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杜牧的诗有哪些
杜牧的诗有哪些?杜牧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杜牧人称“小杜”,用以区分杜甫,杜牧的诗深受大众喜爱,“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诗,他的政治才华也非常出众,还不知道杜牧的诗有哪些的小伙伴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杜牧的诗有哪些
1、【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秋夕】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3、【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4、【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的诗人的资料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诗歌成就
1、古诗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更常见的则是散文似的夹叙夹议。杜牧的古诗受韩愈的影响好发议论。但有时他用比喻、形象的语言进行议论,富有抒情胜。杜牧的古诗往往别有境界,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迟先辈》。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很少有人能作长篇古诗,杜牧的古诗在中晚唐诗坛上也...
查看详情>>杜牧的一首诗竟公然讽刺皇上,读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
杜牧胆量真不一般,他这首诗更是讽刺了皇帝,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杜牧,字牧之,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而且他也是一位比较敢言,也比较敢写的诗人,很多作品里我们都是能够看到他对于那个时代的讽刺,例如《泊秦淮》、《江南春》,那都是充满了讽刺意味,这也正是杜牧最为特别的一个地方。虽然他是在讽刺,可是他的这种讽刺却描写的却是又极为巧妙,使得人们在读了这样的作品之后,再结合当时的历史,则是会发现其实杜牧的这种讽刺,可谓是入木三分。
那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两首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之外,还有他的这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那也是同样的充满了讽刺意味,而且他在这首诗中,更是公开讽刺了皇帝,可见他的胆量真不一般。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封建时代,一个诗人如果这样公然去讽刺,那很有可能是会被流放,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可是杜牧就是一样,他就是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公然地讽刺当时的皇帝,他的这种讽刺也是令人拍案叫绝。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那杜牧在这首诗中正是讽刺了唐明皇李隆基,以及爱妃杨贵妃,我们的杜大诗人,正是通过杨贵妃喜爱吃荔枝,而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讨好自己有爱妃,更是派人专门从四川带回最新鲜的荔枝给杨贵妃吃。杜牧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他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一种弊端,为此他写下了这首含有讽刺意味作品,以此来讽刺他们之间的爱情。
杨贵妃作为四大美女之一,他有着闭月羞花之貌,觉得唐明皇李隆基的喜爱,更是荒唐到了把朝中大权全部交给了杨姓家人,最终也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原本是一代唐明皇李隆基,也最终逃跑到了四川,而杨贵妃更是在马嵬坡被踢死。这种历史的教训可谓是极其深刻,而杜牧写这首诗也正是要告诫当时的人们,不要再重复历史。
虽然唐朝比起后来的明清两朝要相对开明一些,可是杜牧写这样的作品,也还是需要一定的胆量,要是没有这个胆量,自然是会受到牵连,但是他就是不一样,遇到一些事情,他也总是要说,尽管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距离诗人,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诗人依旧还是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传神,也表达了那种讽刺意味,“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独自站在这长安城头去看那骊山,宛如是用绵绣堆积而成一般,无比的繁华,上面的所有门都依次排开,当真是很是气势。诗人在这两句中,更是带着一种深刻的讽刺意味,从而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于此事的看法。
第三四句则是千古名句,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两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快马正在那烟尘滚滚中而来,然而妃子见了之后便是会心地一笑,无人知道这是从南方特意用快马送来的荔枝。最后这两句更是把那种深刻的讽刺意味,描写的更为传神,读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
杜牧大部分的作品都浅显易懂,尽管是这样,但是同样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尤其是他的这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更是...
