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发布时间:2020-07-30
1

郑板桥的诗词有哪些?郑先生的史上风流事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郑板桥的诗词有哪些?郑先生的史上风流事。

话说雍正十三年春,郑板桥到扬州春游,寻访北郊大虹桥外的玉勾斜宫女坟。到了玉勾斜,口渴思茶,但见不远处一座黄土筑墙的草屋,屋外翠竹掩映,院中一株杏花盛开,花团锦簇,郑板桥信步踱到门前,轻叩柴扉,迳入赏花,接下来就发生了史上最是风流的艳遇了,都表现在如下诗词中,接下来看看郑板桥先生的诗词吧!

画菊与某官留别

清代:郑燮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满江红·思家

清代:郑燮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该词上阙写作者记忆中如梦如诗的故乡,下阙则抒写因这种情思而生发出的归隐之念。结句痛快淋漓呼喊出与现实社会相悖逆的心声,把主旨“思家”推向高潮。全词平易浅近而内涵丰富,感情真挚,颇具特色。

绍兴

清代:郑燮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登范县城东楼

清代:郑燮

独上秋城望,高楼出晓烟。西风漳邺水,旭日鲁邹天。

过客荒无馆,供官薄有田。时平兼地僻,何况又丰年。

邺城

清代:郑燮

划破寒云漳水流,残星画角动谁楼。孤城旭日牛羊出,万里新霜草木秋。

铜雀荒凉遗瓦在,西陵风雨石人愁。分香一夕雄心尽,碑板仍题汉彻侯。

扬州 一

清代:郑燮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道情二

清代:郑燮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

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道情三

清代:郑燮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

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道情四

清代:郑燮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

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可寻?

道情五

清代:郑燮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道情六

清代:郑燮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

查看详情>>
2

郑板桥​的一首祝寿诗,可谓是风雅且大赚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今天小编来讲讲那些有趣的祝寿诗,郑板桥的一首祝寿诗,可谓是风雅且大赚。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人到半百,备酒祝寿”的习惯。文人雅士称男性生日“悬弧令旦”,称女性生日为“设帨佳辰”。 一些人做寿时爱请名人题祝寿诗和对联。有的祝寿诗别具一格,历来传为佳话。

人生七十古来稀,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人到半百,备酒祝寿”的习惯。期望通过祝寿,实现福寿延年的美好愿望。在祝寿的形式上,大富之家除了行礼、回礼、子孙跪拜、开酒宴、唱大戏等安排外,自然是少不了请名人雅士来题对联和祝寿诗。

有的祝寿诗别出新颖,历来传为佳话。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金石学家赵明诚,是一对著名的“诗词夫妻”。相传有一次,他俩被邀请到青州参加乌老寿星150岁的寿宴。酒过三旬之后,众人请李清照夫妇作一副寿联,以祝乌老寿诞。丈夫赵明诚故意向李清照挑衅,为了难住续写贺寿对联的妻子,他在上下联的开头都设置了极为艰难的关卡:

乌龟方姓乌;

老鼠亦称老。

这是一副藏头联,开头藏“乌老”二字,言词却极带贬义,要求续写者不光要结构上接续对联,还要在内容、意思上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使之变为褒义,达到颂赞乌先生150岁大寿的目的。

李清照不愧为一代女豪,略一沉吟,便续写了对联。联曰:

乌龟方姓乌;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

老鼠亦称老。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

(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

此联在赵明诚巧嵌“乌老”二字的基础上,又借用了龟、鼠等可爱的小动物形象,运用出人意料的手法,对乌老的德行、操守进行了充分的赞颂,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实在是妙不可言。

据说自此以后,赵明诚对李清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明代大才子徐渭在一位女寿星的寿宴上题写的祝寿诗,欲扬先抑,千折百回,让人拍手称赞。此诗一开口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面色一变,徐渭不慌不忙,紧接着念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夫人转怒为喜。

徐渭接着又念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宾客当场石化,徐渭喊出最后一句:“偷得仙桃献至亲”。宾主立刻欢呼起来,全诗幽默诙谐,让人难以忘怀。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仙桃献至亲。

到了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写过一首祝寿诗,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次,他应邀参加好友李君寿辰宴请。怎奈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宴后,主人捧出文房四宝,诸宾客相继献诗、作画贺寿。最后,轮到了郑板桥。只见他提笔就写下了“奈何”二字。“奈何”是身处困境、不知怎么办的意思。周围观看的人不由得心里纳闷:贺寿理应写些恭维之词,少不了吉庆之言,怎么能以“奈何”二字起句?

