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成吉思汗观后感合集九篇
在观看的过程中总会生出很多不一样的感慨。这时应该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写进观后感里,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呢,怎样才能突出这篇观后感的特别呢?编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成吉思汗观后感”的相关资料敬请查收,见到您非常高兴我们希望这里的内容能够吸引您的阅读兴趣并收藏!
在历史的浩瀚洪流中,不断涌现了许多让人咂舌称奇的英雄人物。
他们中有很多都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更是打下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版图。
“一个人成功的根本不是一味地进攻愣头青式地盲目向前,而是坚韧不屈”。最近,读了《成吉思汗》,我有此感触。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生在大汗的家庭里,骄奢富贵,衣食无忧。但九岁时,父亲被人谋杀,全家遭族人流放,这对铁木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别人还在不谙世事的年龄他就和母亲共同承担了养育兄弟姐妹的责任。
那时起,铁木真的心里就已经埋下了坚韧的种子。在历经了不知多少年的流亡后,铁木真卷土重来,重登汗位率领数以万计的蒙古士兵征战四方,收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土地。从落魄王族到一代天骄,他走的每一步都蕴含无数的杀伐果断,而这每一步的背后就是坚韧,哪怕是违心的。
铁木真自己明白这一点,他将这一点用烙铁烙印在自己的心上。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戎马生涯的一处污点,,同时也是他整个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第一次率兵打仗,他虽没有身先士卒,但他担任了最高指挥官一职。
铁木真第一次排兵布阵,难免有些刺激,他的计划是模仿敌军,他也安排了十三个战斗单位,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敌军有浩浩荡荡三万人马,他仅有稀稀疏疏不到五千人,相比之下简直天壤之别。就连铁木真的母亲也担任了一个单位的指挥官。
在夸张的实力差距下,就算铁木真像韩信一样用兵如神,像项羽一样破釜沉舟也改变不了这场战斗注定以失败告终。“胜败乃兵家常事”,真正坦然接受失败,继续坚强向前的只是凤毛麟角,但是成吉思汗做到了,他拥有君王必备的坚强。
被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像过街老鼠一样溃逃三百里这对一个指挥官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但成吉思汗抗住了这次打击,他用他的坚韧不拔再一次向各部落证明了他征服草原的坚定意志。
书中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每个人都曾坠落黑暗的深渊,每个人都历经过伸手不见五指的无比黑暗的夜。有人自甘堕落,盲目地挣扎,这只会加快黑暗那深渊般的巨口侵蚀心智,吞噬自己的步伐。只有像黑暗中的乌鸦一样坚韧不拔,直到摸索到一丝一缕的光明与希望,抓住机会彻底挣脱黑暗。
或许坚韧听起来是弱者忍气吞声的表现,但从古至今有过无数的英雄豪杰用自己的坚韧创下的惊世骇俗的成就为这个词正名。西楚霸王项羽,有单手举千斤鼎之气力,破釜沉舟之胆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骁勇。
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刚愎自用,自恃武力最终落得个垓下自刎的下场。成吉思汗也不过是...
查看详情>>与“成吉思汗观后感合集九篇”相关的文章
当时的西夏为何没有历史?原来都是成吉思汗搞的鬼
我们对西夏的了解好像仅仅停留在虚竹、梦姑那一块,西夏像是被历史遗忘的孩子,找不到它所停留的踪迹,后来才知道原来西夏没有修正史。
后来朝代的史官一般都会为前朝修正史,取代宋朝的元朝,就修了《宋史》、《辽史》、《金史》,唯独没有修《西夏史》,当时的西夏为何没有历史?
