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之桑榆
收之桑榆的意思
⒈ 亦省作“收桑榆”。
引《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黽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唐白居易《论行营状》:“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犹未晚。’”
鲁迅《<华盖集>后记》:“所以赶紧订正于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宋王安石《赠张康》诗:“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解释】《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鲁迅《后记》:“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近义词】亡羊补牢
【语法】收之桑榆作宾语、定语;常与“失之东隅”连用。
字义分解
(1)(动)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拾|~集。
(2)(名)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复。
(3)(动)获得(经济利益):~入|~益。
(4)(动)收获;收割:~成|秋~。
(5)(动)接;接受;容纳
(6)(动)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不住了。
(7)(动)逮捕;拘禁:~监。
(8)(动)结束;停止(工作):~工|~场。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名)桑树;乔木;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2)(名)姓。
(名)榆树:~芙|~钱|~树|~榔|桑~暮景。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566f43ac98566f/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