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历史上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纵横家到底有多可怕
当兵家的孙膑、庞涓和田忌在群雄逐鹿舞台上精彩亮相,接下来就轮到纵横家们粉墨登场。其中的代表就是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的张仪、公孙衍和陈轸等人。其实,远交近攻的外交思路在春秋时代已多次上演。但在齐魏争霸后,随着地缘格局和各国国力的变法,这种外交家代表的学派受到了更大的重视。
纵横家最早出自周代的“行人”这一官职,主要负责外交和接待宾客。这就需要行人具有必要的礼仪和人文地理知识,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在出身方面,《战国策》中以魏国和周国的纵横策士数量最多。
这是因为魏国本身就用轻视周礼,重视人才的实际才华。所以较早地限制了王公子弟的无功受禄,对各种布衣将相比较友好。而周国的洛阳城,要接受天下诸侯的述职觐见,诸侯们会从各地带来自己封地的情况报告。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也让这里成为商旅趋之若鹜的贸易中心。加上有神圣的九鼎作为王城的护身符,让所有强国都不敢轻易吞并这片土地。南来北往的人流不仅让周人变得乐于经商、视野开阔,而且让洛阳成为了天下的情报集散地。这就是苏秦、张仪和公孙衍等人的出生在周国和魏国的背景。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容易让他们成为具备各方面知识的人才。
在身份认同上,魏国向来对于士人来去自由的宽容态度,让纵横策士们大胆选择自己愿意效忠的势力服务。
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出生地并没有绝对的依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诸夏世界远比自己的母国重要,而个人的成就又比诸夏世界重要。因此可以算是一群锋芒毕露、功利心重且极端自我的人。
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敢于同时在多国任职,而且被君王派到他国为相的原因。因为出国任官,既是作为人质,也可以打入敌国朝堂。从敌营内部获得情报,并影响敌国的内政决策。这比在战场上的厮杀更为重要。
至于知识背景,由于三晋民风尚武好战和魏国的军国化改革,所以对于士人的军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魏国的很多名士不仅仅是嘴炮高手,而且还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卫鞅、张仪、吴起和公孙衍都是如此。
在政治主张上,纵横家们虽然知兵但反而不主张滥用武力,只将其作为最后手段。
这是因为随着各国动员能力和军队规模的提升,诸侯们可以征调数目巨大的粮草和兵力,并用更高的运输效率支持长途奔袭和跨过远征。战争时间从春秋时代的几天,延长至后来的数个月。对于进攻者和防御者而言,长时间的战斗无疑都意味着巨大的损耗。特别是防守方的国土和田野,会受到敌军更加残酷的破坏。所以在开战之前都需要更加谨慎,小心布局。一旦启动战争机器,战争就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运作,把所有人都卷入深渊。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纵横家到底有多可怕”相关的文章
纵横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后世对纵横家是何态度
纵横家这个词语的来历是来自于两派人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而具有的主张,即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的主张,主要以山东六国合力对抗秦国称为"合纵"而秦朝联合其他小国的策略则被称作"连横"。
最早给纵横家作派别分析的是韩非子的《五蠹》:故 群 臣之 言外事者 , 非有分子纵衡之党 , 则有仇之忠而借力于国也 。 纵者 , 合众弱 以攻一强也 ; 而衡者 , 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 皆柞所以持国也…… 夺大为衡 , 未见其利也 , 而亡地乱政失。 救小为纵 , 未见其利而 亡地败军矣。系统分析了"纵横之党"的两种主张在当时所处国际环境中的状况,韩非所处的年代是在战国末期,这个时候秦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远超其他国家,是一个超级大国,而"合纵"则是以弱攻强,而"连横"则是以强攻弱,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都改变不了统一这个大趋势。
纵横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战国时期,是一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仪式因为战争,二是因为文化的管理方面相对宽松,所以才出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情况。在《战国策》中也表现出了纵横家不惧权贵,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优秀品质。
比如《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篇,齐宣王和争论国君和士人的尊卑问题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这充分证明了战国时期的士人追求自身的独立地位,洁身自爱,不慕权势的优秀品质。
又如《战国策.赵策一》"苏秦说李兑"
今君杀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听臣计则生,不听臣计则死。
反应出了策士说话直击要害,敢于在君面前直言自己的看法,不惧权贵的特点。
不仅仅在《战国策》中,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记载了像是苏秦、张仪、甘茂等人的一些事迹,虽然有的过了若干年不足以信,但是其大致的思想却是相似的,那就是不惧君权,他们要求的是思想上的独立。他们并非只有关于"合纵连横"的思想,也没有后世人评说中如此的不堪。
士与王侯在政统中可以是君臣关系,但在道统中则这种关系必须颠倒过来而成为师弟。
他们不依附于王权,他们有独立的思考的意识和敢于抗礼王侯。但是他们存在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依附于皇权,他们存在的目的还是为了政权而服务的,这是不能否定的。
后世对纵横家褒贬不一的态度
关于后世对纵横家的态度向来也是褒贬不一的,当然很大一部分对于纵横家的态度几乎是贬的,像是《汉书艺文志》当中纵横家在九家当中排第七,认为"及邪人为之,上诈设而弃其信"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则认为纵横之道是"世之大祸",他整理《战国策》是"使当世之人皆知...
