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长孙无忌

发布时间:2020-06-30
1

唐朝第一大臣长孙无忌是忠臣吗?原来忠臣到后面也会变心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长孙无忌,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一位,在唐太宗李世民眼中,没有长孙无忌,就没有他李世民的王位。

但是在李世民死后,有人说长孙无忌其实是奸臣。唐朝第一大臣长孙无忌是忠臣吗?看看他的晚年,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晚节不保"了。

长孙无忌出生于河南洛阳,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生母高氏为北齐宗室,因此他也算是名门之后,皇亲国戚。

但长孙晟在他十多岁时便去世,他与生母高氏、胞妹长孙无垢(即后来的唐太宗长孙皇后),投靠了舅舅高士廉。

长孙无忌天生聪明,勤奋好学,深谙谋略,后来结识李世民,成为莫逆之交,并把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两人从好兄弟成为了舅子哥和妹夫。

后来李渊在晋阳发兵反隋,长孙无忌认准了李世民,赶紧跑到山西辅佐李世民。

随着一路征战,唐王朝建立。但是李世民和兄弟的关系却日趋矛盾,这时长孙无忌带头劝李世民造反,杀了两个兄弟继承王位。

李世民挺重感情,不愿同室操戈,但是长孙无忌却暗中组织好人马,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话来激李世民。

与其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件,不如说是他被下面的小弟给架着发动了政变。

兄弟阋墙、手足相残,最终李世民被长孙无忌送上了王位,李世民给他记了头功。

虽然已经位极人臣,但是长孙无忌懂得居安思危,他主动申请降职,避免被人说是外戚乱政。

长孙无忌在唐贞观和永徽年间两度主持了对《唐律》的修订;作为中华法系代表的《唐律疏议》也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的。

长孙无忌虽然忠于李世民,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在立储这件事上,他为了让自己的外甥当太子,鼓动群臣说魏王李泰的坏话。

最终李泰落选,他的外甥晋王李治当选太子。

此时的长孙无忌,不再是那个忠于大唐的臣子,而是满心结党营私的小人。

明明有那么多的皇子比李治优秀,可是他却偏偏推荐了自己的外甥。

李世民临死前,将长孙无忌作为托孤忠臣留给了李治,但是李治却另有打算,他想要大展宏图,不希望被舅舅所阻碍。

新老两派的矛盾,最终在皇后的废立上爆发了巨大冲突。

当时李治想要废掉皇后,另立武媚娘为皇后,但是长孙无忌带头反对。

李治一看,舅舅这是不给自己面子啊。如果不能通过废立皇后一事彰显自己的权力,那么以后很可能会被舅舅等老臣一直压制。

这件事跟嘉靖皇帝的"大礼议事件"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君臣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吵,实际上是争夺的朝堂的权力和话语权。

于是李治带着武媚娘去见长孙无忌,希望他能给武媚娘一个机会,也给他自己一个机会。可惜长孙无忌没能抓住这个机会,最终站错了队。

后来李治找机会把长孙无忌牵扯进了一桩谋反的案件中,反正长孙无忌的屁股也不干净,所以他就借武媚娘之手,逼长孙无忌自杀,为自己清除掉了一个整治隐患。

长孙无忌是不是忠臣,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数。其实古往今来,忠臣只不过是愚忠于皇帝的臣子罢了。这样的人不可取,因为皇帝不过是暂时管理天下的人罢了,作为臣子,最重要的还是要为天下人谋福利。

所以,忠臣与否...

查看详情>>
2

位列凌烟阁功臣的第一名的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位列凌烟阁功臣的第一名的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唐朝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朝代。什么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再到李白杜甫各个文人武将的突出,使得唐朝成为一个繁盛的朝代。而唐朝的贞观之治又是唐朝的高光时期,在这其中,帮助李世民登基的第一人:长孙无忌,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角色。他赫赫有功,位列凌烟阁功臣的第一,最后却被逼惨死。说他是奸臣,他的功劳不容忽视;说他有功,他做的却也有些不尽人意。

长孙无忌在幼年的时候还是比较惨的。他年少丧父,与母亲和妹妹一同被嗜酒如命不务正业的哥哥长孙安业赶了出去,是舅舅高士廉收养了他们。而长孙无忌也很争气,他本来底子就好,再加上勤奋刻苦,很快便能够博古通今。而且由于脑子好使,他也十分善于出谋划策,所谓才子不过如此。

