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扁鹊的台词25句
1、秦始皇:
1、扁鹊:
2、任桓之:
3、宋江:
4、花木兰:
5、韩信:
6、李世民:
7、陈胜:
8、鲁智深:
9、慕容:
10、赵匡胤:
11、陈圆圆:
12、虞姬:
13、秦琼:
14、商鞅:
15、成吉思汗:
16、李师师:
17、西施:
18、项羽:
19、秦始皇:
20、赵飞燕:
21、曹操:
22、澹台明:
23、刘伯温:
24、杨延昭:
25、关羽:
查看详情>>与“扁鹊的台词25句”相关的文章
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本名叫什么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医,传说扁鹊以其绝世的医术治好了一个将死之人,号称起死回生,扁鹊的医术真的这么高明吗?扁鹊真的姓扁吗?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本名叫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神医扁鹊的真名以及他三兄弟的故事吧。
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本名叫什么
秦越人。
扁鹊(约dao前401年-约前310年),原制姓秦,名越人,一名缓,号卢医、扁鹊,中国战国时代医师。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
传说中东周战国时期姜齐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人。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中医学之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均佚。相传《难经》亦为扁鹊所著。学界一说扁鹊乃古代良医的称号,非特定一人。
扁鹊的医术有多好
扁鹊年轻的时候,一直生活在河南任丘县,这个地方是古代的交通要塞,人来人往,各地赶车出游的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于是,年轻的扁鹊就在这个地方开了一家客店,用于供给往来客人吃饭,住宿或是其他服务。扁鹊待人十分真诚,很善良,所以客店的生意很好,方圆百里都十分出名。
中医的切脉诊断之法,就是扁鹊所奠定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医学之先驱,在后来甚至盛传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其实这一说法虽然是夸大了些,但并非空穴来风。一日扁鹊路过虢国,听闻虢国太子死了,便询问原因症状。后来扁鹊断定其实太子并没死,只是“尸蹶”而已。扁鹊便以绝世医术,以针扎热敷疏通其气血,后来太子就恢复正常“活”过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传说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的原因。虽然现在看来并非真的起死回生,但在当时来说,也是极了不起的医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乡两城山出土的4幅东汉画像石《扁鹊针灸行医图》,为一半人半年之状。同期出土的汉墓彩绘帛画《老妇问医图》所绘神医扁鹊为人身鹊首之状。
扁鹊三兄弟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这便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扁鹊三兄弟故事。
那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对于我们平时的自身健康保养又有什么启示呢?真正的健康保养需要始终遵循“营养均衡,控制热量,作息规律,多喝水勤运动,并以预防疾病为主”的方针,这是听从扁鹊大哥建议一类人—智者 的做法;查隐患,重保健,发现有亚健康的问题及时处理,把慢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际,这是听从扁鹊二哥建议一类人—聪明人的做法;等出亚健康问题转化为慢性疾病了再处理,请高超的医学...