查看详情>>与“纵横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后世对纵横家是何态度”相关的文章
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纵横家的思维超过常人
纵横家是中国历史上一群特殊的外交家、政治家。《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在当时诸侯割据,王权岌岌可危的时代,他们采用分化、利用、联合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目的。
他们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师,其超人的思维、智谋、策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在激烈的变革和动荡中,经过多年的征战和兼并,最终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外交的独特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各国的力量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每个国家都在拼命争取盟国,分化敌国,而这一切微妙的政治与外交斗都必须有专门的人才予以实施,纵横家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纵横,指合纵、连横。《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合纵,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强国;连横,一个强国与敌对集团的一个或几个结成一个或多个联盟,以达到分化瓦解对方,各个击破的目的。纵横家,即是擅长此术的策辩之士。
纵横家是中国历史上一群特殊的外交家、政治家。《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在当时诸侯割据,王权岌岌可危的时代,他们采用分化、利用、联合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目的。他们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师,其超人的思维、智谋、策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在激烈的变革和动荡中,经过多年的征战和兼并,最终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外交的独特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各国的力量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每个国家都在拼命争取盟国,分化敌国,而这一切微妙的政治与外交斗都必须有专门的人才予以实施,纵横家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战国杰出的纵横家,大都出身贫贱。苏秦出身贫寒,家中以桑板为门,圈树枝条为门枢;张仪身为魏国贵族后裔,但家境比庶民还穷困;范雎更是家贫如洗,小小年纪就得自谋生路。但就是这样一批贫寒之士,凭其对时局的洞察和雄辩之才,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苏秦曾挂六国相印,风头无两,并完成两次大合纵。在当时,有“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盛,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战国策》)”的盛况,苏秦的辩才,更是达到了“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战国策》)”的境况。
张仪破坏齐楚联盟,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凭一己之力游说韩、齐、赵、燕,破纵连横,使秦国实现了最初的连横蓝图,为其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张仪的辩才达到了随心所欲,无往不利的境界,即使在仇敌要捕杀他时,他也并不惧怕,反而欣然前往,并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时人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纵横家的宗师是鬼谷子。春秋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亲授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大弟子,皆战国时期风云人物。由于纵横家在诸侯割据时代发挥的特殊作用,习鬼谷纵横术者日多,著名的...
