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李清照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0-07-07
1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品赏析,李清照所在的时期清明节是怎样的?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在京都写下的存世作品并不多,其中就有一首《减字木兰花》,描绘她在季春时节,买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花儿,让新婚的丈夫明诚来看看,自己和这鲜花,到底是哪个更好看,词句洋溢着新婚女子的喜悦与幸福,而那段时间,也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时光。

今天要介绍的一首词,也是李清照写于同一时期,也就是跟随父亲李格非定居京都,嫁给明诚前后那一段时光。这段时间虽只短短数年,却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首词描绘的是京都清明时的盛况,而与她同时期的人中,有一位名叫孟元老的人,写下一部《东京梦华录》,记载了京都的种种,算是繁华盛世的回忆录,其中就有清明节的描述,我们今天就与李清照词作个比照,一起了解昔年京都清明时节的盛况。

一、李清照词里的清明

宋·李清照·庆清朝

禁幄低张,雕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里,几枝先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庆清朝,又名《清朝慢》等,李清照此词为双调97字,上下片不同调,每片10句,并于第3、5、7、10句押平声韵。因各时期刻本或版本不同,部分字词存在差异,如“雕”作“彤”,下片“里”作“殿”,甚至另有增字,当误,但整个架构未发生大的改变,不再另行说明。

这首词的整个上片都在描绘一种花,此花植于宫中,且用帷帘与阑干作了精心的防护,可见对于此花的重视,至于原因,很显然,因为“独占残春”。至于这种花的花名,植于禁宫之内,恐怕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就是风姿绰约的芍药。

接下来的4句就开始描绘此花的真容,它绰约中能见天真,在这季春时节,群花绽放之后,依然久久留存。这“绰约俱见天真”之语,是不是很显然只有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会说出来,而且,这一句话,似乎更像她在描绘自己,作为新嫁娘的模样儿,很是可人。

“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仿佛换了一下镜头,清明时节的花,尽显妖娆姿态,让春风都要感到嫉妒,又能让那明月为之微笑以对,她似乎就有这般魔力,让东君都为此停下她的脚步。殢,读音替,停滞,逗留意;东君,民间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辛弃疾有暮春词,“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

说完清明时节的花,词人下片开始描绘清明时节京都的景象。东城边,阳光和煦,各种楼台酒肆,人来车往,人们在一起饮酒作乐,好不热闹。而且这个时候,还能看到宫中的那些花正在阳光下竞相绽放。这个时候,还是尽情地喝酒吧,别去管白天黑夜,大不了到了夜间,用掉些蜡烛罢了。

下片中,“香轮”,代指华美的马车;后面的“芳尘”,则是指“香轮”扬起的清尘;“明光宫”,汉时宫殿,在长乐宫内,此代指京都皇城内的宫殿;“金尊倒”,金樽倒,代指饮酒;“拚”,读音畔,意为舍弃。

李清照词中的清明节,主要有花,和城外聚集游玩饮酒的人们,车来车往,好不热闹,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京都,确实是一派繁华的景象,...

查看详情>>
2

李清照著名的词作品《醉花阴》,背后有趣的小故事你知道吗?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的词,每每读到,就能朗朗上口,脱口而出。

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武陵春》;当然更少不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曲的大概意思: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黄花:指菊花。

整首词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为经典,而与之有关的,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故事。

李清照因为思念在外的丈夫赵明诚,所以写下了这首《醉花阴》,她写完后,把诗寄给了当时正在外地求学的赵明诚。赵明诚看了后,既感慨于李清照的才华和学识,又起了争强好胜之心,想要与李清照在才学上比一比。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地写出了五十首词,想用这五十首词来与李清照这一首词一较高下。但写完后,略有得意的赵明诚还是有点不放心,毕竟他并不擅长词作,擅长的是金石考古方面的诗作。

于是他灵机一动,叫来了自己的好友陆德夫,想让他来品鉴一番。他还特意将这首《醉花阴》,夹杂在自己写的五十首词中,交给好友赏读。

陆德夫接过后仔细赏读了良久,才向等待着的赵明诚说道,在这些词中,有三句最好,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听后,大为打击,并从此再也不敢在词作方面与李清照一较高下了。


查看详情>>
3

李清照词作《诉衷情》及赏析,这是李清照一首很孤独的作品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夜里一个人喝醉酒,孤独的她写下一首词,每一句都直击人心。