查看详情>>与“杜牧的一首诗竟公然讽刺皇上,读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相关的文章
崔道融读了杜牧的诗是怎么评价的?为什么这么评价
晚唐时期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是当时极富盛名的风流才子。他与名妓张好好、杜秋娘都产生过交集。他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的风流韵事。作为一个才子,他留下的每一段故事都被人赋予了浪漫色彩。而且,他也写下了大量描写他的风流韵事的诗篇,因此,他的故事就更为人津津乐道,赞赏有加。
公元833年,杜牧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任职。牛很重视杜牧的才能,请他掌管府中的文辞公务。杜牧是贵公子出身,喜好声色冶游,扬州又是个繁华城市,他白天办完公务,晚上就一人出去赏玩,与扬州的很多歌妓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后来杜牧因调任监察御史赴长安,离开扬州前,与相好的女子告别,写下了两首著名的七绝:
赠别二首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对于在扬州的这段生活,杜牧后来也为自己沉浸在歌女宴乐之中,荒废了很多时光而后悔,于是留下了《遣怀》一诗,也算是对十年扬州生活的总结。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到长安任监察御史不久,就被派到东都洛阳去任职,但仍未改其风流本性。一天,在东都闲居的李愿司徒大摆筵席,招待洛阳知名人士,宾客很多。由于杜牧是监察官员过失的御史,因此不便请他赴宴。但杜牧听说李司徒家的歌舞非常著名,很想去欣赏。于是托人暗中通知李司徒,说是想去赴宴。李不得已,只好请他赴宴。杜牧接到请帖后,立即来到李家。当时宴会已经开始,两边侍立着歌女上百人,不禁技艺娴熟,而且长相俊美。
杜牧仔细看了一遍,问李司徒说:“听说有个名叫紫云的,是谁呀?”李司徒指给他看。杜牧注视了一会说:“真是名不虚传,把她送给我吧!”大庭广众之下,这句话说得如此不雅,可却出自杜牧这个风流才子之口,众人只好哈哈大笑起来。
杜牧大约也感觉此言欠妥,于是连喝三杯之后,吟出了一首七绝:
兵部尚书席上作
杜牧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宴会结束后,主人李愿真的将紫云送给了杜牧。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风光秀丽,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了解杜牧的才名,盛情款待。并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湖州这地方名不副实啊,我要告辞了。”刺史说:“过几天将在江中举行龙舟会,全城人都会出来观看,那时你再看看吧。。”那一天,杜牧从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结束时,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姑娘美极了,杜牧非常喜欢,想求亲,可姑娘太小,于是和他母亲约定说:“我去长安后,当设法求任本州的地方长官,你姑娘等我十年,如果过了十年我不来,那姑娘可以自行嫁人。”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后来杜牧多次改官,历任监察御史,左补阙,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然后又做了几年京官,才得到实现前言的机会,外...
查看详情>>与“崔道融读了杜牧的诗是怎么评价的?为什么这么评价”相关的文章
杜牧的七言律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是冲着白居易去的?
在唐朝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毙,唐穆宗李恒在宦官的拥戴之下,仓促继位。新皇加冕,日理万机,最重要的当然是人事安排。唐穆宗手头有一个荐表,那是已经罢相的令狐楚写给唐宪宗的,是推荐一个叫做张祜的诗人。唐宪宗既然已经驾崩,决定权自然就交给了唐穆宗。
唐穆宗也不认识张祜,更不清楚他的才华,便找来刚刚担任宰相的元稹,向他咨询情况。元稹斩钉截铁地回复皇帝:
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
元稹这么做,是有一定的私心。他和令狐楚之间涉及党争,自然不愿意提携对手推荐的人。但他的话很有分量,唐穆宗此后对张祜也就置之不理了。
张祜找人推荐当官不成,只好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不过又遇到了麻烦。当时他在杭州,希望能够以解元的身份被推荐到中央参加进士考试。杭州刺史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也和张祜有过交道,甚至还会称赞张祜的诗歌写得好。但白居易和元稹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关键时候却压下了张祜,以徐凝为首荐。
这件事的影响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后世将之看作一场公案,认为是白居易的污点之一。在当时也有人鸣不平,最著名的就是著名诗人杜牧。
杜牧一直是诗坛的红人,伴随着神童的美誉长大。他在担任池州太守的时候,张祜到访。此时距离元稹打击他已经30年了,距离白居易公案也已经27年了,这些年来,张祜早已绝了官宦之心,四处漂流,行踪不定。现在赶来与杜牧见面,张祜已经60岁了。
面对这个白发苍苍,在仕途毫无建树的老人,杜牧也满心感慨。从此,他与张祜成为了忘年交,写下了不少诗篇夸赞张祜。其中有一篇,明显就是冲着白居易来的,它叫做《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是一首七律,在首联中,诗人不由自主地百感交集从内心涌出,荡读者很想看看到底是何事让作者如此惆怅时,作者话锋一转,写到了画角声起,夕阳晚照的孤楼。虽然没有明说,却让读者充满着画面感,也为后来的情节,营造出了沧桑悲凉的背景。
颔联是对偶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杜牧的同情愤慨:对着青山整日里思绪万千,芳草一年荣枯不断,什么时候这样的恨意才会消失?杜牧巧妙地将愁绪与周围景致相联系,造成万物皆悲,千古同愁的艺术效果。
颈联之中,杜牧用比喻起手,为张祜所受的不公待遇鸣不平:睫毛就长在眼睛的前面却总是看不见,大道就在他的身上,却到别的地方寻找。这句话,细细想来,还不仅仅批评白居易不识人才,甚至是在指桑骂槐说白居易有眼无珠。
到最后的尾联之中,作者才尽情抒发对于张祜的欣赏:有谁能比得过你张公子?写出的上千篇诗歌,足以藐视那些权贵。当时张祜已经60岁了,按现在的观点自然不能算公子哥,但因为是白衣,作为刺史的杜牧自然可以尊称其为张公子。
杜牧写这首诗,顺带痛骂白居易,一方面是他的确欣赏张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一直和白居易不睦。当年白居易写诗,就嘲讽了年老尸位素...