西夏的主体是党项族,羌族系统,八大氏族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在隋末唐初的时候,他们是吐谷浑的附庸。唐末,他们就成了唐朝的藩镇割据。1038年首领李元昊正式建立西夏。
12-13世纪,一直可怕的军队逐渐在漠北草原上崛起,他们就是蒙古骑兵。部落的首领就是赫赫有名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就是这个人跟西夏灭亡紧密相连。
西夏这个国家政权不稳定,皇位经常易主,所以外交策略也经常变换。屡屡向辽国 金朝、宋朝称臣,但是转脸就反悔了。经常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辽宋、辽金、金宋之间的政治矛盾,一会儿打仗,一会儿讲和,一会儿臣服,一会儿反悔,反反复复。如此以来,惹得成吉思汗很是恼火,本身西夏就是横亘在他和金朝的障碍,加上西夏国的出尔反尔,成吉思汗灭西夏的念头越来越重。这时候,蒙古铁骑成了各国军事实力中最彪悍的一支,西夏国力却大不如从前。
成吉思汗想攻打西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西夏北有贺兰山,南有黄河天险,党项人又同样勇猛善战、顽强抵抗,经常让蒙古大军束手无策,吃尽了苦头。
蒙古军队前两次征战西夏像是在试探西夏的军事实力一样,攻打进城抢点东西就走了,搞得西夏很是疲惫。第三次征战的时候就开始逼迫西夏向蒙古称臣纳贡,这场战争也成为了西夏衰败的转折点。第四次第五次征伐西夏就是在一点点地消耗西夏,在战争的摧残下,西夏犹如病入膏肓的老人,奄奄一息。可是西夏总是攻不下,也让成吉思汗很是不爽,明明没有与之抗衡的实力,可他就是死活不投降。
1226年,已经64岁的成吉思汗感觉到力不从心,但是西夏始终是一块心病,于是下定决心,要在去世之间一举除掉西夏。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死在第六次征讨西夏途中,西夏也没有想到这竟然会给自己带来灭国之难。
蒙古大军直攻西夏都城兴庆府,此时西夏又是地震又是瘟疫,根本抵抗不了蒙古铁骑。面对如此境况,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只好率众投降。然而,蒙古却没有放过西夏,纵兵四处烧杀劫掠,使得全城“白骨弊野”。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蒙古军队还将西夏王陵焚毁,断其龙脉,让西夏永世不得超生。
据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期间,有一次在围猎之时,被野马所惊,坠马跌伤,流了不少血,当夜就发了高烧。臣属建议他先养伤再攻打西夏,可是成吉思汗一生要强,咽不下这口气。西夏又是决定于蒙古一战到底,这才使得成吉思汗大发雷霆。结果伤还没有好,就因心悸烦乱驾崩。
临死前,成吉思汗给儿子的遗嘱是“秘不发丧,待夏主降,即行屠城”。蒙古军队的首领在征西夏的途中去世,又留下这样的遗嘱,也难怪在西夏投降后,还要面临屠城的惨状。祖坟都给刨了,还会给他修史吗?
查看详情>>与“当时的西夏为何没有历史?原来都是成吉思汗搞的鬼”相关的文章
西夏国的灭亡竟然跟一个女人有关系,难怪成吉思汗要灭西夏
西夏国的灭亡竟然跟一个女人有关系
在中国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有一片广阔无垠的沙漠,而沙漠下面埋藏着一个沉睡了千年的古国——西夏国。西夏国仅存在了两百多年就惨遭蒙古大军的铁蹄蹂躏,于1227年灭亡。蒙古人在建立元朝之后,修筑历史时对于西夏也只是草草的提了几句话,导致后人对西夏的了解甚少。为何蒙古人对西夏如此仇恨,连史料也不愿留给后人呢?难道真如传说说言,是西夏王妃得罪了成吉思汗的缘故。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西夏的历史。西夏王朝的始祖是李继迁,由于唐朝时期这个始祖功劳卓著,被皇帝赐姓为李。唐朝灭亡后,在拓跋氏的努力下,西夏得到稳定的发展,国力日趋强盛,此时虽然没有对外宣称建立国家,但是族人已经有了雄厚的能力。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取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李元昊带领士兵征战周边小国,领土也在一步步的扩大,逐渐到达强盛时期,此时与北宋、辽国成三足鼎立之势。
李元昊去世后,西夏陷入女性专政,国家开始动荡,辽国与宋朝也伺机而动,多次袭击西夏。后来在北方大漠深处疯狂崛起的蒙古王朝也蠢蠢欲动,想要一举南下占领中原,而西夏正是第一道屏障。蒙古人派大军攻打,最终灭亡了西夏。
一个存在了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就此灭亡了,然而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却是少之又少。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编著了《宋史》、《辽史》、《金史》唯独对西夏鲜有提及,蒙古人不仅消灭了西夏,连文化也要销毁殆尽。为什么蒙古人对西夏如此痛恨?
