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悯农

发布时间:2020-06-29
1

悯农古诗小班教案五篇

悯农古诗小班教案

悯农古诗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悯农古诗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

查看详情>>
2

古诗悯农幼儿教案锦集

古诗悯农幼儿教案

古诗悯农幼儿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

1、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重点)

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师:这整首古诗的意思是: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难点)

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辛等。

师:哪除了农民伯伯,和老师辛苦之外,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我们上幼儿园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扫卫生的照片及幼儿吃饭的照片)师:小朋友知不知道我们幼儿园除了老师还有谁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员阿姨每天给我打扫卫生很辛苦,还有给我们做饭的厨师阿姨很辛苦)。

四、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厨房阿姨辛苦把饭菜烧好,阿姨每天给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要爱惜粮食,把饭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古诗悯农幼儿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

查看详情>>
3

最新古诗悯农小班教案

古诗悯农小班教案

古诗悯农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珍惜粮食。

4.珍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5.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下载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珍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

查看详情>>
4

2024悯农的课件

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搜集到了“悯农的课件”的详细介绍,希望您能从本文中得到灵感。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注重信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悯农的课件(篇1)

课文简析

这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这首诗的深刻主题和“朦胧”风格,是与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时代状况分不开的。

创意说明

这首诗的学习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两个诗节的比较中感受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的特点,通过语言、句式,内容的比较领会诗人的理想。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1、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2、出示创作背景资料: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

二、引领发现

1、作者的这种感情,在第一节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的?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品味词句:

⑴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⑶“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3、有感情朗读:

读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如夏夜般柔软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三、比较探究

1、自主阅读第二节诗,探究一下,第二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变化?

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

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情境有温馨美好转向寒冷严酷。

2、这些“变奏“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如:寂寞地燃烧颤抖地星星瘦小的星……

四、提升领悟

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悯农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第一课时

一、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

查看详情>>
5

古诗悯农课件分享

古诗课件

笔者特别为您准备的“古诗悯农课件”也许能够满足您的阅读需求,建议您将这个网页收藏起来,以便于日后可以方便地阅读。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计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位老师都需要将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做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的重要工具。

古诗悯农课件 篇1

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最终达到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歌描绘的生动景象,体会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所见》。

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所见——袁枚(板书)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见》,同位互相解决生字问题。

2、老师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拼读;领读,带词读。

3、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品读古诗:

1、想象每一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师:我带着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能想象出哪些画面呢?

师生共同读诗歌。

师:多读几遍吧,这样你会想到更多的画面。学生又读几遍才停下来。

师:谁来告诉大家:是谁骑黄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是牧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脚丫,穿着马褂、戴着斗笠的小男孩骑在牛背上。

师:很好!谁能说说这头牛长得怎么样?

生:这是一头很肥的黄牛,肚子吃得鼓鼓的,走起路来尾巴左摇右摆。

师:真棒,你们很会想象!小男孩坐在结实的牛背上开心吗?你从哪句诗歌看出来的?

生:从“歌声振林樾”可以看出来。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生:牧童很高兴,唱起歌儿,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他的嗓子很好听,又响亮,树上的蝉也跟着唱起来了。

师:你说的真好!这蝉真可爱!小男孩喜欢它吗?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生:我从“意欲捕鸣蝉”这句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那“忽然闭口立”又是啥意思呢?

生:小男孩立刻闭嘴不唱了,悄悄的站到树下望着上的蝉。

师:说的真好!这个孩子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可爱、机灵、活泼。

拓展:

师:大家说的真不错,请讨论一下:接下来,小男孩会怎样做?

生1:我认为他没爬上树,因为这样摇动树枝后,蝉就会害怕,然后飞走了。

生2:是的,这样就不能听到蝉唱歌了。

生3:我认为作者袁枚应该跟小男孩帮忙,回去拿网子来网它就行了啊!

生4:不行,老师讲了: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是有生命的,它的家在树上,我们带回家它会死去的,它是属于大自然的。

生5:我认为他是个小科学家,他要仔细观察蝉的样子生6:黄牛得安静才行,如果黄牛在树下叫,一定会吓走蝉的。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诗人袁枚看到这幅捕蝉的画面就写下了《所见》这首诗。假如你见到这情景会怎么样做?

生:诗人那时候没我们现在条件好,如果是我,我会用妈妈的手机拍照,然后放在网上,让大家看的。

生:我爷爷在家耕田了,我家的牛也很温顺的,我也要骑在牛背上玩。

师:你太可爱了,有机会老师帮你拍照,好吗?

作业:

请把这美丽的画面保存到我们的大脑中好吗?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查看详情>>
6

悯农古诗原文以及翻译

古诗原文及翻译
悯农古诗原文
悯农古诗翻译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们如此辛苦,千万滴汗水浇灌出我们碗中的粒粒大白米饭,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农民的诗歌,但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李绅的那首《悯农》,今天,好工具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仔细阅读这首古诗吧!

