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孔子后代

发布时间:2020-07-06
1

这两位孔子后代为何都把自己的老婆休了?原来他们是继承了孔子的传统

孔子
孔子后代

孔子是谁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称孔圣人的人,而关于孔子,那可真是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尽的啊,毕竟其身上的光环太多了,不过,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人们对这些名人的私生活感兴趣得很呢。

而关于孔子的私生活也是一样,或许是人们迫切的想知道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吧。

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翻阅过有关孔子的典籍可能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孔子的家庭似乎残缺的,无论是《论语》还是《史记·孔子世家》都没有关于孔子的夫人的相关记载,除了儿子孔鲤偶尔会出现一下,给人印象孔子一直是独来独往的。

在孔圣人留下的言说中,除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能牵扯到他的老婆外,就没有任何关于孔夫人的信息了。《论语·阳货》中,孔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在这句话中,孔子将女人与小人归为一类,并抱怨到:和女人走近了,女人就不讲规矩,远离女人吧,她又成了怨妇。史书说,孔子十九岁时娶了宋国的亓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下儿子孔鲤,在嫁给孔子的48年后,亓官氏去世。

这廖廖数语几乎就是关于孔子妻子亓官氏的所有描述,而亓官氏是个怎样的人,她和孔子的关系怎样都语焉不详。不过史书载,“孔氏三世出妻”,其中就包括孔子本人。

孔子缘何休妻,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妻子“口多言”,古人休妻有七大理由: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 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孔子显然是利用了其中的一条,而孔子是何时休妻,则并无记载。

《礼 记》有这样一段文字讲到了亓官氏死后的情形: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伯鱼,即孔子的儿子孔鲤,在丧期后还哭死去的母亲,孔子听到了就很不高兴地说:太过分了。可见孔子对离了婚的前妻确实是没有感情了,甚至还充满了嫌恶。 儿子、孙子不上孔子的后尘——离婚

而他的儿子、孙子继承了他的传统,都把自己的老婆休了,他的孙子子思更过分,甚至不让儿子子上去为休妻守丧,理由是:既然她已经被休了,就不是我的老婆了,当然也不是子上的母亲了。

冷漠无情溢于言表,儒家所提倡的“孝道”竟是这般具有两面性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前妻充满了怨恨,难道是圣人们眼里就没有好女人?先秦儒家所理解的夫妻关系应该像朋友那样轻松和平等——要是咱俩合不来,“分开就分开”。

早期儒家对夫妻关系的持有“理解之同情”,这一点也体现在孔子允许儿媳妇再嫁人这一点上。《礼记·檀弓上》记载:“子思之母死于卫”,汉儒郑玄注:“伯鱼卒,其妻嫁于卫”。子思是伯鱼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孙儿。

伯鱼早死,他死后其妻并没有树立贞节牌坊,而是自然地改嫁,伯鱼死于公元前483年,这一年孔子69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早逝,孔子自然悲切,但他没有...

查看详情>>
2

他作为孔子后代竟然走上了反抗秦朝的道路,但最后还是以失败为告终

孔子
孔子后代
秦朝

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一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形象,后世的衍圣公们也走的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核心的儒家流派,这怎么会有人参加起义军,造起了皇帝的反呢?但这种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的事情,还就真就在历史上发生了。

故事还要从秦朝末年说起,当时天下苦秦暴政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一下子掀起了推翻秦朝暴政的大浪潮,当时可以说是一颗火星落在了干草上,起义造反的这股浪潮很快也掀到了鲁国的故都曲阜。

当听到农民起义的消息后,孔子的一位后代欣喜若狂,心想推翻暴秦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不是别人,正是孔子的第八代孙——孔鲋。

这孔鲋可不是个一般人,人家名字就起的很与众不同,姓孔名鲋字子鱼又字甲,可以说这辈子就和鱼扯不开关系。不过这也符合当时孔家起名的传统,孔子的儿子就叫孔鲤,这鲋在古书中指的是也是一种鱼——鲫鱼。

这孔鲋不仅名字不一般,早在秦始皇当政时期就做过一件大事,当时秦始皇搞焚书坑儒这种暴政,各种儒家经典也在被焚的目录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祖宗这些宝贵的遗产,他冒着杀头的罪名,将《尚书》《诗经》《论语》等十几部著作都藏在了孔家宅子的墙壁之中。