这就不得不提蒙古帝国的领袖成吉思汗。他在蒙古人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挣战亚欧大陆,堪称世界上最强的男人,他的死因正是与西夏有关。
在《元史》中是这样记载成吉思汗去世的,“(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仅仅20个字,就把成吉思汗去世的情况交代了。为何如此言简意赅,含糊其辞呢?原来在蒙古民间有一个传言,成吉思汗死的并不光彩,因此在史料中也没有过多记录。
这种说法,也只是民间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被西夏王妃咬掉下体”。当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征讨西夏,被西夏王妃美貌吸引,一心要她成为自己的妃子。王妃表面答应,但是西夏国破人亡,王妃不甘心就此受辱一生,于是借机侍寝,当晚便乘机咬掉下体,成吉思汗顿时血流不止。此时已经67岁高龄的老人,哪里经受得起这样的折腾,随后不治身亡了。西夏王妃自知命不久矣,随即跳入黄河。这件事情对一代帝王来说,简直难以启齿。
传说虽然荒诞,但是似乎也符合情理。成吉思汗一代天骄,史料记载死因只是寥寥数字,也说不过去,他的后人对西夏毁灭性的报复也说明了这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故事。更何况成吉思汗本人视女性为财产,自己征服的土地上,女子都是他的。留下子孙无数,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有1600万的男子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被史学界戏称为“播种机”。
查看详情>>与“西夏国的灭亡竟然跟一个女人有关系,难怪成吉思汗要灭西夏”相关的文章
成吉思汗死前说的这句话就导致了西夏国的灭亡
按照我们经常听闻的野史那就是西夏被灭国屠城和成吉思汗有关。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历来有不同的版本,其中有几个版本是这样说的,中毒说认为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从此一病不起。
被刺说认为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之时,士兵曾俘西夏王妃。好色的成吉思汗要求西夏王妃陪寑首夜,这位西夏王妃便伺机刺伤了放松警惕的成吉思汗,进而导致伤情恶化而死。当然还有一种更加不可思议的说法被咬掉生殖器说,这几个版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皆指向了西夏,即成吉思汗的死与西夏有关,蒙古人为了给成吉思汗报仇,所以举兵全力进攻。
而西夏面对凶悍无比的蒙古铁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发生地震导致瘟疫流行,西夏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西夏国末代皇帝只好率众投降,但蒙古军队并没有善待他们,在攻陷中兴府后对党项人展开屠杀,宫室、西夏王陵全都放火焚毁,从此西夏成为了历史。
难道蒙古灭西夏真的只是给成吉思汗报仇么?其实不然,从宋辽金的史书中我们可以知道,西夏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的利用三者之间的矛盾获取好处,有奶便是娘,比如金灭北宋,西夏曾趁火打劫,纵兵千里,扩张地盘,十足的获取了不少的好处,因此三国对西夏有这样的评语“恶其狡诈多变”,只因三国灭西夏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能引发自身的灭国之祸,对此也只能让西夏占尽便宜。
但到了蒙古崛起的时候,西夏以为这种策略一样可以在蒙古与周边各国之间玩的转,谁知蒙古不吃这一套,对于西夏的反复无常,蒙古很是反感,再加上西夏最后的联金抗蒙,让成吉思汗决定永灭此国以绝后患(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策略都没用)。
成吉思汗死前说的这句话就导致了西夏国的灭亡
谁知在蒙灭西夏的最后一战即成吉思汗第四次亲征西夏的时候,成吉思汗去世,为了完成成吉思汗的遗愿,托雷把投降的西夏皇帝斩杀,文化典籍全部焚毁,西夏王陵掘地三尺,到元朝之后统治者连西夏史都不准予以编修。
也许站在西夏的立场上,这样的做法是国家的生存之道,无可厚非,但站在胜利者的角度上来说,西夏犯了两点致命错误,一是没有看清形势,没有坚定的立场,反复无常的做法在宋辽金时期可以,到了蒙古崛起之后,没有与时俱进,第二点就是不管按照野史,还是按照官方坠马(成吉思汗征西夏在六盘山行营休整期间,因围猎之时,为野马所惊,坠马跌伤)的说法,成吉思汗是因征西夏而死,后世子孙为了报仇,再加上蒙古一贯的烧杀抢掠的做法,西夏都不得不灭。
查看详情>>与“成吉思汗死前说的这句话就导致了西夏国的灭亡”相关的文章
西夏国被谁灭了?当成吉思汗听到这个消息后才狠心灭掉西夏
西夏国被谁灭了?