查看详情>>与“杜牧的七言律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是冲着白居易去的?”相关的文章
三流小诗人的一首《落花》可谓相当惊艳,引来杜牧回诗,王安石直接抄用
在唐代,没考上进士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毕竟李白和杜甫一个是没资格考,一个是考不上
!在强大的无功名诗人队伍里,还有孟浩然、李贺等一众诗坛高手。话虽如此,要是能考中也是极风光的事,这种风光不只是在人前,也确实是有实际利好的。
王维的状元出身,虽一直被众多好事者议论纷纷,认为他的状元之名凭讨好玉真公主得来,但不管怎么说因为有了这个身份,诗佛确实是诗坛、朝堂都如鱼得水。而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的进士出身也让他们纷纷封官,虽然后来悉数被贬,也只能说是沉浮而已。
没考上不算丢人,考中了确实很爽,这就是唐代科考的真相。这也让诗坛多了一种很特殊的诗歌体裁,那就是落榜诗。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有名的落榜诗,诗名《落花》,作者是晚唐诗人严恽。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诗:
《落花》
唐·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严恽平生只有这一首诗存世,被收录在《全唐诗》中,他本人也只是个三流小诗人,但这首诗的名气却不小,可谓相当惊艳。严恽屡考不中,心中悲愤,于是寄悲情于落花,写下此诗。
诗人手把杯中酒,看着眼前春光冉冉,百花争艳,便想寻问花儿春天将归于何处。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人问花儿为谁凋零为谁开,却醉眼问花花不语。这两句一语双关,是指春花将尽,也是指自己屡次落榜后的惆怅。
严恽这首诗被好友杜牧读到,杜牧虽在26岁时就进士在身,但却一直官场不得志。正如他在《遣怀》一诗中所写,“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失意的他只能流连烟花,做个多情郎。见好友如此伤怀,杜牧便回首诗安慰,诗名《和严恽秀才落花》:
《和严恽秀才落花》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这首诗同样以落花寄情,诗人虽中了进士,却仍无法施展抱负。一、二句也是伤春之意,也是劝诫朋友放下对科考的执着和自己一样,看开共醉流杯。后两句则是满满的讽刺之语,年年花盛又如何,对自己来说反而恨不得它凋零,因为它们是那么无情。
这首诗虽也是一语双关,但杜牧模仿得还是不如原作高明,而且还被后世评: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过杜牧说得确实是真心话,只是哪怕当了官还是会被贬,谁又不想一试呢。
而严恽的这首《落花》传到了北宋,王安石也对这句“为谁零落为谁开”颇为喜欢,直接照搬进自己的词作《浣溪沙》中,就这样他倒是抄出首名篇来:
《浣溪沙》
北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这时已是暮年的王安石被二度罢相,归隐钟山,将心中苦闷全写进这首词中。词的上片描写的是门前的静谧之景,偌大的庭院,半院布满青苔,白沙道在门前曲折蜿蜒,缠绕着溪水东流,平时无人往来。词的下片写院内春景,山波里桃花正开着,溪水边杏花也三三两两,可在这无人往来之境,它们又是为谁开放为谁落呢?
王安石此作无一句写自己,全篇都写景,却将自己的一片伤怀藏于字里行间,特别是最...
查看详情>>与“三流小诗人的一首《落花》可谓相当惊艳,引来杜牧回诗,王安石直接抄用”相关的文章
杜牧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你对杜牧的诗又有多少了解呢?
