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李煜的这首诗词为儿子所写,充斥着遗憾,谴责和后悔
儿子逝世,李煜这首《悼诗》每一个句子都用尽了悲伤的字眼。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嚐嚐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南唐·李煜《谢新恩》
死亡总会伴随着深深的遗憾,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都不能规避这种遗憾,所以后主李煜也不能例外。当他亲眼见证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子悄然离世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斥着遗憾、谴责和后悔。此刻他发如枯槁,瘦若干柴一般。他细心整理娥皇的遗物时,那些陈旧美好的回忆,几乎让他痛不欲生。
其实在娥皇病逝前的几日,她的病情在众多御医的治疗下有所好转,甚至能正常进食行走,按照常理来讲,只要娥皇安心养病,再加上皇宫中所需应有尽有,最后一定会痊愈。但实际上,娥皇在清醒的那几日里,非但没有静心调养,反而在内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煜与小周后的事情尽管做得极为隐蔽,每次约会的时候,李煜甚至连一个侍卫都不带在身边,但就算是这样,也未能瞒过冰雪聪明的娥皇。毕竟娥皇要大自己这个妹妹十几岁,又是在皇宫中生活了很久,懂得的人情世故、尔虞我诈都不是小周后能够相比的。所以娥皇在疑心的驱使下,几经询问便将事情的原委了解了个大概。
娥皇心里十分清楚,自古帝王多薄情,甚至有的昏庸淫乱的帝王都要有后宫佳丽三千。像李煜这等才貌无双的君王,能够自始至终地爱着一个女人,娥皇本应该是幸福的,但越是这样的“宠房专嬖”,越是让娥皇的占有欲变得强烈。
在小周后之前,娥皇也曾担心过这等事情发生,根据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记李煜的宫女名有:黄保仪、流珠、乔氏、庆奴、薛九、宜爱、意可、窅娘、秋水、小花蕊。在这些宫女中,有“容态华丽,冠绝当世”之称的黄保仪最得李煜恩宠。李煜所写所作的书画全部都交给黄保仪来保管,足以看出李煜对她的信任。但就算是这等奇女子,最后也不过是得到“保仪”这样的封号。
娥皇自始至终都相信着李煜,也相信着自己,但是小周后不同于别人的是,她有着与娥皇一样的绝世容貌,一样的冰雪聪明,一样的多才多艺,细心如李煜,只要和小周后多加接触,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与娥皇如出一辙的气息,这是娥皇所猜忌的原因,同样也是李煜陷入爱河的原因。
娥皇百般讨好,一心一意地照顾爱护着李煜,最后反倒要成全自己的妹妹,这是每个女人都不能接受的事。所以那刻所有的委屈、愤怒、失望、报复混杂到了一起,让本就脆弱的娥皇,又一次被病魔缠身。俗语中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娥皇病情恶化的时候,又传来她年仅四岁的儿子仲宣天折的噩耗。
二十九岁的娥皇,与后主李煜育有两子,长子仲寓,次子仲宣,两个孩子都有过于常人的聪颖,尤其是次子仲宣。仲宣三岁能熟背《孝经》,且能够达到一字不落的程度,在礼数方面也是周到得体,如同成人一般,深得李煜和娥皇的爱护,娥皇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呵护着仲宣。直到娥皇病重,幼小的仲宣因为受到了父亲礼佛敬佛的感染,独自一人跑到了佛堂中为母亲祈...