当苦秦久矣的孔鲋听说起义军的消息后,立马投笔从戎,加入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中。

出身贫农的陈胜听到孔子的八代孙前来投靠后,那是表现出了极为热烈的欢迎,不仅任命孔鲋为博士,还让孔鲋参与到了军事决策中去。孔鲋也没让陈胜吴广失望,全心全力的为起义军的事业奋斗。

但最后陈胜吴广毕竟还是一帮贫民出身,也没有刘邦、项羽、韩信那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缺乏战略上的眼光,又遭遇到了章邯那样的猛将,在东伐失败后,吴广被自己人所杀,陈胜更是被自己的马夫所杀。陈胜刚刚建立的张楚政权没过多久就灭亡了。

而孔鲋也在和秦军的一次激烈战斗中,不幸被戈所刺中,死在了反抗秦朝的道路上享年57岁。

虽然孔鲋牺牲了,但是有关于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他死后,谁也不知道他曾在墙壁中藏下了那些儒家经典,一直到50多年后,公元前154年左右,汉景帝时期,孔家重新修整住宅,才发现了在墙壁中的藏书,当时那些书已经成为了绝版,这批古书的出现,为保存先秦文化特别是先秦的儒家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根据,这批书也被称作“壁经”。

“鲁壁藏书”也成为了儒家历史上的经典轶事,甚至近两千年后的清朝乾隆帝也写诗赞颂:“经天纬地存千古,岂系恭王坏宅时”

查看详情>>
3

孔子以自己一人之力福荫了子孙2000多年,孔子后代都享受着什么特权?

孔子
孔子后代

秦始皇有一个天真的梦,想“递三世至万世而为君 ”,所以他自称始皇帝,后继者依数字称“几世”,以避免年号的重复。秦始皇的梦想固然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刚死没几年,秦朝的江山就垮掉了,他的美好梦想也就此中断了。

其实,朝代更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中国历史上,传承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一共810年,其次是商朝和夏朝,分别有554年和470年,其余的历代王朝从几年到300多年不等。

即使是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也不能做到上千年的传承,可见这件事情的困难程度。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传承竟然达到了2000多年,后世子孙受其福荫,历朝历代都地位超然、堪比王侯,他就是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在世的时候并不太受重用,可以算是郁郁不得志,后来退而修学,专门研究学问、教授弟子,开创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儒家学说。

秦朝灭亡后,刘邦做了皇帝,为了表示对圣人的尊重,他封孔子的8世孙为奉祀君,孔子的后人从此开始有了固定的爵位。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了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被捧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他的后人自然也水涨船高,受到朝廷的礼遇,世袭爵位不断。

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里,虽然朝代不断更迭,但是以儒术治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无论谁坐了天下,为了笼络广大的儒生,孔子后人的爵位从未间断过。

到了宋朝,孔子的后人被改封为衍圣公,地位更加超然,此后这个封号一直用到民国24年。

封了衍圣公后,孔子的后人一直享受着大贵族的特权,在元朝,衍圣公相当于三品官,到了明朝,成为一品官,后来又列于“文官之首”;而清朝则更甚,允许其在紫禁皇城骑马,甚至在皇帝的御道上行走,其特权一至于斯!而衍圣公居住的衍圣公府,在规格上也仅次于皇帝的皇宫。

因为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孔氏子孙中有非常多的人无法坚守其先祖孔子的德行,很多更是做出人神共愤之事,不过因为其先祖的无上功德,他们往往能够以贵族特权化解自己的罪行。

不过无论怎么说,以自己一人之力福荫了子孙2000多年,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也就只有孔子一人做到了。

查看详情>>
4

没想到这位孔子后代是封建王朝的坚定拥护者,最后他的下场是怎样的呢?

