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把个体的、分散的农业经济改变成比较大规模的、集体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也叫农业集体化。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第二部分回顾了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程。
2、建国初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伟大实践。
3、毛泽东对农业合作化的探索为当今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诸多的启示。
4、第二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山东省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进程。
5、新中国建立后以农业合作化对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造,与农村工业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6、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至1957年间,显示出积极的效果,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7、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新时期湖南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借鉴。
8、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9、着重论述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0、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过去之后,许多农民要求退出合作社,并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形成了农民退社的大风潮。
11、1956年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由土地农民所有改为农村集体所有。
12、从运动历史地位出发,对这场运动作了总体的评价,特别指出了这场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关键词:互助合作农业合作化初级社高级社。
13、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继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的又一场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4、通过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就能有效地把广大农民经由经济纽带组织起来,这是我国新型的农业合作化。
15、正文第一章从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析了1953年至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社会动员选择的特殊性。
16、它不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的,暴风骤雨式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7、在这一特征的规约下,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中的爱情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18、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背景以及合作化的不同阶段也作了具体分析。
19、农业合作化后期和人民公社时期公有公用的农地制度;(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公有农用的土地制度。
20、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业领域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新合作化热潮。
21、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合作化机械化;
22、结果表明,走农户合作化道路是我国农村现阶段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迁的最优制度选择。
23、这种不同意见,在目前,主要地表现在关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上。
24、最后,文章重点论述了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赤桥村进行重建与整合的具体实践过程。
25、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利因素对建国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重大偏差和失误有着一定的影响。
26、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八十年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其效果都因是否遵循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而明显不同。
27、大众传播的强大效果理论对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心理和行为取向提供了若干解释。
28、文章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进行归纳,指出优缺点,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9、当时党内囿于不同的社会主义观及对农业合作化的不同理解,在发展农业的制度选择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思路。
30、过渡时期是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形成时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