查看详情>>与“李煜的这首诗词为儿子所写,充斥着遗憾,谴责和后悔”相关的文章
李煜经典诗词十八首中的绝唱《虞美人》,李煜亡国的原因就在这首词中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
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
丢了山河,没了权利、地位的昔日帝王,在他人政权之下苟且偷活,日子自然也不是那么好过的。而作为李煜的女人,小周后也一样隐忍侮辱,并且,在丈夫被奉为违命侯之后,做了令人感到耻辱的郑国夫人。
不仅如此,宋太宗早就窥于小周后的美貌,对其垂涎欲滴,更多次伺机侮辱。李煜在975年被俘,宋太宗从978年开始强行召见小周后,并对其施暴,从元宵节到七夕,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这期间,虽然,每次被侮小周后都是极力反抗,回到家中也都是痛哭流涕,诉说委屈,但是,李煜除了心中苦闷,痛苦自责之外,也别无他法。因为,自己作为亡国之人,已经没有能力谈及尊严,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身边的女人。
最终,在悲愤、绝望、痛苦、屈辱之下,李煜写下了他人生的绝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这首诗中,李煜将自己掩饰已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和盘托出,一书胸中郁闷之后,却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宋太宗听闻此诗之后,认为李煜是人心不死,复辟之欲仍在,故,赐给了李煜一杯“牵机药”,让其自杀而亡。
李煜死后,小周后终日神不守舍,魂不附体,无心梳妆,更是茶饭不思,伊人憔悴之容令人生怜。而此时,贼心不死的宋太宗,还贪恋芳泽,假意召见小周后,实则想借机侮辱。而此时的小周后,失去了心爱的丈夫,痛不欲生,更是了无牵挂。所以,她对于赵光义的要求,誓死反抗,以死相抵,从此,拒绝再入宫,终日守护在丈夫的灵位前,不愿离开。
数月之后,昔日闭月羞花的小周后,已然变成了弱不经风,骨瘦如柴的凄凉女子。面对丈夫的死,面对亡国的痛,她觉得自己生无可恋,最后,选择了自杀,随丈夫而去了,这也足见其对李煜的痴心与深情。
就这样,又一位美人也香消玉殒了。
两位绝世美女,一个含怨病逝,一个心痛自缢,皆是世人艳羡的红颜,也是为情薄命的苦难之人。一世天子爱,一代帝王情,死于非命,是很多丧权灭国的帝王都会面临的下场。而对于他们身边的女人,也多逃不过凄惨的命运。
也许,有人会觉得李煜无能,认为他不配做皇帝,更不配拥有两位绝世美女,甚至,还为其穷尽一生,死而后已。但奈何,这就是爱情,也许众人眼中的不堪之人,在情人眼里却是那般特别,令人着迷,哪怕是用尽一生,也愿意为之付出。
当年,褒姒一笑倾城,曾经,杨贵妃一曲诱乱。如若不是李煜不爱江山,爱美人,一心留恋温柔乡,贪念大周后的...
查看详情>>与“李煜经典诗词十八首中的绝唱《虞美人》,李煜亡国的原因就在这首词中”相关的文章
读李煜的诗词,李煜与大周后小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与李煜诗作同样出名的,当属他个人的感情生活:与大、小周后的儿女情长、情感纠葛、恩怨情仇。
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又是何等的情感与不舍,才能让李煜写出如此荡气回肠,酸楚悲痛的诗句来呢?
