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温庭筠著名的山水诗代表作《利州南渡》,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
温庭筠行旅到利州,南渡嘉陵江时,触景生情,兴起放浪江湖的遐思,遂写下这首诗。
《利州南渡》
唐代: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江面空阔,映带夕阳余晖;岛岸曲折苍茫,连接青翠山色。骏马嘶鸣,看那渡船远去;人们在柳边休息,等待渡船归来。沙洲草丛里,群鸥被惊散,万顷水田上,一只白鹭在孤独的飞翔,谁能理解我泛舟寻找范蠡的志趣,五湖浩渺,我忘掉了世俗心机。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暮色中渡口的景色,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开阔的江面映照着夕阳而波光粼粼,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峦相接,这是远景;接着写近处江岸和江中的景色,江中渡船载着嘶鸣的马儿远去,岸上的人歇息在柳荫下等渡船返回。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一联巧用数量词,对仗工整,以深富动感的画面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使诗境变得悠深有神韵。
在这样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画中,到处漂泊的诗人自然兴起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
诗人描写景物很充分,视线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脉络清晰完整,用词朴实无华,意境悠远而淡雅。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县,嘉陵江流经该县西北面。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时所作。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的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窠,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
查看详情>>与“温庭筠著名的山水诗代表作《利州南渡》,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的著名词代表作之一《南歌子》,一个"思"字的线索贯穿于整篇诗歌
温庭筠是我国唐代时期著名的诗人,由于他从小便思维敏捷、富有文采,因此也被人们形象生动地称之为"温八叉"。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温庭筠笔下描写闺中女子的代表之作,这首诗具体的创作时间我们还有待考证。但是据史料记载,诗人温庭筠为人正直,所以在仕途之上的他也是非常的不顺利,因此在诗人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诗歌当中,多是通过女性化的思愁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在这其中,诗人也是可以巧妙地把自己的难言之隐赋予到女子的言行当中,进而抒发自己心中特殊的感情,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唐代:温庭筠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女主人公懒得抹去鸳鸯枕头之上的尘埃,也不愿意去缝补那破裂的翡翠裙,罗帐当中也并没有用香炉进行熏烤。这段时间以来,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也是越来越深切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思念你呀!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全诗都在抒发女主人公对于思君反而见不到君的懒惰和愁怨之情,我们可以看出全诗的五句话中都在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一个"思"字更是贯穿全文,前三句都是在描写女主人公昔日的相思之苦, "进来心更切"写出了女主人公最近的思念之情相当的急切,"为思君"则是表明了女子在为谁抒发着相思之情。
然而在描写诗人相思之苦之前,诗人也是巧妙地描绘了三种十分典型的事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共用的鸳鸯枕头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而落满了灰尘,美丽的翡翠裙而"休缝",也是从侧面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说明了相思之人已经很久没有来过,女子将妆容涂抹的再怎么精美一切也都是徒劳的,所以干脆女主人公也是懒得动弹;"罗帐熏香"也是表示了女主人公对昔日美好瞬间的怀念之情,这三种景象全部照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把女子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后面两句的描写当中,小编觉得这就是诗人对于前三句内容之上的续写,具体的说明了女子懒惰最真实的原因,也是诗人抒发女子思念之情进一步的描写,然而我们上文当中所描写的三个意象,都是女子昔日思念之切的具体表现,然而对于女子近段时间来的思念之情,诗人只是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更"字加以代替,这也就表示诗人此时的思念之情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昔日,这种惟妙惟肖的艺术手法可以说是特别的完美。
在这首诗中,一个"思"字的线索贯穿于整篇诗歌当中,也是全诗当中诗人抒发自己情感最有力的线索,这个"思"字在本首诗篇的结尾出现,因此也就成为了全诗的点睛之笔,在思想机构之上也是一种颇为独特的描写方法。所以在这首诗篇当中,我们看到了闺中女子对于情人最真挚的怀念之情,这其中的悲伤之情也许只有女主人公自己心里才会是最清楚的。
与“温庭筠的著名词代表作之一《南歌子》,一个"思"字的线索贯穿于整篇诗歌”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一首经典诗词《定西番》赏析,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古典诗词之所以拥有那么长时间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自身勾勒的意境之美。诗词对于美的追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历程,一直到今天依然在追求美感。而这种美感,契合了所有读者的审美心理,这才能够一代代传下来。
作为晚唐最有才华的诗人和词人,温庭筠在文学史上留下的痕迹是如水的时光也抹不去的。他和晚唐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温李。虽然在仕途上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但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言。
