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变成了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传统的经济学观点总是把劳动力商品看作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指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
3、现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已经具备的体制条件和个人条件,这是对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力商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4、应从市场经济共性的角度看待失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劳动力商品等。
5、马克思主义劳动力商品理论是劳务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6、知识劳动力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的新特点,导致了分配、产权制度的革新;
7、同样,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也可以科学地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
8、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主人翁并不矛盾。
9、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独特的理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劳动力商品化,而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商品出卖者与社会主义企业主人翁的双重身份似乎难以相容。
11、一方面,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是毋庸置疑的,需要进一步的挖掘;
12、劳动力比商品更加丰富,个人为获得可怜的工资被迫工作更长的时间。
13、最后,急剧放缓的货物,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将导致全球性通货紧缩趋势在未来一年。
14、其次,必须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确立它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地位。
15、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同时也有其必要性。
16、减少劳动力和商品贩卖费用20%。
17、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具有价值;
18、短期来看,这类大规模货币化不会造成通胀,因为货币周转已经崩溃,而且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萧条仍在迅速上升。
19、但事实是整个欧洲都需要改革:降低高税收,减少过度慷慨和浪费的福利开销,以及最重要的是,改革监管过度、缺乏灵活度的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20、超大的经济刺激引发了某些行业的商品和劳动力短缺。
21、这种过度的乐观预示着,对商品和劳动力的需求会出现不足。
22、劳动力成为商品问题的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2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具商品属性,劳动力产权理应归劳动者个人所有。
24、因此,劳动力不是商品。
25、它展现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动力的交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