查看详情>>与“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纵横家的思维超过常人”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的纵横家思想太复杂 纵横家为何如此“非主流”
在诸子百家这一大的思想文化体系中,每一家的学问和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有像儒家注重内圣外王,胸怀匡正天下远大抱负的学派;还有如道家逍遥无为,提倡坐忘守真静养天命的学问;再有似法家力图变法革新,以法律制度来规范君民一言一行的学派等等。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学术流派,既然能够在诸子百家那一大的思想解放时代占据了一席之地,说明自身都有其闪光点。
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下,有些学派的思想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就比如同样入列九流之家的墨家和阴阳家的学问,前者因不合时宜被后世所淘汰,后者则因没能形成强有力的思想基础,而逐渐被世人所遗忘。
但好在,墨家思想尚且有经典《墨子》流传于世。相比之下,阴阳家甚至连一本成文的典籍都没能传承下来,这的确是一件历史憾事。
而类似儒家、道家、农家这样的知名流派,不仅传承至今,且思想内涵和学术成果也在后人的助力下,一路向前发展,从未被时代遗弃。虽然,儒家曾经历过秦朝统治下的低谷期,但从汉朝中期开始,儒家的地位就扶摇直上,甚至影响后世千年之久。而农家则是“形散而神聚”,虽然实力分散,但农学理论却一直传承不衰。道家则是继续秉承清静无为之道。不过,道家后来还发展成为了道教,并深刻影响着华夏文明。
除去衰落和影响至今的学派,在原有的九流之家中,唯一一个不曾没落,且人才辈出的学派,也就只有鬼谷子王诩所开创的纵横家了。
何谓“纵横”?纵横家的本意来源,是指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凭借口舌之力搅动天下局势的两位鬼谷子的高徒,即张仪和苏秦。其中,苏秦主张联合六国攻打秦国,被称之为“合纵”;而张仪所奉行的让一国与另一国交好,从而挑拨离间其余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这一策略则被称之为“连横”。
事实上,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都离不开一个“说”字。因此,纵横家后来也就成为了说客的代名词,泛指纵横捭阖这种外交说话技巧及察人识人之能。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纵横家的弟子基本上都功成名就。在鬼谷子其最为著名的四大弟子中,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张仪以一己之力游说六国,将六国国君玩弄于鼓掌之间,苏秦则说动六国联合攻秦,并挂上了六国相印,可谓是风光无限。
总的看来,纵横家的弟子,几乎都在华夏历史进程的画卷上,留下了光辉绚烂的一笔。
更有甚至,哪怕是到了晚清时期,那位替满清政府背尽黑锅的重臣李鸿章,同样也习得了纵横家的思想精髓,并深谙此道。也正因如此,他被当时的西方列强称之为东方最为优秀的外交家。由李鸿章所提出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方略,就是属于纵横之术的一种应用。如此可见,一向注重“说”的纵横家,其门人弟子时常能够做到功成名就,青史垂名的地步。
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古代历史亦或是近代史,但凡在主流文化学术界的领域,都不认可纵横家的思想理论。纵横家“非主流” 吗?
古代南朝的贾思勰,在对纵横家的评价中,更是将纵横家的弟子贬斥成了一群沽名钓誉,擅弄口舌是非的小人。除此...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的纵横家思想太复杂 纵横家为何如此“非主流””相关的文章
曾经风云一时的纵横家为何神奇消失 纵横家到底是干什么的
说起纵横家,大家应该是并不陌生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舞台和应用市场都非常之大,尤其是在战国时期,时代格局,国家的兴衰成败,几乎都是围绕着纵横家提出的政策运转的,而我们现在熟知的一些比较知名的政策,一些曾经搅动过战国时代风云的措施,几乎也都出自于纵横家之手。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他们并非完全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在历朝历代也都或多或少的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但都没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甚至很多都不为人所知,那么为什么曾经叱咤风云的纵横家,在战国时代结束之后就神奇的消失了呢?
纵横家以实际政治需求为出发点,没有固定的主张
其实纵横家的核心主张很难确定,我们仿佛并不能给这一学派找到一个非常贴切的发展核心;像是诸子百家的其他各个学派则,都有自己的主流观念,并且这个主流观念是非常明显,也是后世发展所赖以生存的。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都有自己的明确主张
比如说儒家学派的仁义道德,孔子是主张仁义礼智信,主张仁政,主张克己复礼,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都是“仁”的体现;而到了孟子的时候,也是在“仁”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包括孟子所提出的王道政策也是仁政的一种体现。
墨家也非常明确,他们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主张的是兼爱非攻,通俗来讲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而墨家所提出的所有具体的治国措施,也都是围绕着无差别的爱来进行计划的。
道家主张的则是无为而治,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最适合一个国家休养生息;法家则主张用强硬而明确的规则来治理天下;这些观念的依据都显而易见,并且就如同一个圆心一般,所有主张都拥有着同一个核心。
但纵横家却不相同,他们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而是以实际的政治需求为出发点的。什么叫作以实际的政治需求为出发点呢?就是说,他们不以自己的主张来游说君主,而是以君主的实际需求来改善自己的谋划,这是他们与其他各派最不相同的地方。
比如孟子在周游列国时,为的就是将自己的仁政主张向整个天下推广,孔子当时也是这么做的,在孟子见梁惠王的时候就,是将自己的王道政策进行陈述,然后规划了一番从百姓的养、生、丧、死等各个方面出发而创造出的理想社会。
墨家也是如此,而且墨家学派是一个非常注重行动的学派,曾经墨子在得知楚国要对宋国发动战争时,就徒步跋涉了十天十夜,用自己的学说对楚王进行游说,最终阻止了这场战争。
张仪推“连横”破除“合纵”为解除秦国压力
纵横家很少以自己的理念来游说君主,他们最为看重的是君主切实需要什么。比如说张仪,张仪所处的年代里,秦国的发展已经比较鼎盛了,但是,合纵政策的提出给秦国的发展带去了巨大的压力,而那时秦国也只经历了秦孝公一代人的变法,还未能拥有以一敌六的实力,所以,秦惠文王当时迫切地需要一个政策来改善糟糕的外部环境,而张仪就很好地把控到这一点...
