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老子思想

发布时间:2020-07-07
1

老子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思想?看看老子与他老师之间的故事

老子
老子的故事

老子的启蒙老师商容,病重时把非常重要的思想传授给老子。

启蒙是人生重要的开始,犹如一张白纸,想要写一篇好文章,或者要画一幅美好的图画,全在于下笔时的构思。又如建设一栋大楼,将来能否坚固,在于地基是否巩固。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又《中庸》载:「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因而在学习某一些事物时,事先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必须有好的老师,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有美好的结果。修行必须遇到明师指引,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再加上自己的精进,那就具备成道的要件了。

老子小时候就拜商容为师,加上自己勤奋学习,奠下未来良好的基础,以下述说老子与商容的一些故事。

传说老子小时候勤奋好学,曾拜一位精通殷商礼仪的商容(又称常枞)为师。

有一天,商容病重,老子赶忙前去探望。商容看到老子来了,很是高兴。老子跪在老师的床前,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病得那么严重,有什么话要教诲弟子呢?」

商容摸着老子的头问说:「当你乘车经过故乡时,为何要下车呢?」老子回答说:「大概表示不忘本吧!」商容点点头说:「对!对!」

又问:「从高大的树旁走过,为何要弯腰伛背快步走过呢?」老子回答说:「大概是表示尊重老一辈吧?」商容高兴地说:「是啊!是啊!」

商容想,真正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柔弱不争的道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张开嘴巴,让老子看,然后问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回答说:「在啊!」

又问:那牙齿呢?

老子说:老师高寿,你的牙齿已经掉光了。

再问:你知道我这么问你的用意吗?

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诚恳地说:「你是老寿星,牙齿虽然没了,但牙齿依然完好。这不就是因为舌头是柔软,而牙齿是刚强吗?」

商容满心欢喜地说:你说的不错。舌头因为柔软而能存在长久,牙齿因为刚强而先掉光了。不仅舌头牙齿是如此,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如此呀!现在你明白这个道理,我已经把最根本的道理教给你了,希望以后你多守柔弱不要争强,这才是根本安身立命之道。」

老子回答说:「弟子谨记老师的教诲。」

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许多的现象都在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所谓的「滴水可以穿石」,又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都是非常好的证明。

当两个人意见不合时,很容易坚持己见而发生冲突,此时如果能够退让一步,即可结束争吵,事情就有转寰的余地,双方都可海阔天空,清新美好的局面,必可出现。

查看详情>>
2

我们看老子思想观念,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哲学道理呢?

老子
老子思想

老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另外一座高峰。如果说儒家学说是一种热情的哲学,道家就是一种冷笑的哲学。老子认为自然有他自己的运行规律,是人力所无法达到和干涉的,人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在自然运行的规律中自由地生活。愚蠢的人才会做那些没有意义上的事情,所谓人生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子的智慧是一种冷眼旁观置身事外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把人放在人生的顶端,去观察社会,这样我们就会更加达观和通透。好玩的国学认为,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在宇宙哲学方面,老子是典型的自然哲学主义,他的道就是天道,是自然之道,是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在政治哲学方面,老子是典型的无为哲学。他提倡统治者要奉行无为而治的治理原则,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瞎折腾,用无为虚静之道来治理国家和人民。在生命哲学方面,老子奉行的是知雄守雌、贵柔之道,老子认为一切看似柔弱的东西,恰恰是最为强大的。他经常举例子说,活人的身体是柔软的,只有死人财坚硬,充满生命的树木是柔软的,而枯槁的草木是坚硬的,牙齿坚硬则容易脱落,而柔软的舌头则不会,看似柔弱的水,却可以水滴石穿等。所以,在人生哲学上,老子奉行的知雄守雌、贵柔守弱、甘为人后的人生哲学。

在了解了老子的哲学系统之后,我们来看看这段话: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翻译成现代文:“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恢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恢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在这段话中的一个重点是知,问题是你要知道什么是雄,什么是雌,什么是强,什么是柔。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证主义者,他主张,事物之间是对立存在并且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明可以转化为暗,强可以转化为若,黑可以转化为白等。人要把自己安放在何处,关键是你要懂你可以在何处与应该在何处。在这段话中,老子说,你明白什么是雄强,什么是柔弱,我可以处在雄强的位置,但是我主动选择柔弱的位置,这就是老子的知雄守雌、贵弱尚柔的思想。

老子最崇尚的是水,他常说上善若水,为什么水是天下最好的东西,因为唯有“水几于道”,道之所以能够循环不息,是因为它具备了柔弱的特点。老子在水的自然规律上,总结出了人生的黄金法则,这就是“贵柔守雌”。你看古代帝王多以“孤家”、“寡人”来...

查看详情>>
3

老子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那老子思想分为哪两个方面呢?