李清照的词风格独特,写作手法也很高明,尤其是在表达情感方面,那是无人能及,以那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来说,这种风格的作品是极少,也只有李清照这样的大才女能够创作出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几句词看似平淡无奇,可是只要细细品来,我们处于孤独之种,思念远方的心上人时,不正是如此吗?刚刚放下,但是马上又在眉头上出现,这也正是李清照词作最为感人的一个地方。

整个两宋期间其实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词人,然而李清照是一个另类,她的作品更关注于人的内心世界,写得就更为真诚,也更具有力量,往往可能只是那么信手拈来,但是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忧愁,却是能够直击人们的心灵。一首好的作品,它一部是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无疑李清照的作品就达到了那种境界,无数凄美的词作,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笔者今天要与大家分享李清照一首很孤独的作品,也就是这首《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这首词虽然名气并不是很大,但是写得又是很真诚,也很是伤感;当时李清照一个人在夜里喝醉了酒,感动无比的孤独,此时才女流落到江南,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丈夫赵明诚也逝世了;后来的丈夫张汝舟又是小人,使得晚年的李清照生活陷入了困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也使得她内心悲痛不已。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李清照极为有才情,她的作品往往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可是字里行间又是充满了忧愁,让我们立马能够感受到她的悲痛之苦。在这首词中,她尽管只是描写了日常生活中寻常的事物,还有普通的风景,可是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每一句都有一种直击人的心的力量。正是由于夜里一个人,太过于孤独了,只好是借酒浇愁,但是愁更愁,生出了更多的悲伤,也让她更加的孤独。

词的上片便是直接描写了当时的感受,还有骨子里的悲痛之苦,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也让这首词更具有感染力;夜里正好是由于多喝了几杯酒,所以有一些醉意,以至于没有来得及卸妆。梅花开得很漂亮,我折了几枝插在花瓶里,可是全部都凋谢了。睡了一会又醒了,还是由于酒的原因,可能是我真的醉了,还让我做起了梦,以为自己回到了故乡,只是醒来后才发现,自己早已是回不去了。

词的下片又是由景入情,然后层层推进,让这首词更加的伤感,也把那种孤独之感描写得更加深沉;没有一个人,显得很安静,外面的月色很亮,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正当空。窗帘全部都垂了下来。这样让外面的花儿凋谢得更快,只是空气中还散发着花的余香,而此时我又是想到了远方的故乡。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派,在这首《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一词中,其实是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但是却最能够打动我们。她也是以巨大的情感力量来描写,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让她的作品别具一格,每一句都很伤感,每一句也很忧愁。虽然这...

查看详情>>
4

李清照晚期的词作品有什么?这一首作品含蓄而隽永,说尽了人间秋意的悲凉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被称为“一代词宗”,在男权思想相当严重的封建社会,历史对这样一位女子能够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李清照自身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多么地高超。她本来是生在一个太平盛世,也曾经有过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也曾经憧憬过自己美好的爱情,可惜北宋的软弱以及南宋的偏安一隅让这位本来风华无双、清贵乖雅的女子,在柔美之中多了几分刚劲与豪迈。

从她的很多作品中就能体会到,随着自己的阅历的增加,以及生活状态的转变,李清照从刚开始的纯情少女风变成了后来不屈不挠的品格。

尤其是在遭遇了举家南迁、丈夫的懦弱以及再嫁后的勇敢休夫这一系列的事情后,李清照变成了一个孤单的人,心里的苦痛与哀怨自然是无从诉说的。

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将李清照的词归为了婉约派,不能说这样的划分不正确,毕竟她笔下的绝大多数的词(虽然仅有四十几首)都是用一种唯美典雅又带有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勇敢坚韧与风流蕴藉,可以说数量不多但是篇篇精品。

她的那句: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写出了自己漂泊的一生就像那飘落的梅花一样,实在令人心酸。

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李清照的词已经介绍过多篇:

李清照的一首罕见春词,短短15字成为经典,委婉含蓄却很有感染力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首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一首冷门的作品——《忆秦娥·咏桐》。针对于这首词具体的写作年份无从考据,但是我们能够从词中的只言片语间判断出此作品应该是作于南渡之后,也能从中体会出此时李清照心内的那股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这首词意境唯美,尤其是结尾一句堪比千古名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01秋夜登高凭栏望,一片衰飒与凝重

从题目中就能看出,这首词中国的所咏之物为“桐”,李清照就是这样的另辟蹊径,所选之物都是这样的少见。因为在古代诗词中,但凡是咏物诗,普遍都会以梅、荷花、柳树、桃花等为对象,而专以咏桐为主题的诗词却少之又少,李清照的这首词便是其中少有的、经典的佳作。

