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不是故意的而是真的实力不足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是有原因的,绝非故意的。如果曹操不是真心想刺杀董卓,压根儿就不会有这次行动的了,比较刺杀董卓风险很大的,曹操也没有必要在王允面前作秀,然后到董卓那边走了个过场就离开了。毕竟如果曹操有过这次行动,那么一旦事情败露,曹操也是要被灭族的。曹看重名声胜过自己的生命。并不存在着曹操杀死董卓后自己无法脱身的问题,曹操为人奸诈不假,但他的胆略无人可比。这从以后他一口气杀吕伯奢全家8口人,眼睛连眨都不眨。可见曹操不是胆小怕事之人。
其实在杀董卓之前,他做的一件事也说明曹操非是一般人物。曹操出身并不高贵,他的父亲曹腾认了太监曹嵩为干儿子,这样以来,曹嵩死后,他老爸承袭了曹嵩爵位,曹操才做了个洛阳北部尉的小官。(东汉末年,特别讲究门第关系)曹操总是以”和太监有关联”而引以为耻。总想做一番大事业,也让别人刮目相看。曹操虽然做的官不大,也就是相当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吧。这在权贵云集的洛阳来说,就是小小一个芝麻官。
别看官小,曹操位卑不敢忘国。他上人之初,就在衙门口设立了“五色棒”。赤、青、黑、白、褐五种颜色大棒。不管是谁违法乱纪,按官品的高低,用大棒棒杀之。事有不巧,当时皇帝的红人,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叔蹇图撞枪口上了。原来蹇图看上了城里一个小姑娘了,强抢民女做妾。曹操命人把他捉到了衙门,蹇图仗着侄子的权势,嚣张跋扈至极。曹操怒而棒杀了蹇图。从这件事来看,曹操为了名声是不计后果的。推而广之,杀董卓又怎么可能故意失败呢?这时曹操渴望有一份值得炫耀的成绩单。
曹操确实由于紧张而导致刺杀失败,虽然曹操是不可一世的枭雄,但在当时他的实力和董卓是没有办法比,他想杀死董卓,但是他又不是死士,他想活着离开,不然前面也不会有那么多铺垫。所以曹操刺杀董卓时是真的紧张,导致他多次试探董卓有没有睡着,而行动时又非常缓慢,错失了杀死董卓的机会。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杀死董卓还不一定会被追杀,不杀死肯定要被追杀,因为董卓死后,西凉军群龙无首,肯定会起内讧;而不杀死董卓,董卓还能放过曹操?综上,曹操杀死董卓的利比不杀死时要大的多,曹操肯定不是故意失败的。
与“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不是故意的而是真的实力不足”相关的文章
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如果刺杀成功天下局势将变成什么样
看过《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曹操刺杀董卓这件事,并且描写得十分逼真而有趣,整个过程细节特别引人入胜,曹操的胆略和随机应变活灵活现。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但其实历史上并无记载可査,按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的是:“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既然历史上不存在这一事件,那我们可按演义来讨论一下,如果曹操刺杀董卓成功,那天下局势将会如何?
