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朝权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他是“马屁冠军”当之不愧
明朝权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
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善于逢迎拍马的人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要想在这些人中找出一位无耻之尤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经过认真的遴选淘汰,明代的严嵩可当选为马屁冠军。
一提起严嵩,人们就会说他是个大奸臣。《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个奸臣之一,说他无他才无略,在民间,严嵩就是一个作恶多端、陷害忠良、千夫所指、遗臭万年的大奸臣。
且看严嵩一生: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明朝权臣。成化十六年(1480)正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人又长得清瘦俊朗,举手投足都是名士风范。二十五岁这年,也就是弘治十八年(1505年),更高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全国第五名,顺利考选了庶吉士,随后官授翰林学士,录取严嵩的坐师,便是后来正德年间权倾朝野的名臣杨廷和。前途极其远大。
在成为一个遗臭万年的奸臣前,早年的严嵩,也曾名满天下:既是才华横溢的俊杰,更是刚正不阿的良臣。但是他在四十二岁以后画风突变,一改常态,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他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六十三岁拜相入阁,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八十三岁退休回归故里!
严嵩的拍马之道除了具有前人拍马逢迎的一般特点之外,他还根据明世宗的性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摸索出适合于世宗的一套逢迎方法,使得自己入阁二十年,擅权二十载,直到八十七岁高龄才因病死去,虽不能说寿终正寝,好歹也还得保首领。最后虽遭罢官,但总的说来,是一个“成功”的官场经营者。
严嵩成为皇帝眼中的红人,是因为他的学生夏言。昔日的学生位居己上,且深得皇帝的赏识,严嵩当然把他看作是一棵可靠的大树了。因而,他顾不得为师的尊严,在夏言面前极为谦恭,卑词颜,常人难为。
可久而久之他与夏言的矛盾也就突出起来了。原因何在?主要是严嵩一意媚上,引起了夏言的不满。夏言是一个耿直外露的人,凡事写在脸上,这与严嵩的个性绝然相反。为表示自己的不满,夏言在与严嵩见面时,往往头高八尺,视对方为无物。这让严嵩恨得牙痒,但他仍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夏言比以前更谦卑了!
到了嘉靖十五年,夏言升任内阁首辅,掌管朝廷大权,严嵩被提拔为礼部尚书。但不久之后,夏言因在世宗面前出言不逊,得罪了世宗,便渐渐不受欢迎了。严嵩真正取得世宗的信任和好感,还是从趋奉世宗信仰道教开始。世宗崇信道教,其迷恋与狂热程度,在中国封建皇帝之中是极其少见的。 明代的冠制,皇帝和皇太子用乌纱折上巾,沿袭唐朝所谓的翼善冠,但世宗因崇信道教而不戴普通的皇冠,改戴香叶道冠,成天把自己打扮成道士的模样。世宗还命人刻制了五顶沉香木冠,送给夏言、严嵩等五个大臣,夏言认为这与朝臣服饰不符,拒不佩戴,而严嵩则每次入朝都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珍重。世...
