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刘禹锡最有趣的一首诗《聚蚊谣》,与陆游的写蚊诗相比,可看出不同的人生观
众所周知,我国古典文化真是浩瀚如海,单说诗词就绝对是堪称包罗万象,历朝历代的诗人们笔耕不辍地为我们留下一了一篇篇的经典佳作,有人写景象,有人写四季,有人写感情,也有人写为心中波折的情感……当然了,也会有一些诗人写一些不太美好的事物,比如说蚊子。这绝对是在夏天最为猖獗,也是最令人感到讨厌的一种生物,不过却有不止一位诗人为他写诗,也是很有趣的。比如皮日休,范仲淹,陆游,刘禹锡等。本期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其中陆游和刘禹锡的作品,一首名叫《熏蚊效宛陵先生体》,一首名叫《聚蚊谣》。
先来看陆游的作品:
《熏蚊效宛陵先生体》
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
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
不如小忍之,驱逐吾已隘。
宁闻大度士,变色为蜂虿?
诗目中的“宛陵先生”指的北宋词人梅尧臣,这是陆游效仿梅尧臣写的一首诗。一心希望能上沙场,经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放翁,却被这群蚊子弄得有些无奈了。
前两句写出了蚊子多的原因,自己身在水乡,乘着夜色蚊子就出来为害了。三、四两句,陆游开始与蚊子“斗智斗勇”了。他提到了两种办法,一种是用扇子扇,一种是烧点艾。第一种自然是最原始的办法,但似乎无法釜底抽薪;第二种办法,大概就和我们现在用蚊香差不多效果了。
不过诗人不仅在传授驱蚊的办法,还在和蚊子的斗争过程中,悟透了一个人生的大道理,那就是面对蚊子,不能跟它们生气计较,不然就显得自己的心胸非常狭隘了,哪有大度的人,为了一只小小的蚊子让自己也变成毒虫的呢?既然蚊子很难赶走,那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吧,忍一下就好了,颇有点“心静自然凉”的味道了,不过这忍受蚊子可是比忍受炎热更难受啊。
其实,蚊子这这里已经不仅仅是指的大自然里的蚊子了,而是暗喻了世间的那些宵小之辈,小人就像是蚊子一样,暗中害人,挥之不去,但是自己作为一个大度能忍的人,绝对不会去跟这些小人计较,变得像他们一样恶毒,而是要始终保持自己光明磊落的本心。不管小人怎样折腾,自己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人生处世的大智慧。
与陆游的大度能忍相比,刘禹锡就想得开多了,我们来看看他的诗:
《聚蚊谣》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刘禹锡的这首诗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刘禹锡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期。当时,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诗人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有感于腐朽官僚的狠毒,于是写了这首诗。
这首七言古诗,对自己如何和蚊子斗的过程,写得更加生动、有趣。首先,蚊子的出场是很有气势的,沉沉的夏夜中,它们成群而来,嗡嗡的声响如雷声,让人听了都怕,就像从南山上传来的。其次,这些蚊子是很有点实力的,它们挥翅喧腾让人分清它们的方位,月色下小小的利嘴也让人看不...
查看详情>>刘禹锡最著名的诗,为蚊子而写,它真的只是戏作吗?
问个问题,大家觉得唐代诗坛最“刚”的诗人是谁?或许有人会说是李白,但大家别忘了晚年因犯事被关入大牢时,诗仙可是没少写拍马屁和求饶的诗。与李白相比,刘禹锡则显然要“刚”多了。
读多了刘禹锡的诗文,会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他的经典诗文多数都是被逼得忍无可忍时写下的。被贬和州,若不是知县欺负他,让他搬了三次家,他也不会在陋室门口刻下《陋室铭》。若非朝中小人苦苦相逼,他也不会一回到京城就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都说文如其人,刘禹锡是那种很能隐忍的人,但忍无可忍时,他一出手就能怼得人毫无招架之力。因此,后世给了他一个很霸气的称号:诗豪。可是这样怼得了地头蛇、骂得了奸臣的刘禹锡,却在任朗州悟马时,被一群蚊子逼得忍无可忍。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刘禹锡专门给蚊子写的一首千古名作,让我们来品一品:
聚蚊谣
作者:刘禹锡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初读这首七言古诗时,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咱们的一代诗豪,居然也有如此落魄的时候,那唐代的蚊子到底有多厉害呢?诗的前四句就已经交代清楚了:这些家伙来势汹汹,那振动翅膀的声音就像打雷似的,从南山一直传过来。估计很多从小生活在城里的朋友对此体会不深,但笔者小时候有村里确实听到过“声如雷”的群蚊声,那声音当真是令人头皮发麻。
接下来的4句,则是用蚊子比喻朝中小人。这些蚊子喜欢在夜色中闹腾,哪怕智者都会被它们的声音搞迷糊;夜色中,人们甚至看不清它们的样子,防不胜防。在这几句中,刘禹锡通过细腻的笔触,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蚊子的险恶用心和猖狂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恨得牙痒痒。
紧接着的4句,是全诗最有意思的部分。“为尔设幄潜匡床”说明此时诗人已经实在没办法,躲进了蚊帐里。虽然躲起来了,但这口气还是咽不下去。“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翻译成白话文,其实意思就是:想我堂堂七尺男儿,居然会被你这样小如针芒的家伙所伤,你不就是仗着你“蚊多势众”吗?读到这,想起刘禹锡万般无奈的样子,笔者想说:让我再笑一会儿。
最后两句,刘禹锡发挥自己一贯的聪明才智,放了句狠话:你们等着,等秋天一到,秋风一吹,丹鸟就就会把你们吃光光。在没有蚊香、驱蚊液的时唐代,诗豪也就只能这样说说了。
纵观这首诗,虽然一看就是戏作,但却句句喻有所指。用蚊子形容朝中小人,将对方的可恶、可耻写得入木三分。幽默、诙谐的诗风,形象生动的比喻,都为这篇七言古诗加分不少,这也是它能流传千年的原因。读这首诗 ,大家乐了吗?
与“刘禹锡最著名的诗,为蚊子而写,它真的只是戏作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