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江彬被凌迟处死,这就是奸佞小人的下场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结束了荒嬉无度、恣意枉为的一生,不久,他的亲信平虏伯江彬就被内阁首辅杨廷和设计铲除,避免了明王朝在权力交替之际可能出现的混乱。
江彬是何许人?他不死为什么会给明朝带来麻烦呢?一切还要从他的出身和得宠说起。
江彬,是宣府人,身材魁梧,骁勇善战,担任过蔚州卫指挥佥事、大同游击、宣府把总等职,是明朝边防军的一名军官,在抗击蒙古人南侵的战斗中,立过一些战功。
此时的江彬和千里之外的明武宗没有任何交集,直到一场大起义的爆发。
正德六年,河北一带爆发了刘六、刘七、赵燧等人领导的大起义,义军分为东西两路,先后转战河南、山西、湖广、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八个省,巅峰时期佣兵十几万,给太平日久的明王朝造成沉重打击。
明武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派出京营前往镇压义军,他的亲信钱宁也随军一同出征,但京营的战斗力早已退化,和永乐皇帝时期有天壤之别,所以屡次被义军打败。
一筹莫展之际,武宗只得同意兵部侍郎陆完的建议,调动九边重镇的边军进入内地平叛,这次共调来宣府、辽东、延绥三镇边军骑兵4500人,其中宣府镇官兵2000人,江彬也在其中。
江彬作战勇猛,但人品低劣,多次杀良冒功,这次奉命出发,路过蓟州时,污蔑一人为盗贼,将他全家20余人全部杀死,然后呈上首级请功,史书上记载:“(江彬)杀一家二十余人,诬为贼,得赏。”
边军到达和京营配合一起镇压义军,在这个过程中,江彬结识了武宗的亲信钱宁,他们俩都是小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很快打成一片,成为铁哥们。
边军常年防备蒙古人,战斗力强大,在霸州歼灭义军1000余人,迫使义军南下避其锋芒,边军随后追赶。
在淮河一带的战斗中,江彬被射中三箭,其中一支箭射在脸上,箭头从耳朵后面穿出,他咬牙拔下箭矢,继续作战。
正德七年,义军终于被平定,江彬返回宣府,钱宁随京营返回北京,继续陪在武宗身边,在“豹房”里继续舞枪弄棒,玩耍消遣。
一段时间不见,钱宁非常想念江彬,想把他弄到身边来,就将他在淮河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说给皇帝听,武宗听后非常感慨和佩服,特别想见见这位勇士,下诏宣他入京。
武宗见到江彬后,仔细观察他脸上的伤痕,惊叹道:“爱卿竟然如此勇猛!”
江彬口若悬河,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绘声绘色讲述了平定叛乱和边关御敌的战斗故事,听得武宗如痴如醉,立即提拔他擢都指挥佥事,可以自由出入豹房,同卧起。
有一次,武宗在“豹房”与一只老虎搏斗,被老虎逼入墙角,一旁的钱宁吓得瑟瑟发抖,动惮不得,而江彬则手持武器,奋不顾身冲过去,杀死老虎,救了武宗。
从此之后,武宗对他更加信任和宠爱,引得钱宁眼红,开始后悔将这个人推荐给皇帝。
江彬深知自己在京城,孤立无援,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建议将战斗力强大的边军与京营换防,武宗同意了,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京,号称“外四家军”,由江彬统辖。
更离谱的是,江彬竭力怂恿武宗到宣府居住,宣称那里如何好玩,美女如...
查看详情>>与“江彬被凌迟处死,这就是奸佞小人的下场”相关的文章
正德皇帝在位时居然做下了这五件荒唐事
明武宗朱厚照的一生可以用“荒嬉无度、恣意枉为”八个字来概括,他在位的十六年间,“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与外人交易,狎昵媟亵",“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做下无数荒唐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盘点一下:
1,和老虎决斗:
武宗继位一年多后,就在西华门外建了一座私密行宫,豢养了无数珍禽猛兽,因为里面有一只豹子,所以被称为“豹房”。
“豹房”中也有老虎,据史料记载,武宗至少和老虎决斗过两次。
第一次,武宗不敌,被老虎逼入墙角,在一旁观看的心腹钱宁吓得瑟瑟发抖不敢上前,幸亏一位叫江彬的武官,手持武器,冲将过去,刺死老虎,救了武宗。
第二次,武宗依然不敌,被老虎抓伤,惊魂未定的武宗,意识到老虎的厉害,从此不敢再去招惹。
2,痴迷武艺:
武宗从小喜爱舞枪弄棒,骑马射箭,一心效仿先祖永乐皇帝,想重建犁庭扫穴、深入大漠、亲征蒙古的丰功伟绩,但在群臣的阻谏下,无法实现。
结识了宣府武官江彬之后,武刻苦练习的一身武艺终于在京城内有了用武之地,他在禁中设立东、西两官厅,安团营建制建立,还在“豹房”附近设立所谓的“内校场”,和一群官兵天天排兵布阵,操练武艺,阁臣杨一清说:“龙舆尝幸豹房,驻宿不去,至后苑训练戎兵,鼓炮之声,震骇城市。”
有一次,乾清宫起火,武宗不仅没有召集人马灭火,反而拍手叫好,还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是好一棚大烟火也!”
