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的意思
唐·白居易《与hAo86.com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⒈ 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引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阿英《胡沙随笔·土山湾黑市》:“因此辈系窃偷而来,兼以不识之无,遂至无全帙者。”
李健吾《<李广田选集>序》:“《废墟中》,写一个不识之无的木匠,爱打老婆,老婆也让他打;他有气无处泄,她也就让他泄。”
之无,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个月时,即能辨别「之」、「无」二字。见《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故后世用以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不识之无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解释】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
【近义词】不识一丁、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词】学富五车
【语法】不识之无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字义分解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bc89643ac9bc896/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