这时,又见郑板桥接着写了“奈何”二字。此时,主人见了,也暗暗称怪,但又不好意思说什么。郑板桥写罢两个“奈何”后,接着又添写了“可奈何”三字。此时,大家不由得面面相觑,有些人也顾不得礼仪而纷纷议论起来,也有人开始指责他。但是郑板桥毫不理会,蘸了蘸墨,郑板桥接着写道:“奈何今日雨滂沱”。

旁边人附声叹道:对、...

查看详情>>
3

​郑板桥的经典题画诗,诗人笔下别具一格的兰花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本文小编要说的一首诗是郑板桥的经典题画诗,诗人笔下别具一格的兰花。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在文学上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另外在书画方面,更是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是他的竹子,更是觉得精髓,流传下来的画作,早已成为了无价之宝,深受收藏家的青睐。作为清朝时期的大才子,其实现实生活中的郑板桥,他也是并没有受到过重用,一辈子也只不过是做了地方上的小官,可是他的诗坛的地位,则是令他名垂青史,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明清两朝虽然是以小说为主,特别是到了清朝小说的创作更加的成熟,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更是写尽了人生百态,道尽了人生的无奈。那么诗歌方面其实同样成绩突出,尤其是以郑桥板为首的这些诗人,也是创作出了很多优美的名篇佳作,譬如他的这首《题画兰》,那就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看似信手拈来,题写在自己画作上,可是描写得极为传神,从而成就了兰花的美名。

《题画兰》

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兰花也是被称为君子花,它与梅花、竹子、菊花,一起并称为四君子,更是精神的象征,以至于受到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毕竟这么一种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却是令无数人为之倾倒。那么郑桥桥一生也是画过了很多兰花,虽然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他的竹子,应当说他笔下的兰花,那也是一绝,不仅画得好,另他也经常在自己的画作上题诗,而这首《题画兰》,也正是题写自己的画作上,短短的四句,诗人更是借用兰花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郑板桥的很多诗作,那都是描写极为简练,也很是直白,可是即使是这样,也依旧还是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而他的这首更是意境优美,整首诗看似写得很普通,可是充满了一种生活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人生的向往,为此写得也是极为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也是朗朗上口。

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生动,更是把兰花身上的那种品德,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的活灵活现,“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兰花它生长在山上最高处的岩石上面,并且是在那突出的岩石裂缝中,可即使是这样它也生长得极为坚韧,不会害怕风雨的侵袭,散发出来的香味也是极为浓烈,站到很远的地方也是能够闻到。这两句看似写得很一般,可是那一份细腻的笔触,却是把兰花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三四句更是千古名句,同时还充满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兰花它生长在那种地方,脚下并没有浮云,也没有闹市,但是人们并不关心它什么开花,什么时候凋谢。在这最后的两句中,更是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从而写得也是极为抒情,也无比的唯美,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兰》,通篇充满情趣,描写得也是极为生动,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尤其是诗人在这首诗中,更是把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通过兰花来表达,这样的一种描写方...