尤其是他时常把目光投向于相思的女子,用心感受他们的情感,把他们的形象、一笑一颦都写入诗词当中,成就了晚唐最为瑰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词就是这样,虽然篇幅很短,但其中美丽的意境让人沉醉。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这首词的题目是《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通读全篇就能够明白,这是一首写征夫思妇相思之苦的诗词。古代文学史上关于这类主题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描摹刻画的情感也都非常真实。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两人经常属于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这种相思之苦通常要耗用他们一生的时间。
温庭筠就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这一首唐词当中,他用尽可能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了最美的场景。虽然篇幅很短,但是勾勒出了绝美的意境。让今天的我们读到这首唐词的时候,依然为他们的命运而感慨,依然为他们的情感而感动。
“汉使昔年离别”,开篇就写两人的分别,一个人在家中等候,另外一个人则是踏上征程,走到边关。两个人的分别,看似就在那一瞬间,但是接下来的思念和等待几乎要耗尽两个人毕生的时间和精力。
接下来的九个字。则是运用片段化的回忆,还原当时离别的场景,进一步渲染离愁别恨。“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这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不舍的深情。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转眼间又到了春天的时候。千里边关虽然被春雪覆盖,但是挡不住春姑娘来的步伐。在南方度过寒冬的大雁都已经回到了故乡,但是远在边关的你却依然没有任何的消息。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最后的这一句只有九个字,但是却勾勒出了凄冷的画面。征人思妇,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怀着仇怨。相思之愁、思乡之愁、更带有伤春愁绪,这种愁苦占据了他们内心的全部。遥看天边的月亮在云影中徘徊,更加觉得他们两个人内心当中有难以磨灭的悲苦。
关于这首唐词的主题,除了表达征夫思妇的思想以外,还有一些人提出了另外的解读。在汉朝的时候曾经有过和亲,所以一些人认为这首词实际上探讨的就是因为和亲而前去边关的女子,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思念之切。
通读全文,这种解读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无论哪种主题,都不得不沉醉于温庭筠所塑造的这种凄冷的意境当中。虽然全文非常短,虽然用字也都很质朴,意象也都很常见,但是诗人所勾勒的那种凄凉的意境之美,让今天的我们感同身受,如有身临其境一般。
这就是诗词当中对于美的追求,跨越千年,依然能够感动我们的内心。
与“温庭筠一首经典诗词《定西番》赏析,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著名的一首诗《送人东游》赏析,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
古诗词中经常将地名融入其中,既显示出明确的地域特征,也表达出诗人的深情,比如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还有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都抒发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唐诗中还经常用三字的地名,如杜甫的“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全句皆用实字,上句言故里,下句言客居,虽实写而各有寓意。作者将地名连接起来,未用虚字,但依然感觉浑然一体。下面介绍温庭筠的一首五律,精彩纷呈,不亚于诗佛王维的意境。
送人东游
唐代: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字飞卿,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少有天赋,文思敏捷。但是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于是屡试不第,终身潦倒。温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温庭筠50岁时被贬为湖北的一个小县尉,有一次他送别友人,心情复杂,于是便临别赠言。
开篇就显出慷慨激昂,“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落叶枯黄、荒戍凄凉,友人虽然即将远行,却意气昂扬,情绪毫不低沉。
这样的情绪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前途一片光明,此去即将建功立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方不愿让送别的场面太凄凉,于是故作精神振奋。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令读者感到好奇,于是就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
诗人却并没有点破玄机,接下来开始描写周围的环境,“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汉阳渡是非常繁忙的渡口,而郢门山则与其相距千里之遥,诗人不可能分身,所以颔联是互文,统指荆山楚水。
诗人描绘了一幅辽阔雄奇的画面,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以此为友人壮行色,可谓描画生动。
朋友就要远行,无论是前途辉煌,还是道路漫长,都不会一帆风顺。颈联中诗人悬想对方在路途中的情况,“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一叶偏舟即将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亲友们大概正望眼欲穿,期盼着他早点归来。“几人、孤棹”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化用了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句,极其富有意境。
诗人最后希望与朋友早日相逢,把酒言欢,“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至此我们终于知道,这位朋友并不是前程似锦,所以之前的“浩然离故关”,也是难能可贵,则诗人依依惜别也更充满真情。
纵览温庭筠的这首诗,情景交融,貌似悲凉而不低沉。颔联尤其描写精彩,“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雄健而高浑。作者用地名而兼写风景,后面三字皆实字。
汉阳为江汉合流之处,急浪排空,天风浩荡,故以高风状之,见出江天壮阔。对句形容江上行客,清晓扬帆,而江上看山,以晓色为佳,旭日照之,青紫百态,自汉江眺望郢门山色,以初日状之,尽显妖娆。
诗人王维在《送方城韦明府》中也曾有“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以高鸟写长淮之阔远,以平芜写郢城之苍茫。温庭筠似乎受到了他的启发,但绝不是照搬,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
温庭筠的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
查看详情>>与“温庭筠著名的一首诗《送人东游》赏析,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经典的词《梦江南·千万恨》赏析,其中有表达对鱼玄机的感情?
