门都没有!

一方面,大唐对外商福利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商贾来大唐做生意,但当外国商贾想将大唐货物带回本国时,有被各州官府严加阻挠,这些禁令限制了外商的利益,不过也只能无奈答应。

如果你在影视剧中,看到一位唐朝人手握十字架祈祷,千万别惊讶,这是真的。

基督教由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景教”,此外还有摩尼教、袄教、蕃教等,他们受唐朝政府保...

查看详情>>
5

你克服了这三点,才有希望和维吾尔族美女通婚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和汉族结婚
维吾尔族和汉族通婚吗
通婚

维吾尔族姑娘个顶个的漂亮,身段优美,那么为何鲜有人听到自己身边的汉族同胞娶到维吾尔族媳妇呢?维吾尔族人不和汉族或民族外的人通婚,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饮食习惯:维吾尔族人的餐桌礼仪可是很讲究的,客人来了要坐上座,在餐桌上不能随便翻动盘子里的食物,也不能将夹起来的菜放回去,客人也不能随意去锅灶前,如果不慎将食物掉在地上,要把食物夹起来放在自己的“饭单”上(类似围裙),饭前饭后都要洗手,非常忌讳没擦手甩水,认为那样很不礼貌。维吾尔族日常吃的食物有馕啦,各种糕点啦,奶茶啦,抓饭啦等等。但是这些食物在汉族眼里算不上是主食。

其二,宗教习惯: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要知道伊斯兰教可是忌讳猪肉的,刚好汉族人又是猪肉消费的主力,在汉族家庭可都是无猪肉不欢,这之间就有很大的冲突了,要是一家人了,男方嘴馋了咋办?想想都感觉到难受。

其三,生活习惯:各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肯定会有所不同,试想要是突然把你换到一个处处都和以往生活都不相符的环境,短短几天可能会受得了,时间长了肯定心里会有各种别扭。现在压力那么大,生活中还不如意,这迟早就要说拜拜呀。

要是哪位小伙刚好可以解决以上三点问题,那就距离抱得美人归不远了,小编这里可就得提前恭喜了呀。各民族之间通婚也是常有的,在电影里面,爱情都可以突破物种的限制,难道还突破不了民族障碍吗?其实,能不能抱得美人归主要还是要看男女双方的意愿了,但是小编还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查看详情>>
6

她是夏雨荷的原型,一个汉族民间女子,凭什么变成乾隆宠爱的皇贵妃?

乾隆
夏雨荷
皇贵妃

说起清朝的历史相比大家都非常熟悉,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代封建的王朝,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众所周知,当年满族人入关中原时建立清朝,随即将汉人打压。而在当时的后宫之中,女子们也大多是满族蒙族居多,而身为汉族的女子则非常少见,但由于民间的汉族百姓实在过多,所以在清朝后期也发生了满汉联姻的事情。

在这种背景之下,诞生一位传奇的女子,此人便是还珠格格当中,紫薇的生母夏雨荷。

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并无无夏雨荷,而她的原型便是苏氏。这位女子生于康熙52年,其父亲名叫苏昭楠,对清朝有过了解的朋友,此时便知道苏氏是一位纯正的汉族民间女子。而在当时雍正为了与汉人打好关系,所以便四处向文武百官搜罗,各种汉族女子带入皇宫,而苏氏便在其中。

后来随着苏氏的入宫,雍正便将其许配给了自己的皇子弘历,而弘历也便是后来的乾隆爷。

此时的弘历见到苏氏那更是一见钟情,众所周知,弘历本来就对江南女子非常有好感。虽然苏氏在进入府邸之后成为了一名侍妾,可好在弘历对其百般照顾,这也让苏氏早年的生活变得一帆风顺。后来弘历登基,苏氏也被封为了妃嫔,两年之后又再次晋升为了纯飞,由此可见,苏氏确实很受乾隆的宠爱。要知道这对于一位汉族女子来说,难度可谓是犹如登天。

苏氏在后宫之中不光当上了妃子,而且还生下了许多位厉害的皇子,比如皇三子永璋,还有一位叫做和硕和嘉公主,而此女子便是紫薇的原型。时间一直到了乾隆25年,被封为皇贵妃的苏氏,两个月后便在寝宫香消玉殒,终年48岁。

我们回顾苏氏的一生,她虽然生在一个满是异族的年代,可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美貌改变命运,这也算是少有的传奇女子了。

查看详情>>
7

汉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汉族的传统文化介绍

56个民族
传统文化
汉族

1.茶道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2.音乐舞蹈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3.工艺美术

汉族最早的艺术创造,在中国,纵使不把更早的饰品包罗在内,也大约能上溯到8000年前。由此开始的4000年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它的基本特征除石质工具的磨制外,还包括制陶和纺织的出现。织物易腐难存,但玉石器和陶器则展现了汉族先民卓越的艺术才华。鉴于年代往往不明的岩画的存在,如今已很难认定工艺美术孕育了美术,但仍然可以确信,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比美术更成熟、更辉煌,而原始的绘画和雕塑,也常常附丽于工艺美术。对此,业外人士还常有误会。依照不会引出异说的理解,可以根据材质,把工艺美术粗分为丝绸等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

4.建筑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

5.科学

汉族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与数学的成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其中如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俗名张遂,683-727)、郭守敬(1231-1316)等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流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著作的代表作。

6.史学

注重史学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司马迁撰《史记》,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编年体以《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杂史、地方史志、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于汉族学者的手笔。

7.哲学

汉族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早的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就...

查看详情>>
8

汉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汉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56个民族
汉族
风俗习惯

1.传统节日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2.饮食习惯

汉族主要从事农业,主食以小麦、玉米、稻米等为主,辅以蔬菜、豆制品和鸡、鱼、猪、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传统饮料。以大米为主食的,习惯将大米做成米饭、粥或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以小麦为主食的,习惯将麦面做成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讲究并善于烹任,是汉族的一大饮食特点。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民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的粤、闽、徽、鲁、川、湘、浙、苏等八大菜系,闻名于海内外。

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传统中式婚服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4.称呼习俗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5.传统礼仪

坐礼:正坐是从古代汉族流传的坐姿,动作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而现代坐在凳子上,双脚纵向下来的坐法,实际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视为正式场合的坐法,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当时称为胡坐。

送礼:汉族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惠型社会关系。通常社会关系的不同是通过类似家庭称呼来表达的。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被称作“关系”,联系感情。华人的社会关系通常是通过互相送礼来进行。自古有“千里送鹅毛,...

查看详情>>
9

汉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汉族的传统节日
汉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汉族的节日

汉族节日一:春节

中国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一个传统习俗了。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新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卑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家人。后来,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汉族节日二:立春

立春是汉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历来为中国汉族人民所重视,早在宋代,立春习俗就已十分丰富了。

一.鞭春。就是于立春之日造土牛鞭打以劝农事。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宫,由皇帝派人鞭春,开封、祥符两县也要进春牛至开封府门前以供鞭春。其它各州府按例也要在立春之日鞭春劝农。鞭春过后,...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