说起唐朝,也许大多数人印象中都会想到大唐盛世,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都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让人痴迷的地方,唐诗就是其中之一。拿今天的话来说,唐诗在唐朝就如同今天的流行音乐,听得让人如痴如醉。一个朝代的强大,不仅是对外强硬,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诗歌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只有开放与包容的唐朝才配的上这么美的唐诗。
你心目中的诗人应该也有不少吧,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是诗佛王维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诗人偶像,而我觉得无论是盛唐、中唐还是晚唐,都不缺诗人。杜牧是晚唐诗人的代表,他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那么,你对杜牧又有多少了解呢?
我们都知道杜甫的爱国忧民,其实杜牧在这一点上完全不输杜甫,杜牧的《阿房宫赋》写的荡气回肠,感古伤今,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美文,杜牧在文学上造诣深厚,他政治才能出众,但他生在晚唐,只可惜生不逢时。杜牧为何能创造晚唐诗歌的高峰呢?其实从他的三首诗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题乌江亭》表达了他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惋惜,说项羽胸襟不够宽广,既不善于把握时机,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才落得如此境地。表面上是杜牧在批评项羽,实际上是他自己有个英雄梦,他想成为复兴唐朝的英雄,这也是他给自己定的使命,只可惜生不逢时,事与愿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过华清宫》写出来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荒唐爱情,君王的爱情总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荒唐不得。杜牧通过这首诗含沙射影的对当今天子予以告诫,希望当今天子以史为镜,不要重蹈玄宗的覆辙,可谓用心良苦。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泊秦淮》是杜牧夜泊秦淮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追求荒淫享乐亡国的历史,讽刺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杜牧颇有诗圣杜甫的味道,感怀伤时,借古讽今,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命运,这可惜那些晚唐的统治者充耳不闻,可以说杜牧也是报国无门。
这三首诗其实是杜牧真实的内心写照,一个有志之士,一个心系国家,一个爱国忧民的诗人总有许多无奈的地方,正是因为他能够看清时政,才会有这些感古伤今的佳作,从而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国乱诗家幸,这并非什么好事,一个国家要强胜不衰,就必须以民为本。排民之所难、解民之所忧、为民之所想,我认为这三个方面正是杜牧所想表达的,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生命力所在,你说呢?
与“杜牧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你对杜牧的诗又有多少了解呢?”相关的文章
杜牧的一首冷门诗《南陵道中》,在艺术形象和内涵上尽显高超的技艺
杜牧很冷门的一首诗,最后一句却化腐朽为神奇,令人叫绝!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历来享有盛誉。清人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意思是说,杜牧的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南陵道中》,便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南陵道中》是杜牧任职宣州期间,途经南陵(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很普通,主要便是描写了杜牧在船中所见到的天光水色,所寄寓的客中孤寂心境,也较为常见。但是它的最后一句,却以巧妙的构思,使得这首诗不仅意境幽美,还韵味隽永,在艺术形象和内涵上尽显高超的技艺。概括来说,就是前三句普普通通,最后一句却化腐朽为神奇。
《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描写了自己在船中所见到的天光水色。即杜牧的船行在南陵的水中,水面平缓,水流悠长。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景象。但过了一会儿,风变得紧了,云彩被风吹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似乎是到了秋天。这是天高云淡,天气变凉的景象。