查看详情>>
4

郑板桥一首诗,劝退一个盗贼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诗人与盗,能聊到一块吗?今天小编要分享郑板桥一首诗,劝退一个盗贼,无独有偶,另一个诗人也遭遇到相似的情况。

现在是诗歌流派纷呈,却难以找出一个诗人的时代。作诗不再是艺术行式,而往往沦为哗众取宠的蹩脚游戏。诗歌、诗人似乎都成了笑话。曾经的诗国,尴尬如此。以至梦回唐朝,看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诗风流韵的时候,不禁教人遐想万千。那时候不单全民是诗人,也都尊重诗歌、诗人。可以因诗成名,可以因诗做官,当然,还可以因诗免祸。

晚唐诗人李涉就有过这样的遭遇。有一次李涉要到江西九江去看自己的弟弟,走水路,刚到一个渡口,就遇到了十几个夹枪带棒的劫匪。这些人见到李涉也不是见人就抢,而是先问了句:船上何人?李涉随从如实回答:李涉博士(太学博士)。就这四个字,画风陡转,原来匪首是李涉粉丝,表示是李涉本人就不抢了,只需要吟诗一首。原本紧张窒息的打劫气氛瞬时成了豪华的粉丝见面会。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是可信的,漫天诗歌的浸染之下,连盗匪都是文化人。抢个劫都要看对方是不是诗人,是不是诗名在外,这很符合唐代国情,以至抢劫行为本身只是沦为了大唐诗歌魅力的陪衬。反过来,读者也发现原来山贼、劫匪还有可爱款。也算另一种形式的清流吧。

李涉所赠绝句如下: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七言绝句,完全是就地取材、即事成篇,状当时之况如在目前。首句阴雨的天气渲染黑沉沉的氛围,次句“绿林豪客”的称呼化俗为雅,当然也是情势所迫下的适当捧吹,后两句固作夸大之语,既是揶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唐末社会动荡的现实。诗可以说是很应当时之景,将一场打劫写得雅俗可观。

诗毕,匪盗的诗大喜而去,但诗人与盗的故事并没有完结,另一个有名的段子是清代郑燮(xiè),即我们熟知的郑板桥吟诗退盗的故事。小偷进门,卧床的诗人装睡吟诗,吟完八句小偷也走了。可谓一联一剧透,不但把自己家底全交代清楚了,连送走小偷的路线都在诗里吟得明明白白,不信请看: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可不是一目了然吗?


查看详情>>
5

郑板桥写的诗有哪些呢?以诗入画,篇篇都是佳作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郑板桥画画很出名,那么他写的诗有哪些呢?以诗入画,篇篇都是佳作。

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在扬州地区,活跃着我国书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八位书画家,他们被誉为“扬州八怪”。其中,郑燮是“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的一位,他一生只画兰、竹、石,可能你已经猜到了,郑燮就是郑板桥,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理庵,又号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也是“扬州八怪”中成就最高的,是我国文学史的一位大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在山东任知县。晚年辞官后以卖画为生,于乾隆三十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郑板桥以“怪”出名,举两个小例子说明他的“怪”。据说每当他看到贪官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借以警世醒民。郑板桥卖画明码标价,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明码标价的画家。他规定:大幅卖6两,中幅卖4两,小幅卖2两,条幅对联卖1两,扇子斗方卖5钱。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郑板桥的画以兰、竹、石为主,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郑板桥的诗词,个性鲜明,口语中显高贵,通俗中见澄澈。诗词或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厚度;或显示艺术纯粹、意境超越。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曾主编过《中国历代文学家评传》一书,郑板桥赫然在列,其他以绘画立身者,无一入选。可以说,在“扬州八怪”中,单论诗词创作成就,郑板桥一定是无争议的排名第一位。

为了纪念郑板桥,他的纪念馆共有两处,分别坐落在我国江苏省兴化及河南范县。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郑板桥的十首诗词,其诗意诗境,就是画作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竹石》

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

郑燮[清代]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山中雪后》

郑燮[清代]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江晴》

郑燮[清代]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天阴作图画,纸墨俱润泽。

更爱嫩晴天,寥寥三五笔。

《竹枝词·水流曲曲树重重》

郑燮[清代]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游白狼山两首》

郑燮[清代]

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得南闱捷音》

郑燮[清代]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踏莎行·无题》

郑燮[清代]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念奴娇·周瑜宅》

郑燮[清代]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

查看详情>>
6

郑板桥的古诗,得罪了上司,最终被罢官后而写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在清代的文化史上,郑板桥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古代非常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尤其对于兰,竹、石、松等绘画很有心得。尤其是郑板桥画竹子,画了一辈子长达50多年,名气最大,成就也最突出。