查看详情>>与“明朝权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他是“马屁冠军”当之不愧”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他的一生竟然只有一位妻子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
古代社会奉行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同时和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女人结婚生育。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出嫁从夫,丈夫就是女人的天,女人只能服从丈夫的安排和指令,自己不能做任何决定。
在某些朝代,就算是丈夫死了也绝对不能改嫁,还用贞节牌坊来约束女人的一生。
而男性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以及待遇,就与女性完全相反,他们可以三妻四妾、左拥右抱,皇上可以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而那些贵族官员也能拥有许多妻妾。总之,一个男人拥有多个女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自然,一个男人一生只有一个女人那才是非常罕见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一生只有一个妻子的男人。
这个男人叫做严嵩,他是明朝非常著名的贪官,也是大家眼中的小人,他刻苦读书考上了进士,后来又抓住时机在朝中揽得权势,最后影响了整个朝局,导致国家以及百姓都因此而受罪。
对于严嵩来说,嘉靖帝就是他的一个靠山,严嵩讨好嘉靖帝也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前途。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在官场,关系非常重要,一个正常人不可能不在意自己的荣辱沉浮。
但是风水轮流转,一个人从顶端跌入底端,再从底端升入顶端,都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
海瑞被打入大牢后,由于新帝即位大赦天下,海瑞又被赦免,海瑞的一个朋友得知后就请他吃饭,但海瑞以为这是送自己上路的最后一顿饭,因为按照以往的规矩,犯人上刑场前的最后一顿饭都很丰盛,会尽可能满足犯人的需求。
没想到他的朋友却告诉他,因为嘉靖帝逝世新皇登基,所以他可以出狱了。朋友以为海瑞听后肯定会激动万分,没想到他一听完就把嘴里所有东西都吐了出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开始哭,哭得不能自已。
海瑞是历史上不折不扣的忠臣,这种类型的人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遇到什么样的君主,他都一样会忠君爱民。
而严嵩与海瑞则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严嵩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以讨皇帝开心为基准,没有自己的原则底线,在庞大的政治斗争中,严嵩与其他官员互相争斗,并多次碾压对手。
严嵩也完全没有把百姓放在眼里,更别提爱民了,严嵩的人生目标,就是依傍嘉靖帝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势与地位。海瑞这个人,在民众间的呼声特别高,虽然他位居宰相,却不如其他几个贪官讨皇上欢心。
在一个明朝的六大奸臣评选中,严嵩就是其中一个,后世是这么评价他的:严嵩尽全力去讨得皇上的欢心,其实并不算有什么过错,但是谄媚皇上之余还趁机窃取权力,这就犯了大错了。
在大多数人眼中,严嵩做的最让人厌恶的事,就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杀了很多忠臣,包括曾铣、王忬等人,因为这些人在严嵩眼中,就是他升官发财道路上的绊脚石。
而严嵩本人最擅长的就是谄媚,男人的媚与女人的媚有相当大的区别,女人凭借自己娇柔多姿的风情,很容易吸引男人,让他们拜倒在石榴裙下。但对于男人来说,谄媚的程度一旦把握得不准确,很容易让人心生厌恶,不过严嵩却能将尺寸拿捏得很准确。
虽然严嵩耽误了明朝的发展,但并没有让这个朝代走向灭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嘉靖...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真实的严嵩,他的一生竟然只有一位妻子”相关的文章
明朝大奸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做过哪些不可原谅的事呢
明朝大奸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古代有十大奸相,都是中国古代臭名昭著的宰相级别人物。这些人以严嵩、秦桧为代表,多专权擅政,结党营私打压忠良,使得朝政黑暗,边备废弛,给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危害。