查看详情>>历史上扁鹊见蔡桓公是真的吗?扁鹊到底是怎么死的
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是春秋时期家喻户晓的神医。扁鹊的本名为缓,姓姬,只是因为他的医术实在是太高超了,于是当时的百姓就将上古时期神医的姓名来称呼他,以示世人对他的尊重,扁鹊后来所做的一切也很对得起这个称呼。
公元前357年,已经出师的扁鹊被蔡桓公召见。当扁鹊看到蔡桓公后,停顿了一下对蔡桓公说:“我仔细观察了您的皮肤,您的皮肤可能有点小问题,需要及时的医治。”但蔡桓公并不相信扁鹊所说的。无奈之下,扁鹊只得放弃帮蔡桓公治疗。等过了十几日,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扁鹊又跟蔡桓公碰到了,扁鹊又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肤之中,需要及时的医治啊。”但蔡桓公还是不相信扁鹊说的话,继续不理睬他。时间匆匆而过,十天之后,扁鹊又见到了蔡桓公,他对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在肠胃之中了,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这一次,蔡桓公还是不理睬他。等到扁鹊再次见到蔡桓公时,他一看蔡桓公转头就跑了,蔡桓公感到很奇怪,就派人去问他为什么。
扁鹊告诉他们说:“我第一次时发现蔡桓公的病在皮肤里,只需要喝碗药就可以了;第二次时,病已经深入到了肌肤里,需要用针灸来治疗;第三次时,病已经转移到了肠胃之中,需要加大治疗的力度,但也能治愈;但这一次,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这已经不是我能治疗的了。”说完这番话后,扁鹊就离开了这个国家。果真在不久之后,蔡桓公就病发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扁鹊见蔡桓公的道理
神医扁鹊年轻的时候曾帮一个贵族管理客栈,有一个名为长桑君的人会经常来客栈居住,扁鹊一直很尊敬他,认为他不是一个普通人。有一日,长桑君对扁鹊说自己已经很年迈了,想要找一个继承人,问扁鹊愿不愿意跟他学医,扁鹊答应了他,尽得其真传,学的一手好医术。
公元前357年,扁鹊被蔡桓公召见。扁鹊见到蔡桓公时,仔细观察了一下蔡桓公,并对他说:“您的病在皮肤之中,需要治疗。”但蔡桓公并没有相信他。第二次时,扁鹊又对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在肌肤之中了,应该治疗了。”蔡桓公还是没有听他的话。十天之后,两人再次相遇,这一次,扁鹊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转移到了肠胃之中,要尽快治疗。”但无奈蔡桓公认为自己很健康,根本不用治疗。时间匆匆而过,十天之后,两人再次相遇,这一次扁鹊没有再对蔡桓公说什么了,而是转头就走。
蔡桓公见扁鹊这个样子感到很奇怪,就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走了。扁鹊说:“第一次时只需要喝碗药就行了,第二次是只要针灸一下就好了,第三次要两种相结合,但第四次时就已经无药可救了。”果真不久之后,蔡桓公就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的事情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道理:一是不要忌讳看病,要相信医生的话,不要盲目的相信自己身体健康;二是医生在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不要一上来就对病人说你有病,这样的说法太直接了,也难怪病人会不相信;三是一定要把握住机会。蔡桓公刚开始时明明就有机会治好自己的病,但他一直拒绝扁鹊给他治病。等到真的生病了,神医扁鹊却已经离开了,蔡...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扁鹊见蔡桓公是真的吗?扁鹊到底是怎么死的”相关的文章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场阴谋?蔡桓公的身份不简单
扁鹊见蔡桓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考证蔡桓公为齐国齐桓侯,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第三代国君,叫齐桓公。
此齐桓公是那个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吗?如果不是,按照古人对名字的忌讳,为何战国时期的君主,会使用齐桓公这个名讳?