大周后,名周蔷,小名娥皇,是南唐开国元老周宗的长女。娥皇相貌出众,她拥有明亮的双眸,雪白的肌肤,姣好的容貌。此外,娥皇才艺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仅如此,她还对诗词歌赋,历史古籍等极为擅长,是名副其实的美女加才女。
加之,李煜精诗词、会诗画、懂音律,艺术天赋尤为突出。李煜与娥皇可以说是有着相同的兴趣和追求,二人情投意合,相处更是非常融洽。他们二位曾经一起将原本残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合作完成,琴瑟和鸣,配合的十分默契,真是一段令人羡慕的佳话。
李煜与娥皇成婚之时,李煜十八岁,娥皇十九岁,二人感情甚好,可谓佳偶天成。对于妻子之美,李煜也是溢于言表的,更在《一斛珠·晓妆初过》中,将妻子娇滴滴的神情,以及二人的闺房之乐,业余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可以说,在李煜的眼中,妻子哪怕只上一点点淡妆,唇边抹上一缕嫣红,便已经是樱桃小口一点点,婀娜婉约之态尽显了。而妻子的歌声,更宛如莺鸟啼鸣,清脆婉转。一颦一笑如花蕾绽放,轻衣罗衫如仙女下凡。
夫妻二人更是经常在月下缠绵,娥皇的琵琶,配以李煜的新曲,弹指间,韵律优美,起舞时,春心荡漾。身着白衣的大周后,轻歌曼舞,如云烟缥缈,琵琶声声,似天上人间,良辰美景,醉倒了伊人,也迷乱了圣上的眼。
虽说,君王后宫佳丽颇多,但是,李煜对于大周后的爱却丝毫不减,足见得对她的深情和厚爱。
二人恩爱十载,大周后更是为李煜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仲寓,小儿子李仲宣。中主李璟还特意把自己心爱的“烧槽琵琶”赐予大周后,以示嘉奖。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人们都以为这二人会如此恩爱,长久厮守下去之时,娥皇突然身染重病。
从公元964年开始,大周后便一病不起。
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被病痛折磨地不成样子,日渐衰败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爱妻心切的李煜,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能让妻子快些康复,李煜请来御医为妻子诊病,各种名药、补品,也是一律用上,但是,娥皇的病情却依然不见好转。
除了名医名药,李煜更是虔诚的祈求佛祖,以期望保佑妻子尽快康复。为了哄得病榻上的娥皇开心,希望她能早日战胜病魔,李煜还特意写了一首《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来给予妻子鼓励: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然而,多情男子,亦是风流成性的,帝王之爱,又怎可能专情,独享?昔日,唐玄宗别情杨玉环,让梅妃独守空房,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李煜与大周后之间。然而,插足他们之间爱情的,竟然是大周后的胞妹,不觉得让人对娥皇心生...
查看详情>>与“读李煜的诗词,李煜与大周后小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李煜著名诗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的雨,与苏轼杜甫的雨哪一个深得你心?
同样是写雨的诗词,李煜的伤怀,苏轼的无畏,而杜甫这个雨厉害了
说起下雨,有和风细雨,也有狂风骤雨,雨能滋润万物,也能摧毁万物。雨本是无情之物,但在诗词里,诗人词人总会透过雨,写出无尽的悲欢离合。接下来,我们来品味一下关于雨的这三首诗词,同样是写雨,作者的心境与情怀却不尽相同,李煜笔下的雨“伤怀”,苏轼笔下的雨“不是事儿”,杜甫写的这个雨就厉害了。
李煜的“伤怀雨”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的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写这首词时正被囚于汴京,一个凄凉的晚上,突然下起了雨,雨声潺潺,看来雨不是特别大,却泛滥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感伤情怀。眼看着春意衰微,被子一点也不御寒,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被囚的事实,寻求片刻欢乐。他不敢在楼上凭栏望远,曾属于自己的那无限江山,离别容易,再见已难。往昔的君王生活就如同这随流水落花而去的春意一样,当时和现在的境遇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这首词从头到尾,都能听见李煜的心声-–“宝宝心里委屈”,倘若我们设身处地,站在李煜的角度上想想,一位亡国之君,曾是堂堂帝王,如今沦为他乡囚徒,此时面对着这一派春意阑珊之景,他的心里只剩感伤,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些许欢愉。潺潺雨声,流水落花,于他来说是哀景,实则就他此刻的心境来说,一切皆是一派荒凉。有人说李煜本就不是为帝王而生,他是为诗词而生的,但这一切却又是相辅相成的,“文章憎命达”,正是有了这般“天上人间”的遭遇,才有了这般凄美绝伦的佳作!