上阙:一个秋天的黄昏时分,我独自登上高阁凭栏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悲凉的景象:辽阔纷乱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原野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薄雾中,烟雾之中夹杂着聒噪的乌鸦鸣叫之声和隐隐传来军营中的阵阵号角声,也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晖。

在上阙中,李清照将自己登高后远眺所见:乱山、平野、烟光、乌鸦、暮角声拼合为一幅令人心神具伤的秋晚眺望图。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样的一幅令人悲伤的图画,在一个本以孤独无比的黄昏时分映入眼帘后,是怎样的一种悲凉忧伤的体验?

不仅如此,李清照依旧嫌这样简单的图画没有将自己内心真正的孤寂与忧伤展现出来,随后又为这幅图画加上了一个悲壮的画外音——那在暮色中久久回荡的悲壮的号角声。

我们也可以从这一声声的号角声中简单地推测出此时李清照正在经历的应该是靖康之变后的战乱岁月。

一声声的号角、一片片的旷野,加上这本就...

查看详情>>
5

李清照的诗作品《夏日绝句》欣赏,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是什么时候所作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诗
李清照诗词

《夏日绝句》是宋朝词作家李清照于靖康二年(1128年)路过乌江而作。

北宋末年,位于大小兴安岭周边的女真族慢慢崛起。崛起后的女真族就开始攻击长期统治他们的辽国。这时候,大宋看到了机会,准备和女真族的金国合作一起攻打夹在中间的辽国,然后收回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这个时候的辽国已经和大宋和平共处了100多年了。

1118年开始,大宋不断派使者过渤海湾到达金国,商量灭辽一事。

1120年,两国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保护费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之盟”。

北宋士兵的战斗力到底多差呢?我只想说,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你要说当时的北宋皇帝宋徽宗有多龌龊呢?没有最龌龊,只有更龌龊。

北宋数十万大军、连续两次攻打辽国的都城,都被辽军战败。金国部队过来,分分钟拿下辽国帝都!一个横贯中原,边疆辽阔的大宋朝,养的士兵跟猪一样。这样的大宋朝,被金国的将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辽国被灭以后,金国先归还了一部分土地给北宋,但是,后来金国迟迟不愿意归还山西等地,金国将领已经知道,大宋的战斗力太次了。

1125年八月,金国又以北宋“藏匿金国叛将”为由,开始进攻北宋。金国两路部队,区区几万人,一路烧杀抢虐,不费吹灰之力,于第二年的正月,就打到了北宋的首都开封。

这时候,胆小怕死的宋徽宗,不敢承担责任,居然把自己皇帝的位置强塞给了儿子赵恒,让宋钦宗赵恒接了这个烂摊子。金国几次攻城不下,也很着急。这时候的宋朝内部又出问题了。宋朝部队有一士兵叫郭京,在皇帝面前说会法术,驱赶金国部队。这样骗钱的小伎俩,皇帝居然还相信了,你说这皇帝愚蠢到什么地步?

郭京打开城门做法术,金兵不但没有被驱散,还趁机杀了进去,俘虏了两个皇帝(在这里我都不想用“两位”这个词)。想想两个皇帝昏庸到了何种地步?

1127年三月,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两个皇帝,加上嫔妃,王爷公主,大臣等三千多人浩浩荡荡俘虏到金国,大量的嫔妃和宫女被金国士兵蹂躏,糟蹋。在这种情况下,宋徽宗在金国做俘虏做了9年,宋钦宗居然在金国苟活了30多年。中原动乱,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和在山东淄州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1127年五月,逃脱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都,南宋开始。

当年八月,李清照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南京)知府。金军占领帝都汴梁以后,并未向南继续进攻,这时候,给宋高宗赵构以喘息的机会,但是宋高宗也是个投降派,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求和,苟且偷生。

这时候,李清照又遇到一件跟自己有关的窝心事。

1129年二月,赵明诚担任江宁知府期间,手下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且向赵明诚汇报了此事,但是赵明诚没有过问此事,更没有安排具体的措施。

于是这位下属自行布阵,当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赵明诚...