孔子
孔子后代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如果要说中国古代最顶级大家族,孔家毫无疑问是其中翘楚,在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中,不论是和平盛世还是战乱动荡时期,不论是争霸天下还是外族入侵,都对孔家毕恭毕敬,荣耀至极。

曹操因为杀了孔子的嫡系传人孔融,不论是多么雄才大略,不论对历史做了多大贡献,但是在广大儒生文人眼中,曹操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可见在历史上,孔家在中国的地位。

孔子的第76代嫡孙孔令贻,活跃于清末明初时期,孔令贻16岁的时候受光绪皇帝“陛见”,赐御书“斯文在兹”匾额及“福”、“寿”二字,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朱子全书》各1部以及绢笺、笔墨、文绮等。在京期间与吏部右侍郎孙毓汶之女结婚。

1889年,奉谕为翰林院侍讲,正式主持衍圣公府府务。1892年,署理四氏学堂学务。1898年,西方传教士欲在曲阜古泮池兴建教堂,他与知县及地方士绅协力,在古泮池北岸建起“文昌祠”以抵制传教士。1904年,津浦铁路线路勘测中,欲由歇马亭经孔林西直达邹县,他以“破坏圣脉”、“震动圣墓为由,奏请朝廷批准,使铁路线改道兖州。

民国初年,地方上拟推举其为国会议员,坚辞不就。1912年2月,袁世凯窃任临时大总统,他上书恭贺。次年,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准予衍圣公仍旧膺受前代荣典、祀典,并颁给“一等嘉禾章、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他积极参与“筹安会”活动,被推选为“名誉理事”,并任教育界请愿团理事长,代表教育界劝袁称帝。袁复辟后,加封其“郡王”衔。洪宪帝制失败后,康有为提出“孔教为中国之基础” ,孔令贻即发出“请定孔教为国教”的通电。

1917年7月,张勋拥戴前清废帝溥仪复辟,他发贺电称是“日月重光”、“普天同庆”,并准备好巨款在曲阜为张勋建“生祠”,还撰写了“生祠启”,后因张勋复辟失败作罢。1919年,入京为废帝溥仪祝寿,被赏赐“紫禁城骑马”。

孔令贻是封建王朝的坚定拥护者,而且不论是谁做皇帝他都很支持,却极为反对“洋务运动”和一切思想解放的运动,在他看来,这都是有违“儒”家思想和行为道德的事情;可能更为关键是,这样对孔家在中国的地位,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吧。

最终,在1919年秋的时候,因突发背疽,医治无效,病逝于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查看详情>>
5

孔子后代居住的府邸竟然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孔子
孔子后代

孔子曾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宣扬治国安民得政治主张,却与勾心斗角的官场格格不入。在外漂泊十四年的孔子最终回到了鲁国,以潜心讲学,整理古籍而度过余生。孔子生前屡不得志,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却深蒙他遗荫。

自汉代开始,历代封建政府对孔子的后裔开始加封。汉高祖刘邦封孔子的九代孙孔滕为“奉祀君”,汉元帝将孔子十三代孙封为“关内侯”,赐食邑八百户。魏晋南北朝时期,孔子的思想得到更大的尊崇,其后裔多有封爵。唐高祖封孔子后裔为褒圣侯,玄宗将孔子后裔的爵位由“侯”升为“公”,并允许其不缴纳赋税。宋代又有提升,将其后裔的嫡长孙封为衍圣公。自此,这个封号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前后共持续三十二代。在历朝历代的封赏中,孔府宅邸也享受到了仅次于皇室的规格待遇。孔子后代的封赏历朝历代来一直都在提升,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孔子的思想逐渐被封建时期的政府重视,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引领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就算在现代社会也还是深远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乃至世界。

孔子后世嫡长孙所居住的府邸——孔府,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和发人深省的故事。

孔府的大门上方高挂着明代严嵩手书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大门两旁的立柱上,写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贵荣公府第,同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是,奇怪的是对联的“富”字,少了上面的一点;文章的“章”字,下面的“早”一竖直通到上面的“立”字。这是怎么回事?据传这副对联是清代大才子纪昀所写,难道这个大才子只是徒有虚名?其实是这样的。相关人员称,“富”字上面少一点,叫做“富贵无顶”;“章”字下面的“早”一竖直通到“立字”,这就叫“文章通天”。这样看来这副对联可真是有趣至极,细细品味又惊叹不已,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也由此可见,这幅对联的作者真是独具匠心,还从侧面描述出孔府千百年来的不同凡响的气派。纪昀果不负大才子之名啊!