通过深入的了解,原来这是一场阴谋。
这场阴谋是从一次占卜开始,春秋时期,有个国家叫陈国,陈完是陈历公的儿子,陈完出生时,陈历公找周朝太史为其卜卦,卦象说:“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翻译过来就是说:“陈完会去姜姓国家,并且在他国慢慢壮大,最后这一支会昌盛起来。”
后来陈国发生动乱,陈完没能即位,担心自己会被牵连,于是逃到了齐国。这个时候齐国的统治者便是春秋五霸之首姜小白,又叫齐桓公。
陈完到了齐国,齐懿仲将女儿嫁给了他,陈完为了与陈国脱离关系,于是将陈氏改为田氏。
田氏一直在齐国发展,每一代都能服侍齐国国君,等到了齐景公这一代,齐景公重用晏子想恢复祖上荣光,于是各处征战。而当时的田氏在齐国也有了一些势力,在收百姓赋税时他们用小斗称量,放租时用大斗称量,悄悄的给百姓恩惠,景公得知后也不加禁止,觉得有利于民。后来晏子劝阻景公,景公也没有听从,于是晏子在一次出使晋国时对叔向说到:“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
齐景公临终前,景公废长立幼,致使景公死后不久,陈(田)乞乘虚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经过春秋时期到战国的发展,田氏在齐国发展的越来越壮大,加上齐国君主也越来越昏庸无道。
等到齐国传到康公时,康公沉迷于酒色,不理政事,田太公便将康公迁往海上。
太公田和与魏文侯会晤,请求魏文侯汇报周天子为侯位,周天子和诸侯承认了太公的地位,田和被立为齐侯。
而后的齐桓公为田齐第三代君王,名叫田午,这场田氏家族与齐国姜姓吕氏之间的战争史称:“田氏伐齐”。
扁鹊见蔡桓公,发生在战国时期,蔡桓公便是齐国田午,此齐桓公非彼齐桓公。
与“扁鹊见蔡桓公是一场阴谋?蔡桓公的身份不简单”相关的文章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蔡桓公身份成谜,扁鹊到底是给谁看病?
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其中有一段: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讲的是神医扁鹊看出蔡桓公有病,蔡桓公却不以为然,认为医生总喜欢无病找病,来显示自己有能力,最后由于病情的拖延,蔡桓公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病死的故事。成语“讳疾忌医”,就是出自于此。
后来,在一些电视上看到,扁鹊见的是齐桓公,在一些史籍上看到的也是齐桓公。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中:一日,游至临淄,谒见齐桓公。奏曰:“君有病在腠理,不治将深。”桓公曰:“寡人不曾有疾。”扁鹊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也有记载,除了见的是齐桓公,内容基本上相同。
那么扁鹊到底是给齐桓公看病还是蔡桓公?
历史上有两个齐桓公,一个是春秋初期,第一个春秋霸主姜小白;另一个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公元前391年,齐国相国田和废齐康公,自立为齐国国君)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田午。蔡桓公,春秋时期蔡国历史上并没有这位国君。
就以上的分析,首先可以排除蔡桓公,原因是史上没有这个人。
蔡桓公这一称号出自韩非子所写的《韩非子·喻老》一文,《韩非子·喻老》主要是通过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来阐述道理的,既然是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基础的。
第一种情况是可能没有蔡桓公这个人,韩非子当时写《韩非子·喻老》收集资料的时候,故意刻画出蔡桓公这一形象,毕竟用国君当故事的主角,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第二种情况是韩非子根据传说和故事来编写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把齐桓公写成蔡桓公。
那么到底是春秋初期的齐桓公还是战国时期的齐桓公呢?
只需要知道扁鹊是哪个时期的人,就知道到底是哪个齐桓公。
通常来说,神医扁鹊,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史籍有关扁鹊的记载,时间跨度十分大。从最早的公元前714年给蔡桓公看病到最后的公元前309年见秦武王,如此算来,扁鹊出现在400多年之间,人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很难断定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医术高超者的通称,那时只要医术好都可以称为扁鹊,扁鹊可能不是一个人,可能是一群人,就不难理解扁鹊在400多年间不断出现。这一期间出现的“扁鹊”,可能是李神医、张神医们,都被称为"扁鹊"。
记载公元前714年,给蔡桓公看病,齐桓公姜小白公元前685年才即位,更不用说以后的战国时期的田齐桓公田午,韩非子记载的时间估计有误。
通过扁鹊是哪一时代的人来判断是哪个齐桓公的方法是不行的,那么通过两个齐桓公的人品和事迹来判别。
先来看看齐桓公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早年励精图治,开创霸业,晚年却昏庸无能,最终在齐国内乱中饿死。并没有记载姜小白晚年生过大病最终病死,那么扁鹊见的是齐桓公,不可能是姜小白。
再看看齐桓公田午,田氏代齐后,田午是齐国第三位国君,但他是杀了兄长田剡后自立成君的,即位初期,他面对内忧外患,奋力...