老子
老子思想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他先是学习儒家的教义,但是后来觉得繁琐,所以自立门派,创建了道教,一时门徒众多。那么作为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张到底有哪些呢?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并且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不能强加干涉,要尊重自然。分开来讲,老子的思想主张分为政治上和权术上。

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了。他认为国家应该消极应对敌国的战争,不应该积极发动战争,最好的进攻是防御。觉得即使和其他国家相距非常近,也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不过这一主张受到的支持并不多,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群雄都是积极的开拓疆土,保家卫国,所以老子的思想主张不受欢迎也很正常。

而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觉得凡事都有双面性,不能过于强求,否则可能会造成更加不好的后果。这个主张比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值得人们研究。

当然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主张远远超过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所以说,老子被后世人如此崇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很多主张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即使是拿到现在这个社会也依旧是比较先进的思想,难怪后世人会将老子神话,甚至连历代皇帝也会特意去祭拜。

老子化三清是什么意思

老子化三清,是对道的延伸,道的发展,道的未来。其实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并且以它的宽容包容着所有的事物。

老子以道来阐释世间万物的来源,在他看来,道演化着万物,然而道的变化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人的生命那样,来的很自然,去的时候也很简单。所谓的道法自然,道的自然发展规律自有它存在的原因。就如同所有的事情的都有两面性,正反两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都不以任何人而改变。既然世间的万物都能相互转换,又何必担心祸福呢?因为祸福是相依的。人世间的万物都是有和无的共同体,所谓的无相生,就可弥补世间万物的有无。而所谓的天的道,不过就是天的自我衍生的自然法则。百姓不会轻易地讨论死亡,是因为上天给了他生的厚念。道家是有着三清原的,即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家上神。有传说认为这三位神是七化成的,于是才有了后世的一气化三清。道家遵循自然,认为宇宙的来源是道。所谓的道就是宇宙中的气,这才解释了道家的众位上仙都是由气化成的。老子的一气化三清就是由此而来。

这就是所谓的道的演变,道即自然,道法自然,道的哲学本是道的未来。道生一,一生二的道的追求,就是对道的终极探索。人无知自而无畏,老子化三清本就是他对道的理解。

就像塞翁失马的典故中所说的那样,他丢了马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然而他自己却觉得并不一定,后来他丢失的那匹马带回来一匹身姿矫健,血统纯正的野马证明了当初他所说的。然而当得知自己获得一匹良马时他又担心会有什么祸事会发生,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他的儿子就因为训练那匹野马被摔伤,而他的儿子也因为这样逃过了兵役,这个典故充分体现了老子在书里所说的灾难和好运都是相互依赖的这一...

查看详情>>
4

老子思想是汉初至汉武帝以前的社会主流思想吗?可以从老子简介里看出端倪

老子
老子简介

中国文化的二大圣人都诞生在公元前6世纪,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老子比孔子大一辈,也就是二十多岁。孔子活了73岁,是高寿的人。老子活了98岁,甚至有的说活了160岁,恬淡虚静的修道士心境发挥了作用。孔子去世,老子还活着。

老子姓李,名耳,所以庄子、列子和《淮南子》都称呼为老聃,有时也称老子。老子得名,显然是因为年纪特别大,远近闻名,这是中国的尊老传统,老子就是今天的老先生。在中国古代能够尊称老的就老子一人,孔子也没有资格称老。

没有司马迁的记载,老子的真正姓名都可能无人知道了。后代学人对年纪大的尊师称“老”就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子原来是古代的一个爵位,后来变成对大学问家的尊称,孔子、曾子、孟子都是如此。老子是老与子的合称,意思就是年纪特别大的德高望重的老师。

唐朝皇帝姓李,以老子为荣,唐玄宗特别喜欢老子和他的学说,特别赐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把老子的书称为《道德真经》,又亲自为它作注。

上个世纪中期,西方学者雅思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就是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世界文明史上诞生了几位思想巨人,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印度诞生了佛陀。

这是巧合吗?还是另有安排?极盛一时的君王和军事统帅世代都有,但思想巨人的诞生却很稀少。老子无疑是这样的世界级的思想巨人。思想巨人提供了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东西,捍卫了人的尊严。

《楞严经》说:诸可还者,皆非是汝。不可还者,非汝是谁?这就是人的定义中最精彩的一个,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人下这样一个定义,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才恍然大悟。能够归还给人工智能的都不是人的本质。

现在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的本质的领地正不断缩小。我们将不得不为人的本质发愁,甚至不得不捍卫人的本质。人工智能专家对围棋大师的表现不屑一顾。但他们对人类思想巨人的作品非常尊敬,或者说这是人工智能专家唯一尊重的人类作品,思想巨人的思想才是人的本质。

我们现在来看看老子这位思想巨人。老子是一位真正的修道者,是远古时代修道运动的继承者。老子的思想不是孤零零的,而是代表华夏文明在五千年前兴起的时候就有修道运动,黄帝、混沌氏就是太古修道运动的模糊记载。孔子把老子一派的思想称为方外之人,而称自己为方内之人。

据司马迁记载,老子原来是周朝的太史,博览群书,精通古代往事,也知道未来的趋势。老子看到周朝衰败,不可复兴,就西出函谷关,离开华夏大地。这时函谷关官员关尹,他也是一位修道人,善于观察天象,看到紫气东来,知道有圣人经过。关尹一看是老子经过此地。出了函谷关就不是华夏了,关尹知道老子去意已决,就强留下老子为他著书,于是老子碍于老朋友的面子,就写了《道德经》五千言。

关尹为华夏文明做了一件功盖千秋的好事,不然我们今天就看不到《道德经》了。没有《道德经》,我们的文化就失去了一半。

我们今天的思想中不知不觉都植入了老子的思想逻辑,即使你没有学过《道德经》,也是如此。这就是文化。我们的知识架构并不牢固,需要深度学习和...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