鱼玄机喜欢老师温庭筠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就连当事人温庭筠都心知肚明,鱼玄机曾给温庭筠写了一首诗《冬夜寄温飞卿》,来吐露心声,表明没有归宿感,不过却没得到回应,至于温庭筠对鱼玄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众说纷纭,在温庭筠的诗词中也找不到一首是明确写给鱼玄机的,不过在他几首比较隐晦的词中隐隐透出他对鱼玄机的情感,其中就有一首是《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这首词写的是思妇孤独地在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古代文人在思念自己的情人或妻子的时候,都会从对方的角度来写对方思念自己,比如杜甫《月夜》中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等,温庭筠这首小令并没有明确写的是谁,也没有点明词中思妇的身份,但温庭筠一生并没有多少风流韵事,能和他扯上关系的女子也就是鱼玄机了,从词的内容以及他和鱼玄机的关系来看,如果说这首词是他对自己因为拘于世俗的眼光而不敢接受鱼玄机的痛恨完全可以说得通。
首先“千万恨,恨极在天涯”,这一句直抒胸臆,将内心深处那重重的怨恨一字一字地说了出来,而让他产生恨意的人却远在天涯。这里与其说是鱼玄机在恨他,不如说是他自己在恨自己,恨自己不够勇敢,恨自己懦弱退缩,而害了鱼玄机一生。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这一句融情入景,以自然之物的无情来衬托思妇的深情,突出她的满腔哀伤。其实这里的“山月”也可以代指作者自己,鱼玄机对他的爱是刻在脸上的,只是他故作不知而已,做了道姑的鱼玄机还曾贴出“鱼玄机诗文候教”的告示,在观中招待有才学的人,整个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然而温庭筠依然假装不知道,直到鱼玄机误杀侍女被判处死刑,花瓣凋谢随风飘落,只剩下白云悠悠,似乎对她的恨意无知无觉。
鱼玄机的死成了温庭筠刻骨铭心的痛,如果当初他能不惧世俗,勇敢地牵起她的手,或许她能一世长安,不会是这个血流成河的结局。
与“温庭筠经典的词《梦江南·千万恨》赏析,其中有表达对鱼玄机的感情?”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一首有争议的经典诗词《春晓曲》,到底是诗还是词?
《春晓曲》
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这是诗还是词?
如果早些时候,或许多数人就不会往词的方向想。但是,写下这首诗的人是温庭筠,这就很麻烦了。其一,温庭筠本就是填词的大家,花间派的鼻祖;其二,这首《春晓曲》读起来像极了《木兰花》。
以熟悉的格律来看,这应该是仄韵的诗,而不是《木兰花》。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钱惟演《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木兰花》
从五代到宋,《木兰花》的格律基本就是“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而温庭筠的《春晓曲》在格律上隐约是接近律诗的句式(仅仅只是接近,这是古体诗,并没有格律),只是用了仄韵而已。那么是否就此判定温庭筠写的是诗而不是词呢?