假如曹操刺杀董卓成功,也会出现应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曹操刺杀董卓后被抓,那毫无疑问必死无疑。天下无曹公,汉末格局将又是另一番景象。首先朝廷将会一场浩劫,吕布和董卓部将李傕、郭汜都手握重兵,又有贾诩、李儒为参谋,仍可控制朝廷,王允等参与密谋刺杀董卓的重臣都会遭杀害或排斥。不久因利益和观点不同,吕布与李傕郭汜会出现矛盾而发生内斗,必有一方被灭。失败的应为吕布,因他虽为温侯,但手下军队不多,李傕、郭汜在贾诩、李儒协助下获胜,献帝只能被有势力的一方控制。
即便没有了曹操,也会有人以“清君侧”的名义组建联盟,以袁绍的威望在此崛起完全不成问题。袁绍虽然不算顶级人才物,但以袁绍四世三公的基础和影响力,加上后来追随他的文官武将,扫平李傕、郭汜之流不是难事。如袁绍想匡扶汉室,则汉朝能得到短暂延续,如袁绍有异心想簒汉,势必又是一场大乱,各地群雄并起,各地形成势力割据。
第二种可能就是曹操杀掉董卓后逃掉了。那么天下局势的发展与实际发展就会基本一致,因为董卓最终是被吕布所杀,与被曹操杀没多大区别。只要曹操存在,在乱世中仍然可能发展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最终的局面还是会按照历史的轨迹演变,最终还是会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其实,纵观整个东汉末年的局面,我们就会看到,这就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表演的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了董卓也会有李卓、张卓等人登场。总之,汉室衰微,豪强军阀已经不再受皇帝控制,彼此之间的攻伐是不能避免的。所以说天下格局的变化不是以董卓谁杀死而变化,顶多只是中间环节有所不同,最终结果仍然一样。东汉末年的乱世形态,虽然不会因一人的成败而被改变,但曹操存在与否则决定了整个天下局势的变化。
正如《三国演义》开篇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乱世到治世需要一个过程。历史不能假设,因为有许多因素会左右结果,假设了就会有蝴蝶效应、多米牌效应存在的可能。
查看详情>>与“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如果刺杀成功天下局势将变成什么样”相关的文章
曹操刺杀董卓竟然是杜撰出来的?原来曹操行刺的是另一个人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脸谱化的。绝大多数人的性格,在他们一出场之时便注定了。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三绝,他们分别是“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和“智绝”诸葛亮。因而不少读者在想到曹操之时,总会想起他奸诈的一面。
而作者为了凸显出曹操狡诈一面,便在小说中给他安排了很多情节。说到这,相信不少读者首先想到的便是曹操献刀这个经典桥段。这个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回:话说董卓执政以后,朝纲崩坏,献帝蒙尘。在此情形之下,以司徒王允为首的汉臣,整日想着如何除掉奸贼董卓。
这一日,王允又借口自己生辰,将百官请到了家中,秘密协商如何除掉董卓。正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曹操却哈哈大笑,并提出自己愿为国分忧,打算除掉董卓。曹操此举,令王允大为振奋,遂将家传的七星宝刀送给了曹操。曹操借着董卓信任自己,于是夹带宝刀进了相府。就在曹操准备下手之时,董卓却被身前镜子中的反光吓到。曹操急中生智,谎称是献刀于董卓,这才逃掉了一命。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表现出的机智、狡诈也让无数读者感到惊讶。仅仅通过曹操行刺董卓这件事,曹操日后奸雄的本性便隐隐体现了出来。难免有人感到好奇,曹操真的行刺过董卓吗?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上的曹操,其实早就看出了董卓不能成事,于是在后者掌权之后,曹操并没有接受他的拉拢,反而是连夜离开了洛阳城。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演义中提到,曹操是因为行刺董卓失败,这才不得已逃离了洛阳。而在历史上,曹操是看出了董卓日后的凄惨下场,从而不愿意接受他的拉拢,这才离开了洛阳。
曹操行刺董卓这件事,完全是作者杜撰出来的。或许有读者会认为,曹操这么惜命的人,又怎么会亲身犯险呢?其实青年时期的曹操,是非常有血性的一个人。尽管他没有行刺过董卓,但他却刺杀过另外一个地位不输于董卓的奸贼。这件事发生在汉灵帝时期,被刺杀对象乃是宦官集团的头目,名叫张让。
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便曾引用孙盛《异同杂语》:“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这处记载的地方,倒很有讲究,不妨再看一下前文记载:“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意思就是说,曹操这个人,从小“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当时人都不觉得他是个奇才。只有何顒、桥玄认为,将来安定天下的,必是这个曹操。而为了证明曹操的不凡,故而裴松之便注引了曹操刺杀张让这件事,以此来证明曹操看似血性的背后,其实别有目的。
那么曹操行刺张让,究竟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呢?不难发现,正是曹操这般不畏强权,想要为民除害的行为,这才让他得到了不少官员的称赞。至于刺杀到底能不能成功,这不是曹操本人需要的,他只是想通过这个事件,来表明自己为国家着想的一面。因而曹操在步入仕途之后,他很...