查看详情>>与“曾经风云一时的纵横家为何神奇消失 纵横家到底是干什么的”相关的文章
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原来他们擅长“笼络”和“孤立”
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先秦的诸子之学分为六大派,分别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德家。其子司马迁虽然在《史记》中讲了“合纵”与“连横”之术,但“纵横家”似乎未能自立一派。到了汉元帝时期,刘向集游士之言,编成一本《战国策》,专门讲论纵横之术;刘歆则在《七略》里把纵横家、杂家、农家与六家并列,合为“九流”,纵横家这才列入诸子学里。
根据班固的说法,纵横是一种外交策略,所谓“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是也。他认为上等的纵横家能够因权制宜,不辱使命,行事以诚信为本,力求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友好;而下等的纵横家则“上诈谖而弃其信”,讲究权谋博弈,损人利己。因此,纵横家并不单纯等同于权谋派系,或者说权谋派系只是纵横家之中的下下等。
班固认为纵横家出自外交官,首先要修好关系,其次才是博弈争斗
从“行人”到“权谋之士”的演变
春秋之时,诸侯间经常会盟,互相订立誓约,彼此之间还互派使者,《左传》将使者称为“行人”。当时的外交皆以诚信为原则,故而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因此行人的首要任务在于建立起两国之间的互信关系,能够完成这种使命的外交官才是上流的纵横家。例如晋国的行人巫臣通过出使吴国,与对方建立互信关系,并且教吴国人乘车射御战守之术,使其能够牵制住楚国,完成了外交使命;子贡曾自告奋勇,为保存鲁国而出使齐国,劝阻田常不要加兵于鲁,接着又往来于晋、越、吴之间,最终诱使吴国伐齐,然后挑唆越国从背后袭吴,改变了天下的形势。
可见,春秋时期的行人是不辱使命的使者,谋略虽然日渐凸显,但还未到唯利是图的地步。
到了战国时期,以强兼弱的趋势愈演愈烈,加以道德败坏、奸伪并起,一批“权谋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取代“行人”的地位,成为新一代纵横家。“权谋之士”与“行人”有三大不同之处:
行人以“信”为原则,致力于建立起互信的关系;权谋之士则以“利”为原则,一切皆着眼于短期利益;
行人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忠于职守;权谋之士反复无常,历事数主,只追求自身的官爵与荣华富贵;
行人在更多时候只是上级的传声筒,级别不过使者而已;权谋之士在巅峰时却能够佩六国相印,号令于天下。
根据刘向所言,权谋之士大多活跃在战国的中后期,彼时秦国日渐崛起,六国相继衰落,各国之间的外交形式才以“合纵”和“连横”而出现。
《战国策》由刘向根据古简而校订成书,因错简较多,故而存在张冠李戴的毛病
先有“合纵”还是先有“连横”?
根据《战国策》与《史记》的说法,“合纵”与“连横”都是苏秦最先提出来的。在秦惠王初年,苏秦入关朝见,以连横之术游说惠王,劝其“吞天下,称帝而治”。惠王觉得秦国羽翼还未丰满,没有鲸吞天下的实力,所以谢绝了。
于是,苏秦便舍弃了连横之术,改用合纵来游说诸侯。他劝燕文侯“与赵从亲”,以免遭受攻击,得到了文侯的赏识;在燕国的资助下,苏秦又说动其他五国,使六国能够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秦国,导致“秦兵不敢窥函谷...