苏轼的“无畏雨”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而苏东坡写的这个雨,就没有李后主那么哀婉凄绝了,众所周知苏轼是位豪放派词人。即使是淋雨,他仍能别具一格的豪放。那“穿林打叶声”算得了什么?哼着小曲儿向前慢慢走就是了,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就轻快地胜过马儿,这点雨又有什么可怕?一件蓑衣,任凭这一生风吹雨打,我想这里的风雨,更多的是指他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他是甚至是怀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心态去迎接他的风雨的。春寒料峭,把东坡的一股醉意也吹没了,有些微微冷,山头的太阳却迎面照来了光,虽说是淋了一场雨,回去之后,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他总能用一种超脱的心态来看待他自己的遭遇。没有伤春悲秋,也没有自暴自弃,他始终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风雨无阻,一句“谁怕”,道出了他的豁达洒脱和满腔豪情,他这种精神,在我们遭遇人生困境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杜甫的“苍生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可就不...
查看详情>>与“李煜著名诗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的雨,与苏轼杜甫的雨哪一个深得你心?”相关的文章
李煜前期诗词笔下的樱花和李白笔下的樱花,你更喜欢哪一首?
樱花,是一种美丽的小花。在春夏之间开放,花朵异常美丽,那雪白的花瓣上略带丝丝粉红,金灿灿的花蕊像金丝般簇拥在一起,朵朵都是那么娇嫩,在微风中绽开可爱的小脸,显得那么活泼。下面看两首描写樱花的诗词。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南唐:李煜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满树樱花无声地飘落在洒满月光酌石阶前,花尽春去,独坐象床,愁倚熏笼,她心事重重。思绪飞向去年的今天,恨意依旧。
原来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已经变得枯干、没有光泽,眼泪沾湿了胸前红色的抹胸。在什么地方相思这样苦呢?在有纱窗的房子中,因愁而酒,因酒而醉,又因醉入梦。
这首词中形象句都有来源,独创的不多,所表之情也仅是闲愁,因此依词的造诣看该是李煜初期的作品,是李煜代宫中美人抒写想念意中人的无可奈何之情而作。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旧恨未减、新愁又添、难消心中怨的情状。首句写景,描绘的是一幅凄冷孤寂的画面:花已落尽春已去,冷月当阶人独在,花难解语,月亦无声,闺中伊人,孤苦相伴。面对此情此景,闺中少妇的眼里似乎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也已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凄冷境遇和未来。所以二句直接写人,写出一个愁容不展、孤苦寂寞的女子形象。
词的下片细写女子的愁容和苦思。自古道,“女为悦己者容”,而此时,女子的容颜不整就更真实地展示出了她被相思折磨得十分愁苦的心境。《国风·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为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种情怀无人能解,也无人安慰,因为相爱的人不在身边。所以女子不由自主地越思越痛、越想越难、越愁越苦,禁不住珠泪潸然,“泪沾红抹胸”。到此处,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那为情所困、为愁所苦的声行容貌已鲜活可见,跃然纸上。
《杂曲歌辞·久别离 》
唐:李白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揽结,
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胡为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久别离》,乐府《杂曲歌辞》。李白这首诗写的是女子等待久离不归的丈夫早日归来,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自从分别以后,不知几个春天没有回家了,又是个温暖的春日,隔窗望去,樱桃花已经开放了。这时远方又有书信传来,开启后不禁让人嗟叹不已。至此伤心肠断,悲痛欲绝。女子头发浓密如云,因为她愁绪万千,像旋风吹动雪花那样绵绵不断,她实在懒得梳理。去年寄书回来,就说要回来了;今年寄书重新诉说将要归来之意。东风啊,你捎去女子的思念,使他早些归来吧。等待他归来他却迟迟未归,实在是百无聊赖,只见满地落花堆积,青苔蔓延整个台阶。
看了李煜笔下的樱花,与李白诗词的樱花,你更喜欢哪首?
