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晋文公守信

发布时间:2020-07-07
1

历史上晋文公最后当上了名副其实的霸主,全靠晋文公守信才能得到霸业

晋文公
晋文公守信

人间世事,复杂多变,若全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未必有好的结果。反之,退避三舍,也未必是委曲求全。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守信用、重承诺,审时度势,礼让在先,抓住时机,最终成就百年霸业。

身陷困境逃亡在外

春秋时期,晋献公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申生为太子,乃仁德君子,具长者之风,深受国人爱戴。重耳亦贤,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

晋献公讨伐异邦,得美女骊姬。后骊姬为献公生育一子,取名奚齐。骊姬意欲让其子嗣君位,于是设计陷害太子申生。接着,骊姬又进谗言,说重耳、夷吾亦为申生同谋。重耳、夷吾听说后,赶紧悄悄逃亡。

重耳辗转于各列侯国,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楚国。当时的楚国,在楚成王的领导下,正值强盛。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时贤人,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成王设宴招待重耳,酒酣耳热之际,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托您的福,我若真能回国当上国君,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一“舍”。退避三舍,就是退让九十里的意思。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派兵护送下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重耳43岁出逃,62岁回国,流亡在外19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国君。

勤勉治国初现峥嵘

晋文公即位以后,勤于修政,励精图治。

国泰民安后,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晋文公是位有野心的政治家,他不屑于小富即安,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霸主。

晋文公听从孤偃等人的建议,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中原才是有理有据的事情。

恰好其时,周襄王胞弟王子带联合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逃居于郑国,并告难诸侯。于是,晋文公亲率大军,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撇开秦国,把狄人打败,又杀了王子带和一群叛乱的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周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赠送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给晋文公。这样,晋国即在国力上更添一筹,平定周王室内乱,在诸侯中又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当时,东方齐国的霸权已经衰落,南方楚国的势力发展到黄河流域。晋文公早已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晋国国力日渐昌盛,人口增长很快,于是,晋文公把原有的两军扩大到三军,积极做好充足的准备,意欲与楚国争霸中原。

城濮之战决胜霸主

又两年,楚成王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援。晋文公的智囊团力挺晋文公救宋。

晋军出战,攻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迫使楚军北上。楚成王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退兵。但大将子玉刚愎自用,不顾形势变化,仍率楚军杀向晋军驻地。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向后撤退。晋军的将士很不理解,仗还没打,怎么就退了呢?

晋文公说:当初我在楚国时,受到楚王的厚待,因此曾在楚王面前答应过,如果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即使这一仗败了,我们也要履行诺言。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

查看详情>>
2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原来是靠守信得到的原国和卫国

晋文公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打原国

晋文公攻原是一篇文章,出自韩非子。他写了很多民间流传的典故,这篇关于晋文公征战故事,除了提出君主通过诚实守信可以更好的顺应人心治理国家得天下外,还列举了君王明察下情的重要性。韩非子写文的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们提出各种强国称霸的方法。

晋文公重耳曾经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齐国楚国和秦国的帮助,等到他重新回到晋国开始统治晋国的时候,他又该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呢?晋国国力逐渐强盛,开始扩大晋国势力范围。韩非子指出虽然晋文公可能与曾经有恩于他的国家对战,但是晋文公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一定会兑现许下的诺言,这样的君主最后才能够得到人心,称霸中原。

晋文公攻打原国就是一个例子。晋国在出兵原国的时候只准备了十天的粮草,晋文公作出约定,如果十天后原国没有打败,就退兵。所以希望晋军能十天内取胜。两军僵持,原国的粮草也快用完。而到了约定的日子,晋文公果然如约退兵。

退兵前,原国细作提供情报,再多三天原国可以攻克,军内大臣也都纷纷劝晋文公再拖迟几天。晋文公却回应,说为了得到原国,而破坏了自己的诚实信用,认为不值。晋文公退兵后,他的诚实守信却传遍了原国。原国老百姓认为晋文公是一为好君王,都愿意归属于他。因此晋文公虽然没有攻打下原国,却反而得到了原国民心。

韩非子还在文章里列举了具体的诚实守信应该如何做到,以及身体力行的去实行的例子。诚实守信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去遵守。在与朋友相交,与群臣们制定策略,在对待百姓上,都应该重视信誉,有了信誉,才能真正的使得朋友真心支持相助,贤臣们进行辅佐,百姓们真心拥护。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国家会治理不好,会强大不起来呢?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重耳曾经被迫逃离晋国在各诸侯国间辗转流离,重耳受尽人间苦难,在外逃亡的十九年,他遭遇了各种待遇,有对他冷眼相看的,也有有恩于他的。重耳九死一生,经历重重挫折和考验终于重新回到晋国而且在众人帮助下当上了晋国君主。

在这样经历后,重耳自然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王位,也非常看重他人的信任。他重要人才,推举改革,潜心治国,提升了晋国的国力,于是和臣子们一起开始征战他国,逐鹿中原。

在率兵攻打原国的时候,军中只配备了十天的粮食供给。他和手下们约定,用十天的时间攻克原国。到了约定的时间,晋军没有成功夺下原国,于是晋文公遵守约定,开始撤兵。有原国的细作告之,原国的粮草也将用完,只要再多三天就可以拿下原国,晋文公的臣子们也提出在拖迟一下时间,等待原国的灭亡。

晋文公听了他们的说法,郑重其事的回答,为了得到原国,而不遵守约定,是不讲信用,他不愿意这样做。晋文公仍然不改变想法,坚决撤退。而此时原国的子民看到晋文公是一个如此重承诺的君主,都甘心投降归顺晋国。其他的国家,卫国听到了这件事,也主动向晋国投降。这个典故被孔子得知后,就把它记录了下来,并且提出看法,认为晋国能如此得人心,只因为晋文公重视信誉,讲究信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