查看详情>>与“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原来他们擅长“笼络”和“孤立””相关的文章
先秦时代纵横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看看纵横家的兴衰
纵横家是先秦时代百家中的一个。《汉书》记载了大概一百八十多种学术流派,并将其中流传最广的称之为“九流十家”,纵横家就是九流中的一门。
纵横家的创始人是红遍网络的鬼谷子。在《史记》与《战国策》中明确记载了鬼谷子与苏秦张仪的师生关系。《风俗通义》中有说法“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这样的评论是非常高的,这只是一方面。从弟子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来鬼谷先生的成就。苏秦“合纵”成功,领六国相印;张仪“连横”得势,相秦魏。所谓名师出高徒,弟子的成就如此,师傅的功力自然不弱。
纵横家是做什么的
历史上的“纵横家”,指的是先秦时代操持“合纵连横”,靠雄辩的口才说服王侯将相,以过人的谋略游说诸国。有人说,他们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们的本事只有两样一是“三寸不烂之舌”,二是灵活的头脑。
他们不过是那个时代的职业经理人,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左右天下的格局,将各个诸侯玩弄于股掌之中。
纵横家是一种特殊的学术理论,他们的学者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特殊的一个阶层。
鬼谷子提出了“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的说法。这种说法,被后人演绎出了五谋,即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
苏秦也是从谋身开始。苏秦先以连横之策说服秦惠王,失败之后,又以合纵之策游说赵国,连续多次的失败让苏秦思考了许多,也正是如此,才让苏秦的“纵横术”变得更圆润!
纵横家的思想精华
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若此不查则必游说而不成。
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纵横家的源起
纵横的说法最开始的说法就是合纵连横,那时候七国争雄,各个国家的外交、军事、民生等等都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秦国,其国力之强盛,其他国家单对单毫无胜算,“合纵连横”针对的就是秦国与诸国之间的战争。
所谓的连横,秦国在西,秦与东方国家之一联合攻伐其他国家就是连横。所谓的合纵,就是楚国联合东方的国家攻伐秦国。连横成就了秦帝国,合纵让楚国变得强盛。纵横捭阖就成为了纵横家的代名词。
纵横家的起源就是来自于春秋向战国时期过度的时候,是战乱时代的产物。纵横家就是春秋战国之时,活跃于诸国之间的游士阶层。这种游士在当时也有一个固定的官职,那就是“行人之官”,他们构成了纵横家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
查看详情>>与“先秦时代纵横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看看纵横家的兴衰”相关的文章
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为什么纵横家“一怒而诸侯惧”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社会组织模式的大转型、诸侯国关系的大冲撞,为各思想流派提供了空前滋润的生存土壤,造就了中国古代史上难得一见的“百家争鸣”局面。其中,一个在战国中期登上政治舞台中央的流派颇具争议。有人仰慕这一流派的威风凛凛:“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有人则认为他们极度不堪:“诈人也。圣人恶诸。”即:一伙骗子,让圣人鄙视。
这个流派史称纵横家,主要任务是在各国间推动合纵或连横战略,即鼓动各诸侯国联合抗秦,或者替秦国分化打击敌人、破坏合纵。他们的代表人物,有我们熟悉的苏秦、张仪(这二位在《史记》中被分别单独列传),还有公孙衍、苏代、陈轸、楼缓等人。
我们先看看这波人为什么能“一怒而诸侯惧”。
格局宏大、能说会道、腹有奇谋
无论是合纵的苏秦,还是连横的张仪,他们对当时各诸侯国的优势、弱点、现存政策的失误、将会面临的危机等等无不谙熟于胸。
公元前333年,苏秦在燕王的赞助下,拜见了赵、韩、魏、齐、楚五国国君,他凭借自己对各国资源、地理及优势的掌握,结合他们对秦国的畏惧,很快促成了首次六国合纵。而张仪破坏合纵的说辞则与苏秦反其道而行:一针见血,直接点出各国最为担心的短板。比如他认为楚国若参与合纵,无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韩魏依仗他国撑腰,等于指望远水救近火;赵军虽强,但却架不住秦国胁迫韩魏联攻等等。
其次,纵横家都是聊天高手,他们善于针对谈话对象的心理,以严密的逻辑,大量使用排比、递进、假设、比喻、反复、对偶等语言组织形式,诱导对方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思路采取行动。如陈轸在劝楚国柱国昭阳放弃继续攻打齐国时,以“画蛇添足”为比喻,劝说对方见好就收,不要赏无可赏、功高震主(《史记·楚世家》):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於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於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
其三,纵横家并不是空谈利弊,他们在作完分析后一定会给出相应对策,而且往往是四两拨千斤、出人意料的妙招。公元前310年,张仪以“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为由,如愿让秦王放自己去魏国,避免了商鞅那样“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悲剧;而当齐王果真因此派兵攻打魏国时,张仪则请楚国使者出马,警戒齐王别掉入秦国的“奸计”(《资治通鉴·周纪三》):
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
张仪先仅仅通过一个观点、两段话,先让自己离开虎狼之秦,后又使魏国免遭齐国兵威,让人叹为观止。纵横家确实颇有能耐,他们凭着一张嘴,就能够玩弄天下诸侯于股掌。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被当时的一些思想家称为骗子?因为他们破坏了传统道德体系。
纵横家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只有一个:自己的利益
纵横家可以帮助敌国对付母国。张仪是魏国人,而他却正是帮助秦...