查看详情>>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蔡桓公身份成谜,扁鹊到底是给谁看病?”相关的文章
扁鹊见蔡桓公说了什么?蔡桓公为何坚决不同意扁鹊给自己诊治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今雄县鄚州镇)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后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
扁鹊见蔡桓公是怎么回事呢?扁鹊进见蔡桓公三次,对蔡桓公说到蔡桓公有一些毛病,但是蔡桓公没有一次相信扁鹊,最后导致病入膏肓,自食恶果。那么扁鹊见蔡桓公时是怎么说得呢?为什么蔡桓公不同意扁鹊为自己诊治疾病呢?
扁鹊第一次进见蔡桓公的时候,站在蔡桓公面前,对蔡桓公说他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毛病,如果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的回答只有四个字“我没有病”,无奈,扁鹊离开。第二次,过了十天后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对其说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倘若再不诊治,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只可惜才皇宫依旧没有理会扁鹊,蔡桓公依旧还是没有理会扁鹊,还满脸的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来进见蔡桓公,扁鹊对蔡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越发的严重。这一次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扁鹊,扁鹊只得离开,而另一方面蔡桓公更加不高兴了。隔了十天后扁鹊远远的看见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就派人去问,扁鹊就说原先的小毛病在皮肤纹理里,之后再肌肉和肠胃里都可以用针灸、汤药治好,只可惜现在病已经进入骨髓里了,我是没有办法医治了,因此现在的我是不会要求要给他治病的了。
果然五天过后,蔡桓公身体疼痛难忍,只好派人寻找扁鹊,只可惜此时的扁鹊已经逃到了秦国,遂蔡桓公病死。
扁鹊见蔡桓公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的事情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道理:一是不要忌讳看病,要相信医生的话,不要盲目的相信自己身体健康;二是医生在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不要一上来就对病人说你有病,这样的说法太直接了,也难怪病人会不相信;三是一定要把握住机会。蔡桓公刚开始时明明就有机会治好自己的病,但他一直拒绝扁鹊给他治病。等到真的生病了,神医扁鹊却已经离开了,蔡桓公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
查看详情>>与“扁鹊见蔡桓公说了什么?蔡桓公为何坚决不同意扁鹊给自己诊治”相关的文章
扁鹊见蔡桓公发生了什么?蔡桓公到底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扁鹊见蔡桓公》。该文大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扁鹊是春秋时名闻天下的良医,有一次,他去拜见蔡桓公。
谈话中他发现蔡桓公有病在身,只不过“病在腠理”,刚染疾病,症状不明显,却是治疗的最佳时机。然而桓公根本不信,以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打发走了他。但扁鹊本着“医者仁心”的原则,十天后再来告诉桓公“病已深入肌肤,此时治疗也还有机会”,但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只好离开。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见桓公,大惊道:“您的病已经深入肠胃,现在治疗虽然要费些功夫,但也可以治好。”桓公依然不听。
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桓公,远远一望,转身就走。桓公感到很奇怪,连忙派人前去追问。扁鹊摇摇头对来人说:“现在君侯的病已经深入脊髓,我也无能为力了!”五天以后,桓公突然发病,急忙派人去请扁鹊。哪知扁鹊早已料到桓公不可救药,躲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重而死。
这篇文章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文章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人要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但今天我们说的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也不谈蔡桓公如何讳疾忌医,以及文章所要通过这件事阐明的道理,而是要说说这个并不存在的“蔡桓公”。为什么说他并不存在呢?按照人们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的称呼,蔡桓公自然应该是蔡国人。而当时的确有一个蔡国,但是在公元前447年,蔡国就被楚国灭国了。而且,从当时蔡国历代国君的爵位来看,他们只是被封为侯爵,而非公爵,所以,蔡国只能有蔡桓侯,而没有蔡桓公。
再来看扁鹊,扁鹊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也就是说,扁鹊的出生大约在蔡国灭亡后四十年,那么,扁鹊怎么会到蔡国去呢,难道是穿越?所以,这个“蔡桓公”必定是不存在的。那么扁鹊有没有给当时的诸侯王看过病,有没有如文中“蔡桓公”同样经历的诸侯王呢?有,他就是齐桓公。但这里说的齐桓公并非春秋时称霸的齐桓公,而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的齐桓公。历史上为了区别,称他为“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他本名叫田午。
据史料记载,田齐桓公,是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也就是说他是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的。他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到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变化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发现他已病入膏肓,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去了,结果没多久田午就病发而死。
由此可见,“扁鹊见蔡桓公”其实应该为“扁鹊见齐桓公”。关于这一点,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连海老师...