查看详情>>与“曹操刺杀董卓竟然是杜撰出来的?原来曹操行刺的是另一个人”相关的文章
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曹操谋定而后动,断不会舍生取义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曹操安排了一个桥段:曹操手持七星宝刀去刺杀董卓,结果被机警的董卓发现,导致曹操刺杀失败;曹操就化妆逃跑,在逃命的途中遇到了命中的陈宫。这个精彩的桥段让一直是以白脸呈现的曹操更加丰满,他不再只有一张奸诈多疑的脸谱,也有慷慨高义的英雄形象,把曹操的人物形象描述得有血有肉,更加传奇。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确实在历史之上是有很多的可圈可点之处的,足智多谋并且善用人才,确实手下有大把的人才,并且在他的身上出现了很多的经典故事,曹操刺杀董卓便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曹操要刺杀董卓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曹操刺杀董卓的相关历史事件,下面是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史实中的曹操和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大体差不多,但是这个桥段在真正历史中却不会发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曹操刺杀董卓的背景
董卓废除少帝刘辩,拥立幼帝刘协为新皇帝,威震朝廷内外,目睹董卓的横征暴敛,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出逃。为了拉拢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麾下,董卓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为后将军,曹操围骁骑校尉。
而凡是不服从董卓统治的有识之士皆被下狱或者处死,无一幸免,京城内外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曹操应对的措施
曹操也是董卓拉拢的对象,被封为骁骑校尉,而曹操的反应也是很激烈的,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这个描述比较简单,没有突出曹操的具体形象,但是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更加详细一些。袁术在被董卓封官后非常畏惧董卓,就跑到南阳去了;而曹操因为相貌特异,就变更姓名连夜向东跑去,在路过中牟县的时候被亭长发现送到县府衙门,县里已经收到董卓的缉拿文书,但只有负责抓捕的功曹知道这个人就是曹操, 他很有正义感,认为当今天下大乱,黎民遭困,需要有识之士解救天下于水火之中,此时不应该迫害英雄豪杰,就把曹操释放了。因此曹操逃跑的过程和陈宫没有任何关系。此时的陈宫还在老家东郡东武阳四处结交名士,和曹操没有交集。
曹操会去刺杀董卓吗
董卓年少任侠四方,豪情万丈,曾经在京城严格执法,震慑小肖,京城治安为之清明许多,但是曹操一直都不是一个不计后果,非常鲁莽的人。
刺杀行为一直都是侠客行为,古有荆轲刺秦王的壮烈义举,但是不论成功的刺杀还是失败的刺杀,刺客本人的行为是九死无一生,没有可能活着逃出来。
董卓的防卫一直都是非常严密,特别是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惹恼天下人后,更是小心翼翼的防备;即使在家里也是如履薄冰。为了更好保护自己的安全,董卓还让吕布搬到内室保护自己安全,可见想接近董卓是没有机会,因此任何刺杀行为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既然董卓的防卫是如此严密,...
查看详情>>与“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曹操谋定而后动,断不会舍生取义”相关的文章
曹操刺杀董卓是真的想牺牲自己吗?曹操为什么要放过董卓
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戎马一生,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来统一和发展北方,为北方的安定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在罗贯中“尊刘抑曹”的创作思路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被塑造得狠毒奸诈、不可一世,小说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却是汉贼,为天下所不齿。
不过,即使罗贯中有意夸大曹操的负面内容,而削弱正面内容,书中曹操在早期也还是有一些令人钦佩的举动,如发表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在讨董联军停滞不前时独自领军追击等等。此外,“孟德献刀”也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曹操持刀刺杀董卓,被发现后假称献刀,从而争取了逃脱的时间,这段剧情十分精彩,所以也广为人知。那么,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曹操刺杀董卓,是真的想舍生取义吗?