与“李煜前期诗词笔下的樱花和李白笔下的樱花,你更喜欢哪一首?”相关的文章
品读李煜的诗词,从男欢女爱到亡国之悲痛的上升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诗之婉约。“亡国之君”是他耻辱的标签,“千古词帝”是后人对他文学成就的莫大褒奖与肯定。他的词早期写宫廷享乐之作,降宋后多写对国与过往之思,悲痛凄凉。著名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言语精炼而直白。王国维又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由文人娱乐男欢女爱之小事,上升到抒发自己对亡国之悲痛的高度。
一斛珠·晓妆初过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与“品读李煜的诗词,从男欢女爱到亡国之悲痛的上升”相关的文章
李煜前期诗词中一首经典写鸟儿的词,咏物抒怀
这世间很多事情细加揣摩,却总是无法理解,于是很多人就觉得非常奇怪。好比古人一直担心天会塌下来,如今看来不仅是笑话,而且寓意深刻。再比如,封建社会的很多士大夫一直担心世风日下,于是整天愁闷,其实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滚滚向前。
五代也有一位才子,经常担心有杀身之祸,于是东躲西藏,后来在林中遇到一只秋莺,对它的行为也是难以理解。
秋莺
五代: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李煜,人称词帝,南唐中主李璟第6子,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因貌有奇表,遭太子李弘冀猜忌。
李煜为避祸,便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峰隐者,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这首诗就是李煜为逃避残酷的夺嗣,而决定隐居时所作。
诗人开篇发问,“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秋莺,就是秋天里的黄莺,它可能体弱衰老,与同伴走失,而滞留在北方,眼看寒冬就要来临,它却迟迟没有准备飞到南方的打算。
诗人既好奇又怜惜,不禁在心中问道,黄莺啊,你为何不知秋天的来临?还在那幽暗的树林穿行,独自游乐。
接下来诗人从视听两个方面描写黄莺,“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黄莺歌声婉转,感觉有人在身旁,敏感的秋莺赶紧展翅高飞,它深黄的身影,立刻就被淹没在苍茫迷离的秋色中。
“老舌”,指代老莺的鸣叫声;“深黄”,指代黄莺本身。作者倾听它的鸣叫声,却不知它在鸣叫什么。作者想与其沟通,但无法交流,黄莺无知音,自己也无知己。
看到这番情景,诗人不禁感叹,“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我们都很驽钝,才匆匆逃离红尘,来此幽静之处淹留,你明朗如笙的叫声,碎落回响在缑山之上。
鲁,即愚钝;缑,即位于河南的缑氏山,相传周灵王太子姬晋善吹笙,如凤凰之鸣,他曾长住缑氏山巅,等到其成仙后就飞升而去,从此世间不闻其笙。
尾联以景议事,暗点主旨,诗人再次悲叹,黄莺啊,不要再留在这儿了,早日归去吧,此时山间染露的繁华正冷,蓼花正愁。言下之意,你也和我境遇相同,为了避免被无辜伤害,我们都赶紧找个安稳之地。
诗人用白描手法,构造了一种哀伤凄迷的气氛,说明李煜对残酷宫廷斗争的惧怕、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担忧。
后主曾拒朝不行北宋,还对手下人说:“他日王师见讨,孤当躬擐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如其不获,乃聚宝自焚,终不作他国之鬼。”
可见他曾下决心与国同存亡,但等到真的国破家亡后,他并没有聚宝自焚,而是百般忍辱、苟活人世,作者以残莺自喻,正是非常恰当。
李煜避难山林,将鸟儿当成知音,这首诗咏物抒怀,词帝果然有才。这首诗是咏物抒怀的佳作,不仅寓意明确,贴切自然,而且很注意区别秋莺与春莺的不同之处。
暮春三月,群莺乱飞,充满了欢乐和生命力;而秋莺则是“尚独游”,“栖迟背世”,充满了暮气和忧伤。尾句借助鲜明的景物形象作结,更显意味无穷。
与“李煜前期诗词中一首经典写鸟儿的词,咏物抒怀”相关的文章
李煜经典诗词十八首描写春天的词有什么?但是对于李煜来说,春天早已不复存在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作为皇帝他是一个失败者,眼里没有江山只有美女。但抛去他帝王的身份,其实李煜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尤其在词学的造诣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李煜的词词境优美,语言精练,风格上也很有独创性,他的词不同于以往词以言情为主,李煜的词大多数都是直抒胸臆,打破了传统的风格,对后世的词作上有巨大的影响力。只是造化弄人上天给他了一个帝王身份,最终做了亡国之君,遭到后世的非议。