虽然郑板桥的一生绝大多数时光都是在扬州度过,但是也曾经在今天的山东潍坊和河南范县担任过父母官。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这首古诗就写于郑板桥在山东潍坊(古为潍县)担任为县令之时所写的,虽然他能够体恤灾民,但是却得罪了上司,最终被罢官。

这首古诗就写于他被罢官之时。28字诗词写出“不如回家卖红薯”,而后两袖清风告别潍坊,且看: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这首古诗的题目比较长,是《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从题目当中可以看出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也能够看得出这是一首临行前的赠别诗。在乾隆十八年的时候,山东遭遇了比较重的灾情,郑板桥上书请求上司协助赈济灾民,但是很可惜的是惹得上司不高兴,得罪了上司,最终还连累了他的官职被罢。

本来想为这里的百姓做点好事,但是却收获了这样一个结局,郑板桥的内心非常苦。他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决定弃官回乡。这首古诗就是他临行之前送给当地那些开明乡绅的告别信。

在这首古诗的前两句当中,它写出了自己当官不为钱的态度,更写出了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这件事情(求上司赈济灾民被拒)让我非常伤心,我决定弃官回乡。扔掉乌纱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在任的时候两袖清风,如今我离开这里的时候更是一贫如洗。

我并不为自己的仕途伤心,让我牵挂的是那些受灾的灾民。临走之时,我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们的,就画了这么一幅画。“写取一枝清瘦竹”,郑板桥平生最得意的绘画作品就是画这些竹子,所以他用这幅画作为告别潍县父老的纪念品,“秋风江上作钓竿”,知道你们遭遇大旱,生活都成了问题。我也没有办法能帮助你们更多,就希望用这幅画中的竹子化为一钓鱼竿,帮助你们渡过这挨饿的时光吧。

写这首古诗的时候,郑板桥已经在今天的潍坊(潍县)呆了七年。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是郑板桥在这里的七年时间,却只收获了两袖清风。但是他在当地民众的心目当中却收获了更多。


查看详情>>
7

郑板桥一首五言绝句《秋荷》,重新解读吃亏是福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古今文人墨客们写荷花的诗句很多,大都赞扬荷花纯净高洁的品质。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以怪而出名,他写了一首五言绝句《秋荷》,重新解读吃亏是福,同时也是对大器晚成者的激励和启示。

郑板桥的一生是吃亏的一生,他早年生活拮据,仕途算是大器晚成,近五十岁才担任知县,期间清正廉洁,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依靠卖画为生。

他有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是难得糊涂,有人认为这是郑板桥聊以自慰的无奈,也有人认为这是吃亏是福的境界,他的一首《秋荷》却说出了另一重境界。

《秋荷》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这首诗是压支韵的五言绝句,平仄格律严谨规范,这也看出郑板桥的学问之深。唯一的不足是诗中出现了两个“后”字,五言绝句不出现重字应该是常识,除非修辞需要。

荷花就是莲花,在这个初秋的季节盛开。百花齐放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秋天的花已经不多,在秋风瑟瑟的季节,秋荷展现了卓然不群的独特风景。

第二句非常简洁,在秋风的吹拂下,秋荷展示了优美的风姿。前两句短短十个字,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简洁的写生画,就像郑板桥的少而疏那些画作。

这首诗写的是秋荷,其实写的是他自己。他的人生虽然贫困,但他的诗、书、画在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世传有“三绝”的美誉,郑板桥自己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按照阅读心理,由于前两句描述简洁,接下来应该有更加出彩的表现,继续描绘秋荷之境。不料作者一反常态,开始解释秋荷为何不在百花中争春,而是独自在秋季怒放。

诗中写道,是因为无力争春,这样的表述似乎显得荷花的自卑,而接下来作者继续写道,并不是为了鹤立鸡群炫耀自己,这凸显了荷花淳朴可爱的一面,尽显秋荷的真实。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坎坷,他也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一生清贫,即使在担任知县期间,也是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但他没有抱怨,而是安于贫穷,一生追求艺术。