夏天庆十二年(公元1205年)蒙古向西夏显示强大的武力。三月,成吉思汗借口西夏收纳了蒙古仇人,率兵攻破力吉里寨(即应里县),并且纵兵瓜、沙诸州进行掳掠。西夏统治阶级对蒙古军队的突然进攻束手无策,只得任其蹂躏。四月,成吉思汗退兵经过夏落思城,又“大掠人民及其骆驼而还”。纯佑对成吉思汗灭亡西夏的企图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当蒙古退兵后,以为从此可以太平,于是下令大赦国内,做起西夏再度“中兴的美梦。
可是,好梦不长,夏应天二年(公元1207年)九月,蒙古又以安全废黜纯佑没有通报为借口,第二次出兵,攻占了兀刺海城。安全调集右厢各路兵进行抵抗,蒙古军队在夏境攻掠数月,因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兵。
应天四年(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为了消除灭亡金朝的后顾之忧,第三次出兵征西夏。三月,派兵自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北,由居延海关口攻入河西。安全遣皇子承祯、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率兵五万竭力抵抗,但没有能抵御住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面惨遭失败,高逸被俘后不屈被杀。四月,蒙古兵再度围攻兀刺海城。太傅西壁氏率兵和蒙古军队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夏兵战败,城陷。七月,蒙古军队进攻右厢朝顺军司所在地克夷门。西夏在克夷门原有驻兵七万多,安全获悉蒙古军队进攻的消息后,又派嵬名令公率兵五万增援,夏兵坚守两个多月,城最后还是被蒙古军队攻陷。嵬名令公也做了蒙古军队的俘虏。蒙古军队乘胜包围中兴府。安全束手无策,只好亲自督军登城防守。九月,正遇大雨,河水暴涨。成吉思汗派兵筑起堤坝,提高水位,引水灌城。中兴府被围困达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掩死者无数。城墙即将塌时,突然河水决堤四溢,蒙古军队也受到洪水的淹溺,才退兵解围。蒙古退兵以后,成吉思汗遣太傅讹答入城招谕,安全只好纳女求和,蒙古遂放还嵬名令公。
蒙古和西夏议和后,便集中力量进攻金朝,金在蒙古大军的攻势下,于公元1214年将都城迁至汴京。从公元1216年起,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先后灭掉了今伊犁河以西的西辽和花刺子模王国。蒙古在西征和进攻金朝的过程中,不断向夏国征兵。西夏“不堪奔命,礼意渐疏”,于是又惹怒了蒙古。
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十二月,蒙古军队渡过黄河,第四次出征西夏,当蒙古军队逼近中兴府的时候,遵顼惊恐万状,将太子德任留在城缄领兵防守,自己匆忙逃窜西凉,夏兵无力抵抗,再次向蒙古请降。
公元1223年,遵顼让位给德旺。德旺想趁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西征的机会,把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蒙古。当蒙古得悉西夏“阴结外援,蓄异图”的消息以后,决定调集大军灭亡西夏。
夏乾定元年(公元1224年)九月,蒙古军队攻破银州,夏兵数万人战死,夏将塔海被俘后受害。德旺向蒙古表示愿意投降和派遣人质,蒙古才退兵。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回到摸北。次年二月,成吉思汗借口西夏迟迟不纳人质,又亲自统兵十万,由北路攻入夏境。先破西夏的军事重镇黑水、兀刺海...
查看详情>>与“西夏国被谁灭了?当成吉思汗听到这个消息后才狠心灭掉西夏”相关的文章
西夏国的灭亡是蒙古造成的,成吉思汗为何要下旨毁灭西夏呢?
