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踝部内侧的突起部分,是由胫骨下端构成的。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以后将内踝复位,并用一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2、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内踝螺钉植入后,胫骨后肌建受到损伤或邻接的风险。
3、方法:采用(带血管)髂骨块携带筋膜条与局部岛状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组合移植同期或分期再造内踝骨、三角韧带及皮肤组织。
4、尤其是距骨的外侧和前方的损伤以及内踝的损伤常伴有不佳的临床疗效。
5、在膝盖修复中要去除内踝槽口边缘的骨贽以消除潜在的侵犯来源。
6、内踝骨折的出现(图。4D)表明这是一个完全损伤,即旋后外旋IV度。
7、腓骨短斜形骨折高位,内踝骨折为横行。
8、目的:探讨使用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9、目的介绍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线组成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或内踝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10、目的:研究创伤造成的内踝部骨及软组织缺损再造及重建的方法。
11、随后,发生内侧结构损伤,导致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图。4A)。
12、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13、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像技术在设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
14、藉此,未出现内踝骨折,这表明三角韧带应该已经发生撕裂。
15、未出现内踝骨折(图。3C)表明这一旋后内收损伤停止于I度。
16、方法:采用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17例。
17、踝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主干及其分支在内踝后方及足部的双重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8、内踝前动脉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跗内侧动脉吻合;
19、目的:探讨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
20、目的观察危重新生儿经内踝动脉采集血标本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
21、目的:为内踝前血管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22、踝道症候群主要是远端内踝骨的后胫神经受到压迫所造成的。
23、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
24、可采用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及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25、对于内踝和后踝骨折的进一步评估可确定损伤的完整分期以及韧带断裂的位置。
26、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