并不能。
虽然后世有关《木兰花》、《玉楼春》的格律都有了定式,但是,这个唐教坊曲原本是什么样并没有传下来,说是后来修改完善过也未可知,毕竟在已存作品中,还没有更早时期的《木兰花》,即便是韦庄,也是晚于温庭筠的。所以,当存了《春晓曲》是不是词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愈发的扑朔迷离。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玉楼春》
至于《春晓曲》是否《木兰花》、《玉楼春》的前身,这么学术性的问题研究起来就更加麻烦了。毕竟温庭筠是填词祖师爷那一辈的人物,他的诗作会对以后填词有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诗还是词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来没什么区别,只是这就苦了一些喜欢朗诵的人,在朗诵前究竟是介绍“一首诗”还是“一首词”呢?
总的来说,说是诗还是词都对,而诗这个概念无疑更广,因为词本就脱胎于诗,或者说格律诗,都是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但是,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更愿意接受《春晓曲》就是早期《木兰花》的说法,因为读起来太像了。
与“温庭筠一首有争议的经典诗词《春晓曲》,到底是诗还是词?”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最经典一首诗词《南歌子词二首》,爱越深,错过就越痛苦
一首美丽动人的相思诗,写下了恋人心中的焦虑。自古以来,古诗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一直延续至今。
有时候,仇恨会持续到永远。手牵着手看着对方的眼泪,他们竟然无语凝哽咽。我只希望你的心和我的心一样,我永远不会失去我的爱。
这些经文,无论什么时候读,都是经典,他们能在瞬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相思是爱情中不可缺少的话题,但有的相思苦,有的相思甜。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带你欣赏一首关于相思的诗,让我看看,这相思树是苦的还是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艳的长裙逐渐被淡黄色覆盖,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更喜欢新东西,而不是珍惜旧的东西。
两个人应该和阿尔比齐亚坚果一样接近相依。你怎么能指望自己最终会爱上别人,在心里烦扰和责怪你情不自禁。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唐代: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话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最著名、最有文字的深度出现在最后两句话里。第三句话一直是有争议和难以理解的。如果结合诗歌的意境和古诗词中的一些常用手法,就容易理解了。
在句子中“烛”可以理解为“嘱”,这与恋人分开时的场景一致,在下一句中也与“莫围棋”(即“莫违期”)一致。因此整个第三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反复告诉爱人早点回家,不要迟到。
除了字里行间的理解,在古诗词中“烛”有泪,这也是“相思泪”的代表,这与下面的串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种说法“共郎长行莫围棋”也可以解释为女人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她想陪你远行,而不仅仅是下棋或画画。
因此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理清三四句话的意思
在夜晚点燃一支蜡烛,用一滴一滴的蜡烛“相思泪”,想起你。我希望我能和你一起旅行,而不是一个人呆在这里“闲敲棋子落灯花”。精致的骰子,镶嵌着红豆,是我对你深深的思念,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夜深了,我点上蜡烛,想起在远方你已经去了那么久,但请不要忘记你回来的。玲珑骰子上的红豆正是我对你的思念,你知道吗?
温庭筠的诗总是那么伤感和感人,让人读起来有点痛苦。透过这些线条,仿佛看到一个哭泣的女人,独自靠在窗户上,望着空旷黑暗的远方。
我不知道那个女人是否期待着回来,我不知道这样的等待是否值得,但是除了等待,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这世界上有任何东西不能被意志力控制,那就是爱一个人的心,爱越深,错过就越痛苦,也许最后的等待什么都不是,然而此时此刻,让我放纵自己,这样想念他,因为只有想到你的样子才能让我感受到瞬间的温暖和幸福。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缺痴情的女人,更何况缺少无情的汉子,当一个女人把心交给一个人时,等于把她的一切都给了他,不管赌博与否,你都控制不了自己。
与“温庭筠最经典一首诗词《南歌子词二首》,爱越深,错过就越痛苦”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的著名诗代表作《过分水岭》,倾听着这水声,诗人一夜无眠
从古至今描写溪水的诗词,不乏名篇佳句。别人诗中的溪水是这样的:王维《青溪》里恬静淡雅、朱熹《观书有感》里清澈灵动、綦毋潜《春泛若耶溪》里孤清幽美。若论能以平易之语动人的,当属温庭筠的七绝《过分水岭》。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公元830年秋冬之时,温庭筠由陕西入蜀,途经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分水岭,指的是陕西略阳东南的嶓冢山,它处于汉水和嘉陵江两水分界。
首句“溪水无情似有情”,北宋的“红杏尚书”宋祁诗中曾有句道:“江流东去各西行,江水无情客有情。”诚然,溪水本是无情的。是描摹她的人,将美好深切的情感,诗意地赋予了她。于是溪水,便有了玲珑的心窍,有了人类的思想与情感。
空山初见一溪流水,只感觉她的平淡无奇。可为何又要说她无情似有情呢?