查看详情>>
6

李清照的词作品《如梦令》的灵感来源与韩偓?为什么这么说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韩偓

李清照是中华文化诗词界最为著名的女文学家。李清照的婚姻和爱情还有李清照的思想观念,更是甚至于李清照的家庭背景,还有李清照的个人心情都在我们的知识文化里源远流长。我们都渴望从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中探究她的喜与乐,悲与苦,还有李清照诗词里的刚与柔,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读过《如梦令》后,突然觉得少女李清照的心中偶像肯定有韩偓这个人。这首词就是从韩偓的里脱胎而出的,只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那前浪早就拍死在沙滩上了。韩偓是谁呢?李清照这首词又是如何从他的诗里脱胎而出的呢?

李清照的时代能读的书估计也不多,而且,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此,那时的读书人要想学诗词必得秉承这一宗旨,李清照显然不止读了三百首唐诗。从她诗词的风格和用典来看,她比较中意的还是李商隐、韩偓、李煜这等言情派诗人,韩偓的《香奁集》估计就曾一度是她的枕边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懒起》

韩偓

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枕痕霞黯澹,泪粉玉阑珊。笼绣香烟歇,屏山烛焰残。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有仔细观察过这两首诗的小伙伴们,是否会发现李清照的灵感来源或多或少地取决于唐代诗人韩偓的词汇里的一片叶和一朵花之间李清照领悟着文学底蕴的内涵,然后加之转化为自己生活的诗词汇。

韩偓的《懒起》主要风格是闺中的香奁体,在描述闺阁生活中体现自己的情感。但是两相对比之间,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的诗词似乎更胜一筹,因为李清照的语言更为通俗,描白易懂,而且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诗词中透发着自身的气质和书香门第的高雅。让我们在读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幻想中的氛围是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呈现于自己的脑海。

李清照的诗词当中表现自己的伤感,伤感于昨天的风雨打落了海棠花,伤心于那些海棠花是否还如当初那般的多,虽然李清照词汇伤感,但是在李清照的词中依然用最为清新浪漫的语句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很多人会羡慕才华横溢的人,拥有天赋异禀的才能,但是尽管天赋异禀的人学习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厉害,领悟力也超于凡人,但是他们对于自身的知识基础积累应依然乐此不疲,我们这身为普通人,对于诗词的理解和领悟依然需要不断的跟进,才能让自身的气质和文学素养更加深沉。

生活,也许要经过泪水的彩绘,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她仍然是那沉醉的芳香,四溢着一种真实。把自己的心凝成一粒纯粹的泪水,为一个爱人,装进心里,放入梦里。把自己浸泡一生的爱,拿出来款待了那个人。但在她心中,那是一种索取。不败的青春,因为词语,长成深情的诉说。情感在词语中荡漾,怒放的伤感,褪色的容颜,不老的诗情。生命中到底有多少次圆缺,可以让她看见也许,所有的一切,终将在慢慢失去的时候,被尘埃渐渐隐没。但她用一次次的付出,亮丽了她的人生。雨水如织,织...

查看详情>>
7

李清照的一首词作品用了梧桐和细雨,与温庭筠苏轼的两首是比谁更好?

李清照的词
温庭筠
苏轼

温庭筠的一首词,苏轼和李清照都化用过,谁的水平更高一些?

不知从何时起,泛黄如掌的落叶梧桐,成了清秋的标志性景物之一。尤其是在古诗词中,梧桐不仅是常见的景语,而且还能为秋天描写增添几分悲凉。“梧桐叶上秋萧瑟”、“秋声乍起梧桐落”、“秋雨梧桐叶落时”、“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叶叶梧桐坠”等等,都是多愁善感的文人们,因梧桐树而产生的秋思。

也不知从何时起,连绵不停的细雨,成了忧愁的代表性意象之一。还是在古诗词中,豪迈者遇细雨,会变得凄凄惨惨,婉约者见细雨,也常会哭哭啼啼。“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梅子黄时雨”、“细雨度深闺,莺愁欲懒啼”等等,也都是各派诗词人们,看见细雨时的所思所想。

当梧桐和细雨相遇时,愁苦思绪往往更甚,善于用这两个意象的诗人词人不少,唐代的温庭筠,就是其中用得最好的文人之一。他笔下的梧桐细雨,引起一波又一波学习模仿热潮,就连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以及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也都模仿化用过。

比如在其词作《更漏子·玉炉香》中,就很好地使用了梧桐和细雨两个景物。

01思妇离愁“更漏子”

作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筠,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语言上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上多描写的是闺中故事。《更漏子·玉炉香》就是一篇典型的描写思妇离愁的词作。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首词的上阙,写画堂中人的形象及心理。画堂中的人,形象上是“眉翠薄,鬓云残”,看上去无比憔悴,她憔悴的原因是什么呢?词人并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道出画堂人的内心。通过“烛泪”、“秋思”、“夜长”和“衾枕寒”,很容易就能想到,这位深闺中的女子,正处在愁肠百结的秋思中。