在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牧对景色变化的细节描绘。实际上,这正是杜牧心境的转变。从起初独自一人在空寂的江上,所产生的一丝羁旅的孤寂。到后面由天气变化,从淡淡的孤寂变得有些清冷了。当然杜牧这种心境的表露和变化,都只是在他含蓄的语言中体现出来。这是为了在第三句中,直抒“客心孤迥”做了铺垫。
第三句“正是客心孤迥处”,即杜牧对眼前景象的变化,心情正是身为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孤寂凄清的时候。诗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牧在前三句中,细致的刻画了所见到的天光水色,以及自己羁旅的孤寂心境。按照正常诗歌思路来看,当杜牧说出“客心孤迥”的时候,情感便已经到了高潮,是可以结束的了。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才是重点。
最后一句“谁家红袖凭江楼?”,意思是说,哪家的女子正倚在临江的楼上?很明显这是杜牧在江上的船中所见。从这首诗来看,这个时机无疑极为巧妙,就在杜牧“客心孤迥”之时,看到了这么一幅美丽的画面,羁旅的孤寂可以说是在瞬间便被冲淡了。这是能够从“正是”、“谁家”这两组词的语调中感受到的。
但杜牧最后一句是以问句结尾,就不得不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究竟独自倚在临江楼上的女子,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远眺江上的景色。还是同温庭筠诗中所写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那样在等待丈夫的归来。这点杜牧身为舟中人,他自己是不知道了,于是便交给读者来想象。无疑这个巧妙的构思,使得整首诗更韵味隽永起来。堪称化腐朽为神奇,令人叫绝。
与“杜牧的一首冷门诗《南陵道中》,在艺术形象和内涵上尽显高超的技艺”相关的文章
杜牧写这首《汴河阻冻》对白居易的致敬,杜牧和白居易不和的故事不攻自破
都说杜牧不喜欢白居易,但杜牧这首冰河的诗,却是向白居易致敬。
唐朝杜牧《汴河阻冻》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瑤佩响参差。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解诗:文坛有一个传说的公案,说是杜牧不喜欢白居易,白居易也不待见杜牧,他们生前并无诗词唱和,白居易死的时候,不请名满京城的杜牧为他做墓志铭,相反是请一个官僚小吏李商隐给他写碑。从而扒出了杜牧和白居易不和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很无厘头。首先白居易是公元772年生的人,死在了846年。杜牧则是公元803年,李商隐813年。也就是说白居易死的时候,杜牧43岁,李商隐33岁。白居易是死在京城的,他当然高寿活了74岁。也就是说白居易和杜牧和李商隐都不是同时代的年轻人,杜牧是儿子辈的,李商隐则更像孙子辈。
老年的白居易因为多病已经很少的在朝堂上出现,而且他长期住在洛阳。而且可能是我所知道的最早提出退休和实践退休的官员。而这个时候,杜牧却一直在外放做刺史,相反李商隐却在秘书省待过一段时间,作为秘书长的元老,他肯定会风闻李商隐在秘书省的才华,并有可能第一时间看到李商隐的文章。而李商隐向以作诔而闻名,且格调高远,又深沉动人。
作为爱才和提携晚辈,白居易选择了李商隐。
而同时四十几岁的杜牧,则长年放做刺史,他和白居易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他的爷爷杜佑和白居易同时为官,年过70开始担任丞相,白居易有一首《不致仕》的诗,被传闻是针对杜牧的爷爷的。所以就有说杜牧非常的不喜欢白居易,并且贬低白居易的诗。
但实际上,杜牧为人慷慨豪放,他本来是想从武力军事上救国,所以对一些绮丽的作品,稍微抱着一种偏见。而白居易和元整的诗的确是大量的流行。但讽刺的是,很多人眼中的杜牧,也并没有脱开绮丽浓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奠定了他风流才子的名声,估计他到死都有口莫辩。
白居易和杜牧实际上是两代人。杜牧真正的宦海浮沉,有了人生感悟,白居易早已经作古。
这一年杜牧在汴河上,看到河水结冰,不能行船的现象。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瑤佩响参差。“这是说的汴河之水,结冰的景象,在夜晚可以听见河水结冰凌的声音,那流水和冻冰相激射,形成了自然的天响,早上一看,玉树琼花,河水封冻,景色壮丽,但却不能行船。相比杜牧的心中还是颇焦急的,必须要借河之水,有事要办。
“浮生却是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这句话可以有多种意象。
第一种是,看见眼前景,想到心中事。虽然眼前美景,心底却焦灼不堪,因为行程虽然冻住了,那心就像冰底的水一样,要去往牵挂的地方。而许多人,是赏冰河的玉树琼花,并不知道他心底的焦急。
第二种就是被压抑的浮生之感。在上文我也说了,杜牧这一生最愿望做的,是横刀立马报效国家,结果呢,他也和李商隐一样,处在牛李之争里,今天外派一个地方去做地方官,明天又到那里去闲荡,没有个可以切实施展抱负的地方。表面上看他风花雪月,那个风流才子的名声,他纵然不想要,也已经传播四方。但是他的一生究竟想要做...
