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七绝诗

发布时间:2020-07-02
1

李白的一首经典七绝诗,一句名句中的“烟花”之的是什么?

李白的代表作
李白的诗
李白的诗歌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评价。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高塔,那李白就是站在塔尖上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李白写诗其实并不讲究,甚至有人说他的很多经典诗作都是在大醉后写下的,所以他的诗虽然洒脱、飘逸,却很难谈得上字字珠玑。甚至有人认为,诗仙之所以写不好七律,是因为他对对文字的炼化还不够高明。对于这一点,笔者是完全不能同意的。诗仙对文字本身的讲究或许没有达到诗圣杜甫的高度,但绝对是能超过大多数唐代诗人的。

随便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中为何用“材”不用“才”?原因“材”是不需要通过教育的原始材料,李白就是要用这个字体现自己和其它人不一样,表示自己的才华是天生的。除此之外,“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尽”等字眼,都体现了李白对汉字极强的运用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点,本期笔者和大家再分享一首李白的经典七绝,诗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写于李白29岁左右,李白对孟浩然一向颇为欣赏,曾为他写过多首诗作,这首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全诗短短28个字,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年年入选小学课本,历来受到后世的推崇。所以其它字句笔者都不说了,只说这“烟花”二字。这两个字到底何意?上学时笔者还不能完全领会,其实仅这两个字就能体现诗仙的不凡。

很显然,这里的“烟花”不是指咱们过年过节要放的烟花,这并不是因为唐代没有烟火,事实上烟火的发明可能远早于唐代。只是因为如果这样理解,它无法与三月相接。事实上,古诗词的烟花是有着更唯美的意思的。一般来说,烟花在古诗词中指的是雾霭中的花朵,比如南朝的沈约就曾写过“年芳被禁籞,烟花绕层曲”,这里的烟花指的就是暮春时的花。所以一般来说,这两个字都是颇为凄美的。

但李白这“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一样,用“烟花”形容三月,是指明艳的春景。全诗看似并没有直接写春景,只是用这烟花二字将其一笔囊括下来,就写出了扬州城里烟雾朦胧,繁花似锦的大景。这花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片的,扬州城的水光山色、百花争艳,都藏在了“烟花三月”这4个字中,令人心驰神往。

烟花是为景,三月是时间,扬州是地名,这“烟花三月下扬州”共7个字,有时间有地点更有美景,这就是李白的笔力,这也是此句历来备受推崇的原因,它确实称得上是千古丽句。在李白之前,其实这两个字并不常用,除了沈约外,很少有人将他写到诗中。自李白将这“烟花”二字用出了水准后,后世使用者就很多了,柳永、杜甫、李贺等名家都用上了这个词,可见李白的影响力。

因为写诗过于洒脱飘逸,常常写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样长句和短句杂乱相接的诗句,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李白写诗不讲究,这显然是不对的。多数时候李白的不讲究,只是他不想被规则所拘束,而当他讲究起字眼来,也非一般诗人所能比,“烟花三月下扬...

查看详情>>
2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这两首七绝在经历了人间冷暖,却也恬淡豁达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在神宗一朝几度拜相,并主持了熙宁变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有人称其为千古名臣,也有认为他是宋朝的罪人。同时他还是十分出色文学家,不仅以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歌更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下面介绍王安石的两首七绝,脍炙人口,展现出悠闲自得的心境。

初夏即事

宋代: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作者晚年生活在金陵钟山脚下,这首诗描写了郊外幽静生活的情趣。前两句展现出住处的景观,“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石桥和茅屋绕在曲岸旁,溪水急速地流入西边的池塘。作者“石梁、茅屋、弯碕”等词语,表现院内的景物;溅溅,疾速的流水声,唐人李端也曾有诗“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王安石以此描写出弯碕中,由于流势猛而溢出来的水的动态。

溪水欢唱、小桥古朴,池塘清澈、诗人开怀,如此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诗人当然要开心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晴天里暖风微拂,麦香气息迎面扑来;绿树婆娑、芳草萋萋,远胜春天里百花烂漫的时节。花时,即花开的季节,指春天,白居易曾说“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暖风送来秋麦的清香,表现出初夏清新的气息,不愧为脍炙人口的好诗,也展现出作者在悠闲生活中恰然自得的心境。

钟山即事

宋代: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诗人安居在钟山,心情放松,无忧无虑,时而与渔樵互歌,时而和农夫说笑。诗人每日徜徉于山水之间,闲游在田园之中,感觉惬意非常。他环顾四周,“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涧水虽然无声,却默默有情;青竹即使耿直,也懂流水真意。繁花争奇斗艳,青草尽显春柔,好一派钟山春景,令作者身心荡漾,物我两忘。

