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的意思
惊弓之鸟
(1) 弓箭发射后未受伤害而幸存的鸟。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也指惊hAo86.com慌失措的样子
⒈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更羸舆魏王处京臺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引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西太后、荣禄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
亦作“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 唐杨士勋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出处】《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示例】那些工头们,个个如惊弓之鸟,巴不得赶快飞出车间。
【近义词】伤弓之鸟、漏网之鱼、草木惊心、心有余悸、惊弦之鸟、杯弓蛇影
【反义词】初生牛犊、初生之犊
【语法】惊弓之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字义分解
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慌。吃~。
2.惊动:打草~蛇。
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了。
(1)(名)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
(2)(名)(~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
(3)(名)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4)(量)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5)(动)使弯曲:~背|~着腰|~着腿坐着。
(6)(Gōnɡ)姓。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鸟类。候鸟。益鸟。鸟语花香。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9a95a43ac99a95a/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