悯农古诗原文

悯农

李绅 〔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

1.悯:怜悯

2.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3.餐:熟食的统称。

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李绅古诗拓展

一、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答章孝标

李绅 〔唐代〕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三、宿扬州

李绅 〔唐代〕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查看详情>>
7

李绅的《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这一首是在为天下农民的疾苦在高声呐喊

李绅最著名的古诗
李绅的古诗
李绅的诗有什么

李绅的《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这一首是在为天下农民的疾苦在高声呐喊。

说到唐朝诗人李绅的一首《悯农》诗,许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诗人李绅悲天悯人的意境之下,这首并未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言绝句诗,却成为了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的内容之一,堪称是千年以来中国儿童的诗词启蒙经典。可是即便这首诗的传播度,已然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似乎也并未带动它的另一首兄弟诗的知名度,这首诗就是李绅的《悯农》其一。如若不信,尽可以考考身边诸位,看看有几人能将这组诗完整地背诵出来。

那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让我们来品一品:

《悯农二首·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相传,出生于中唐时期的李绅,六岁时父亲去世,剩下他和母亲卢氏相依为命。可是孤儿寡母的生活,眼见着就到了连锅也揭不开的地步。不过幸好李绅有个颇有远见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出人头地,她将年幼的李绅先后送去了好几个寺庙寄宿,因为寺庙幽静的环境适合读书,更是因为那里还有免费斋饭可供食用。就这样,李绅在半饥半饱的艰难处境中,不负母望,终于学有所成。

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绅就如同那经历了风霜的小树苗,虽遭摧残,却也坚定了他想要立志成才的信念。同时在早期生活的贫苦交加中,让饱尝人间冷暖的李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辛劳更能感同身受。于是,正值热血青春时期的李绅,在二十七岁的年纪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悯农》组诗。这组诗分为二首,人尽皆知的“粒粒皆辛苦”是为其二,今天我们读到的这首是为其一。

此诗前两句描写粮食从春到秋的收获过程。万物复苏的春天,是最适宜耕种的季节。只需要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种下去,秋天时候的收成就会多到让人出乎意料。此句从“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入题,体现了农耕民族对于耕种的智慧。由“一粒粟”到“万颗子”,虽有夸张写法,实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后终获丰收的喜庆场景。

诗的后两句转折。为什么农民辛苦耕作,到最后被饿死的人却是他们自己?第三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将丰收的意象往上推进,普天之下的农民不畏艰难开垦了无数的田地,这些田地看上去也都是五谷丰登,但偏偏还有无数的农民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诗人的这两句,让人不得不开始思考造成此种悲剧最根本的原因。

中唐时期,刚刚经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百废待举,百姓苦不堪言。而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自然承担起了生产缴粮的重任,同时也成为了被上层阶级压榨的直接对象。诗人李绅因为年少时对凄苦生活的亲眼所见,更加了解民间百姓的苦难,尤其是农民这一草根阶层在那时的真实生活现状。这首《悯农》诗虽然用词朴实无华,其背后的寓意却有着语出惊人的文字力量。如果说“粒粒皆辛苦”一诗教会了人们爱惜来之不易的粮食,那么这首“农夫犹饿死”,则是为天下农民的疾苦在高声呐喊,可以说二者同样是关注民生的经典之作。对此您怎么看?


查看详情>>
8

悯农古诗二首的作者是谁?我们看见了开头,却不一定猜的对结局

古诗
悯农
悯农古诗二首

古诗个个有故事,读懂诗人才懂诗。让我们一起随着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涨知识!

这一个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令人大跌眼镜,这个故事,我们看见了开头,却不一定猜的对结局。

这故事中的主人公便是唐代的李绅。

提到李绅,大家一定对他的诗《悯农》十分熟悉,甚至可以张口就来。

悯农(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语言通俗,音节明快,朗朗上口,尤其是这第二首,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常用来规劝大家要珍惜粮食,体恤农民的辛苦。

李绅为什么能够把农民的不容易写得这样深刻而且真实呢?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李绅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他和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特别贫苦。为了继续求学,他便住到了一间寺庙里。因为寺庙可以提供免费的斋饭和住宿,而且那里很清静,特别适合读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李绅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终于考取了功名。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便招他为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观是观看的观,稼是庄稼的稼,观稼台就是观看农事活动的高台。

这观稼台可不是哪里都有的,它可是亳州独有,一共有两座,一座在东边,叫东观稼台;另一座在西边,自然就叫作西观稼台。

为什么只有这里有呢?这还得从东汉末年的枭雄曹操说起。

曹操率领的将士们在不打仗的时候,一边练兵,一边就要到田里去耕种,一来可以人尽其用,二来,种出的粮食可以成为军饷,以备战时所需。这就是当时的“屯田制度”。

李绅和李逢吉登上的观稼台就是曹操当年为了监督农事活动所修建的。登上这里,李绅不仅看见了秀美山川,更看见了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看得那是一清二楚。出身贫苦的李绅此时心潮起伏,对农民的悲悯油然而生,因此便脱口而出,创作出了两首我们刚才读到的《悯农》。

后来,这诗便传到了吕温手中,吕温可是唐代中期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与他同时代的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等人,都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这大文豪看了李绅的《悯农》之后,认为李绅非常有才华,将来一定能够成为爱国爱民的好官!