荷花在秋风中摇曳,郑板桥在晚年才大器晚成。这首诗也是对他早年不得志的诠释。无力并非无能,而是他不愿意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否则以他之才,早已功成名就。

郑板桥曾经说过吃亏是福,他的一生吃尽了苦头,就像秋荷一般。他那铮铮铁骨注定了不会逢迎权贵,这种性格不合时宜,怀才不遇的他只能以一首《秋荷》聊以自慰。

而这首诗却并不全是失意,相反他对自己的大气晚成寄情于荷花,觉得这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他没有对现实社会表达出不满,但是背后的寓意却是坦荡之后深深的无奈。

吃亏是福吗?这首小诗告诉我们,没有谁愿意主动吃亏。在面对取舍的时候,郑板桥安贫乐道而不愿意趋炎附势,纵使一生清贫也不觉得吃亏,他收获了大义而放弃了小利。

郑板桥的这首《秋荷》写的是秋景,实际写的是他自己。在他的笔下秋荷代表着一种品质,安贫乐道、吃亏是福。所幸他大器晚成,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诗书画三绝精品。


查看详情>>
8

郑板桥的一首趣诗,以铜壶为题讽刺他人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今天跟小编一起来欣赏郑板桥的一首趣诗,以铜壶为题讽刺他人。

“诗书画三绝,一官归去来”,这是扬州的绘画同行对郑板桥的评价;而他评价自己则是写了4个字:难得糊涂。但在民间,郑板桥或许是除了苏轼后,百姓最爱说道的文人。

在民间,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一员,明明画着兰、竹、石这般极雅之物,身上却时常没有文人雅士的影子。如果硬要将他比成谁的话,他就像活佛济公,明明早就洞悉一切,但却幽默、调皮,却又不失真诚。正因如此,民间就有着各种郑板桥的趣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则是郑板桥写的一首趣诗。

弃官后的郑板桥回到了扬州,与画社的朋友们唱和往来,过着平静的老年生活。一日,他来到画社是又渴又饿,见堂内的铜壶上正烧着开水,于是便准备倒水冲茶。看茶水的老者于是有意为难起他,非要他作首诗才能给他喝。于是郑板桥便当众以铜壶为题写了首趣诗,全诗共四句是有魄力有水平,短短28个字令人拍手叫好。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铜壶诗》

清.郑板桥

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英豪。

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

初读这首诗确实有点儿打油诗的味道,全诗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咏铜壶,同时也讽刺了一些口大量小之人。

诗的第一句“口小腹大鼻耳高“这是铜壶的外在特点。诗人将铜壶拟人化,壶口、壶身、壶嘴比作他的口腹耳,而小大高正是它们的特点。第二句”烈火烧身称英豪“则是烧水时的状态,烧水时铜壶会发出”呜呜呜“的响声,就像是向世人炫耀自己的不凡英姿。从这两句来看,诗人似乎是称赞铜壶的,就像当年给竹石写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般。

但第三句诗人却笔锋一转,从肚量上来对铜壶进行深刻地嘲讽。“量小岂能容大物”,道出虽然壶腹大但量小,其实根本没什么肚量。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结论,诗人便抛出了第四句的证据,壶内的只有二三寸水就能在它腹中激起波澜。这一句写的是水被烧开的状态。在诗人心中,真英豪是从来不会像铜壶这样,稍有所成就沾沾自喜,生怕他人不知道。内心真的有肚量能容事之人,定是在任何事面前都能气定神闲,所谓波澜不惊正是如此。

纵观全诗,从结构上来说,是先扬后抑,曲折动人;从语言上来看,通篇无一生僻字,取材也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十分接地气;从诗境上来看,以物喻人,找准了铜壶与口大量小之人的相似之处,讽得是入木三分。后来这首诗也被不少人印刻在自己的茶壶上,借此来劝诫自己,不要如茶壶一般,要做个真正有气量之人。

民间关于郑板桥的趣诗怪诗还有很多,每一个首都藏着这位怪才的人生哲学,也实力诠释了什么是洞悉世情后的“难得糊涂”。


查看详情>>
9

郑板桥的咏梅诗,大雪之后的梅花是怎样的?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梅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又与竹、兰、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