孔府的内宅门北面,有一副长3米,宽2.5米的壁画,上面绘有一副状似麒麟的巨大彩色动物——犭贪(同音贪),它狮身、龙头、周身鳞片,长毛昂首,卷舌露齿,正对着左上方的一轮红日,张口欲吞。犭贪是古代传说中的贪婪之兽,能吞下金银财宝。壁画中的它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可它并不满足,甚至想吞下天上的太阳,真是贪得无厌啊!这也是某一任衍圣公故意将此画留于宅中,告诫子孙不要效此状,贪赃枉法,贪得无厌。

孔府是一个儒家思想与封建时代留下来的混合产物,他留有诸多的历史儒家文化符号与记忆,代表着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是深有影响。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来说仍有许多可取之物。

查看详情>>
6

他是孔子后代里唯一坐上了王爷的位置,没想到拜访孔庙却被遭到了拒绝

孔子
孔子后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他的思想一直指引着中国人,因此时至今日,我国在国外设立的学院也称为孔子学院。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除了其自身的才华和思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推崇。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于国家的控制权。于是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后虽然朝代时有更迭,但是儒家思想却一直是封建制度的正统思想。

而基于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视,所以孔子的后人自然也是被历朝历代所重视的。在各个朝代,孔子的嫡亲后人都会被封为“衍圣公”。而孔子的后人也十分的团结。即使到了今天,我国也仍然有“天下孔姓一家人”的说法。这些人都对孔子文化推崇备至。

因此孔氏后人发达之后,基本上都会拜谒孔庙。而说起这个,有一件事就值得一说,这个人应该算的上是孔子后人中爵位最高的人了,但是他在拜谒孔庙的时候却被拒绝了。

这个人就是孔有德。孔有德是满清的定南王,这个爵位比孔子后人的衍圣公高出了很多。照理来说,如果孔有德真是孔子后人,并且如此有出息的话,孔氏一族应该为其感到骄傲才对。那么他被拒绝拜谒孔庙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孔有德的卖国举动。孔有德原本是中原人,其后在明朝末年天下动乱的时候孔有德就和自己的兄长投靠了毛文龙。但是随着毛文龙的倒台,孔有德居然投奔了清军开始攻打中原。这无异于背信弃义之举。

因此无论孔有德取得多大的成就,这样的行为也为以仁义礼智孝为核心的孔氏不容。因此后来在他拜谒孔庙的时候就遭到了拒绝。

查看详情>>
7

大圣人孔子并不姓孔,那为什么孔子后代都姓孔呢?

孔子
孔子后代

什么?孔子不姓孔?那姓什么?既然孔子不姓孔,那为什么孔子的家谱是《孔子世家谱》,而且他的后代全都姓孔呢?

原来,孔只是孔子的氏,在孔子那个年代,姓和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姓,主要是区别血缘关系,避免同姓结婚。不同的姓,大致代表了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氏,主要是由于同一个姓的人大规模繁衍,产生了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别,便产生了氏。开始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和氏,出身贫寒,就没有氏。

总之,氏由姓所出,姓和氏都是贵族的专利,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一个人以什么为氏,几乎可以自由选择。有的以姓为氏,有以国名为氏、以居住地为氏、以先人的字为氏……

后来,秦灭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财富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高低贵贱,姓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变成了单纯的符号,所以姓什么无关紧要。

既然,孔是孔子的氏,那孔子到底姓什么?要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孔子的祖上说起。

从文献记载可知,孔子的列祖列宗中,没有以孔为姓的,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那么,孔子的祖先姓什么?

《孔子家语·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弗父的子孙属于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子嘉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

别立一族,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孔是子嘉的字。孔氏虽然从孔父嘉开始别立一族,有了“氏”,但当时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

所以,孔父嘉以后,孔子的先祖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都不称氏,其名号中都没有一个孔字。孔氏一系,名号中称氏的,是从孔子开始。

孔子名丘,自称或者别人称为孔丘,由于孔子名气太大,于是“孔”作为氏就固定下来,孔子的后代一律姓孔,如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玄孙叫孔求等等。氏变成了姓,孔也就由氏变成了姓。

查看详情>>
8

孔子后代一边跪舔当朝政党,一边又在向世人标榜,这究竟是为何?