李煜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写的是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后期的词主要写的是亡国之痛。《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这首词就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打了败仗的李煜失去了君主的身份,成为了宋王朝的阶下囚。两年之间,李煜和以往的大臣妃子都难以相见,失去了自由,从前的歌舞升平也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内心的愁苦。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词。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唐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这首词的大意是:春风吹回了庭院里,院子里的杂草都变绿了,柳树也长出了嫩叶,春天又年复一年的继续来到人间。我独自依靠在栏杆上半天都没有说出一句话,风吹竹子的声音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一样。乐曲还没有演奏完,酒席也没有结束,池塘水面结的冰开始融化。在深夜里,华丽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这满头的白发就像霜雪一样,忧思令人难以承受。
词的上片描写了春天的小院中的景色,从庭院里的杂草变绿和柳树长出嫩叶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将春天的信息详细的描写了出来,春天的到来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后面却靠着栏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这与之前描写的春天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就算竹声和月色和当年一样,但因为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前是君主现在却沦为阶下囚,因此面对同样的景色半天没有一句话,透露出他对故国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当下内心的痛苦。
词的下片写在他的府邸里仍然可以奏乐,还能够喝酒,春天到来,结冰的池面也开始融化。此时此景对李煜现在的处境来说,也许像“冰初结”,看似仍然逍遥自在。但随后立刻用“烛明香暗”来陪衬“画堂深”,用“满鬓清霜残雪”反衬了“冰初结”。看来即使还能奏乐喝酒还是难以消除寂寞,因此华丽精美的君室才会显得幽深。这里池面冰初解又描写了春天的信息,但是对于李煜来说,春天早已不复存在,满鬓霜雪就是最好的体现。最后“思难任”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亡国的痛苦都难以负担。
李煜这首词追昔抚今,通过描写生机勃勃的春日之景,结合被俘后的生活,表达了其对故国之思以及深沉的怨痛。整首词结构精妙,表达的感情强烈,艺术手法十分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与“李煜经典诗词十八首描写春天的词有什么?但是对于李煜来说,春天早已不复存在”相关的文章
李煜经典诗词十八首《破阵子》赏析,可以看到真实的李煜亡国之后的憔悴形状
但从悲情美学落差的角度来看,家园沦丧的感慨、故国山河的抒怀无疑是沧桑悲情的极致。因为鼎祚易主与家国沉沦伴随着的是作为整体以及作为个人的进退无据与生死无依。而这种极致的震撼,集中强烈地体现在将大好山河亲手葬送的帝子王孙的悲情感慨上。可以想见,无奈的自责与无言的耻辱会怎样残酷地撕扯着一个落势帝王的心理与灵魂。
因此,在无情命运的无情捉弄面前,才子帝王一旦拿起文字作为武器,内心的血泪情怀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李煜便是最好的例证: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生于风帘翠幕、烟波画船的江南,长在寂寞梧桐、楼阁庭院的深宫。前期李煜一直是光环笼罩下命运的宠儿:阴差阳错掉下来的帝王宝座、玉容花姿小周后的风情万种,以及南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壮阔。此时的李煜前呼后拥、意气风发,自有作为帝王的自鸣得意与不可一世。
李煜不会想到有江山易主而且是转眼易主的一天。他幼稚地以为他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会“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直到永远,他所有的一切都会伴着单纯的梦想理所当然地延续。
当突然有一天,神秘造物这双大手毁掉了亲自手创的美好时,命运就这样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李煜看。留下孤零零的李煜带着还来不及作太多思考的茫然与惊愕,发出“几曾识干戈”的感叹。当然,这一切都写在了一张发黄的历史书卷上,这些属于岁月的记忆统统幻化成了过往历史的细密脚注。
透过这首小词,同样可以看到真实的李煜亡国之后的憔悴形状。“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至情至性、一字一泪。