以其中明代的严嵩为例,纪晓岚就评价他说:“嵩虽怙宠擅权,其诗在流辈之中,乃独为迥出。”清代文学家则说“盗窃威福、黜陟由己者,严嵩。”那么严嵩究竟有多奸呢?
严嵩的阴险在于,他总是会找到机会激怒世宗,让其下旨诛杀反对他的人。严嵩还在礼部做侍郎时,就接受过巨额贿赂。时任礼科给事中的叶经通过调查后,对严嵩提出弹劾。严嵩闻讯后十分恐惧,想方设法买通调查人员掩盖真相,得以逃脱惩罚。
之后,叶经调任山东巡按御史。嘉靖二十二科举考试,山东上报乡试小录。明世宗读到第五策中边防一问时,发现试卷中有讥讽之意,便下令调查。主事者便请求逮捕主考官周矿等人。
严嵩趁机对世宗秘密进谗说:“周矿只是表面上的主考,实际主持这件事的,是御史叶经。”世宗便下旨斥责叶经狂妄悖逆,杖打八十,削职为民。实施杖刑时,由于严嵩的指使,行刑者执行时下了毒手。等到八十杖打完,叶经已经一命呜呼。
叶经死后,朝廷上下官员为之惊愕。严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对先前反对过自己的官员,全部都罢官治罪。尽管严嵩一手遮天,但仍有不少正直的官员上书皇上揭露严嵩的罪行秽迹。这些人中,最令人震撼的,当数杨继盛。
杨继盛的官职是兵部武选司郎中。这职务类同于今天的中央军委政治部主任,是个选拔和任免军事干部的重要岗位。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首辅严嵩已经要破格提拔杨继盛,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心腹。
但是,杨继盛到北京兵部报到不到一个月,就做出一件让天下人都为之一震的事情,这就是弹劾严嵩。尽管严嵩向杨继盛伸出了橄榄枝,他仍认为严嵩是祸国巨奸,因此写下弹劾严嵩的檄文。
奏疏写好后,杨继盛斋戒了三天,焚香祭天之后,才将奏疏呈上。奏疏送给世宗阅览之前,严嵩先看到了。他对杨继盛列举他的十大罪虽然无法洗清,但并不害怕。
老奸巨猾的他,看出杨继盛的奏疏中有触到世宗痛处的地方。原来世宗认为自己是“宸纲独”的英明君主,绝不可能被旁人左右。而杨继盛忽视了这一点,在文章中竞说出“陛下之耳目,皆贼嵩之奴隶”,“陛下之臣工,皆贼嵩之心膂”这样的话。
特别是最后一段,还要世宗就严嵩的罪行去询问两位亲王,这就更犯忌世宗对同是天潢贵胄的藩王向来是提防有加,曾一再强调亲王不能干政,如今杨继盛要他去询问亲王,无异于是表示对他这个皇帝的不信任。
严嵩断定世宗看完奏疏一定会动怒。于是不惊不慌地把它及时送到御前。一切如严嵩所料,世宗暴跳如雷。他不管严嵩有什么“十大罪”,而是痛恨杨继盛对他这位皇帝的藐视。于是即刻下令,将杨继盛捉人大牢,严刑拷问。
一连多场的审讯,杨继盛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始终不屈,奋声骂贼。最终,他被判处死刑,押往西市腰斩。
严嵩的权利之大,最终引起了世宗的警觉,最终被抄了家,孤独地病死在老家。...
查看详情>>与“明朝大奸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做过哪些不可原谅的事呢”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有哪些罪过呢?没想到他害死了这么多人
严嵩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八日为相,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去位,二十多年来,最大的过恶如下:其一,信用心腹赵文华,使东南倭患愈演愈烈;其二,清除异已,继杀曾铣、夏言之后,又在嘉靖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使明朝首先开杀谏臣之恶侧,随后又杀沈链和王忬,命令虽然皆出皇帝“圣载”,主谋皆是严氏父子;其三,贪污纳贿,在朝内结党营私。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侵袭明境,严嵩向兵尚书丁汝夔授计说:“地近京师,如果兵败难以掩盖,一定命令诸将不要轻易与敌交战,他们饱掠后自会离去。”可见,严嵩作为相爷,在军国大事上确实没什么远计和魄力。丁尚书傻不拉叽,惟严相国所指,传令诸将勿战。本来明朝大多数军将饮食终日,皆怯于战斗,有了兵部长官的命令,都大松一口气,互相戒嘱传言:“丁尚书讲不要与敌交战。”这下可苦坏了百姓。他们饱受蒙古人烧杀抢劫,官军皆龟缩于坚城之中,不做任何御敌的行动,连姿态也不做。民间大愤。
俺答汗的蒙古军队撤走后,老百姓纷纷上万民书,矛头直指丁汝夔 畏怯无能,明廷下令逮捕他。严嵩怕老丁说出自己事先为他出主意,假意安慰道:“你别怕,我自会保你无事。”丁汝夔大傻一个,有严相爷给自己打保票,刑部鞠审时他很“配合”,没有多作辩驳。他就等相爷向皇帝说好话直接把他赦免了。
结果,不久,一帮狱卒就从狱中把他提出,老丁还以为是走个过场后就把他释放。一行人直接把他押至西市,刽子手持大刀正等着他来。直到自己被踹跪于地,丁汝夔才恍悟被相爷所卖,大叫“王八蛋严嵩误我!”话音刚落,头也随之落地。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有哪些罪过呢?