查看详情>>与“扁鹊见蔡桓公发生了什么?蔡桓公到底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相关的文章
扁鹊见蔡桓公是真的吗?历史上是否存在蔡桓公一人
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医,而在《韩非子》中的短篇《扁鹊见蔡桓公》,不仅让扁鹊的高超医术赫然纸上,也让扁鹊在后世妇孺皆知。可是据学者多方考证,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蔡桓公这个人,那么这则脍炙人口的短篇,是韩非子的胡编乱造,还是不小心写错了呢?
扁鹊(公元前407年 - 公元前310年【此生卒年月成疑】),姬姓,秦氏,春秋时期著名神医,因为医术高超,人们把他比作吉祥的喜鹊,故而得“扁鹊”一名。扁鹊开启中医学的先河,奠基“望闻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此四法被称为望色、听声、写影以及切脉,据传扁鹊著有中医典籍《难经》传世。
扁鹊少年时求学于名医长桑君,学成后周游列国行医救人并传播医术。扁鹊是名满天下常为国君治病,他在秦国为秦武公治病时,受到秦太医令李醯的嫉恨,后来被李醯派刺客刺杀身亡。
扁鹊诊断病理精于望色,可以通过气色诊断病症以及病症的演变,在《扁鹊见蔡桓公》文中,神医扁鹊通过望色法诊断出蔡桓公有病,病位在体表,病情属尚浅阶段,但如不及时医治则会加重病情。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看看自己就能诊断出病情,觉得扁鹊是在妖言惑众,加之蔡桓公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全身并无病痛感,所以拒绝了扁鹊治疗的建议。
扁鹊第二次见到蔡桓公时,他提醒蔡桓公已经深入血脉中,如不治疗将来会很危险,蔡桓公再次拒绝了扁鹊。到扁鹊和蔡桓公第三次相见时,扁鹊告诉蔡桓公已经出现在肠胃,病情在恶化,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危及生命,蔡桓公再一次拒绝。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时,蔡桓公身体已经出现不适,扁鹊说病位已深入骨髓无法医治了,不久蔡桓公病发去世。
扁鹊见蔡桓公,见的究竟是谁?历史上压根没有这个人。
“蔡桓公”即“蔡桓侯”说
这则故事反映了扁鹊高超的医术,是后世传颂他医术的有力证据。可是有学者认为这是韩非子杜撰出来的故事,其依据是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蔡桓公。确实,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蔡桓公这个人,只有一个蔡桓侯,那么是不是韩非子的笔误,将蔡桓侯写成了蔡桓公呢?
据《战国策》记载:扁鹊最后的行医记录,是在公元前309年为秦武公治病,后来受到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恨,被李醯派刺客刺杀身亡了,而蔡桓侯在公元前695年就去世了,扁鹊要两百八十多年后才出生,并且公元前447年蔡国就灭亡了,扁鹊怎么可能见过蔡桓侯呢?