3,潜往边关:
在江彬不断怂恿下,武宗到边关杀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经过周密的策划,他带上江彬,“微服从德胜门出幸昌平州”,朝廷文武百官对此竟然一无所知。
第二天上朝时,众官才发现皇帝溜走了,急忙派人去追,终于在沙河追上了,但武宗死活不肯回北京,谁也劝不动。
最后,还是居庸关守关御史张钦闭门不纳,武宗前进无路,只好耷拉着脸打道回府。
他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把张钦解职,改派自己的亲信太监谷大用接替他,这一次,没有了张钦拦路,他顺利穿过居庸关,然后令谷大用闭关,不放后面追赶的京城官员通过,最终顺利到达宣府。
当年9月,武宗来到山西阳和,正巧遇上蒙古鞑靼部5万铁骑入寇,武宗大喜,不仅亲自部署作战,骑马上阵杀敌,据说还亲手杀了一名蒙古兵。
4,禁止杀猪: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下旬,武宗下了一道圣旨:禁止民间养猪和杀猪。
史书记载:“ 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 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
当时有一位名叫李诩的人,在《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记录了一段武宗禁猪令的原文:“ 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 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 , 本犯并连当房家小发遣极边卫,永远充军。”
武宗姓朱,和猪同音,巧合的是,他的生肖也是猪,所以下达了这道禁猪令。
这道禁令引起朝廷和民间极大的反对,内阁首辅杨廷和写了一道《请免禁杀猪疏》,礼部官员也上书称国家的正常祭典都要用牛、豕、...
查看详情>>与“正德皇帝在位时居然做下了这五件荒唐事”相关的文章
从太子到皇帝,朱厚照努力突破束缚,却毁于人性与个性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孝宗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生即为皇帝嫡长子后来又当上皇帝的人。《明史.本纪十六,武宗》是这样评价朱厚照的:“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武宗)手除逆瑾(刘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置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之。假使承孝宗遗泽,制节谨度,有中立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皆议哉。”
皇帝作为一个人,就具备人性的固有弱点和缺陷,从内心来说都喜欢听人奉承,而不喜欢听人批评,指责。在皇权至上的专制时代,作为寄生于皇帝的内官,大多为巧言令色、阿谀奉承之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皇帝的需要,得到皇帝的信任,他们狐假虎威,就会利用皇帝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
从《明史》对武宗的评价中可以部分看出他的一些性格特征:崇尚武功,希望像他的先辈一样建功立业;天性爱玩,不喜欢被规则束缚;他的成长过程让他排斥士大夫,亲近宦官。这些都为以后他的南巡,重用刘瑾等做好了铺垫。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或许真是武宗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收场,武宗的性格形成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他的父亲,他从自己父亲身上看到的更多的作为皇帝的无奈,所以不希望自己继续重复父亲的生活。他的父亲弘治皇帝一直惜守作为君主所需遵守的传统道德,以牺牲自己的个性为代价,赢得了臣民的一致认可。
朱厚照在六岁之前可以自由自在的玩乐,弘治并不太干预,7岁开始出阁讲学,臣子们想教的只有他们眼中的圣贤之道,而不容许他接触其他的东西,可是太子却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自然而然会引起朱厚照的反感,即使长大后也不断的与他的臣子们进行对抗;第一方面与他接触最多的就是太监这个群体,这些人不会阻碍太子做事,也不会讲什么圣贤之道,年少的皇帝很容易和这些人打成一片。
武宗一生都在努力突破外界世俗的束缚,可最终仍是逃脱不了自己的身份,生在帝王之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临终时说:“前事皆有联误,非汝曹所能预也。”将一切过失承揽在自己身上,也算是一位敢于担当责任的皇帝,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正是他的个性与朝廷需要、群臣理想中的皇帝格格不入。
与“从太子到皇帝,朱厚照努力突破束缚,却毁于人性与个性”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