武威是西夏王国的陪都,神秘消失的西夏王国,在这块地方上留下了无数难解的谜团。
武威市南郊新华乡缠山村边的大山中,有一座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寺院——金刚亥母洞寺。据说这座寺院在上世纪初,还在使用西夏文经书,因而可以说,它是最后一座西夏寺院。
金刚亥母洞修建在巨大的断崖边,赭红色的山崖,已被黄土掩埋了大半截,崩塌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这里曾有几个洞窟。其中最大的一个山洞前,有一堵矮墙,墙上是一个小门,上写着“金刚亥母洞窟大殿”。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金刚亥母洞一号窟遗址出土了西夏文书、佛经和唐卡、西夏人穿的鸟形绣花鞋、石刻造像、印花绢帛残片、瓷壶等。其中,西夏文的《维摩诘所说经卷》的发现,证实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使用泥活字印刷的国度。众多出土文物表明,这座寺院不仅是西夏人所建立的,而且有着相当的规模。否则,不可能,在这里一次性出土如此众多的西夏佛教用品,人们把这里称之为西夏佛教圣地丝毫不为过。
为何在武威境内会出现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西夏寺院呢?这要从历史上的武威在西夏政权中地位说起。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党项人是羌人的一支,原先生活在今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后迫于吐蕃人的压力,逐渐迁移到今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在唐末的农民战争中,党项的首领拓拔思恭因帮助唐朝政府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他也占据了银、夏、绥、宥四州。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取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第二年,党项首领李继迁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进攻凉州吐蕃六谷部的战役。这场战役,党项人先胜后败,北宋任命的凉州主帅丁惟清战死,后来党项人又被六谷部击败,李继迁中箭身亡。此后,党项人同吐蕃六谷部多次争夺凉州,直到宋真宗天圣十年(1032年)党项人才牢牢占据凉州,并把它改为西凉府,开始了西夏人对凉州长达195年的统治。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凉州,虽干旱少雨,但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不仅农业生产发达,而且没有“涝旱之虞”。祁连山中则有大量的草原适合游牧,出产大批军马。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夺取凉州,就意味切断宋军攻取河西的路线,也可以打破宋人和河西吐蕃人六谷部、甘州回鹘的联合。
西夏人极其看重凉州,称之为天府之国。1094年,西夏祟宗修旦凉州境内因地震而毁坏的护国寺,并立碑一通,这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人们又称之为“西夏碑”,碑文中说: “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同时,也将凉州城周围的寺院,均给予修复。金刚亥母洞寺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修整的。
这个统治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四省区间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王国,留给后人的是无数的千古难解之谜,西夏古国及其文明被披上了“神秘面纱”,西夏研究被叹为“绝学”。
武威市区内的西夏博物馆收藏了大批西夏文物,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西夏学的开创历程。
走进西夏博物馆,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一通异常高...
查看详情>>与“西夏国的灭亡是蒙古造成的,成吉思汗为何要下旨毁灭西夏呢?”相关的文章
西夏国的灭亡归根于自己,成吉思汗对出尔反尔的西夏带来了灭亡
西夏自公元1211年神宗李遵顼即位以来,一直采取亲蒙仇金之策,乘蒙古大军连年攻伐金国的机会,多次乘火打劫,抢占金国地盘,疲于应对蒙古的金国也不示弱,不时分兵回击夏军。夏金是世仇,分分合合几番,彼此知根知底,双方交战并没有分出太大的胜负,时间一长,都感到疲惫不堪,故而两国都有人主张罢兵议和。
面对蒙古日益频繁的征调,国小力弱的西夏也觉力不从心,不堪奔命,渐渐口出怨言,露出不满之意,有时还拒绝派兵从征。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感知到了西夏人的不满,再次发兵威胁西夏。蒙古军攻势犀利,很快就突破了贺兰山缺,击溃夏军防卫,兵锋直逼中兴府(今银川),并将其团团围住。夏神宗李遵顼留太子李德任留守,自己纵马狂奔逃往西凉,再次派人向蒙军将领乞降。蒙军这次用兵本为恫吓夏人,无意久留,遂撤围而去。