嘉靖三十年,锦衣卫经历沈链因严嵩御寇无方,抗疏历数这位当朝阁臣“十大罪”:
“昨岁俺答犯顺,陛下奋扬神武,欲乘时北伐,此文武群臣所愿戮力者也。然制胜必先庙算,庙算必先为天下除奸邪,然后外寇可平。今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严)世蕃规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朝廷赏一人,(严嵩)曰:‘由我赏之’;罚一人,(严嵩)曰:‘由我罚之’。人皆伺严氏之爱恶,而不知朝廷之恩威,尚忍言哉!姑举其罪之大者言之。纳将帅之贿,以启边陲之衅,一也。受诸王馈遗,每事阴为之地,二也。揽吏部之权,虽州县小吏亦皆货取,致官方大坏,三也。索抚按之岁例,致有司递相承奉,而闾阎之财日削,四也。阴制谏官,俾不敢直言,五也。妒贤嫉能,一忤其意,必致之死,六也。纵子受财,敛怨天下,七也。运财还家,月无虚日,致道途驿骚,八也。久居政府,擅宠害政,九也。不能协谋天讨,上贻君父忧,十也。”
疏上,严嵩没怎么反应,嘉靖帝先倒恼了,认定沈链诋诬重臣,立即派人逮之于廷,当众杖责,然后罚他去保安为民。沈链进士出身,为人嫉恶如仇,与锦衣卫都督陆炳关系不错。陆炳是严嵩同党,常常带沈链参加严氏父子召集的宴饮。沈链心中憎恶严氏父子,更恨严世藩纵...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真实的严嵩有哪些罪过呢?没想到他害死了这么多人”相关的文章
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果然大奸大恶的人没有好下场
明朝一共经历了16位皇帝,从当皇帝的角度来看他们有好有坏,单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出发,他们之中却极少有彻彻底底的庸才。其中有不少人如果肯一门心思地当皇帝,恐怕真能奔着“千古一帝”方向发展。然而明朝皇帝是个苦差事,纵使朱明子孙整体素质极高,也难掩明朝在大多数时间里皇权备受束缚的事实。为了巩固皇权,明朝皇帝们可谓是用尽手段,有的偷偷摸摸的搞自己的小团体,有的故意树立权臣,有的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太监身上。
官场斗争风险大,大家拼的你死我活,输赢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明朝一代臭名昭著的权臣,如刘瑾和魏忠贤等,看似一人之下,只手遮天,亲信遍布官场各个角落,坚不可摧;然而无论是明武宗铲除刘瑾还是明思宗铲除魏忠贤,整个过程看上去并不算太激烈。尤其是明武宗听说大臣所列刘瑾罪状后,居然亲自带兵去抄家,隔夜就把刘瑾打掉,过程充满戏剧感。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些所谓的大奸大恶之人看上去呼风唤雨,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皇权,背后站着皇帝;而当矛盾无法调和并集中爆发后,皇帝想抛弃他们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明史》中列举的大奸大恶之辈,大多下场悲惨,不是被皇帝下令诛杀诛杀就是赐死,险些葬送明朝国祚的王振更甚,文献记载死于乱军之中,有说他被愤怒的大臣们活活围殴致死。相比之下,有一人遭到的报应可谓是非常轻了,此人便是嘉靖一朝的内阁首辅严嵩。
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嵩被列入明朝奸臣的榜单,甚至大有登顶之势。《明史》对他如此评价:“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公元1505年,刚刚开启官场生涯的严嵩遭遇了一场大病,不得不退官返乡,此时,宦官刘瑾如日中天。虽然严嵩不能在朝廷为官,但他多少也有些建树:1512年,袁州知府姚汀请严嵩编纂府志,1514年,严嵩被任总纂,在这个过程中,严嵩展现出了不错的文学才华。
明武宗驾崩后,朱厚熜非常幸运地获得皇位,在当皇帝最初的几年里,世宗英明苛察,展现出极高的驭国之才。然而,“嘉靖中兴”的局面出现不久,明世宗就自甘堕落,笃信道教和长生不老之术,将国家大权交给手下大臣,自己闭门不出。嘉靖的陨落令人倍感惋惜,随后,备受皇帝宠信的夏言掌握大权。值得一提的是,夏言在当时的明朝官场上也算是个人物。他性情耿直,纵横辩博,公正无私,声望颇高。恰巧严嵩与夏言同乡,前者便拼命巴结,嘉靖四年,严嵩升国子监祭酒;7年后又升为南京礼部尚书。
公元1536年,严嵩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机。当年,他赴京朝觐考察,给明世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当即被皇帝留下兼任翰林院学士。明世宗对这颗政坛新星十分宠信,许多事情都要找严嵩过问。据说,当时严嵩一天被召见两三次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他经常一日之内要在宅邸与皇宫见往返数趟。当然,正所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严嵩是个聪明人,为了这一刻,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从1521年开始,朝廷就以明世宗由地方藩王入主皇位是否应当改换父母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史称“大礼议”。史书记载,大礼议在嘉靖三年...
