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长恨歌

发布时间:2020-07-02
1

长恨歌心得体会(13篇)

长恨歌心得体会

长恨歌心得体会 篇1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已从一名高中生升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怀揣着梦想与激情,我踏入了大学的大门,来这里已经有一个多月,上周三听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我受益匪浅。

刚入学时,我以为大学生活会很轻松,没有具体的计划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可是听完了交流会后我发现大学生活其实并不是一个可以放松学习的殿堂。要有目标有理想有计划才能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色彩。大学不同于高中,只会学习是不行的,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使自己得到磨砺。比如通过社团和学生会让自己结交更多朋友,同时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

首先是几位学姐学长们总结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上的经验给我们讲述一些方法、技巧与要注意的事项等。当然,他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毕竟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那些技巧与注意事项以及方法,总有我们值得借鉴的。比如姜博学长给我们说如何让自己自信起来,好几个准备考研的学姐告诉我们那些学习方法等等。有位学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做自己不敢做的,做自己不能做的。"是的,如果你不感兴趣的你就不去做,那你还有什么可做?那么就是你一直不敢去做,而并不是不能。如果你会做你却不去做,那就是埋没了你自己。最后的那一句。做自己不能做的。唯有做了自己不能做的,你才会知道你是真的不能,怎么不能。这样你才能够对你做事的方法进行修改,这样,你才能有创新,才能培养出你的自信来。

然后是自由提问时间,全院的同学都十分热情踊跃提问,学姐学长也很乐意的为我们解答,关于学习方法上的疑惑,关于个人心里素质上的疑惑,关于班级干部工作上的疑惑等等。最后辅导员和主任上来,将总结陈词改成为我们解答疑惑。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与同学相处,善于学习。

如今我已是一名大一新生,面对着学长学姐心中颇为敬佩,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次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我会汲取学长们有益的经验相互结合、创新,一定会那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

长恨歌心得体会 篇2

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一口气读完了《长恨歌》,这部描写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的长篇小说。手急急地翻动着页面,眼睛在字的海洋里快速扫过,而这一切都是急切的、突突乱蹦的心脏使然!我不喜欢看悲剧的人生,然而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长成在上海弄堂中的王琦瑶风雨飘摇四十年后却是悲悲切切地离开,而且是死于非命,一个她一生都无比生厌和憎恶---上海瘪三的手里!我不禁哀叹:成也一生、败也一生,其实成败都是留作身后他人的评说,对本人,最重要的是:认真地过生活

王琦瑶有过聚焦灯光和眼球的辉煌。“上海小姐”桂冠的光辉穿过时间的长廊,甚至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上海余光犹在。刚刚风靡上海的party,会因为有曾经的“上海小姐”而大有人气,尽管王琦瑶只是坐在灯光的背影处看着电视,或者在微风拂面的窗户旁透过舞动的窗帘看着外面的风景,或...

查看详情>>
2

长恨歌观后感

长恨歌观后感

大家好编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恨歌观后感”的相关信息,您觉得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困难吗?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影响,看完后我们经常会有脑中灵感涌现的时候。观后感是对作品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思考和探讨,请将本文收藏方便您日后的查看!

长恨歌观后感(篇1)

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终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写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一定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儿:她的容貌是精致的,她的梳妆打扮是精致的,她所营造的小资生活是精致的-----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儿,命运却是不济的。因为选美成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因为选美使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这与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杨贵飞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杨贵飞是红颜薄命把长恨留给了唐明皇,而王却是寿命极长,经历了三代世事变迁,终身被恨缠绕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瑶对自己命运的选择是身为女人的我们所不可取的,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营造方法却是值得我们一学的。俗话说:女人要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王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经历过大世面,无论走到哪,她都可以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朋友们带来诸多欢乐,诸多惬意,让大家获得了一种精致的生活。

长恨歌观后感(篇2)

印象很清楚。冬天的一个雨天,我开始读《长庚戈》。读完的那天,却是晴天了。模糊了的人物,仿佛陈年的水墨画,轮廓不清楚了,神态却分明清晰。

如果让我来勾勒王琦瑶的形象,可能一张侧脸的轮廓吧。高鼻梁,朦胧而微微睁开的眼睛,微微撅起的嘴唇,很上海的发髻。

我们都是王琦瑶。看完了开篇的群雕象,想象在弄堂里长大的王琦瑶们,我不禁这样感叹。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成长背景,我们的血液注定要流淌这座城市的记忆。

很多人在分析一篇文章时都说,我们应该结合背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涵义。老师说,应该抓住那些让自己心动的瞬间。阅读**,本来就是一种体悟式的体验。

我很同意后者的观点。很多分析《长恨歌》的文章着笔于那个时代的命运和个人命运的穿插、纠结,也有不在少数的文章试图从逻辑的角度给整个故事的发展一个合理的解释。我都不以为然。

首先,这个故事本来就是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如果缺乏了艺术的手法,仅仅是镜像发射般地把生活地本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我想可能就会少了很多灵气。因为它隐藏一些,暴露一些,编织一些,描述一些,这个**可以酿造一些味道。

理论部分到此为止。就个人感受来说,这部**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两种感情。透彻而强权,或者,若隐若现而温婉。

长恨歌观后感(篇3)

“春风桃李...