蒙军退去后,西夏国朝堂上反对亲蒙攻金的倾向已经成为主流,曾坚决反对派兵参加蒙古西征的大臣阿沙敢不就是这一派的代表,神宗遵顼则态度不明,摇摆不定。
1219年冬到次年秋,西夏两次和金国谈判议和,都没有结果。当时,金国疲于应对蒙古的连年攻伐,不想腹背受敌,因而与西夏和谈有较大的诚意,因而在给夏国的议和文书上再三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同舟共济,联手对抗咄咄逼人的蒙古,但因李遵顼畏惧蒙古,首鼠两端,和谈宣告流产。
1223年春,昏聩的夏神宗遵顼派太子德任率军攻金,德任有见识,他力主与金议和,共同对付侵略成性的蒙古,遵顼拒听。
德任表示愿意放弃太子之位,去寺庙削发为僧。遵顼大怒,将德任押往灵州囚禁起来。御史中丞梁德懿等有识之士上书劝谏,主张和金击蒙,切中时弊,均被神宗罢黜。
遵顼派十万兵马助蒙古悍将木华黎围攻金国凤翔府,金兵浴血坚守,重挫蒙、夏联军,夏军将士普遍厌战,遂不告木华黎而悄悄退走。是年冬,蒙古以凤翔府之役夏军擅自退兵为由,再次兴师问罪,蒙军围攻夏积石州,并四出烧杀抢掠 ,扰动很大。遵顼很害怕,于年底将皇位传给太子德旺 ,自称太上皇。
西夏国的灭亡归根于自己
夏、金难以消弭的矛盾,对蒙古十分有利。李德旺即位,是为夏献宗,他改变了神宗的方针,与金握手言和 ,互称“兄弟之国”,以抱团取暖,抵御蒙古。
他打探到成吉思汗西征未归,暗中派人秘密潜入漠北,想结援并策反诸部落,共同反抗蒙古。成吉思汗得知后,派遣木华黎之子孛鲁率军攻伐西夏。1224年秋,孛鲁指挥蒙军捣入夏境,势如破竹, 一举攻克银州(今陕西榆林市横山县境内),斩杀数万夏军,俘虏西夏监府塔海,他命都元帅蒙哥不花留守,自己率大军回返。
献宗担心蒙军卷土重来,派使臣去蒙古军营里向孛鲁请降,并保证送儿子来当人质,但事后又反悔,拒绝送子为质,仍然图谋举兵抗拒蒙古,惹恼了成吉思汗,终于酿成了一场塌天大祸与灭顶之灾 。
1226年春,成吉思汗集结大兵,准备讨伐出尔反尔的西夏。出兵前,成吉思汗先派使者去斥责献宗德旺说:“我发起西征前向你们调兵随征,你们拒不...
查看详情>>与“西夏国的灭亡归根于自己,成吉思汗对出尔反尔的西夏带来了灭亡”相关的文章
这个国家被成吉思汗恨之入骨,成吉思汗临死前也要下令发兵攻打它
成吉思汗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了。数百年来世界各国的政治家还有军事家们用各种角度来研究和探讨这位历史伟人。思汗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可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对一小国愤恨不已,甚至在临终前留下遗言:接位者必诛之!
我们知道成吉思汗是一个尊号,是为“天可汗”的意思。成吉思汗的原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1162年,为蒙古族乞颜部人。后因父亲被杀,部落的族人都分散了。后来经过铁木真的不断努力,联合父亲的旧部重组了乞颜部。
铁木真可谓是军事和政治的天才,对于军事还有政治的把握都高人一筹。以至于逐渐将乞颜部的势力发展的越来越大。宋嘉泰四年(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最后逐渐统一了蒙古。
宋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的贵族在鄂嫩河召开了大会,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从此成吉思汗的大名远播世界各国,成吉思汗立国之后,召集兵勇,建立了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
从宏观上来看,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25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2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了千万,堪称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而且其中有个国家,却被成吉思汗恨之入骨,这个国家就是西夏了。
西夏由党项人建立,占据西北地区,自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一共存活了189年。在成吉思汗率军攻打到中原地区的时候,就曾经提出与西夏国结盟。对方也同意了,却没想到最后竟然反水,中途撤军导致蒙古军队受到金兵的重创,打乱了计划致使成吉思汗部位损失惨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下令发兵攻打西夏,数月下来,西夏人竟然还就抗住了蒙古人的铁骑。一直到李睍宣继位时,宣布投降了蒙古国。在投降之前,他乞求蒙古军队给自己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最后竟然将皇室精英送出了海外,准备以后图谋复国。
成吉思汗多次被西夏人所骗,大为恼怒,甚至于在临终之前都吩咐后代要将西夏族灭族。同年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去世。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言将其斩杀,党项人灭族。
查看详情>>与“这个国家被成吉思汗恨之入骨,成吉思汗临死前也要下令发兵攻打它”相关的文章
成吉思汗灭了多少国?成吉思汗攻打印度时发生了什么事