查看详情>>与“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果然大奸大恶的人没有好下场”相关的文章
你清楚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为什么他会遗臭万年呢
你清楚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弘治十八年,江西一位青年才俊金榜题名,以二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选了庶吉士,随后官授翰林学士,俨然大明未来之星。
踏入仕途的青年才俊原本一心想要做个好官青史留名,谁知一番官场沉浮后,昔日的少年郎却迅速黑化,成为《明史》上臭名昭著的六大奸臣之一。
历史的风烟吹动时光的涟漪,人们渐渐忘记了考取全国第五名的青年才俊,却牢牢记住了早已黑化的少年——严嵩。
那么,原本享誉大明的青年才俊严嵩,究竟是如何用四十年的时间遗臭万年的呢?
一、安守清贫
青年才俊严嵩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怀揣满腔热情,他心怀天下,立志做个好官,从而实现匡君辅国海晏河清的远大理想。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步入官场后,严嵩才发现宦官刘瑾一手遮天,朝中百官如温顺的小猫,根本没人敢挑战宦官集团的权威。
压抑的工作氛围弄得严嵩终日郁郁寡欢,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好此时严嵩的母亲去世了,于是严嵩索性辞官回家守孝去了。
严嵩辞官后,在家乡修了间小屋,取名“钤山堂”。这之后严嵩在家乡“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再不过问天下事。
严嵩至诚至孝的举动很快传遍天下,重臣杨廷和听说后,十分欣赏严嵩的高尚品德,亲自写信邀请严嵩再度入朝为官。
靠着积攒的清名,严嵩重返官场后一路扶摇直上,先后担任了南京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等等职位,前途一片大好。
事业飞黄腾达的同时,严嵩性格中的缺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曾经屠龙的少年,终于在宦海沉浮中渐渐变成了恶龙。
二、马屁高手
正德十三年,严嵩奉命去广西办理袭封爵位公务,谁知这趟差事却暴露了他性格中的一大缺点:闪得快。
严嵩前赴广西办差的途中,碰巧在江西遇到了宁王叛乱。当叛军的喊杀声响起时,颇具清名的严嵩当即吓得魂不附体,撒腿就跑,将公务远远地丢在脑后。
遇事就溜虽然不地道,但严嵩巧舌如簧,拍马屁的本事冠绝天下,等到安全后回朝复命,竟然哄得继任皇帝朱厚熜龙颜大悦,就这么平安过关了。
更绝的是,严嵩虽然爱拍皇帝的马屁,却也为百姓做了些实事。比如嘉靖七年严嵩奉命去朱厚熜的家乡安陆办理祭祀事宜,回来后严嵩特地写了两封奏章,其中一份记录了沿途所有祥瑞,看得朱厚熜开心得合不拢嘴,而另一份则是如实汇报河南灾情,请求朝廷赈灾。
当朱厚熜看到赈灾的折子时,早已被之前的祥瑞哄得心里乐开了花,于是心情大好的朱厚熜想都不想就同意了严嵩赈灾的请求,一时间皆大欢喜。
类似的事情,严嵩做过很多,结果朝野民间都对严嵩无比满意。严嵩就在一片清流的赞誉声中一边拍着马屁,一边看着自己的官职不断升迁。
除了疯狂拍皇帝的马屁,所有严嵩认为有权有势的重臣,严嵩统统大拍马屁,这其中就有内阁当家人夏言。
夏言是出了名的能臣,他办事干练,为官清白,铁面无私,深得朱厚熜的信任。聪明如严嵩,自然明白若想要升迁,就一定离不开夏言的帮助。
于是严嵩利用同乡的身份对夏言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甚至在夏言面前如奴仆一般服...
