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的意思
⒈ 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引《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 信定十面埋伏,逼羽乌江自刎。”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水浒传》第七七回:“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都是吴用机谋布置,杀得童贯胆寒心碎。”
⒉ 琵琶大曲。又名《淮阴平楚》、《楚汉》。自明代后期流传至今。以刘邦与项羽垓下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达了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明末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曾以善弹此曲著称。参阅清张山来《虞初新志》卷一所载清王猷定《汤琵琶传》。
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
【解释】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处】《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示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十面埋伏,我预先布置好啦。”
【近义词】四面楚歌
【语法】十面埋伏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字义分解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1. 葬:埋葬。
2.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掩埋。埋地雷。
3. 隐藏:埋没(mò)。埋伏。埋头。隐姓埋名。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223f43ac98223f/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