皎然诗云:“乃知昔人繇志诚,流水无情翻有情。”用了一个“翻”字。
苏轼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了一个“却”字。
宋庠诗云:“水华烟态压回汀,客至无情亦有情。”用了一个“亦”字。
温庭筠在这里用了一个“似”字,此字一出,整个句子灵气顿生。
同时透露出来,一个讯息给我们。说是溪水“有情”,那么她如何有情?情又在何处呢?
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次句“入山三日得同行。”为什么要说入山三日呢?因为山深路远,诗人在山中整整走了三日才到达岭头。
在这里说“得同行”,温庭筠此次是无人相陪,孑然独行的。在郁郁森森的空山里,他独自沿溪而行,前方是曲折蜿蜒的漫漫山路,身畔一袭潺潺湲湲的溪水。
温庭筠幼年失怙,家业败落。兄妹四人随母亲艰辛生活。兴得其父先前好友段文昌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
他天赋异禀,才思敏捷,却为才所累。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的绰号。身边好友们陆续都有了好前程,可温庭筠却因为喜好讥讽权贵,又得罪了当朝的宰相令狐绹。终究是屡试不第,一生遭到贬抑。
眼见官场的龌龊黑暗,恃才不羁的他越发形骸放浪。甚至公然替人做起了枪手,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个江湖浪子。
温庭筠后来成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有万千迷妹粉丝。他也曾有幸结识了豆蔻年华的鱼幼薇,又因不忍她陪伴自己的风烛残年,忍痛放弃。当然这都是后话。
人在深陷孤独寂寞的时候,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慰藉和陪伴。
年轻的温庭筠,集困顿失意于一身。他的内心必定是孤寂疲惫的,也是渴望和珍惜友情的。此时此地,他突然发现这淙淙溪水,已经成了他唯一的良伴。
在他的眼底和心中,这溪水的风姿是如此清灵婉约,这溪水的心思是如此善意温情。她不离不即地陪伴在他的左右,为他唱着舒缓悠然的歌,慰藉着他孤独的心。
诗中一个“得”字,说出了温庭筠乍逢知己的惊喜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只有尝尽孤独滋味的人才能深深体会。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登上岭头,就是分头处。《水经注》中曾有记载: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
三日的相依相伴,三日的惺惺相惜,到了此处就是与明澈溪水依依惜...
查看详情>>与“温庭筠的著名诗代表作《过分水岭》,倾听着这水声,诗人一夜无眠”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的词有哪些?和鱼玄机往来的诗词
留下千古名句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晚唐才女鱼玄机是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曾嫁给状元李亿为妾,因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鱼玄机与晚唐大文豪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以下是两人交往经过及唱和的诗作:
1、唐宣宗大中八年,鱼幼微约十岁,与温庭筠相识。
2、唐宣宗大中九年,鱼幼微约十一岁,温庭筠落第上千言出任方山尉,鱼幼微作《早秋》:
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 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 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 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温庭筠作《早秋山居》相和: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3、唐大中十二年,鱼幼微约十四岁,李亿状元及第,在温庭筠的撮合中,鱼幼微嫁给李亿为妾。此年冬天温庭筠作《晚坐寄友人》:
九枝灯在琐窗空,希逸无聊恨不同。晓梦未离金夹膝,早寒先到石屏风。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寸红。应卷鰕帘看皓齿,镜中惆怅见梧桐。
鱼幼微作《冬夜寄温飞卿》相和: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4、唐大中十三年秋,鱼幼微约十五岁,作《感怀寄人》: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温庭筠以《鄠郊别墅寄所知》相和:
持颐望平绿,万景集所思。 南塘遇新雨,百草生容姿。 幽鸟不相识,美人如何期。 徒然委摇荡,惆怅春风时。
5、唐咸通元年,鱼幼微约十六岁,作《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温庭筠寄《初秋寄友人》:
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 夜琴知欲雨,晓簟觉新秋。 独鸟楚山远,一蝉关树愁。 凭将离别恨,江外问同游。
鱼幼微作《和友人次韵》相和:
何事能消旅馆愁,红笺开处见银钩。 蓬山雨洒千峰小,嶰谷风吹万叶秋。 字字朝看轻碧玉,篇篇夜诵在衾裯。 欲将香匣收藏却,且喜吟诗在手头。
九月九日重阳日鱼幼微在荆州等侯温庭筠,作《重阳阻雨》: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又作《期友人阻雨不至》: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闭户方笼月,褰帘已散丝。近泉鸣砌畔,远浪涨江湄。乡思悲秋客,愁吟五字诗。
6、唐咸通二年秋,鱼幼微约十七岁,决定东游,温庭筠作《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是年,温庭筠作《寄山中友人》: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啸歌...