查看详情>>与“你清楚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为什么他会遗臭万年呢”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其实他是被抹黑的太厉害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
正德十六年,武宗终是在壮年驾崩,京城内外都挂起雪白布条,全国都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中。现在虽是阳春三月,可冬日残影还仍残留在人间,刺骨的寒气还是顺着人们的鼻孔涌入,再从灼热的嘴中吐出。
历史上的正德十六年————恐惧与希望并存的一年
在这一年的三月,百姓们在家祈祷着今年风调雨顺,祈祷在这一年中吃穿不愁、也祈祷他们的儿子能够平安长大;明朝封建社会中最下层的生命,从来不害怕国家权力的交替,也不害怕朝廷官员的走马,使他们害怕的往往是最本质的东西,例如天灾、人祸或是田地,这些都是他们的命!每天所想的也仅仅只是吃饱穿暖、延续香火。
而上层的显贵们则不同,他们在武宗驾崩的这一年中无比恐惧,他们担心下一任继承者的威严、手段以及脾气。当内阁的杨廷和决定南国年轻藩王朱厚熜继承大统后,全国上下的乌纱们都松了口气,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结束恐惧,而是已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切的方向。
也正是这一年,长期赋闲在家的江西小老表严嵩坐不住了,特别是当他得知武宗已经驾崩、“八虎”势力将要被肃清时,骨子里就涌起了一股股说不出的激动;为此,他兴高采烈地重返翰林,在南京和北京两处徘徊。武宗的逝去,不仅代表着这位皇帝将进入庙宇、将成为历史,也代表着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的跳梁之辈也将一一淡出,一一从当初的光彩照人到黯淡无光。
“《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十六年春正月癸亥,改卜郊。二月己亥,巡抚云南副都御史何孟春讨平弥勒州苗。三月癸丑朔,日有食之。庚申,改西宫厅为威武团营。乙丑,大渐,谕司礼监曰:“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丙寅,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遗诏召兴献王长子嗣位。罢威武团营,遣还各边军,革京城内外皇店,放豹房番僧及教坊司乐人。戊辰,颁遗诏于天下,释系囚,还四方所献妇女,停不急工役,收宣府行宫金宝还内库。庚午,执江彬等下狱。世宗入立。五月己未,上尊谥,庙号武宗,葬康陵。 ”
一朝天子一朝臣——看见希望就要拼了命的追逐
除武宗驾崩、南国的世宗继承大统外,严嵩又迎来一个好消息————“礼部尚书”夏言是他的同乡老表。从正德十六年到嘉靖四年,仿佛是严嵩的转运年,不仅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大洗牌,就连当时握住权柄的夏言也是自己的同乡老表,为了抓住此等机会,严嵩是拼了命的示好巴结。后来人们在描写严嵩该行为时,常常会用鄙夷的口吻和词汇加以形容,从而体现出严嵩的奸诈,也升华出作者的白洁;但这样的描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非客观批判。
严嵩看到夏言,就好像是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上看见了一艘巨舰,想要依靠于其乘风破浪。这是典型的弱者依附强者的手段,是生物的本能,以及最为正确的做法;毕竟在当时的朝廷中,哪一个位居高位的官员,除了圣上的欣赏外,还需有同僚的推捧,正所谓“前推后拉”:上面人看上你,底下人不推你是事情,底下人推你,上面人看不上你也是事情...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真实的严嵩,其实他是被抹黑的太厉害”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是怎样的?很可能他只是一个牺牲品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是怎样的?