一直以来,梅花以其不惧严寒、傲雪独放的高洁品格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老师就教育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诫我们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同时梅花也是我们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再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的咏梅佳作。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一首清代诗人郑板桥的咏梅诗——《山中雪后》,大雪之后的梅花是怎样的?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所以很多人只知郑板桥。他是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乃“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尤擅长画竹。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诗人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山中雪后”表明这梅花是开在深山之中,大雪之后,言明地理环境和天气,暗合诗文末句“清孤”。

开篇诗人就描绘出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连日光都变得寒冷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梅花冻”表则明梅花已经盛放但被冰雪冻住,即便如此梅花依旧在傲雪凌霜绽放,从侧面展示出梅花的坚韧和高洁。“一种清孤不等闲”堪称神来之笔,诗人不禁感叹: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更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迎霜傲雪的品格。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这里不免写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即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同时诗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梅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就像一个信使见证和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而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梅的精神,不屈不挠,傲霜斗雪。

郑板桥的这首诗虽然可能知之者不多,但也算是咏梅的佳作,值得朗读并背诵全诗。


查看详情>>
10

郑板桥的经典名诗《新竹》,通俗易懂,不过却又是富含哲理

郑板桥最有名的诗
郑板桥的经典名句
郑板桥的诗

清朝时期的“扬州八怪”,也是名气很大,特别是其中的郑板桥最具有代表性,而且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那都是有着极高的造诣;一些经典的诗作,那也是脍炙人口,达到了妇孺皆知地步,例如《竹石》、《山中雪后》、《新竹》等等,那都是经典名篇,每一首都别具一格,写得很有韵味,使得我们读了之后,也是会难以忘怀。

小编今天要重点与大家聊一聊郑板桥的经典名诗《新竹》这首诗,虽然这首诗在名气上不如前面的两首,但也是难得的佳作,整首诗也是意境唯美,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另外通篇还富含哲理,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所以读这样的作品,我们只要读懂了,同样也是能够明白很多的道理。

诗歌里面的哲理,也是作者对于现实最为真切的感知,另外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也都全部写进了作品中,使得每一句都别具一格。那么郑板桥这首诗,正是告诉了世人许多的大道理,新的生命会取代老的生命,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于蓝,江山代有人才出。新的竹子想要快速成长,那么就需要老的竹子提供养料,两者之间也是有着共生共存的关系。

《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艺术领域,还有文学方面,那都是有着极高的造诣。现在他的一幅画早已是达到了天价,也是收藏家热衷于收藏的作品。而关于他的诗作,同样是清新脱俗,这首《新竹》,虽然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只是那么信手拈来,但是同样写得很有情趣。

竹子也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最喜爱赞美的植物,它与梅花、兰花、菊花还并称为“四君子花”,所代表的正是一种精神。这也使得无数的文人雅士都喜爱这几种植物,而且也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那样的一种品格。在这首诗中,郑板桥正是借用竹子,告诉了世人很多的道理,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只要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那对于自己也是会有帮助。

第一二句便是写得很有趣,也是重点突出了新竹和旧竹之间的关系,“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刚刚生长出来的竹子,它们很快就会超过旧的竹子,其实新生的竹子,能够快速地生长,能够在很快的时间里超过旧的竹子,正是由于他吸收了旧竹的养料。这两句写得很有趣,也是充分地告诉了世人,新的生命,还是需要老的生命去扶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成长起来。

第三四句又再次讲述了一个大道理,新的竹子长大了之后,等到了来年,它又成为了老竹,生命就是如此反复,只有这样世间成物才能够生生不息,“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等到了第二年,又有新的竹子生长出来,这个时候它又要开始孕育新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竹林才能够郁郁葱葱,长得比其它植物更加旺盛。

郑板桥的诗大部分都是通俗易懂,不过却又是富含哲理,这也正是他作品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所以我们从这首《新竹》中,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事物细腻的看法,还有他从中所感受到的人生。我们从这么一首小诗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