最后两句更是名句,虽然南北朝的王籍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但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一鸟不鸣山更幽”之句。不论模仿或改写前人的诗句,都是诗人在一片苦心之后,再融入主观意图而进行的再创作。诗人慢慢地喜欢静坐,茅屋简陋、诗人淡泊,相对而坐、两不相厌。没有鸟鸣,本就静雅,只不过还有涧水潺潺,于是诗人才觉得少了鸟儿的聒噪,反而更加幽静,同时也更有理趣。

纵观这两首七绝,都是作者生活于晚年安居期间,因为没有烦忧,心态平稳,才有闲心觅得好句。第一首诗描写初夏风景,小桥流水、麦香四溢,让经历了宦海风波的诗人远离尘嚣,从此再也不会为朝堂之事烦恼。

第二首诗构思新巧,诗人不拘泥古人,独辟蹊径,让人过目难忘。同时“一鸟不鸣山更幽”,也让读者感受到噪与静、鸣与幽的辩证关系。没有绝对的安静,有时候闹中取静,反而更感到静谧异常。作者作诗如此,为人亦是如此,在他人保守的时候,王安石敢于锐意进取,虽然成败得失另有公论,但这种精神却值得后世崇敬。


查看详情>>
3

杜牧的七绝诗有哪些?意境幽美,韵味隽永

七绝诗
杜牧
杜牧的诗

《唐才子传》中记载:(杜牧)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龃龉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杜牧的诗歌成就极高,诗名与李商隐齐肩,世称“小李杜”。杜牧诗歌中又以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韵味隽永。

《遣怀》

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赏析: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前两句再现诗人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状况;后两句抒发感慨,表现悔悟、自责以及欲将振作之意。

全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是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以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 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这是诗人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全诗构思极为精巧,以小见大。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首诗表现了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山行》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景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千古传诵的名篇。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

查看详情>>
4

《江南春》里杜牧杜牧写了什么?在28字之中写出了广阔气象,可谓七绝诗之绝唱了

杜牧的诗
江南春杜牧

杜牧是唐朝杰出的诗人之一,素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因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大李杜”)。杜牧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在寥寥28字之中,能刻画出异常优美动人的画面。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百花齐放,绿草漫野,莺啼燕飞,一派生机。杜牧曾写过一首《江南春》的诗,热情的赞美了江南的风物,且寄予了自己深邃的情感。该诗全文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释义:江南的大地上,莺鸟的歌声和绿草红花相互辉映。水边的乡村及山麓下的城郭处处随风飘动着酒旗。南朝留下了数百座古佛寺,哪些佛寺的楼台都迷离于江南的烟雨之中。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颇负盛名。该诗短短四句,既写出了江南美景的多姿多彩,也写出了其辽阔、深邃的意境。

诗的开头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以灵动的手笔,着眼于江南最具特色的春景。整个江南,百鸟齐声歌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红花绿草,铺满山野,与鸟儿的飞舞及歌声相互辉映。此景此情,着实令人迷醉其中!

第一句是写自然的景色,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则是描写了江南人们的生活特色。江南水多,故有水村,江南亦不乏山,故亦有山郭(靠近山峰的城镇及乡村)。无论水村和山村的人们,都兴酒文化,因此“酒旗”到处飘扬。通过此句,江南人们朴实、风趣的形象,赫然呈现在眼前。

第三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诗人追溯历史,将南朝所建的诸多寺院引入诗中。南朝时期极兴佛教,因此建了许多寺庙。句中的“四百八十”是唐人说明数量很多的一种说法,不是实指,而是虚指。这诸多寺庙,给人一种深邃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清净、美好的文化氛围。

杜牧对于佛教的“禅意”颇为推崇,在此首《江南春》之中,歌颂江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赞美了佛教文化的深邃。

第四句是“多少楼台烟雨中”。此句承接第三句,继续描写佛教寺院。这诸多寺院,在平时本已给人深邃之感;如今沐浴在江南烟雨之中,更增添了其深邃之意,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全诗语言流畅,结构精致,艺术精湛。以极富概括力的手笔,勾勒出了江南优美的自然风物,以及佛寺的文化氛围。在28字之中,能写出如此广阔气象,可谓七绝诗之绝唱了。


查看详情>>
5

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画面感非常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
边塞诗

王昌龄28字小诗,就能看出他真实水平,没有李白他会是绝句首席!