在史书中有不少的忠臣良将,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称颂,但是也有一类人,也在史书里面,他们留下的,却是千古骂名,《明史》等书上,都有专门的章节,讲述那些奸臣的事情,大汉奸秦侩的跪像,更是流传到了现在。
基本上,所有的奸臣都是遭到别人唾弃,但是就有那么一个人,极其特殊,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明朝的严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江西新余的这个地方,不仅不唾弃他,还为他建立了祠堂。
这个严嵩就是新余人,弘治十八年的时候,他中了举人,于是就进了官场里,但是他一直没得到重用,一直等了十年之后,才成为了武英殿大学士,至此,他才成为了内阁中的一个人物。
他已经六十三岁了,才做到这个位置,一般古人七十岁,就是长寿之人了,按照正常的逻辑,他当几年首辅,然后就应该退休了,但是这个人,比较长寿,六十三岁入阁,整整掌握了二十年朝政大权。
后来他被抄家,他的儿子就被斩首,当时史书上就说,他就是一个大奸臣,说他玩弄权柄,说他在职期间,勾结大臣,铲除异己, 说他是一个居心险恶的人,一直到今天,电视上的严嵩,就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
但是在江西新余的人们,却不这么认为,在新余的分宜县,有一座严嵩的墓园,甚至还有严氏宗祠,不仅严家的后人,对自己的老祖宗很崇拜,当地的人民,也都很推崇严嵩,当地的电视台,专门拍了一部关于严嵩正面形象的电视剧。
而且外地要是有人去旅游,是不能说严嵩的坏话,不然当地人就会反驳,还有甚者,会直接骂人,其实,就是因为严嵩这个人,首先是为自己的家乡,修路、修学堂,他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很多的好事,所以人们都喜欢他。
还有一点,就是他究竟是不是一个奸臣,有学者认为,他其实就是个替罪羊,为嘉靖皇帝背锅,可以说他是个权臣,在赈灾救济方面,他也做了很多的好事,有人就认为,很可能他只是一个牺牲品。
不过忠奸善恶,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分出来,也不能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就把一个人定性,说不定是另有原因。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真实的严嵩是怎样的?很可能他只是一个牺牲品”相关的文章
很多人不了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看他的一生就知道了
很多人不了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看他的一生就知道了
严嵩是明朝著名权臣之一,也是著名的贪官之一。在他担任内阁首辅以及阁臣的二十年中权倾朝野,大力培植党羽,排除异己,行贿者络绎不绝。
自明朝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宣布废相,其结果就导致了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因此身为内阁首辅的严嵩,权利也随之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导致了严嵩的巨贪。
严嵩时期的内阁阁权是明代成年皇帝里面所能容忍的阁权极限,也代表了明代阁权的制高点。
嘉靖时期:严嵩的“粉墨登场”,内阁权利达到顶峰
首先,明朝自从“胡惟庸案”事件的发生,太祖朱元璋便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感,并不再相信丞相,他害怕再有类似相权的强大实力出现,于是他无论大事小情均事必躬亲,这是他的治国理念。朱元璋从小贫农出身,干活多,废除相权后虽日理万机,但他处理公务能力十分强,因此还可以应付前期的繁杂事务。
但只能说明朝的皇帝并不是都能像朱元璋一样勤劳,嘉靖皇帝就是一例,他认为皇帝应过着舒适的生活,对于阁权可以重一点,朝廷是否有相权也并不是十分重要。
因此嘉靖皇帝非常放心的将朝政大权交给了内阁首辅去处理,自己要做的便是将内阁首辅紧紧的控制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同时他开始扶持内阁的强大反对势力,使得这两者能够互相制衡,使得内阁能够尽力的辅佐朝政的同时,又不能对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
嘉靖皇帝平时注意抑制内阁首辅阁权的过度膨胀,当他发现阁权过大时,便有预谋地打击阁权。张璁初任内阁首辅时,深得嘉靖信任,随着地位的巩固,在勇于任事的同时也竭力揽权,但当张璁地位高、权力重时,嘉靖皇帝担心张璁形成对抗君权的势力,他经常找寻机会,挫其锋芒,抑其权势,迫使他服服帖帖地为自己效力。
嘉靖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因此经常树立一些反对派来制衡内阁首辅。张璁任职内阁首辅时,由于其气势正盛,嘉靖皇帝为了打压他,拜开始扶持夏言对抗张璁,限制张璁权力的膨胀。张璁、夏言斗争,最终以夏言胜利为结局。夏言任首辅后,嘉靖皇帝又扶持严嵩对抗夏言,最终夏言被杀,严嵩获胜。嘉靖皇帝又扶持徐阶对抗严嵩,结局可想而知。
因此纵观嘉靖在位时期,内阁首辅之间的斗争一直存在,且十分激烈。当然这都是嘉靖皇帝故意安排的下场,这也是他最想看到的画面。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驭臣之术嘉靖皇帝才能牢牢的控制住内阁的权利,使之不能与皇权对抗,同时,这也体现到了嘉靖皇帝的高明之处。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斗争结束后,严嵩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嘉靖皇帝即位后,从张璁内阁到夏言内阁,内阁阁权在嘉靖皇帝的支持下不断上升。严嵩内阁延续了这种趋势。严嵩内阁阁权在“大礼议”后嘉靖朝内阁阁权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超过了自张璁内阁以来的所有内阁阁权,达到了嘉靖朝“大礼议”后内阁阁权的顶峰。
整个明代,张居正内阁权势最大,其次是严嵩内阁,但张居正内阁是在皇帝年幼情况下执政的,而严嵩是在成年皇帝支持下,且嘉靖皇帝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严嵩内阁是整个明朝在皇权支持下权力最...