而后,他又交了一个好朋友:唐国公的儿子李世民。虽然当时还是无名小卒。但是在后世的我们都知道,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而高士廉也十分喜欢李世民,便将自己的外甥女儿嫁给了他,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羁绊又深了一层。在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本来的太子是李建成,但是由于李世民过于优秀,李建成便心怀不安,数次联合李元吉想要加害李世民。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心腹,陪李世民一起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成功反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坐上了皇太子的宝座。

而长孙无忌对李世民真的可以算是忠心耿耿。为人也十分低调。即使唐太宗一再邀请他担当各类官职,他都推辞不就。不仅如此,好不容易当上宰相之位后,座位还没捂热乎,就申请辞职,简直让人不能再放心。而后李世民也是很感激,毕竟从我是秦王的时候你就跟着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你立下了这么多功呢?我得好好报答你。于是,李世民也十分够意思的将长孙无忌列为了凌烟阁功臣之首。

但其实,长孙无忌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在李世民不知道该立谁为太子而来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李治的名字。李世民勉强同意,但左思右想都不是那么个事,李世民便又去问长孙无忌:我瞅着李治有点儿懦弱无能,但是李恪不错,是不是立李恪更好一些啊。长孙无忌依旧坚持立李治,并夸赞他"仁厚"。说是仁厚,其实就是懦弱无能,好控制。

果然,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权力的欲望开始爆棚。他先是借李治妹妹争财产的事件,添油加醋,东查西查,搞成了一场谋反大案,从而将自己的政敌搞垮,再持续上奏要立王皇后的继子为太子,再到后来李治想要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他也一直阻挠。李治忍了这么久,这时火终于压不住了,他又去问了大将军李绩,李绩本来是长孙无忌的人,这时候却卖了个聪明,表示这是皇上的家事,与我无关。瞧瞧,这才是大臣该有的态度!于是李治第一次没有听从长孙无忌的,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是什么人啊?甭管你是谁,挡了我的道,格杀勿论。长孙无忌这么忌惮武则天为皇后,她自然是不爽。于是武则天便派了许敬宗,陷害长孙无忌要谋反,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毕竟皇帝是自己捧起来的,长...

查看详情>>
3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其实说他忠也不是说他奸也不是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唐朝最大的权臣,没有之一。

李治做皇帝后,想废了王皇后,王皇后是太原王氏出身,背后势力太大了,但李治担心废了王皇后,大臣们不同意,就想先让百官之长长孙无忌同意。

于是带着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府上贿赂他,嗯,真的是贿赂他,送他十车财宝,并提拔他的三个庶出的儿子做五品朝散大夫(唐朝宰相三品),聊着聊着,看时机成熟了,就对长孙无忌说想废了王皇后,但长孙无忌就是不接话,李治于是带着武则天悻悻而归。

武则天又让她妈多次去长孙无忌府上,长孙无忌就是不同意。

许敬宗也多次劝说长孙无忌,都被长孙无忌赶出来了。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上由是有废立之志,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厉色折之

试想一下,皇帝到臣子府上,贿赂臣子,求臣子同意他废后,臣子居然还不同意,想想看,谁掌实权??

李治跟舅舅长孙无忌的关系非常微妙。

血缘上,他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力促李世民立李治,并阻止李世民废太子,李世民死后,推李治上位。

政治上,他们是政敌,或者说,李治当皇帝前,他们是政治盟友,但是,李治当了皇帝后,他们就成了政敌关系了,因为长孙无忌是百官之长,跟皇帝天生死对头。

李治继位初期,他们有过一段蜜月期,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发现,自己成了拉线木偶,成了傀儡,就跟长孙无忌的矛盾不可调和了。

永微四年,长孙无忌借房遗爱案,杀了唐朝最有势力的王爷,吴王李恪,随后又流放了江夏王李道宗,从此,李氏最有势力的两个王爷清理出局,长孙无忌就没有对手了,

这个时候,李治已经想收拾长孙无忌了,但是没有办法,

李治势单力薄,光凭自己的势力,是很难跟长孙无忌斗的,他想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是没有人能用。

一般皇帝都是培养后党,也就是新的外戚,取代旧的外戚,但是皇后是太原王氏出身,已经不能用了,于是就想废了王皇后,提拔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提拔武则天为皇后,并不是多么爱武则天,而是需要一个政治盟友,来帮他扳倒长孙无忌。