孔子
孔子后代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觉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中华千年文明历经无数盛衰荣辱,依然波澜不惊,阔步重返巅峰。

尽管这里曾经战火纷飞民生凋敝,纵然这里犹有疏漏,但这里是震古烁今永不凋谢的华夏,是世界为之侧目不容小觑的神话。用数学当中的一个美丽的词就是,这是我们有且仅有的中国。

世界几大文明,也仅华夏文化未曾断层。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千百年来无数将鲜血挥洒在这片热土的将领和士兵们。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这其中当然不乏拥有着“识时务”的人。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许多的封号都是可以世袭的,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后人便获得了世袭衍圣公的荣耀。但中国历经这么多次的改朝换代,这途中途上位的皇帝千千万,为何孔子的后人却总是被封为衍圣公,从未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改变呢?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将能屈能伸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是许多君王所喜爱的那一类“识时务”的人。在祖国遭受蹂躏时,他们首先不是奋起反抗,反而是第一个俯首称臣,为了保住自己的称号与荣耀。这就是创建了儒家学派,立志于为更多的人传道解惑的孔子的后人——封号为衍圣公。

弃庙南逃

北宋徽宗时期,“衍圣公”称号沿袭到了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身上。不过他顶着这样的荣耀还没有过几年安生日子,金国就大举入宋。康王赵构随即逃往南方建立南宋。

而孔端友也为了不让“衍圣公”这个称号就此断在自己身上而顺应“拜谒圣天子”之名仓皇跟随南宋高宗前往南方。放弃了曲阜,仅仅只背负孔子的楷木雕像便向着南方去了,成为了孔氏宗族南宗的始祖。他们与高宗二月中旬抵达临安,仅三天后便上书宋高宗为他们赐下府邸宅庙。

南方孔氏一族大概经历了两百年,共传递了六代。这一次的弃庙南逃我们还可以为他找到一个借口说,这是迫于形势,但毕竟这还是宋朝。但是下面这个子孙就比较离经叛道了,真是令他的前人们蒙羞。

认贼作父

在公元1252年,蒙古族的铁马踏上了中原广阔的土地。大明王朝这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这些所谓的名门贵族却并没有发挥他们“精忠报国”的带头作用,反而是争相在他们的新主人——忽必烈面前谄媚。希望可以借此保住自己衍圣公的称号与荣耀。

在马背上长大的忽必烈当然看不上这些文不成武不就的蛀虫,他所信奉的是马背上夺天下,重用这些人对于他成就大业没有一点帮助。于是他对着成天在自己面前蹦跶的跳梁小丑说“你们要回去好好读书,拥有了才能自然可以获得一官半职。”将他们打发了去。

上表称颂

不仅如此他们还尤其的“识抬举”。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建立清朝时,第六十四代衍圣公便放弃了册封他的崇祯皇帝,在第二天便上书顺治皇帝俯首称臣。甚至还写了《初进表文》来表明自己的忠心,阿臾新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六宇共戴神君”。

当然好听的话谁都爱听,尤其是他们孔子后人这个名字还代表了众多的读书人,还如此的识抬举。摄政王多尔衮根据吏部的题复,仍旧封他...

查看详情>>
9

孔子后代维护的原来是这种制度,只要这种制度还存在他们就能获得尊重

孔子
孔子后代

孔子是万世师表,孔子后代的地位也非常高,嫡传后代还会被封为“衍圣公”。要知道,“公爵”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皇室成员的最高爵位。孔子后代得封这个爵位,可见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及孔子后代的重视。

不过,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孔子后后代在历朝历代都极为受重视,历朝历代都给予他们极高的地位。可是为什么,每次在国破家亡的时候,都很少有孔子后代站出来殉国赴难呢?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孔子后代没人站出来殉国赴难,但似乎也很少有人对他们说三道四,这是怎么回事呢?

照理说,孔子后代是最应该站出来为国殉难的。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就成为历朝历代的伦理标准。这个“三纲五常”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忠君”。既然“忠君”是伦理核心,当王朝灭亡的时候,孔子后代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忠君”,就是站出来,为挽救朝代,维护君王而战斗。

再说了,古代是礼治社会,“礼”是那时候的最高标准。如果一个人不尊礼,那么将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统治者也会以此处罚人。但为什么,古代从来没人以此责骂孔子后代,统治者也从来没有给予过他们什么惩罚,而且每个朝代建立以后,都会给予孔子后代足够的尊重和地位呢?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古代统治者是怎么认识孔子的。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孔子是“万世师表”。这个角色,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后世历代统治者的普遍认可。