孟德献刀发生于《三国演义》的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在书中,董卓进入洛阳后独揽朝政,拥有着绝对的权势,但当时的皇帝刘辩已经十三岁,不便于董卓操纵,于是他便公然在朝堂之上宣布废黜刘辩,改立他八岁的弟弟刘协为帝,这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但尚书丁管表示反对后被牵出诛杀,群臣便也不敢再发声了。
刘协继位后,董卓被封为相国,并拥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不久,董卓杀害废帝刘辩,“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他的种种暴行终于导致了爱国志士的愤怒,一个名叫伍孚的军官在朝服中藏上短刀,准备行刺。但董卓出身行伍,加上吕布及时赶到,伍孚最终并没有得手。
此后,董卓更加小心谨慎,“出入常带甲士护卫”,想要刺杀董卓的人更加没了机会。眼看着大汉江山要毁于奸贼之手,百官无不痛心疾首,而曹操则对司徒王允提出了“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的计策。
第二天,曹操前往董卓的府邸,并趁着吕布前去牵马得到了与董卓共处的机会,原文写道:“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后来,董卓自顾自睡起午觉,面向床内侧,“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从这段文字来看,曹操想要动手的决心是确实存在的,但他同样担心刺杀失败而导致自己像伍孚一样被杀,于是动手时过于犹豫。由此可见,曹操确实想要刺杀董卓,但却并不是想要舍生取义,要是他做好了身死的准备,那么面对一个背对自己的人,只需狠下心连捅数刀,那么很容易达到诛杀的目标。
和藏短刀于朝服之中,趁入朝的机会“拔刀直刺卓”的伍孚相比,曹操的想法和做法都大有不同。一方面,伍孚身死后董卓加强了护卫,曹操事成后如被及时发觉恐难逃脱,另一方面,曹操眼中或许自己的性命是更加重要的,他脑海中的理想情况或许是董卓身死,自己也能够全身而退,总之,曹操在当时而言,还没有做好舍生取义的准备。...
查看详情>>与“曹操刺杀董卓是真的想牺牲自己吗?曹操为什么要放过董卓”相关的文章
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曹操有没有献刀意图杀董卓
很多人对于《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段情节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就是曹操曾经借口要给董卓献上一柄宝刀,想要趁机刺杀董卓,不料却被董卓发现,无奈之下曹操只好把刀献给董卓,但是自己出来之后直接逃走了。这件事情流传甚广,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件事情吗?曹操是否真的刺杀过董卓?是否真的给董卓献过宝刀呢?
三国演义当中有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比如说关羽温酒斩华雄,赵云大闹长坂坡,曹操献七星宝刀刺杀董卓等等,而其实三国演义当中曹操刺杀董卓一事乃罗贯中老先生虚构,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提到过曹操刺杀董卓,那么这件事情的真实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样呢?
当时金城郡人边章跟韩遂杀害刺史后意图谋反,聚集了十多万人,势力庞大,天下都因此骚动不安,而朝廷也急忙征召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当时汉灵帝正巧一命呜呼,于是太子继位,但太子年幼,所以大权实际是掌握在何太后手中的。
当时宦官乱政,大将军何进跟袁绍二人密谋已久想杀死这些宦官,但何太后却迟迟不肯同意。无奈之下的何进便招董卓进京,他的想法是让董卓进京来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只可惜打算是好的,但现实是很残酷的。
董卓尚未进京之时,何进便已经身首异处,而且他招来的董卓可不是一个温柔的绵羊,而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狼,董卓进京后,便掌控一方,他随即便把少帝废了,然后让汉献帝登上了王位,京城大乱,董卓也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祸害天下苍生。