“蔡桓公”即“齐桓公”说
还有人认为,韩非子所写的蔡桓公其实是齐桓公,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所持蔡桓公是齐桓公观点的人,其依据是这样的:扁鹊周游行医来到齐国,齐桓公热情的接见了扁鹊,简单的寒暄之后,扁鹊对齐桓公说他得了病,需要及时治疗。只是简单的谈话就能看出人得病,普通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觉得不爽,更何况是极爱面子的君王,齐桓公表示身体状况良好,拒绝了扁鹊。
不久齐桓公感觉身体不适,请扁鹊医治,扁鹊见到齐桓公后觉得已无力回天,随意治疗一番便逃到了秦国,公元前356年齐桓公病逝。
当然这则故事里的齐桓公,并不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霸主齐桓公为姜氏...
查看详情>>与“扁鹊见蔡桓公是真的吗?历史上是否存在蔡桓公一人”相关的文章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预防疾病往往比治疗更有效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神医扁鹊曾经和魏文王有一场精彩的对话,生动地阐述了“治未病”的观点。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那么请问,在你们三兄弟中,究竟谁的医术是最好的呢?”
扁鹊回答道:“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差些,而我是三个人中医术最差的那一个。”
魏文王紧接着又问道:“那为什么你在兄弟三人当中是最出名的呢?”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病人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不适,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这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因为他治未被病,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明显,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有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扁鹊借用兄弟三人的对比,把一个深奥的问题讲的浅显明了,生动准确,“治未病”应当是指医技高超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归纳出客户的综合健康风险评估状态,并对此通过一定的防治干预手段以阻断其发展,从而使这种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的整个过程。 其应当属于养生保健和疾病早期预防干预的范围。
“治未病”是中医的健康观,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治服瘟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它看破了中医的一些本质问题,为暗夜摸索中的医者指引了一条“金光大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现代各种各样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高科技智能仪器及早对身体进行针对性筛查,发现这种潜病态,发扬传统中医博大宽容的心态——取长补短,采用中西医比照的方式,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化制定干预调理方案,以求将这种潜病态消灭在萌芽状态,争得健康最大化。
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预防疾病往往比治疗更有效”相关的文章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是怎样的?教会我们两个做人的启示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他被很多人尊称为医祖,这位医生就是扁鹊。扁鹊的医术非常高明,说的夸张一点甚至可以用超神来形容。扁鹊这位神医的名声特别大,他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扁鹊可以随着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来变换自己的医治范围和医治手段。
扁鹊简介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今雄县鄚州镇)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
扁鹊的诊断技术
诊疗技术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这一天,魏文王突然问扁鹊了一个问题,他说:“扁鹊你们家总共有兄弟三个人,你们三个人的医术都很棒,那么到底哪一位的医术水平才是最高的呢?”扁鹊回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排名第二,而我则是最差的。”魏文王非常疑惑,他又问道:“那为什么医术最差的你却如此出名呢?”扁鹊又回答说:“大哥主要是在病人的病情发作之前对她们进行治疗,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不知道他可以提前铲除病因,因此大哥的名气根本没有办法让很多人知道。而二哥治病主要是在病人刚刚发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仅仅可以治那些很轻的小病,因此他的名气也不是很大。而我跟他们两个不同,我治病主要是在人们病情都极其严重的时候,很多人都可以看见我在经脉上放血,穿针在皮肤上,做很多大的手术,所以大家都认为我的医术最为高明,所以名气很大。”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教会我们两个做人的启示:
启示一:各有所长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扁鹊的大哥最最擅长的是“提前控制”,他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长久的眼光,因此他总是可以帮助看病的人们把病扼杀在摇篮里,让人们有效的减小了生大病的可能性。扁鹊的二哥最擅长的是“中途控制”,他有着出手迅速,做事情果断干练的特点,他可以有效的帮助广大人民免受大病的折磨。
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多多少少有过感冒的经历,虽然感冒是一个小病,但...
查看详情>>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是怎样的?教会我们两个做人的启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