成吉思汗咱们都不陌生吧,从小课本上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真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我们心中是打仗非常厉害的皇帝,都已经打到欧洲去了,除了成吉思汗还有哪个皇帝能打那么远,他们都是在家小打小闹。
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当时印度军派出120头战象,象背上负战楼,楼内有战士12至14人,从战楼中发箭击中敌人。这种印度军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更是任凭怎幺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雨如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马上回头撤退。骑兵怎样战胜象阵,帖木儿大伤脑筋。终于有人献一良策。
1398年12月17日,帖木儿汗军与印度军再次会战。这次帖木儿准备了很多骆驼,背上驮上干柴,点燃后向印度象群冲去,骆驼惊恐万状,乱跑乱冲,火乘风势,驼乘火势冲向印度军一翼。大象生性怕火,看见骆驼背火冲来,吓得四处逃窜。另一支象阵还是冲向蒙古骑兵,帖木儿汗军也不迎战,而是纷纷下马逃入树林中去,战象落入圈套,紧追不舍。这时蒙古军队的弓弩手箭如飞蝗猛射战象,战象负伤甚痛四处乱窜,印度士兵被逃回来的大象踩死射死过半。
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事实上成吉思汗并未攻入印度境内。
进入印度境内的八剌率领的2万蒙古军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盘查了几个月,一直找不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要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但为什幺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
当年成吉思汗的部队攻到印度河,遥见河水蒸气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不能入口。这时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然后这时就有人和成吉思汗说这种瑞兽名叫角端,是上天派来儆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于是成吉思汗奉承天意,没有行进,回马班师。
查看详情>>与“成吉思汗灭了多少国?成吉思汗攻打印度时发生了什么事”相关的文章
成吉思汗灭西夏过程:三次进攻,最后一次席卷吞没西夏
一说起西夏的灭亡,相信大家又想到了战火纷飞、死伤无数的战场了。蒙古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成吉思汗就制定了一套长远计划,开始对周边邻国进行军事进攻,以军事手段攻灭蒙古周围的金、西夏和西辽。要攻金,必先灭西夏以安后方。因而攻打西夏揭开了蒙古军队旷日持久的扩张战争的序幕。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军事进攻先后有6次,其中4次都是由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攻的,包括西夏最后灭亡,时间跨度20余年。
1205年,成吉思汗在灭乃蛮及蔑儿乞部后率军第一次入侵西夏,破堡力吉里寨,又攻乞邻古撒城,经落思城,破城后大肆洗劫,甚至南下深入河西走廊地区,纵兵抢掠瓜、沙等州。这是蒙古对西夏的一次掳掠性的战争,也带有一定的军事试探性,为蒙古以后的南霸天下奠定了基础。
1207年,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纳贡称臣和李安全废主自立为由,率大军第二次入侵西夏。这次进军以迫使夏、金解除盟约,使西夏臣服蒙古为主要目的。进攻目标为西夏北部的斡罗孩城。由于西夏集重兵抵抗,蒙古军队难以更进一步地深入西夏,所以这次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后,蒙古军队携带大量的战利品而归。
1209年,蒙古军第三次攻入西夏,攻克斡罗孩城,经过数月的艰苦战争,最后占领西夏都城北大门——克夷门,进而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由于中兴府防守坚固,在攻城不克的情况下,成吉思汗采用了引黄河水灌城的残酷战略方针,使中兴府城中居民被溺死者无以计数,城墙也有坍塌的危险。西夏被迫屈服,向蒙古称臣纳贡。这次战争完成了成吉思汗的第一个战略目的:一方面,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取得了经济上的补给;另一方面,战争使夏、金解除了盟约,从而使蒙古完成了对金的战略包围,彻底解除了蒙古灭金的后顾之忧,成为成吉思汗扩张战争的转折点,也成为西夏衰败的转折点。
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叛离蒙古,密与金朝议和,不服从征调,不遣质子等为由,亲统大军10万,第6次征伐西夏,此年十一月,蒙古军进攻灵州,围西夏首都中兴府。成吉思汗的军队南下,大军席卷而吞灭了西夏。
从此,西夏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查看详情>>与“成吉思汗灭西夏过程:三次进攻,最后一次席卷吞没西夏”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