查看详情>>与“很多人不了解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看他的一生就知道了”相关的文章
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曾经的他也做过好人
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起嘉靖朝政治,就不能不提到严嵩。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作“奸臣”,但是翻阅史籍,我们却发现这个评价并不公允。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他出身贫寒,天资聪慧,少年时就能吟诗作对。他殿试列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而入翰林院。他才华横溢,与当时的文化界名人多有交往。
刘瑾当政期间,由于焦芳等人憎恨南方士大夫,尤其是江西人,严嵩为了避祸,长期在钤山过着平静的半隐居生活。正德十一年(1516),严嵩回朝为官,他对武宗的许多做法持有批评态度。对于运送楠木北上,他以耗资巨大相劝谏。
嘉靖七年(1528),严嵩以礼部右侍郎进入了上层官僚行列。朱厚趈派他去湖广安陆负责监工立显陵碑。回到京城后,严嵩上了两道奏疏,他描述了河南灾区情况,说当地旱情严重,百姓到了以麻叶和树皮为食的地步。朱厚趈见到奏疏,认为严嵩体恤民情,对他十分赏识。
嘉靖十七年(1538),有人上疏请尊崇朱厚趈生父庙号称宗,并入太庙。严嵩表示了反对,朱厚趈十分不悦,下旨诘问。严嵩只好推翻了自己原先的主张,附和皇上。办事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渐渐博取了朱厚趈的好感。他当时被特许住在西苑,以便于皇上能不时召见。
嘉靖二十一年(1542),首辅夏言被免职,严嵩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夏言后来复任,依然骄横跋扈,对严嵩多有打压。以复套事件为契机,对夏言早有不满的朱厚趈痛下杀手,夏言死后,严嵩成了内阁首辅。
严嵩此后成了朝臣们攻击的对象,沈炼、杨继盛等人相继上疏皇上要求惩治严嵩,而严嵩对独生子严世蕃管教不严,也给了政敌攻击他的口实。
严嵩当政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关注灾情和赈济灾区事务,对于严峻的北部边防则建议练兵防守。他还委婉劝谏了打算御驾亲征蒙古的朱厚趈。出于守险的需要,严嵩对于长城十分重视。
嘉靖三十六年(1557),鞑靼部逼近永平和迁安等地,严嵩提出必须将各地原先没有修好的城墙迅速修复,这是当务之急。对于各地粮饷,严嵩也十分关心,嘉靖三十七年(1558),大同地区丰收,严嵩建议乘机买米预备半年的粮饷。
南方倭寇猖獗,严嵩建议扩大抗倭主帅的权限,他认为数年来东南屡失败,是因为主帅失职,号令不一导致。因此他给予了抗倭将领胡宗宪以极大的支持和信赖,这也是胡宗宪抗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嵩在建储问题上的表现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嘉靖三十二年(1553),在没有确立太子的情况下,朱厚趈安排自己的两个儿子裕王朱载篨和景王朱载圳婚事,下诏各府举办婚礼。严嵩表示反对,这虽然是亲王旧例,但是他认为出府成婚,多有不安,还是在内城成婚易于保护。
朱厚趈诘问道出府是损害了谁的利益。严嵩回答:“储贰名分未正,而又出居在外。府第连接,仅仅隔着一道墙。从人众多,容易产生嫌隙。这些是二王不可不忧虑的。现在皇上至亲只有二王,却让他们出府外,这是皇上要担忧的啊。”对严嵩一直没有好感的徐学谟也承认,严嵩这个建议是考虑二王在外容易产生嫌隙,又担心二王在外...
查看详情>>与“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曾经的他也做过好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