查看详情>>与“温庭筠的词有哪些?和鱼玄机往来的诗词”相关的文章
温庭筠的经典代表作《菩萨蛮》解析,看闺阁女子怎样梳妆打扮
唐代妇女面妆之重是历代少有的,除了以白粉施面、胭脂涂颊、口脂涂唇外,还在脸上饰以额黄、花钿与面靥等手法
。而且,对穿着也很讲究,将唐代妇女们求妍尚丽的容美情趣展露无遗 。她们不仅喜爱打扮,也很会妆扮……
词兴起于晚唐五代战争频仍之际,起初只是在歌筵酒席之间,写给歌女们唱的歌词。后来因为诗人和文人的参与,使得词的内容丰富起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我们都知道中晚唐时期是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党争激烈的年代,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空怀壮志而报国无门 。于是他们借着写歌词以排遣心中难解的幽抑怨悱之情。
其中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词曲写作的文人 。这些词曲多数是描写日常生活身边的琐事、爱情的烦恼、间逸的寂寥,忠实地反映了平民百姓真实的生活面貌 。而温庭筠不仅创作量大,又能“逐弦歌之音”创作的曲调,更擅长于刻画各种精美的物象,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精彩的篇章 。
借着温庭筠词曲的描述,我们得以了解当时妇女们的服饰装扮,配上传世的绘画作品以及出土的文物数据,一幅唐代妇女的鲜活形象宛在眼前。
温庭筠有一首《菩萨蛮》,描写的是一位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当时女子注重外在修饰的风貌 。其内容如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01小山重叠金明灭 ——富丽堂皇的发饰与发髻
唐代妇女喜爱梳高髻,发髻的形式多而复杂,流行于中晚唐的就有丛髻、堕马发髻、闹扫妆髻等样式。在注重发髻造形美的同时,妇女们对面颊两侧的发髪也十分重视,并加以修饰 。最常使用的手法是整理成薄如蝉翼的「蝉鬓」,也称云鬓或薄鬓 。晩唐流行的抛家髻,就是从蝉髻发展出来的,实际的例子可见于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唐三彩陶俑的发式 。
除了变化多端的发髻外,妇女的发饰、发梳种类也多不胜举 。有的花钗是一式二件,图案相同,方向相反,以便左右对称插戴 。而所谓的「金步揺」是指带有下垂配饰的花钗,当使用人在步行中,下垂的珠串和金链跟着步伐的前进会不停的揺摆,展露出撩人动感的姿态 。
至于髪梳,往往使用不同的金、银、犀、玉、牙等材料做成,插入发髻上,漏出半月形的梳背,梳背在发丝间隐隐约约闪烁,这就是温词里“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情景 。
从传为唐张萱绘,宋徽宗赵佶临摩的,《捣练图》,画中妇女梳的发髻与插的发梳,式样就要好多种,在敦煌莫高窟的晚唐壁画中,亦可见头发上插入发梳的妇女形象。将乌黑的秀发绾出漂亮的造型,配上耀眼的发饰点缀,流露出绚丽迷人的风采,反映了唐代妇女们高贵尚华的审美观。
02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多彩多姿的面部化妆
唐代妇女面妆之重是历代少有的,除了以白粉施面、胭脂涂颊、口脂涂唇外,还在脸上饰以额黄、花钿与面靥等手法 。而且,对穿着也很讲究,将唐代妇女们求妍尚丽的容美情趣展露无遗 ...
查看详情>>与“温庭筠的经典代表作《菩萨蛮》解析,看闺阁女子怎样梳妆打扮”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