然而,还有更不堪面对的场面,“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试想当时李煜的悲剧处境,他是自责还是茫然?是愧对还是无言?人生有时确实无法承受生命之轻,但更多的时候依然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这是一曲教坊辞庙的无奈挽歌,文情词意相得益彰,撕心悲恸如在目前。
可以说,血泪伤怀的《破阵子》是李煜后期词风纯熟的代表,是其于人生回顾时的一曲无奈的生命挽歌。
与“李煜经典诗词十八首《破阵子》赏析,可以看到真实的李煜亡国之后的憔悴形状”相关的文章
李煜前期的诗词和后期的诗词为什么会不同?前后两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词人,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把词从花间派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却以词名流于后世,艺术上的成就已经掩盖了人们对其政治上的诟病,后人对他充满了惋惜与同情,“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几乎没有人去否定李煜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而在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称李煜词“神秀” ,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作。
一.引言
在古代文学传统词作的发展历程里,李煜词作已然成为不朽的丰碑。李煜的词总是泛着浪漫与悲苦并具的情感,南唐经济高度繁荣,文风相对开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李煜等诗人情感意识开始苏醒,李煜以自己真淳的性情,高超的艺术功力,把自己一生所历,凝铸成动人的词章,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李煜之词,比之前人之作,实现了重大突破。自温庭筠作为第一个文人专力作词以来,词人为词多离不开女人的影子,夸饰女子的用具之工,描摹女子的娇媚之态,叙写与她们的情事,表达恋别相思绮怨之情,即使韦庄、冯延巳、李璟也概莫能外,只不过是程度浓淡而已[1]。而当词作历史到了李煜手中,才渐转闺情绮怨而为士大夫的人生感遇。李煜年轻时贵为公子,其词作多写宫廷欢娱和男女情爱,入宋后所作的亡国悲恨词,完全抛弃了女人的影子,抒写的正是他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感,使词承载了更其广泛的内容,从而扩大了词表现生活、抒写性灵的范围,士大夫所怀有的种种情感,无不借词记传出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让人们接受和崇拜,作为一个象征,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他的天真、他的浪漫、他的悲伤,无一不体现出其作为文人的“真”,正是他的“真”成就了其在中国诗词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一)李煜生活经历
李煜(937-938),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锋居士[1]。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其上有五兄、下有五弟。李煜自幼受身边众多的文人学士熏陶,勤奋好学、风度高秀,才学在诸兄之上。他酷爱歌诗,但文章诗词无不通晓、书法绘画也无所不能,还能识音律,精鉴赏,可谓全才同,风流才子的称号可谓非他莫属,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谙世事的年轻李煜是一个多么的意气风发,心中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的少年。无忧无虑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儒家教育,造成了他对于生活一直有一种纯真的向往。少年李煜沉浸于贵族王子的奢侈生活中,此时的作品多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
李煜的父亲李璟性情温厚,其“天生儒懦,素昧威武”,便其父也属多才多艺,好读书者,李煜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这一面。但从另一方面王子的身份给他带来了不幸,虽然他生长在锦衣玉食的家族里,但失去了寻常百姓人家的手足相亲之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便笼罩上了兄弟互相残杀的可怕阴影。长兄弘翼把他看作是未来争夺皇位的劲敌,从而使他遭到无端的冷漠和猜忌。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再加上长兄的狂忌,小李煜成天生活于不安之中,造...
查看详情>>与“李煜前期的诗词和后期的诗词为什么会不同?前后两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