还真给他说中了,这李绅最后是当了官,并且官至宰相呢。可是吕温看诗文比较在行,看人就不那么准了。因为当官之后,尤其是当了大官之后的李绅变了,他早已不再是那个体恤穷苦农民的寒酸文人,而是一位出则香车宝马,食则山珍海味的官员了。

历史上,穷奢极欲的官员本来很多,其实也不差李绅这一个,但关键是李绅前有情真意切的《悯农》,所以这样大的转变才让人意想不到。

没想到这一点的人,还包括当时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中了进士之后,便在京城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

有一次,时任苏州刺史的他回到了...

查看详情>>
9

《悯农古诗》是哪个诗人写的?功成名就后的他初心变了

古诗
悯农古诗

古代的时候,历经了多少朝代,这些朝代中,有英明睿智的明君,也不乏昏庸无能的昏君,但是,无论是那种君主当朝,仍然改变不了农民辛苦低下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深受十年寒窗之苦,也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冲上仕途,赢得一官半职,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毕竟,在当时,达官显贵的世界和平头百姓的世界在差距上有着云泥之别的。

一些为了苦读诗书的文人,他们虽然整天摇头晃脑的背诵诗文,但也并不是不识民间疾苦。有时候,他们也会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寻找写作灵感,为自己将来的殿试积累对答经验。而这些读书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出身富贵世家,有的则出身贫寒,但是,即使他们中的贫寒之士,在地位和生活水平上也要明显好于那些头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农。

有时候出去体验民间生活时,对于民间生活的疾苦,有的会无奈而遗憾的摇头叹息,也有的会奋笔疾书,将这些情况以诗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民间广为传颂。最好能传到相关统治者的耳中,从而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罢了。

唐朝曾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作了《悯农》一系列的诗文,透过他的诗文,我们可以深刻地体验并感受到当时农民的辛苦生活和艰辛的农业劳作,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位文人的愤怒与同情之心。

这位诗人就是李绅,在作这些诗的时候,他同样是一位奋斗在“科举一线”的贫寒书生。幼年丧父,让李绅深感生活的不易和疾苦。当他看到在烈日炎炎之下辛苦劳动的农民以及荒野饿死的农夫之时,愤怒激发他创造了《悯农》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但是讽刺的是,他的这种初心并不持久。当李绅通过科举考验,成为了仕途中的一员时,他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日渐奢侈起来。别说对当时的贫农实施以帮助了,就连那仅有的同情心也被上流显贵生活腐蚀殆尽。

发迹忘本心,《悯农》作者不悯农,这对功成名就的李绅来说真是一个赤裸裸的讽刺啊!


查看详情>>
10

当初心不在,李绅当初写的悯农却成为了讽刺

古诗悯农
古诗悯农的作者

古代的时候,历经了多少朝代,这些朝代中,有英明睿智的明君,也不乏昏庸无能的昏君,但是,无论是那种君主当朝,仍然改变不了农民辛苦低下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深受十年寒窗之苦,也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冲上仕途,赢得一官半职,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毕竟,在当时,达官显贵的世界和平头百姓的世界在差距上有着云泥之别的。

疾苦。有时候,他们也会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寻找写作灵感,为自己将来的殿试积累对答经验。而这些读书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出身富贵世家,有的则出身贫寒,但是,即使他们中的贫寒之士,在地位和生活水平上也要明显好于那些头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农。

有时候出去体验民间生活时,对于民间生活的疾苦,有的会无奈而遗憾的摇头叹息,也有的会奋笔疾书,将这些情况以诗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民间广为传颂。最好能传到相关统治者的耳中,从而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罢了。

唐朝曾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作了《悯农》一系列的诗文,透过他的诗文,我们可以深刻地体验并感受到当时农民的辛苦生活和艰辛的农业劳作,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位文人的愤怒与同情之心。

这位诗人就是李绅,在作这些诗的时候,他同样是一位奋斗在“科举一线”的贫寒书生。幼年丧父,让李绅深感生活的不易和疾苦。当他看到在烈日炎炎之下辛苦劳动的农民以及荒野饿死的农夫之时,愤怒激发他创造了《悯农》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但是讽刺的是,他的这种初心并不持久。当李绅通过科举考验,成为了仕途中的一员时,他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日渐奢侈起来。别说对当时的贫农实施以帮助了,就连那仅有的同情心也被上流显贵生活腐蚀殆尽。

发迹忘本心,《悯农》作者不悯农,这对功成名就的李绅来说真是一个赤裸裸的讽刺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