查看详情>>与“杜牧写这首《汴河阻冻》对白居易的致敬,杜牧和白居易不和的故事不攻自破”相关的文章
杜牧的这首《九日齐山登高》,诗中的心酸让人闻之流泪
杜牧最豁达的诗,7个字道尽世间多少心酸,读完最后一句都释然了。
古代的读书人大抵都有一腔抱负,想要有一个平台来施展一生所学,然而很多读书人都是很有气节的,这也导致他们在仕途中走得并不顺畅,怀才不遇更是常有之事。像诗仙李太白,辉煌时有“贵妃醉酒,力士脱靴”,失意时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圣杜甫也有“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的怀才不遇的慨叹,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古代读书人的不易,或者他们其中的很多人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诗人大文豪,但是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他们也只是失意人罢了。
而笔者今天要介绍的诗正是来自于“樊川居士”杜牧最豁达的一首诗,其中有7字更是道尽世间几多心酸,让人闻之流泪。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这首诗的白话译文如下:秋日的江面上倒映着刚刚南飞的大雁,我和朋友一起提着酒一起登山。在尘世纷扰中难以遇到开怀畅笑的机会,等到菊花盛开的时候要插满发间归来。只需痛快饮酒庆祝重阳佳节,不要因为登临高处就慨叹落日余晖。从古到今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何必像对着牛山流泪的齐景公那般。
这首诗友人张祜前来拜访杜牧,两人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同样的怀才不遇,这首诗既是安慰友人,也是安慰杜牧自己。首联叙写江南美景,和友人提壶登高把臂言欢,在这样的山水风光在,有友人作陪,真可谓是人生乐事。
颔联却直转而下,写自己的感悟,“尘世难逢开口笑”短短7字更是道出世间的心酸,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第二句“菊花须插满头归”却有着别样的豁达,劝友人当放眼当下,不要无谓伤怀。而颈联和颔联一样是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意思也差不多,用那句“今朝有酒今朝在”的解释最为妥帖,一次也能看出杜牧的豁达和看得开。尾联用齐景公牛山哭泣的典故,意在阐述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也不必伤怀,读完以后也便就让人释然了。
其实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可能所遇到的烦恼是不同的,但是那种内心的烦闷却是共通的。相信很多朋友在工作中也有这样的情绪,总想做出一些事情,但是有时候确实是客观条件限制,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在这个最好的年代,如果想去做什么,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那何不放手去做呢?趁时光未老,趁时间刚好。
与“杜牧的这首《九日齐山登高》,诗中的心酸让人闻之流泪”相关的文章
杜牧的这首诗很是奇特,全文无一个云字,却是每句都写云
云是水汽在高空中冷却而成,所以也就具有飘忽不定、来去无踪,甚至忽隐忽现的特征。云的诗词意象也很多,可以表达隐逸、悠闲,还可以表达神秘、虚幻,也可以表达明净、高远,甚至还有深情、多愁善感的含义,等等。
文人墨客们也喜欢在诗词中描写云,比如陶渊明有诗描写自己的田园生活,“停云霭霭,时雨濛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王维也在送别诗里用云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勃也在滕王阁诗里描写了一种禅意的云,“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而杜牧的这首诗更是奇特,全文无一个云字,却是每句都写云,他到底写出了云的什么特性,又有什么寓意?
云
唐代: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杜牧是晚唐的大诗人,虽然仕途坎坷,却曾经志向崇高。后来因为时局动荡,加上自己到处寻找机遇,也曾经四处漂泊。作者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像天上的云,所以感慨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
虽然晚唐时期很多诗文多柔靡,但是杜牧以峻峭矫之。他的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而且杜牧的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他的诗文描摹自然,常常流露出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但由于作者性格比较开朗乐观,虽有颓唐成份,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忧郁中透出清丽。
诗文的前两句写出了云的缥缈不定和桀骜不驯的特点,仿佛作者的性格,自由奔放、毫不隐晦,所以作者用“那有碍”和“岂虚心”的反问句,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云的飘逸和奔放。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这两句从时间和空间跨度上,为我们展现了云的来去无踪和神秘莫测,再用“深”和“阔”表现云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很对仗,而且动作描绘拟人化,刻画生动,简明扼要。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这两句用了鸟和猿两个动作敏捷的动物,再加上两个动态的词汇“随”和“隔”,更加表现了云的虚幻、隐逸的特点,为我们从多层面和立体的视角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和丰富的情趣,让读者的思维也跟着作者的画笔上下高低、前后左右地跳跃。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这两句里用了典故,高唐是楚国台观名。宋玉在《高唐赋·序》记载,自己与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霖:甘雨,相传殷高宗曾任命贤臣傅说为相,表扬他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这里用此典故,表示云的重要,李白曾有诗写云的作用,“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杜牧多才多艺,见识广博,引经据典,同时也用这句“枯苗待作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盼望明主的心理。
与“杜牧的这首诗很是奇特,全文无一个云字,却是每句都写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