于是就有了开始皇帝李治带着武则天去贿赂长孙无忌,结果吃了闭门羹。

永微六年,在贞观重臣李绩的支持下,废王立武,废了王皇后跟武则天有没有杀自己女儿没关系,而是政治需要。

四年后,武则天扳倒长孙无忌,流放了他,并在途中逼死了他。

唐朝第一权臣,就这样死在了武则天手中。

查看详情>>
4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谋反呢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姓氏由多个字组成的复姓历史人物,多为少数民族,如:拓拔、尉迟、万俟等。当然,长孙这个姓氏也不例外。不过,在民族政策相对开放的隋唐时期,老百姓不会因为民族而产生隔阂,朝廷亦不会对少数民族抱有偏见。所以,长孙家族才有机会活跃于隋唐两朝的政坛。

长孙姓是中国多民族、多源流的复姓群体,长孙姓氏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说、长孙姓出自北魏皇室拓跋珪的长子沙莫雄,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姓,故拓跋嵩为得姓始祖;二说、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顺,大多尊长孙顺为得姓始祖。

这里,既然说到了长孙这个姓氏,长孙无忌便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了。

除了喜欢历史的朋友,许多现代人对于长孙无忌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凌烟阁第一功臣”的层面上,鲜有人知为何文不及杜如晦,武不如尉迟敬德的长孙无忌会凌驾于其他二十三功臣之上。想要了解长孙无忌为何成为大唐第一功臣,成为地位显赫的赵国公,还要从玄武门事变讲起。

当时,李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已无以复加,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为了制衡太子李建成及虎视眈眈的四弟李元吉,李世民打算先下手为强,篡位登基。当然,以李世民一人之力,肯定无法成事,于是,李世民便开始着手挑选助手。虽说,李世民这些年来招贤纳士,手下有数不清的人才,但是,发动宫变毕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万万不可走漏风声。

所以,李世民在挑选帮手时格外用心,只选了几个最信任的亲信,长孙无忌就是其中之一。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乃是布衣之交,是最早进入天策府帮李世民打天下的大臣,所以,他成为玄武门兵变的主要策划人。

在那个充满血腥的早晨,李世民派人守在玄武门,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格杀在上朝的路上,并控制了禁宫,逼父亲将皇位传给自己,如愿意承地坐上龙椅。在帮助李渊统一江山时,长孙无忌并非李世民麾下功劳最大的,但是,却因为帮助李世民上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

长孙无忌的强项是擅长察言观色,行事作风非常圆滑。此外,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有一颗赤诚忠心,在多年征战中从未起二心。

因此,长孙无忌颇得李世民的赏识。

并且,长孙无忌的妹妹还被李世民册立为皇后。在《新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太宗曾评价长孙无忌“应对机敏,善避嫌,求于古人,未有其比”,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的长处在于识时务,懂得取舍,所以,他才能在政治场的风口浪尖上闲庭信步。

那么,李世民有多信任长孙无忌呢?长孙无忌可以不经通报,自由出入唐太宗的寝宫。由此可见,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是毫不设防的,甚至,没考虑过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会对自己不利。

不过,长孙无忌却将这份信任看得十分透彻,他在心里已划下了界限,从未有丝毫僭越。长孙无忌明白,自己的地位相当危险。他已位极人臣,又有长孙皇后这层裙带关系,已触犯了外戚涉政的大忌。

甚至,为了不让李世民对自己心生忌惮,长孙无忌主动要求降职,让李世民将心放到肚子里。古往今来,多少功高震主的大臣因遭到皇帝猜忌而身首异处?长孙无忌深谙其理,所以,不...