这些地方跟三国演义当中的并无太大差距,但差距就在后面,三国演义当中说的是王司徒看不下去董卓的暴政,然后跟曹操联合起来,曹操便拿着七星宝刀前去献给董卓,当时董卓十分信任曹操,因此曹操可以自由出入董卓宫中,曹操拿着七星宝刀进去后,看见董卓正在睡觉,便想杀死董卓,可惜董卓在镜中看见了曹操拔刀。曹操只得顺势说是献刀,继而转身逃跑。
但实际上,曹操并没有在董卓手下待过。董卓当时的确很器重曹操,曾上表推荐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跟他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但曹操却十分不齿董卓的为人,不愿意跟董卓一起共事。
于是曹操官也不当了,直接跑了,他隐姓埋名从小路跑回老家,只是可惜,在他路过一个县城的时候,有个亭长看他器宇不凡,便十分怀疑把他抓了起来,但县中有人认出了曹操,十分敬佩曹操的为人,便求情把曹操给放了。董卓日后更加嚣张,杀掉了何太后跟前皇帝,满朝上下无人敢逆董卓半句。之后曹操回到了陈留郡,他散尽家产,聚集义兵,准备讨伐董卓。
历史上并无曹操献刀意图杀董卓此事,曹操也没有在董卓手下干过活。罗老先生之所以那样写,可能是为了把曹操塑造成一个类似于荆轲那般的孤胆英雄,但实际上历史上的曹操一言不发直接舍弃官衔回到老家,这种行为也让人赞叹不已,不过也可能会让人以为不过是丧家之犬。所以罗老先生的这般艺术加工不是没有其道理,他让曹操的形象比起历史当中的形象更加立体一些,让曹操看上去更显得舍身取义,为国为民。
查看详情>>与“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曹操有没有献刀意图杀董卓”相关的文章
三国曹操刺杀董卓是真的吗?董卓是一个怎样的人
董卓,三国时期东汉权臣,在乱世中因其残暴的性格使其一路高升,手中所握权利无人能及,废黜少帝刘辩,扶植幼帝汉献帝,壮大董家势力,逐步问鼎中央政权。
简述董卓的一生,可以用残暴不仁、野心勃勃来形容,起初董卓便有意图地结交羌人与当地豪强,同时培养亲信,不断巩固与扩大自己的势力,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随着董卓的势力不断膨胀与地位不断上升,他开始不甘于陇西这片区域,进一步积蓄力量,发展大业。
之后,东汉政府着手解决西羌问题,这成为了董卓绝佳的发展机会,董卓受到当地官员的举荐,拜官羽林郎,统管羽林军,领兵讨伐羌胡、镇压黄巾军,功绩卓著,接连升迁,他的势力逐步壮大为一支以凉州人为主,参杂胡人和汉人的混合军队,实力不容小觑。朝廷随即对其势力刻意压制,但这反而催促了其野心的增长,羽翼日渐丰满的董卓自视战功甚高,越发野心勃勃,目中无人。并且一步一步实现其操纵中央政权的目的,自始自终考虑与盘算如何满足其私欲与野心。
掌握实权后的董卓更是肆无忌惮的滥用职权、玩弄权术,他掌权制定的法律法度丝毫没有章法,对百姓施行重典,对王公贵族则丝毫没有约束,为了方便其收敛财务,破坏钱币,导致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致使东汉末年政权极度混乱,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三国曹操刺杀董卓是真的吗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向王允借去七星刀欲行刺董卓,故事十分精彩,却是一段杜撰的传奇故事。
董卓进京后,专权乱政,曹操袁绍等一干人等皆认为董卓此人心术不正,不愿同他为伍,纷纷弃官回归乡里。当时司徒王允对汉室深感忧虑,遂召集一班老臣商量对策,却久久未果,实在是董卓如今势头正猛,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更何况董卓身边的吕布英勇善战,功夫了得,旁人根本近不了其身,又何谈取其性命,众臣在无望之际皆抹泪。不料曹操失声大笑,拍掌而言:“满朝文武百官,竟如此不得志,抱头在此痛哭,难不成还能将董卓哭死不成?”王允见其踌躇满志,遂问其有何良策,曹操答复道:“既然在座各位都想不出对付贼人董卓的策略,我虽然没有什么良策,但前往取其性命的勇气还是有的,愿取其首级悬于城门口,以谢天下。”
王允对曹操的勇气甚为佩服,不惜将随身佩刀七星宝刀赠与曹操,以助其一臂之力,曹操随即拜见董卓。董卓此时正希望曹操能改变心意,为其所用,故而甚为热情,与其寒暄良久,疲乏之际便调整身姿侧躺而下,曹操借机行事,此时正为良机,便抽出宝剑疾步上前,恰巧此时吕布进入室内,曹操随即收起攻势,笑颜道:“欲献此宝刀,以共董卓观赏。”刺杀行动只得作罢。
董卓性格究竟怎么样
董卓做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人物个性极为鲜明,残忍暴力、贪婪好色在他的身上皆演绎到极端,在他独霸汉室政权后,残暴的性格更是得到放大化,变本加厉地残害俘虏,滥杀无辜,霸占妇孺,掠夺财务。
董卓出身于豪强世家,家族财大气粗,对董卓更是宠爱,使其少年时期便为所欲为,不加节制,少年时期随着身体日益健壮,所学本领日渐精湛,年轻气盛...
