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的意思
功夫
(1) 武术技能,有时也代指武术
(2) 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作“工夫”
(3) 素养、本领、造诣
⒈ 工程夫役。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裴松之注引《续汉书》:“又陇石取材,功夫不难。
引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处,作塼瓦,一朝可办。”
《三国志·吴志·王肃传》:“闻曹真发已踰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
⒉ 谓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引唐元稹《琵琶歌》:“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功夫人不知。”
唐秦韬玉《燕子》诗:“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功夫。”
王润滋《卖蟹》:“功夫不负有心人。”
⒊ 时间。
引唐元稹《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每日只去查点家财杂物,那有功夫走到父亲房里问安。”
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银凤在门外说没功夫,两个就奔出了大门。”
⒋ 本领;造诣。
引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而至老杜之地者,亦无事乎‘崑体’功夫。”
秦兆阳《苏醒》:“他原本有一套祖传的武艺功夫。”
⒌ 特指武术。
引《人民日报》1984.7.31:“也有画中国 ‘功夫’的,画面上拳击格斗,棍棒相迎,飞脚踢刀,好不热闹。”
《深圳特区报》1986.3.13:“中国功夫和西洋拳击,究竟谁优谁劣,这是中外人士均感兴趣的问题。”
武术。
如:「功夫演员」。
字义分解
(1)(名)功劳(跟‘过’相对):二等~|立~|记一大~。
(2)(名)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亏一篑|大~告成|好大喜~。
(3)(名)(~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架|基本~。
(4)(名)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af5ea43ac9af5ea/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