查看详情>>
3

2024长恨歌课件汇集

长恨歌课件

本文为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选取的一篇不可错过的“长恨歌课件”文章,其中讲述了教师职责中一部分是制作教案课件的重要性,同时教案课件的内容也应该非常完善。制定教案是教育教学实践不可或缺的要求。如果您对本网页感兴趣,请务必将其加入收藏夹!

长恨歌课件 篇1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学会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1、字音关:

回眸(móu)粉黛(dài)骊(lí)宫霓(ní)裳(cháng)临邛(qióng)

鼙(pí)鼓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bò)

2、知人论世: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好处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齐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著有《白氏长庆集》。

3、背景简介: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t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感情杯具:他们的感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4、题为“长恨歌”,“恨”为何意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恨”为沉重的遗憾。唐玄宗、杨贵妃、白居易、读者都有恨。李杨二人真心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落得人仙两茫茫。诗人、读者为李、杨的感情...

查看详情>>
4

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为什么有人说能抵白居易的《长恨歌》?

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
元稹的诗
元稹的诗词

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为什么有人说能抵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在诗坛的名号非常多,有人称之为“诗魔”,这是因为他十分热衷于写诗;有人称之为“诗王”,这是因为他的诗写得非常好,唐宣宗曾写诗称白居易为“诗仙”。短短的三个称号,足见白居易在诗文上的影响和成就。

元和元年的时候,白居易在盩厔担任县尉。一日他与好友王质夫、陈鸿在仙游寺游玩,三人闲谈时,就说起了“马嵬坡”之变,王质夫觉得,这种事件,如果不用文学作品将其记录流传,会逐渐被后人淡忘。白居易深以为然,于是,一首千古名作《长恨歌》就此诞生,《瓯北诗话》赞其“有声有情,可歌可泣”。

但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认为,有一首小诗,只不过短短四句,却能抵白居易《长恨歌》一整篇(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此诗便是白居易好友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行宫》。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的文字意思很好理解:寂寥空阔的古旧行宫,宫中的花儿,寂寞地盛开、寂寞地红艳,无人驻足欣赏。只有几个已是苍苍白发的宫女,闲着无聊,聚坐在一起,说着当年唐玄宗的事。

如果熟悉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便能更充分透彻地解读这首诗。在唐朝东都洛阳皇宫中有一座上阳宫,里面有很多在天宝末年被幽禁在宫中,一关就是四十多年。元稹此诗,落笔之处就是这些宫女。

诗的一、二两句,点出环境,并以“寥落”、“寂寞”等词,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第三句引出人物,几位宫女,这些宫女并非是年轻貌美的,而是容颜衰老,白发苍苍,这般描写,令人惊异,直到最后一句才明白,原来这是玄宗时代,被禁闭在冷宫的老宫女。

看完整首诗后,便能发现,一二两句的环境描写,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信息。行宫为何寥落?因为这是一座被遗弃的冷宫,千百次的日月升沉,无数的风雨吹打,宫墙殿瓦已破败不堪。这些老妇人,也是被遗弃,经历岁月的侵蚀。

宫花为何寂寞?宫女们初到行宫的时候,可能还经验于花朵的盛开,可是一日复一日的禁闭生活、长久的寂寞,让这些宫女对美好的事物丧失了欣赏的兴趣。

无论花儿如何繁盛、红艳,亦是无人观赏,自然寂寞,而这些宫女的青春年华,也在寂寞中枯萎凋零。红的花,白的发,相互映衬之下,令人对宫女的身世,产生了无限的怜悯。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闲坐说玄宗”,说他什么呢?

或许是宠信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也可能是说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玩乐不理政务,更或者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的仓皇逃窜……。元稹没有写明,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歌审美的“语少意足,无穷之味”在此诗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沈潜德说此诗能够抵《长恨歌》一篇,并非是文学成就,也不是流传度、影响力,而是《行宫》的最后一句,留下余韵,能够包含很多内容,似乎写尽了唐玄宗的一生,对于杨贵妃的宠幸,最后的马嵬坡自缢,也包含其中,故而,沈潜德对此诗有这般艺术性的赞扬。