查看详情>>与“三国曹操刺杀董卓是真的吗?董卓是一个怎样的人”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刺杀董卓了吗?原来是罗贯中移花接木嫁祸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桥段就是曹操刺杀董卓,这个情节引来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也奠定了曹操在众人心中的形象。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里面是的情节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那历史中曹操真的刺杀董卓了吗?
董卓迎少帝于北芒,然后返回洛阳。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大权在握,为稳定士众收拢人心,董卓推荐并启用了一批人才,比如蔡邕、曹操、袁绍等,但是曹操和袁绍认为董卓有异心不愿与他同流合污,纷纷逃归乡里。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当时董卓弄权,司徒王允召集一班老臣在那里哭泣,忽然曹操抚掌大笑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王允问他不思报国为何反笑?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于是拿了王允的“七宝刀”来见董卓。寒暄了几句后,董卓脸向里倒身而卧,曹操心想“此贼合死”于是抽出宝刀就要砍,恰此时吕布回来了,吓得曹操赶紧跪下说:“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随即借口溜了。
这段故事很精彩,情节也煞是好看,相信大家对这段故事也比较熟悉,但是这个故事却并不是史实而是完全虚构出来的。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背景是,何进召董卓进京诛宦官,结果董卓未到,何进被杀,十常侍劫持少帝出走,董卓迎少帝于北芒,然后返回洛阳。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大权在握,为稳定士众收拢人心,董卓推荐并启用了一批人才,比如蔡邕、曹操、袁绍等,但是曹操和袁绍认为董卓有异心不愿与他同流合污,纷纷逃归乡里。
《三国志·曹操传》说,卓表太祖(曹操)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曹操、袁绍等都是老牌士族,董卓入京对他们是一大威胁,他们认为董卓必不能长久,所以曹操辞官而去,压根就没有进见董卓的点滴痕迹,更不用说刺杀壮举,倒是袁绍跟董卓闹了别扭横刀长揖而去(袁绍传)。那么,曹操刺杀董卓根据什么而来呢?
《董卓传》说,开始董卓信任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任用他俩举荐的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出任州郡长官,后来这些人联合讨伐董卓,推荐者周毖、伍琼受到连累被董卓斩首。《英雄记》对周毖、伍琼作了简单介绍:毖字仲远,武威人。琼字德瑜,汝南人。
《后汉书》里有一段刺杀董卓的记载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叫伍孚的人,曾任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董卓作乱,百僚震栗。孚着小铠,於朝服里挟佩刀见卓,欲伺便刺杀之。语阕辞去,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却不中,即收孚。裴松之说,伍孚的字与伍琼相同,又都是汝南人,但是两人的名字稍有不同,不知道伍孚是伍琼的别名,还是另外一个人?