查看详情>>
5

唐朝历史里长孙无忌是忠臣吗?可以说他忠和奸都给占了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唐朝历史里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他是一位顶尖风云人物,出身隋朝权贵,却又勇于推翻隋朝的暴政。他不仅曾经辅佐过唐高宗李治,并且还跟随过唐太宗李世民征战过沙场,也是李世民当时最信任的一位忠臣,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想当年,长孙无忌也是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那时,隋朝正鼎盛,父亲长孙晟也在世。这位隋朝的名将、鲜卑皇室的后裔,给儿子取的名字,就和长孙家族“霹雳堂”的绰号一样威风:无忌。

不幸的是他年少丧父,父亲去世,家里只剩下异母兄长,这个家便容不下他和妹妹了,被赶出家门之后家门之后,两个小小孩儿,投奔舅舅高士廉。

幸好高士廉是个厚道人,无忌不用愁吃喝,还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他的出众文才,后来在年少时期便与李世民成为了好朋友。

因为高士廉觉得李世民人品中肯,还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他,这样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就成为了姻亲关系,也是更加的要好。

后来在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更是投奔在其麾下,不仅与李世民征战沙场,还为当时只是秦王的李世民出谋划策,也因其不仅聪明伶俐,善于谋略计策,对于历史也非常的精通,因此也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

长孙无忌作为核心圈成员,应该参与了所有的机密策划,他和李世民的"布衣之交"也在"共患难"的环境中进一步发展升华。

玄武门之变在长孙无忌的力主下发动,长孙无忌首功,由从五品上的小官一跃成为正三品的左武侯大将军和吏部尚书,爵位从上党县公升为齐国公,成为又有身份、又有实权、还受皇帝信任的朝廷大佬。

"我有天下,多赖无忌之力",玄武门血迹未干,李世民已当着众人的面,高声宣布,无忌就是他的姜子牙、管仲。

不知是李世民成就了长孙无忌,还是长孙无忌成就了李世民。总之,和李世民绑在一起的长孙无忌真真切切在为秦王李世民争取利益最大化。

以他能写出《唐律疏议》来看,这家伙是一个法学专家,很有本事。对于治国理政来说,法律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在当代,很多国家领导人也是法学专业出身的。

天底下最管不了的事情,就是立太子。

"玄武门之变"过去了18年,长安却再一次陷入兄弟相残的血腥中——公元644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骨肉,太子李承乾、次子李泰,走上了夺嫡的不归路。

如果太子李承乾不出事,长孙无忌本可以悠闲一世、善始善终的。然而,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很多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然少不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尚在中年,年富力强,他又是元舅,地位特殊。

于是,李世民考虑把长孙无忌作为主要托孤大臣之一。

当时的李治也是非常的信赖这位舅舅,因为他不仅是李治的恩师,更是其帝王之路上最重要的一位辅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位置坐稳,业务逐渐熟练,不禁觉得这皇帝当的真没劲。上班的时候,顾命大臣倚老卖老,表面上得客客气气,心里巴不得他们尽早"人走茶凉";下班后,本来想到后宫放松放松,结果自己的皇后天天板着个脸...

查看详情>>
6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忠臣吗?其实他已经对唐朝忠到底了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唐朝对历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后人对唐朝有强汉盛唐之说。时至今日,世界有很多国家依然有唐人街的存在。唐朝出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皇帝,这位皇帝就是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

后世之人对唐太宗肯定是不陌生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生活中都能够听说唐太宗。在影视作品中,唐太宗的形象依然是非常火爆的。电视剧隋唐演义的播出让人们对隋末唐初这段历史所熟知,李世民也正是因为影视剧的缘故,变得尽人皆知。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唐太宗是历史上非常出色的皇帝,他一手缔造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像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在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唐朝建立之后,在唐太宗时期,出现了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事迹。作为凌烟阁第一功臣的长孙无忌,同样被后人所熟知。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屹立大唐政坛三十三年。可惜的是长孙无忌最终的结局并不好,他被抄家,身败名裂。当初长孙无忌辅佐了李世民登基,假如太子李建成登基,恐怕长孙家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成为皇帝的李世民记得长孙无忌的辅佐,更记得他的恩情。现如今看来,无论是长孙无忌成就了李世民,还是李世民成就了长孙无忌,可以说两人是互相互补,缺一不可。在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当属首功。

李世民继位之后,长孙无忌成为了唐朝的权臣。长孙无忌从五品上的小官一跃成为正三品的左武侯大将军和吏部尚书,同时爵位也有了提升。从上党县公升为齐国公。这时候的长孙无忌已经成为了李世民非常信任的人。

在唐太宗时期,长孙无忌参与谋划了对突厥、西域、高句丽的战事,还主持制定了多部律法。从这一点看,长孙无忌得到了李世民的充分信任。这时候的长孙无忌为人谨小慎微,可是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就大不一样了。

