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鸿词
注音:ㄅㄛˊ ㄒㄩㄝˊ ㄏㄨㄥˊ ㄘˊ
博学鸿词的意思
⒈ 即博学宏词。 清康熙、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详“博学宏词”。
引清薛福成《庸庵文编·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諫。”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昔圣祖高宗两开博学鸿词,网罗俊良,激厉后进。”
【解释】即博学宏词。清康熙 、 乾隆 年间重设,因避 乾隆 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 清薛福成 《庸庵文编·应诏陈言疏》:“诚法 圣祖高宗 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諫。”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昔 圣祖高宗 两开博学鸿词,网罗俊良,激厉后进。”详“ 博学宏词 ”。
字义分解
(1)(形)多;丰富:渊~。
(2)(动)知道得多:~古通今。
(3)(形)〈书〉大:宽衣~带。
(4)(动)取得:聊~一笑。
(5)(名)指赌博:~徒|~局。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1)(名)鸿雁:~毛。
(2)(名)〈书〉指书信:来~(来信)。
(3)(形)大:~图|~儒。
(4)(Hónɡ)姓。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bccf443ac9bccf4/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