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生活在这纷扰的世界,难免会有很对让人伤感、愁苦的事情,为了工作、为了学习、为了家庭、为了未来……

可以说,在人类千百种情绪中,只有愁,能表达一种无奈之感,能体现人类对于失去、离别、现实的惆怅与丝丝期盼。但是,每个人对于这样一种的一种情绪,其中的滋味是因每个人的心境、成长环境、阅历等而异的。

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很多经典的诗句都将这样的一种特定的人类情感、情绪描绘得精彩纷呈。“愁”在我国历史上的古典诗词中沾到的比重相当大。

譬如在李煜笔下的愁是那样的多,就像一江春水一样流向远方,不可断绝;王昌龄的那句“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将游子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勾勒得如此凄婉;而李清照眼中的愁却有了形状,“绿肥红瘦”的愁滋味有几人能够体会呢?在刘禹锡笔下的愁却又是那样的令人感动——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可以看出,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表现愁绪的作品数不胜数。

今天小赫赫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王勃一首经典的写“愁”之作——《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在这之前,王勃由于一篇斗鸡的“新闻稿”——《檄英王鸡文》惹怒了唐高宗,后者认为这是王勃在扰乱朝政。就这样,王勃被发配到了当时的荒凉之地——西蜀。客居蜀地的王勃本来想着将内心的愤懑寄托在这蜀地的山水之间,可是反倒是这些山水给他平添了很多的愁绪与忧郁。王勃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身为一个天涯游子久居他乡的思乡之愁。

前两句的拟人与移情手法。

开头两句即以长江作为自己表达内心忧愁的媒介,并给予了长江以人格感情,当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对这样典型的拟人与移情手法也就了然了。

这两句的本意是:长江水好像知道了我的遭遇——被长期滞留在荒凉的蜀地而也感到伤心悲痛,因为我在山上望去,长江水已经不流了。烟雾笼罩的长江水隔断了我与故乡,那里时时刻刻都在盼着我回去呢!

开头这两句运用高妙的手法,一方面已长江水作为起兴,另一方面在低沉哀愁的背景下奠定了全诗“愁”的基调,虽然没有一个愁字,但是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在作者愁绪面前的停歇以及万里故乡对他的召唤都另我们感受到遥遥无期的思乡之愁,似有李煜之风。尤其是在末尾的“思”字就写出了归去之难,无论是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还是亲人对自己的惦念,双方的情感在这万里浩渺烟波的山水之间的难以传递的。将诗中蕴含着的愁绪之情推向了高峰。

读到此处,我们才发现,这首诗是先抒情,后写景。这样的写法让读者似乎找不到哪里是景哪里是情,在这样的情景交融之间体味着作者无限的“羁旅之愁”。

后两句本意:站在山上观长江之水已经让我很伤感了,更何况此时的秋风在山中肆虐,将树上、地上的枯叶全部吹起,飞舞在山中。

显然,这两句诗是王勃对眼前环境和景色的描写。在遥不可及的故乡面前,思念总是徒劳的,但是现在再加上山中这万物衰落的秋景,无形中增添了诗人思乡的愁绪。同样,在这两句中也是没有一个“愁”字。字字都在写着诗人内心的乡愁,每一个字都将秋景中的萧瑟、飘零转化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每一个字都浸染着作者无限的“羁旅之悲”和“思乡之苦”。

纵观王勃的这首《山中》,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王勃运用这简练的20个字就写出了自己久客思归的愁苦心境,将自己内心的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对这首《山中》的这样评价:寄兴高远,情景俱足。

即王勃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了一个生动、开阔的自然画面中,以此来达到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短短的4句诗中,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这是王勃水平的高超之处,而且他将愁得意境描绘得如此的辽阔高远又是古诗文中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