长孙无忌的权力欲开始膨胀。经过两任皇帝,长孙无忌已经成为了唐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大部分唐朝的开国功臣都已不在,长孙无忌就成为了唐朝的元老级人物。当时长孙无忌负责审理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一案。

可是长孙无忌并没有真正的审理,相反他借着审理案件的名义,将朝廷上反对自己的人全部铲除。那么长孙无忌到底有多可怕呢?长孙无忌通过这种方式控制了朝政,在势力最巅峰的时候,连唐高祖李治都要避让三分。

最终的结局长孙无忌非常惨。他的儿子被流放到了岭南,没收财产。屹立大唐政坛三十三年的长孙无忌万万想不到自己也会有这一天。

查看详情>>
7

唐朝时期的长孙无忌是忠臣吗?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改变着唐朝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唐朝时期的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登基,到后来的贞观盛世,以及被称为“天可汗”那些年里,这里面有他的励精图治和英明豁达,但也离不开那些忠臣耿耿的大臣的勤奋努力。

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之一,在那段时间里一直活跃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之上,他的一系列举动影响了整个唐朝的政治走向。

长孙无忌与李渊父子的关系

长孙无忌(公元597年—公元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先祖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族,鲜卑族汉化后,因先祖担任过宗室张,所以改为长孙氏。

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英年早逝,只留下他和妹妹孤苦相伴,直到后来被舅舅高士廉收养。高士廉家世显赫,且对于看人方面非常精准,在李渊父子起兵之时,他就觉得李世民并非常人,于是就把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李世民。后来,李渊起兵攻占长安,长孙无忌也投靠李世民,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然,在追随李世民征战的这些年里,长孙无忌并没有什么战功,最多算是兢兢业业,而直到玄武门之变时,他才开始显露头角。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此后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大臣,称他为“佐命元勋”,而事实上,长孙无忌也确实担得起这个称谓。

玄武门之变中初露头角的长孙无忌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隋恭帝禅位给李渊,改国号为唐,定都在长安,然而在看似稳发展的背后,唐王朝内部却是暗涌流动,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其主要原因正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人对太子之位的争夺,由于李建成长期在长安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而李世民长期领兵出战,战功赫赫,且威望甚高。

当李世民战功高到无封可赏的时候,高祖李渊破天荒的他封了一个天策上将,而这一个天策上将的权利是可以自己另外开府招收能人义士。对于李世民声望日益高涨,李建成自然是心里越来越不安,因此兄弟之间对于皇位继承的斗争,就不断的在冲突中导致最后兵戎相见,自相残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在这次流血事件中长孙无忌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发挥出了他的谋略才能。在兵变发生之前,长孙无忌的态度就比任何人都极为坚决,他日夜劝李世民一定要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且在兵变前夕长孙无忌日夜奔波联系众人。政变之时,对于一个书生来讲他不也不曾惧怕,甚至是跟随李世民亲自到玄武门内,击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由于长孙无忌的这些人的精心策划,所以在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才会显得比较轻松。

李世民能够坐上太子之位与长孙无忌的尽心尽力出谋划策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这次政变中他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才称他为心腹大臣。

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对长孙无忌也是非常的信任,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进行封赏,因长孙无忌有大功,进封齐国公。此外,与他一样以功封赏的还有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和侯君集等人。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让人画图二十四功臣像挂于凌烟阁,长孙无忌被封于二十四位功臣之首。为此,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李世民是非常信任...

查看详情>>
8

唐朝功臣之一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他一生都为唐朝兢兢业业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唐朝功臣之一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立储之争时,支持外甥唐高宗,成为顾命大臣。

永徽年间,拜太尉、同平章事,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早年经历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唐高祖渡河时,长孙无忌便到长春宫谒见,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参与兵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着,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李世民仍犹豫不决。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册封妻子长孙氏为皇后,以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叛,长孙无忌担任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担任宰相

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

查看详情>>
9

你知道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吗?没想到他也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你知道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吗?

今天咱们讲的这个历史人物是唐初的名臣长孙无忌。大家都知道,隋亡唐兴之时,英雄辈出,能人比比皆是,文臣有魏征、虞世南、被称作“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武臣那就更多了,大家熟悉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大家不太熟悉的张公瑾、史大耐,还有被大家误会的苏定方、李道宗。这些人都是一时的人杰。但是为什么在李世民为功臣所建的凌烟阁中,排在第一名的是这位不太出名的长孙无忌呢?他究竟何德何能,能够位居凌烟阁第一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拨开历史尘封的迷雾,来了解一下这唐初的第一功臣!

