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刘禹锡关于金陵的咏史诗。共有五首,这里选了其中最有名的第一、二首。第一首咏“石头城”,第二首咏“乌衣巷”。高棅的《唐诗品汇》评价《石头城》说:“意在言外,寄有于无。”这怎么理解呢?《石头城》不同于《西塞山怀古》,它完全脱离了对具体史实的描绘,诗歌描写的是石头城夜深月照女墙的寂寞景象,全部都是景语,但是它包含着作者很多的言外之意。石头城是三国孙权所筑,所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本来是凭借长江天险的要塞之地,但是现在城空国故,六朝繁华也已经成为过往,江山依旧,而人事全非,这就具有一种普遍的历史涵盖性。
这组怀古诗名为《金陵五题》,其中包括五首诗,分别为: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 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此诗通过对陈后主的奢侈荒淫生活以及六朝繁华景象转瞬即逝的描写,总结了一代兴亡的教训,抒发了回顾历史的感伤情怀,既有怀古伤今之情,亦有以古劝今之意,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这样就避免了以枯燥的议论讥评古人古事,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此诗咏唱金陵(今江苏南京)的一处佛教古迹。全诗四句,首句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讲法人数的众多以及态度的虔诚,后三句笔锋一转,描写生公身后的萧条情景。其章法是前一后三式,即前一句盛,后三句衰,结尾“一方明月可中庭”最为人所称道。
此诗咏唱金陵的一处佛教古迹。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刚到苏州时,由于不被了解,无人听讲,于是就对着石头讲了起来,结果石头都受了感动,点头赞许。“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谚语,就是说的这件事。可以想见,生公在金陵的传法活动也一定是非常热烈的,所以有“生公说法鬼神听”一句。不说人听,而说鬼神听,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讲人数的众多和虔诚,这是深入一层的写法。但后三句却由热变冷,转写生公身后的萧条。萧条的标志是,当年的讲堂现在已经一片冷清,连夜间都不用上锁了。那庄严的高座,已是布满灰尘,无人过问。末句“一方明月可中庭”,说一方皎洁的月色,洒在庭院之中,恰好形成别具一格的优美景象。寻常之景,写来却觉别有韵味。“可”字用得妙,增添了景色的迷人之象。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江令”指陈代的亡国宰相江总。江总字总持,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华被梁武帝赏识,在陈朝更官至尚书令,却不理政务,每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宫,制作宫体艳诗,荒嬉无度。陈亡后,江总一度入隋为官,后来放归江南,“南朝词臣北朝客”就是对他这段人生经历的概括。此诗是借凭吊江令宅,指出“狎客词臣惑主误国”这一导致南朝灭亡的原因,却先站在江总的角度,写他从北朝归来时所见凄凉景象:秦淮河再也不见昔日笙歌缭绕、灯影凌乱的繁华,只有碧青的河水静静流淌。江总是亲眼见证了故国兴亡的人,兴亡之事又与他的所作所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刘禹锡来到江总黯然度过余生的地方,池台依旧,竹树森森,他又成了见证历史兴亡的又一位诗人。诗中秦淮碧水与池台竹树这两种穿越历史、延续至今的景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江总当日的凄凉与诗人今日的惆怅。
在这组诗里,刘禹锡写了一个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刘禹锡在自序中,写了这五首诗的来历。
我少年时,常在江南游历,却从来没去过金陵,十分遗憾。后来,我在和州做官,离金陵那么近,每每翘首眺望。恰好,有朋友写了《金陵五题》,我看了之后,感慨万千,突然来了灵感,于是写下这五首《金陵五题》。好朋友白居易看了我写的《金陵五题》之后,赞叹良久,说《石头城》这一首的“潮打空城寂寞回”最好,以后的诗人也写不出来。我觉得其余四首虽然不及这一句,但也很不错啦,当得起白居易的夸奖 。
南京古称金陵,又称秣陵,在魏晋南北朝时,曾经作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都城,是六朝故都。
历阳,即和州,刘禹锡曾任和州刺史。
金陵曾是繁华昌盛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金陵早已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
刘禹锡在这组《金陵五题》中,以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这组诗共五首,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最为后世称道。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