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伊阙之战

发布时间:2020-05-28
1

伊阙之战中,白起是如何击溃韩魏联军的?

白起与伊阙之战
白起成名之战
白起打败韩魏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伊阙之战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之战。秦国自商鞅变法崛起之后,自秦昭王时期不再困守函谷关以西,开始积极谋求东出,而韩魏两国无疑便成为了秦国的首要攻打对象。面对秦国攻打,韩魏结盟共同抵抗,意识到危机的东周也趁机出兵,结果被白起避实击虚、逐个击破,以十二万秦军大败魏、韩、东周二十四万联军。

秦国远交近攻,韩魏东周联手抗秦

战国中期,齐秦两国共为东西两大强国,齐国与韩魏结盟先攻楚国,后攻秦国,甚至一度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然而,齐、韩、魏的联盟最终因孟尝君出逃齐国而产生裂痕,秦国则借机与齐国修复关系,开始推行远交近攻之策。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魏嗣和韩襄王韩仓先后去世,韩国、魏国国内局势因政权交替而产生动荡,秦昭襄王决定趁机东出,攻打韩魏两国。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秦攻魏国夺取襄城,次年秦又兵分两路攻打韩国,秦将向寿夺取武始,左庶长白起则攻占新城。

韩国不敌之下,连忙向魏国求援,魏国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魏昭王立即派公孙喜率领魏国大军前去助战,韩魏联军向前线进发的同时,岌岌可危的周天子也派出军队,三方共同组成二十四万大军。

见韩魏东周联军竟然还敢发动反攻,秦昭襄王在魏冉的举荐下,升任白起为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率领秦军十二万抵御联军,伊阙之战就此爆发。

白起避实击虚,二十四万联军灰飞烟灭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率领的十二万援军和魏将公孙喜率领的魏、韩、东周二十万联军先后抵达前线,双方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阵)形成对峙局面。

伊阙此地地形奇特,其实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昔年大禹在此处凿山疏通河水,从山脉之间硬生生凿出了一条通道,从而使得两座山峰相对而立,远观似乎如天然门阙,又因伊水自两山之间自南向北缓缓流过,故称伊阙。

伊阙地势极为险要,虽然南北两端地形开阔,便于大军展开,但两山之间却较为狭窄,只是山间河水长期流淌冲刷出来的一条狭窄峡谷而已,大军通过极为困难,因而双方对峙良久,谁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

联军方面,东周基本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军队其实主要以韩魏两国为主,而魏国此时虽然已经不复战国初期之雄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韩国相比,魏国无论是兵力还是军队战斗力,都要强盛许多,而韩国军队则相对较为单薄。

于是,韩国主将暴鸢便希望战斗力更强的魏国军队能够出任先锋,而联军主帅公孙喜却认为,魏国出兵本就是帮助韩国抵抗秦军,再加上韩国军队装备有强弩、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因此坚持认为韩军应该充当联军先锋。《战国策》对此有载“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白起派出大量斥候探听联军虚实,结果不仅得知了韩魏两军主将之间的矛盾,而且得知了韩魏两国军队分别安营扎寨,韩军在前、魏军在后的布置。针对这一情况,白起果断制定了避实击虚、逐个击破的策略。

白起先以少量疑兵布于阵前,多以旌旗和飘带立于...

查看详情>>
2

为什么说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白起在其中又有怎样的战功?

伊阙之战
白起与伊阙之战
白起的成名之战

武安君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战国两百多年,各国战死军人共计200多万,可以说其中大概有一半死于白起之手。论歼敌战绩,可能直到第一次世界战才有将领超过这一可怕纪录。白起是秦国军功爵位制度最成功的写照,究其一生,斩首近百万,拔城七十余座,他的升官之路,可以说是用六国将帅士卒们的头颅所铺就的,故他常被后世之人称为“杀神”或“人屠”。

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此战中他带领秦军突袭强行,连拔五城,斩首韩魏两军24万,俘虏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的材士步兵与魏国仅剩的一部分武卒也在此战中被一扫而空。韩国士兵号称装备了战国时期最强劲的弩,魏国武卒的战斗力也如前辈一般强悍,两国联军在伊阙一战中却为秦军贡献了24万颗头颅的军功,而这一切居然是在秦军兵力只及韩、魏两军一半的情况下发生的。白起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战场魔法来完成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

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赵(包括中山国,此时中山已臣属赵国,中山国军队属赵军战斗序列)、宋五国合纵攻秦,秦国被迫向韩魏两国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将向寿攻韩,取武始。当年年底,穰侯魏冉推举了此时尚名不见经传的左更白起替代向寿为将继续攻韩之役,并在次年年初攻克了韩国的新城。

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十四年,韩厘王三年,魏昭王三年,公元前293年),秦国为了报复韩魏两国参与合纵军而发动的攻韩之役已经打到了第二年。魏国派兵支援韩国与秦交战,著名的伊阙之战就此打响。

史书中对伊阙之战的记载十分简略,仅以短短二十来字将一场斩首24万、拔城5座的大战一笔带过。然而这一战正反映出了白起战争艺术的最大特色。现在我们只能根据白起的寥寥数语,来复盘这惊心动魄的一战。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魏将公孙喜率领魏军百里驰援,韩将暴鸢则率领韩国最精锐的材士据守洛阳之南的龙门伊阙,感到自己切身利益受到秦国威胁的东周君也决定出人出力支持韩魏两军抵挡秦军。三方共同推举魏将公孙喜为主将,韩魏联军利用伊阙的地形驻防,堵住了秦军北上洛阳盆地的主要通道,进据伊阙迎击秦军。联军据险扼守,和秦军呈对峙态势。

《史记》中各处文字(《秦本纪》《韩世家》《魏世家》《楚世家》等篇)均只有对战役结果的简单记录:秦左更白起率军与韩魏两军在伊阙大战,斩首24 万,俘虏魏将公孙喜,并攻下5 座城池。具体到双方参战兵力、战前两军布局情况、战役经过却均无具体的记录。

《战国策·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中记录了白起与秦王稷的一段对话,才让我们对伊阙之战的具体经过有所了解。

秦王稷说:“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 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提到了双方的大致兵力对比情况。白起则回复:“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