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
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官名),“八司马”当中,有两个是有名的文学家,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擅长散文,刘禹锡善于写诗,两个人又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一回,柳宗元被派到永州
(今湖南零陵),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永州和朗州都在南边,离开长安很远,那时候还是荒僻落后的地区。要是换了一些想不开的人,心情是够难受
的。幸好他们都是很有修养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作为是正直的,失败了也不那么懊丧。到了那里,除了办公以外,常常游览山水,写写诗文。
两个人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觉得这些都是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做官。
刘禹锡回到长安,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
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批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刘禹锡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
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写了一首诗,著名的《玄都观桃花》就是在他回到长安后写的: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被公认为讽刺权贵,其中让权贵们暴跳如雷的点在于,“桃树”是对他们的暗喻,这些争名逐利里的人都是我刘禹锡的后辈,狂妄之情溢于言表。
宪宗览之,更是怒不可遏。宪宗与刘禹锡多有旧日恩怨,德宗李适驾崩后,他并不是刘禹锡党派想立的皇帝,因此,即便十年后得以召回,其所基于的好感仍是非常脆弱的。一怒之下,宪宗又将其贬为播州刺史(今贵州遵义)。
又过了十四年,刘禹锡回到长安,担任礼部的官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已经换了四个,由宪宗、穆宗、敬宗而至文宗,人事随主政者而多有变迁。
刘禹锡再度游玄都观,写下另一名篇《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方圆有一百亩的玄都观内,一大半却长满了青苔。这个时候桃花已经落英满地,树上连一朵花也看不到,园中开满了金色的菜花。当年栽种桃树的道士,如今去了哪里呢?当年站在这里赏桃花的“刘郎”又回来了!当年游人如织的桃花林,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园中很多地方因为没人涉足,而长满了青苔。当年风光一时的桃花,如今踪迹皆无,代之以满园金色的菜花。
当年的反对派已经树倒猢狲散,而我们这些当年被排挤的人,又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纵观这两首写自同一个地点“玄都观”的诗,表现了诗人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充分展示了诗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这次回来后,刘禹锡的仕途比较顺利,一直做到了太子宾客。在社会上的名望也是空前高涨。
后人的评论很有意思,讲刘禹锡“性情刚直”,拥有“不屈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论及这首《再游玄都观》时,大部分观点都是说,刘禹锡有意重提旧事,是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其中所流露的,是轻蔑与乐观,是继续战斗下去的执着。
这个解释稍微有些偏激,但若要细究,我其实也说不准其中究竟带有什么样的感情。
赋予文字一定的形变空间,我觉得是读者应当有的素养。所以在《玄都观桃花》里,假如不听从他人的过度诠释,我根本看不出什么嘲讽之意。
刘禹锡为《再游玄都观》写过一个伤情小序,其中特意再讲过元和十年初次游览玄都观桃花的场景: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
言语之间,有替自己开脱之意,像是在强调《玄都观桃花》只不过在记叙一时的现实。小序中还提到:
“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到了晚年,诗人刘禹锡再一次来到令他难以忘怀的“玄都观”。不过这一次不是春天赏桃花,而是冬天来这里赏雪。望着满园枯枝,天空中迎风飞舞的雪花,诗人又动笔写了一首《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
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刘禹锡人到晚年,诗词的语句也没有了当年那股十足的“火药味”了。一来与年龄有关系,二来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是密不可分。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首诗是酬谢友人的一首诗,如果再写那些“剑拔弩张”诗句,就有点不合时宜了。这就是刘禹锡在玄都观写的3首诗,前两首斗志昂扬,第3首与前两首大不相同的原因。
可惜是日大雪纷飞,不再是春天。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