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左诎右
注音:ㄓ ㄗㄨㄛˇ ㄑㄨ 一ㄡˋ
支左诎右的意思
⒈ 同“支左屈右”。参见“支左屈右”。
引《史记·周本纪》:“﹝养由基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后转为“左支右絀”。亦省作“支絀”、“支詘”。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董公去,而君始齟齬支詘,惟恳恳敕吏事自备,於是十餘年不迁。”
清包世臣《致祈大臣书》:“唯是军兴三载,经费支绌已甚。”
鲁迅《书信集·致萧三》:“人手少,经济也极支绌。”
字义分解
1.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2. 受得住:乐不可支。
3. 领款或付款:支付。
4.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6.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 量词:一支笔。
(1)(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
(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
(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
(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
(5)(形)相反:意见相~。
(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
(7)〈书〉同“佐”。
(8)姓。
(1)(动)〈书〉缩短。
(2)同“屈”。
(3)姓。
(1)(名)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右边。
(2)(名)西:山~(太行山以西的地方;后专指山西)。
(3)(名)“上”。
(4)(古人以右为尊):无出其~。
(5)(动)〈书〉崇尚:~文。
(6)(形)保守的;反动的:极~|~ 派|~倾。
(7)〈书〉同“佑”。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ec63c43ac9ec63c/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