刺杀董卓确有其事,但刺客不是曹操,也与王允无关,而是一个名叫伍孚(琼)的人。罗贯中及其以后的修撰者们运用了“移花接木”之术,把这一史实嫁接在了曹操和王允身上,从而引出了“美人计”、“连环计”,使故事演绎的更加丰富多彩。假如真的有曹操行刺,假如行刺成功,那么...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刺杀董卓了吗?原来是罗贯中移花接木嫁祸曹操”相关的文章
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刺客另有其人,曹操背黑锅
《三国演义》中有个非常精彩的桥段就是曹操向司徒王允借刀刺杀董卓,这个故事奠定了曹操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历史上确实有刺杀董卓的事,但主角却不是曹操,也和王允没有关系。
曹操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当时董卓弄权,司徒王允召集一班老臣在那里哭泣,忽然曹操抚掌大笑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王允问他不思报国为何反笑?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于是拿了王允的“七宝刀”来见董卓。寒暄了几句后,董卓脸向里倒身而卧,曹操心想“此贼合死”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随即借口试马就跑了。
孟德献刀这段故事很精彩,情节也煞是好看,相信大家对这段故事也比较熟悉,但是这个故事却并不是史实而是完全虚构出来的。因为曹操从未与董卓合作过,不过董卓应该是很欣赏曹操的,把曹操从典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之一)提拔为骁骑校尉(这个官职应该是董卓弄出来的,应该高于西园八校尉,具体职权不知道。),还要与他计议大事。曹操对董卓应该是非常不屑的,也是反对董卓,所以就跑了。 董卓《三国志》的记载:“徵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刺杀董卓确有其事,但刺客不是曹操,也与王允无关,而是一个名叫伍孚的人。关于伍孚刺杀董卓这件事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记载。 伍孚字德瑜,时任越骑校尉,由于董卓专权,残害忠良,伍孚决心亲手刺杀他。
伍孚《三国志》对伍孚刺杀董卓有详细的描述:“孚着小铠,于朝服里挟佩刀见卓,欲伺便刺杀之。语阕辞去,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却不中,即收孚。”
《后汉书》记载:“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卓。孚语毕辞去,卓起送至阁,以手抚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
伍孚刺杀董卓两段史料描述的基本一致,伍孚刺杀董卓是确有其事的,而罗贯中及其以后的修撰者们运用了“移花接木”之术,把这一史实嫁接在了曹操和王允身上,从而引出了“美人计”、“连环计”,使故事演绎的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演义终归是演义,不是史实,大家应该客观看待,不要当做历史史实来看。
查看详情>>与“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刺客另有其人,曹操背黑锅”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曹操献刀刺杀董卓是真实的吗?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刺董卓
曹操刺杀董卓的事情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很精彩,大概就是董卓把持朝政,惑乱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朝中大臣个个敢怒不敢言。王允以过寿为名邀请很多大臣到家里喝酒,其实是商议怎么样对付董卓,而曹操不请自来,而且扬言自己要手刃国贼董卓,并向王允借走了七星宝刀。
曹操和董卓也是有交情的,于是在拜访董卓的时候,恰巧董卓瞌睡上床打盹,于是曹操拔出宝刀欲杀董卓,而董卓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醒来。曹操心中非常害怕,聪明曹操以献刀为名将宝刀送给董卓,自己却赶快逃之夭夭。
历史上并没有曹操刺杀董卓
在历史上董卓确实权倾朝野,并且惑乱朝纲。而且董卓比较欣赏曹操的才能,于是邀请曹操做自己的幕僚。年轻的曹操心怀天下,他看到董卓虽然大权在握,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举,于是曹操不能答应,于是曹操偷偷溜之大吉,不愿和董卓沾上关系。
曹操逃走之后就决心拯救汉室,他拿出自己家里的积蓄(曹操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开始招兵买马。之后曹操又得到了夏侯惇的投靠和资助,于是曹操从此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而且越发展越强大。
历史上曹操刺杀过张让
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可能应该过十常侍之首的张让。看过三国的就应该知道十常侍,在三国演义开篇便是黄巾起义,之后就是十常侍祸乱宫廷,大将军何进志大才疏,在进宫的时候被十常侍趁机除掉,之后就是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进宫剿除了宦官。
在十常侍被杀之前曹操很是看不惯十常侍祸乱朝廷,于是曹操便潜入张让府中行刺,结果没有成功。不过张让府中下人都非武将,因此曹操得意成功逃走,这就是曹操行刺的真相。
曹操行刺董卓的由来
十常侍之祸乱朝廷其实和董卓是非常相似的,罗贯中为了让三国演义更加精彩,于是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办法,把曹操行刺张让的事情改成了曹操行刺董卓,还描写的非常精彩,不得不说罗贯中的文学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与“历史上曹操献刀刺杀董卓是真实的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