词的下阙,写画堂中人眼中所见到的事物。长夜漫漫,愁思不断,夜半三更,还被雨打梧桐声音吵醒,它们不懂怜惜闺中人的正苦离情,只会一片片,一滴滴地落到天明。词人一气呵成地道出“梧桐细雨”的无情,委婉含蓄地反衬了画堂中人的离愁。

02“木兰花令”说别绪

梧桐细雨不仅能衬托闺中妇人的离愁,豪放派词人遇到后也要触景生秋思了。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遭遇这样的场景时,还直接化用温庭筠的词,另外作了一首《木兰花令》。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木兰花令》一词作于宋哲宗元年,当时苏轼已经57岁了。虽然苏轼一生的仕途道路总是忽上忽下,他的性格,也早已在屡屡被贬黜中,变得豁达开朗,可这一次被贬往英州,依然让他产生了不少愁绪。去往英州路途遥远,到郁孤台时秋季已来临,苏轼夜宿造口,半夜被雨水惊醒,想起昔日与弟弟苏辙的友谊,写了下这首词。

词的上阕,写梦被惊醒时的场景。“梧桐叶上三更雨”就是对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一词的化用,“夜凉枕簟已知秋”和“夜...

查看详情>>
8

李清照的诗作品赏析,这首诗写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句都充满了气势

李清照
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的诗

李清照的一生也是极为悲惨,特别是晚年一个人流落到江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当时的丈夫赵明诚也已比逝世了,这对于李清照来说可谓是孤苦无依,所以他在江南过着贫苦的生活;不过这一时期,她创作了很多凄美之作,有一些作品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大家最耳熟能详的经典,譬如这首《题八咏楼》,那就是一首名篇佳作。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虽然大家对于李清照比较熟悉的还是词,其实她的诗歌同样是一绝,也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一些经典的作品,也是可以媲美唐诗,在这首《题八咏楼》一诗中,她把那种悲痛之苦,还有感伤之怀,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也就使得这首词处处充满了忧愁,同时也有着她对于人生的理解。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是生活在浙江金华,当时北宋已经成为了历史,丈夫赵明诚也早已逝世,这些都成为了才女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在这一时期她感受到了那种无奈,还有悲痛之苦,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一首比一首伤感,道尽了人生的无奈,还有一生的委屈。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还是要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还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这首诗。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而且她的作品,也是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这首诗中看似写得很普通,其实每一句都气势磅礴,从而表达了她对于人生的看法,还有对于当时形势的点评,可见在她的身上,还有军事家的天赋,只是无奈她是一位女人,无法和男一样去到战场建功立业。

那这首诗写得也是极为巧妙,开篇的两句是写了当时内心的处境,并且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从而也是使得这两句显得别具一格,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立马能够感受到才女的孤独,还有骨子里的无奈,“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这两句诗也是比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现在我一个人登上了这八咏楼,只好是放下所有的忧愁,让这些忧愁都留给后人。

李清照在第一二句其实是表现出了一种无奈之感,同时也让这两句显得更具有感染力,但是到了下面的两句,则是有着她对于人生的思考,还有对于当时形势的点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个地方是战略要地,并且是水道密集,可以深入到江南三千多里地,只要控制了这个地方,可以影响江南十四州,所以这是一个战略要地。在这里李清照表现出了她的军事才能,可见她不仅诗写得好,人长得漂亮,另外对于军事也有研究。

李清照的词那是一绝,而她的诗歌同样脍炙人口,这首《题八咏楼》虽然看似很普通,写得并没有什么特色,可是每一句都很有气势,从而让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成为了一首难得的经典名篇,这样的作品,也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只要能够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再来读这首诗,那么一定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无奈,还有骨子里的悲痛之苦。北宋成为了历史,而对于李清照来说,她始终是处于悲痛之中,也希望可以收复北方的失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查看详情>>
9

李清照具有代表性的七首诗词作品赏析,词中体现了什么感情?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下面一起来看看李清照最具有代表性的七首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是一首小令,篇幅短小精悍,虽然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个子,却写得曲折委婉,极其富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是一首小令,篇幅短小,虽然只选取了几个常见片断,便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醉花阴·重阳》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此时丈夫赵明诚不在自己身边,在重阳佳节的时候自己一人承受着离具之苦,通过把酒赏菊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