“万世师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是千秋万代的老师。一个朝代当然不可能实现千秋万代,秦始皇想象的“一世二世以至于万世”,从第二世秦朝就灭亡后,后人就已经明白了,任何一个朝代,要实现流传万世,一直不灭的梦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孔子的儒家学说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伦理思想,却不只是一个王朝的伦理,而是所有封建时代王朝的伦理。就算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比如金国、元朝、清朝,儒家思想伦理,也是这些朝代共同倡扬的。

而且不但要倡扬,还要大力倡扬,把它作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最重要的规范。如果某个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朝代,不是特别重视这种规范,这个朝代就将成为一个短命朝代,比如元朝。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王朝更迭,今天是这个皇室统治中国,明天是哪个皇室统治中国,可是为什么孔子及孔子后人的地位始终不变,他们在所有的朝代都能获得尊重呢?

其一,整个社会的政治形态没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一直是家天下皇权政治。家天下的主人在变,但是游戏规则没变。支撑这个家天下皇权政治的,就是儒家思想的这个封建伦理。既然一直是这个伦理,因此,作为这套伦理的鼻祖孔子,以及作为孔子象征的孔子后代,自然就应该被一直尊奉。

其二,儒家思想在皇权政治中地位特殊。孔子这个“万世师表”,他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符号,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符号。他是皇权社会中政治权力结构的制约者。

古代社会,皇帝的权力太大,普天之下都归他所有,天下的百姓都受他节制。虽然如此,他也并不是完全无法无天,他依然会受到...

查看详情>>
10

为何孔子后代最后会被人们产生深深的憎恶?原来全因这个官职惹的祸

孔子
孔子后代

肖伯纳曾经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民族文化代代传承,家族精神经久不息,这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漫漫人生之路,人们总要有所追求,夜空中闪亮的星星成为了最高的道德准则,指引着无数人前行。

在中国的历史上,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被认为是传统、涵养、博学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衍圣公的称号改变为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从衍圣公到72代家奴、25朝贰臣,漫长的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曾经辉煌的衍圣公为何被千夫所指,在众多网友眼中如此不堪?

追本溯源

衍圣公这个官职的由来,在中国颇有渊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而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也成为了各个朝代统治者的基本思想,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生老病死是人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没有人会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他们留下的财富将会永远流传人间。

作为儒家文化的开山鼻祖,孔子成为了万人追捧的对象,人们称呼他为孔圣人,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尊重。西汉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战略,孔子的社会地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彼时的孔子已经殒身,而孔子的后人也开始接受祖先的庇佑,获得了世袭爵位。

千百年来,孔子后人的官职名称一再发生改变,从奉圣公到衍圣公,公元1104年,宋朝将衍圣公这个名字正式赋予孔子的后人。自此,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伴随着孔子后人的出生、成长、成功。

表面上的真相往往能够迷惑人的双眼,纸终究包不住火,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任何人都无能为力。历朝历代的衍圣公一直是人们尊敬的对象,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衍圣公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悄然发生改变,从原来的圣人变成了如今的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

趋炎附势

正直与忠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倘若失去了道德,人们便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衍圣公享受着各个朝代带给他们的福利,却在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南宋时期,中原大地社会动荡,衍圣公作为中华思想的核心推广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使命,然而他却同时接受着南宋、金、蒙元等多方势力的封赏,理所当然地在各种政权之间周旋。

元末,衍圣公向元朝的皇帝上书,请求剿灭明朝的起义分子,却暗地里将自己的儿子派出,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谋划策。在衍圣公的眼中,不论是元朝当权还是明朝掌权,他的利益与地位并不会产生任何的动摇,同时选择支持两方才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中。

元朝大势已去,当时的衍圣公则亲自前往南京朝拜朱元璋,以此来获得新主人赋予的荣光。明朝末年,清军准备入关,距离尚远之时,衍圣公家族的族人已准备就绪,马匹、钱财妥善备好,全然不顾自己旧时的主人。

明朝末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意图违逆大势称帝,而衍圣公再一次为了自己家族的荣光倒行逆施,公然发电请求袁世凯登基。

自衍圣公这一官职确立起来,见风使舵、首鼠两端、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昭示着衍圣公家族的卑鄙,良禽择木而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