查看详情>>与“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为什么纵横家“一怒而诸侯惧””相关的文章
战国纵横家有什么思想主张 纵横家鼻祖是谁
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 张仪者, 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 胡三省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鬼谷先生 , 六国 时纵横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
这里指游说开合有度、纵横自如。没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会成功的事情。
理论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若此不查则必游说而不成。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而后以飞箝之术或以利诱,或以害说,探其实情,此为游说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后再以揣摩之术深察其内心,看其同异,而后快速正确以权谋之术决断。
纵横家鼻祖是鬼谷子,又名王禅,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中国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其后习鬼谷纵横术者甚多,著名者十余人,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孙膑、庞涓、郦(lì)食(yī)其(jī)、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
苏秦,字季子,战国东周人,他本来是一位政客,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专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周游列国,搞过合纵,也搞过连横。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毛遂,战国时期薛国人(今山东省枣庄市人),年轻时游赵国,身为赵公子...
查看详情>>与“战国纵横家有什么思想主张 纵横家鼻祖是谁”相关的文章
战国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纵横家各个叱咤风云
纵横家,乃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的一家,纵横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为人所提起,并能名列最著名的十大家学派之中,可见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之大。
“纵横”一词最早是出现在《韩非子·五蠹篇》中,韩非在提出“纵横”这一说法之后,又对“纵横”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界定。
韩非从法家的角度批评纵横之党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富国强兵,同时还揭示了“纵横”的实质,即合纵就是众弱合攻一强,连横就是以一强为核心结成联盟攻打弱国,实现“强者兼人而弱者图存”的双赢战略意图。
在韩非的论述中,纵横有其特定的含义。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泛化,人们也将那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对抗百万雄师的智谋之士称为纵横家。
纵横家的形成和发展
纵横家的出现与兴盛一方面可能与夏商周三代的行人之官有一定的关联,另一方面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有关。春秋战国是礼坏乐崩的时代,也是诸子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
周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春秋战国长期以来的吞并战争之后,诸侯国几乎被消灭殆尽,七雄争雄取代了春秋时小国林立的政治格局。随着新兴势力逐渐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为了达到国富兵强的目的,纷纷推行变法运动。
另外,七国长期的兼并战争,又使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加剧,争战愈益激烈。“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外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国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国力的同时,各国对彼此之间的外交关系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纵横家在提出适应当时形势的合纵连横政策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也是纵横家的黄金时代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中国最杰出的纵横家,他们每个人的际遇堪称传奇,难以复制,如淳于髡、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郭隗、蔡泽、鲁仲连、毛遂、虞卿、信陵君等。这些纵横家出身各异,命运也各有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出现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纵横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时期楚国和南方几个主要的国家纷纷称王,战国初期,魏国最先强大起来称王,之后齐、秦、韩、赵、燕也依次称王。当时各个国家立国尚未稳定,大多数忙于国家内部政治来巩固内政,并没有精力对外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这一时期主要以多个弱国联合起来攻打一个强国的合纵运动为主。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衍等。
第二阶段:各个国家经历称王后,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后国家趋于稳定。大国之间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个国家之间形式变化频繁的时期,纵横家起到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战国中期,则形成了东方大国齐国与西方大国秦国并立对峙的局面,时称东西二帝。
齐、秦二国强力崛起后,对当时诸多小国形成了强大的生存压力,它们时时都有被东西二霸吞并而有亡国之虞。在此情势下,南北诸多弱国小国为了求取生存权,遂从国家利益出发联合起来,形成与东西二霸对峙的局面,目的是为了自保。因为这些弱国小国都是夹在东齐、西秦二霸之间,分布于中国的南北,故称“合纵”。
“合纵”作为一种军事与...
查看详情>>与“战国纵横家是干什么的 纵横家各个叱咤风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