“玄武门之变”的功劳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按照旧唐书记载推断,应该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后代),后来才改为的长孙氏。

长孙无忌的祖父长孙兕在北周做官,官当到了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平原公。父亲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

长孙无忌从小就爱好读书,《旧唐书》称其“该博文史”,长孙无忌不但书读的好,而且通达颖悟,富有谋略。他的妹妹十三岁“嫔于太宗”,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孙皇后,谥号为文德皇后。

隋义宁元年(617)七月,李渊起兵太原,向长安进发。九月,渡过黄河,进入朝邑(今陕西大荔东)长春宫,长孙无忌因为小时候和李世民就是好朋友,所以见李家起兵,就率部来投奔。李渊见他很有才略,就把他分给了李世民,授任他为渭北行军典签。从那以后,长孙无忌就经常随从李世民征战,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人物。因为长孙无忌屡立功劳,所以因功擢任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秦王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时屡建大功,位望隆重,这样就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于是他们兄弟之间围绕着储位,就暗中争斗,这种争斗渐渐的愈演愈烈。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太子李建成以攻击突厥为名,想要乘机调出秦王府精兵猛将,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谋杀秦王。长孙无忌见形势十分危急,极力劝说秦王先下手为强,杀掉太子。《旧唐书》中记载,长孙无忌是一个劝说李世民下手的人。

“今大王临机不断,坐受屠戮,于义何哉?若不见听,无忌等将窜身于草泽,不得居王左右。”

六月三日,秦王李世民让长孙无忌等把房玄龄、杜如晦召入王府,共商对策。经过筹划后,决定先发制人。六月四日凌晨,长孙无忌等随秦王李世民伏兵于玄武门。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早朝经过此门时,突然发动袭击,成功地杀死了太子与齐王。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被如愿以偿的立为太子,长孙无忌就被升做太子左庶子。由此可见,在“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中,长孙无忌应该是第一功。出主意的是他,实施的还是他,负责联络的也是他,所以说,长孙无忌的第一功,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君臣情深成佳话

唐太宗即位后,长孙无忌被升做左武侯大将军。贞观元年(627),再次升迁担任吏部尚书。唐太宗论定佐命功臣,以无忌为第一等大功,又进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

长孙无忌这时不但身...

查看详情>>
10

想知道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看看这些历史评价就清楚了

唐朝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想知道长孙无忌是怎样的人?看看这些历史评价就清楚了

历代评价

李世民:①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②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朕自居藩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③司空、齐国公无忌等,并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④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而总兵攻战,非所长也。⑤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李恪: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陷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许敬宗:①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 ②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

吕温:①昔者舜以九官致理,周以十乱反正,高皇以三杰祚汉,光武以二十八将中兴,若夫错综勋贤,牢笼今古,雄四代而高视者,其唯圣唐乎?……长孙赵公,举大义,除二凶,安宗庙,定社稷,以振我丕赫无疆之休,此则周公之匡救也。②赵国之先,发祥朔土。乃祖乃父,受天之祜。有女而圣,为天下母;有子而贤,为唐室辅。圣贤同气,千载一睹。丕显赵公,允文允武。克忠克仁,实有大勋。高祖受命,太宗归尊。翼翼乾乾,恪居於藩。群孽乱嗣,争窥神器,鸿业将坠。公揭大义,一匡天地。人到於今,家受其赐。帝将传圣,爰有顾命。汝忠汝诚,莫与汝京。为我圣子,守唐太平。公相高宗,有太宗遗风。刑措财丰,八荒来同,和气大融。妖星袭月,祸起中宫。公将正之,以王帝躬,力屈群邪,诚阻天聪。黜非其尤,令问无穷。

刘昫:①无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储闱,力安社稷,勋庸茂著,终始不渝。及黜废中宫,竟不阿旨,报先帝之顾托,为敬宗之诬构。嗟乎!忠信获罪,今古不免;无名受戮,族灭何辜!主暗臣奸,足贻后代。②赵公右戚,两朝宣力。功成不去,竟逢鬼域。 ③无忌、遂良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永徽中,无忌、遂良忠而获罪,人皆哀之。殊不知诬陷刘洎、吴王恪于前,枉害道宗于后,天网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 ④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

宋祁: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