唐朝的大诗人实在数不胜数,从初唐四杰,到李白杜甫。从白居易、贺知章,到李商隐、杜牧等等,著名的诗人实在太多。而这其中如果说绝句写得最好的,”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必须有姓名了。王昌龄的诗歌脍炙人口,你能想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真情;你能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你能想到“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哀怨。但是要说王昌龄写得最经典的,还得是边塞诗。

边塞诗一直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诗人都曾经写过著名的边塞诗。比如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比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也是不能错过的边塞诗的经典之作。就是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创作这首诗时,王昌龄正赶赴西域。而王昌龄处于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边塞诗中更多的是一种昂扬的状态。有着强大的自信,但是边关的战争频繁,百姓还是向往和平的。在王昌龄的诗中,大多表现的都是如此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大意很好理解,眼中看到的还是秦汉时期的边关和明月,这许多年,有多少战士来到边关没能再回去。如果当年的飞将卫青还在,绝不会让敌人的铁骑踏过阴山。这首边塞诗,是诗人对于边关战争的一种痛恨,希望能够早日出现一位良将,拯救边关百姓的生活。

首句写景,但是又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诗人写月亮和边关的景象,但是用“秦汉”修饰,时间上的悠远一下就显现出来。不得不让人感叹,边关还是那样的边关,但是这边塞的战争怎么还没结束?王昌龄写景不仅仅只是写景,还令人产生联想和思考。将读者带进更深的层次中,这是诗人的能力。

接着写戍边的战士。由第一句目之所及的凄凉,想到边关战士的生活。古往今来,有多少男儿因为要戍守边境无法与家人团聚?这也是在侧面说边关的战争频繁,所以才需要那么多人来守卫。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边境的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变,也是诗人很无奈的地方。可以说前两句就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思考和疑惑,怎样才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

第三、四句诗人就给出了答案,因为缺少良将。如果能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将军,肯定不会让敌人跨过阴山。如果有这样的良将在,边关的战事就不用再担心了。这是诗人自己对自己的回答,也是内心最大的愿望。是诗人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之情很是感人。

这首诗画面感非常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风格雄浑,这是王昌龄边塞诗的特色。仅仅28字的小诗,写出了感人的爱国情怀,这首诗可以说是边塞诗的经典作品!


查看详情>>
6

王昌龄的诗中最为豪迈的一首七绝诗,却也透露了对现实的无赖

出塞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题材多以思乡,征战为主题,描写了边塞荒凉与空旷,也是对战争的间接控诉。一大批优秀的边塞诗人写就了很多让人难忘的边塞诗。

比如高适的“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祖咏的”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李贺的”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都以或雄浑或强健的笔触写出了诗人的愁思或临战的氛围。

对于王昌龄来说,他的诗是大唐的一个异数,他的诗在所有的边塞诗中独占风流。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他的一首边塞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是一个时空的跨越,明月依旧,当空朗照,是清冷的也是温柔的,或是凄凉的,只是观月的人的心态不一样。月辉如水,月华倾泄,人生如那月光一样,朦胧着哀伤的。那是关于战争的理解。苏轼写但愿人长久,是相离的月。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明月曾经照古人“,带着哲学的哀叹。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便是恒常的月。王昌龄的秦时明月则是为了汉时关在明照着。

在这凄清环境里,诗人想到的是明月下的不可团圆。是万里长征的艰难,是对无人归还的伤感。或是战死或是战伤,只留下守望月色的乡人,或是诗人,或是后来人。那观照只是回到人的最初的情感。是绝不可割舍的相依相思相守相望。

何时铸剑为犁,人间方享太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一扫那哀愁与思念或是感伤与愁怨。战争无休无止,如果那位龙城李广将军如果还在的话,他一定不会让胡人的铁骑度过阴山。这是何等的豪迈与雄壮,虽然这看似是带着无比自信的一句话,却满含着对战事的失望。当诗人寄希望于古人的时候,表现的绝对是内心的无助,是对现实的无法理解。

诗人对明月感慨,想象中那汉时人关隘中,想象着那位骁勇善战的李将军,看沙场频频点兵,却无力回天。是失望的,失望在那夜空中如星子一样只是闪着,然后如露一样落下来,滴在他的心中。

我们只是从字面上简单地去分析着诗歌的含义,却无法完全体会诗人内心的失落,从千年前的那个时空中,遥遥地向我们走来,是踉跄的军人,是醉酒的诗人,是歌者,是流浪汉。

他们不只是他们,他们也是我们的影子。我们也终将会成为别人的影子。我们不是李将军,我们或许也是王昌龄,我们或者又是站在虚空中读诗的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