查看详情>>
5

长恨歌歌颂的是爱情吗?或许杨贵妃只是唐玄宗的一件物品罢了

唐玄宗
杨贵妃
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把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恋爱形貌的那么美,简直是此情不渝,铭肌镂骨,但事实上,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难以说是恋爱。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关系是很畸形的,杨贵妃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唐玄宗看上杨贵妃的倾国仙颜,下旨让杨贵妃出家当羽士,然后又纳她为妃。

这是唐玄宗的决议,不是杨贵妃的决议。唐玄宗作这个决议时,并没有问杨贵妃同意差别意。杨贵妃是被迫嫁给唐玄宗的。

对于一个青春少妇,脱离年貌相当的丈夫,嫁给一个老翁,而这个老翁还是她的公公,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自古嫦娥爱少年,杨贵妃也不会破例。就算唐玄宗年轻时英俊潇洒,可是他老了后,容貌自然衰减,一副老人容貌,怎么会获得少妇的喜欢?人家杨玉环当着寿王妃,也一样的荣华富贵,过几年生几个小王子,良人眷爱,后代绕膝,这才是幸福,何须去陪老头子?

唐玄宗是很痛爱杨贵妃,但不外是对玩具的痛爱。在马嵬坡生死关头,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只是为了保全他的山河。真正的恋爱足生死与共的,甚至会为对方牺牲自己。唐玄宗做不到,他只能和杨贵妃共富贵,不能和杨贵妃共磨难。其实唐玄宗只要放弃皇位,就可以救杨贵妃。他可以主动退位,把皇位让给太子李亨,自己当无权的太上皇,这样将士就不用担忧杨贵妃在他眼前说坏话,为她的外家人抨击将士。(将士们杀了杨贵妃的兄姐。)

可是唐玄宗舍不得他的皇位,哪怕他已经70多岁,余日不多。他宁肯牺牲杨贵妃,也不愿退位。这叫恋爱吗?

对于唐玄宗来说,杨贵妃只不外是一个玩具。他可以像痛爱玩具一样痛爱她,尽他所能的给她财物和职位权势,但如果她影响到他的利益,那就要牺牲她了。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绝不是恋爱。杨贵妃不外是唐玄宗的玩具和牺牲品,无关恋爱!

查看详情>>
6

白居易在《长恨歌》戏说唐玄宗 为什么安然无恙?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长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的作用就是讽喻

与咱们现在认为诗歌是种文学体裁不同,古代的士大夫是把诗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来看的。

诗,产生于民间,所以代表着民众的情感取向、生活状态,以及官风评议、政治诉求。也就是说,诗的最初就是民意的代表。《诗经》是君王下令在民间收集整理的,其实这是类似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的早期准备工作。周王室采集了各地的诗歌,加以整理,然后在各个诸侯王之间教化沟通,教民以礼,实际上也是作为一种政治交流工具来使用的。

我们现在去翻古史,会发现战国时期很多国与国之间的谈判都是直接引用《诗经》。因为在周王室的整理教导之下,用这些诗句来进行交流不会产生歧义。

孔子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通过对诗的解读,是对国家治理情况,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直观而感性的了解。在最初的时代,这几乎的唯一的渠道。

后来文化向士大夫,向普通老百姓下行普及,诗歌的功用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长期以来还是高大上的,向民间娱乐就分化出“词,曲,传奇,打油诗,小说,戏文”来承担。诗在高层文人的手中还是用来劝谏的,在君王的心中是用来接收臣子建议的一个相对于直谏,死谏更温和的沟通渠道。

所以,诗的“讽谏”,就成为倡导和鼓励的功能。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反映民间疾苦、抨击官僚腐败的诗,不仅不是被禁止的,还是被鼓励的。

而盛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兼容并蓄的朝代,对思想的管控相当宽松,不仅仅儒、佛、道、景教等等各个思想流派大肆发展,作为高级文人反馈国家、社会问题的诗歌,也基本上没有禁忌。

如果有的话,我们也看不到大唐的盛世飞歌了。正是这种宽松的、自由的状态激活了大唐文人畅所欲言的创作欲望,使得唐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

《长恨歌》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白居易后期是个相当圆滑的政治官僚。但和所有文人的仕途、命运一样,年轻的白居易也是冲动、针砭时弊、不留情面的。他在年轻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就因为直面社会弊病得罪了不少权贵。终于被外放贬官。

而这次被贬则是白居易人生和文风的转折点。用通俗的话说,他终于活明白了,后来官越做越大,诗越写越浅淡,并开创了个人特色的“香山体”,对宋朝和日本的诗词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针砭时弊、忧国忧民的色彩就淡了许多。

写《长恨歌》的时候他还年轻,但是这次创作的起因并不复杂。并非是看到民不聊生,国家败亡的迹象,想起写篇长诗来进行劝谏。

这首诗,开始写的动机就是爱情,与讽谏无关。

元和元年,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谈起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所以《长恨歌》实际上就是游玩有感,但是白居易根据历史故事和民间流传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了这...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