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栀子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先秦时期作为黄色染料广泛应用在服装上。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鲜支黄砾”之句,鲜支即栀子;《汉书》记载汉有栀茜园,《晋书》记载:“晋有华林园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这些都说明栀子我国园林栽培历史悠久。
栀子花六瓣平铺,更有重台,花色洁白无瑕,花香清新馥郁,沁人心脾,从春天到初夏,次第开放,花期长,花香持久,即可观叶观形又可观花品香,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诗词歌赋的常咏之物,也促就了一首首优美的诗词,千古流传。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唐: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这首诗是刘禹锡(772年—842年)和令狐楚(766年-837年)关于栀子花的和诗,有些解释认为令狐相公指的是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795年-879年),然而在唐代,尊称“相公”指的是宰相,令狐绹在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才起任宰相,而此时刘禹锡已经作古,因此不可能是令狐绹。
而是令狐楚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而且刘禹锡和令狐楚有多首诗词交往,不少有官职尊称,比如山南令狐仆射、郓州令狐相公、天平令狐相公、太原令狐相公、宣武令狐相公、留守令狐相公等,都和令狐楚历年任职相同,而且令狐楚和刘禹锡年龄相仿,二人交往频繁,相和诗词极多,令狐楚的文集碑文皆由刘禹锡撰写,比如《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序》、《东都留守令狐楚家庙碑》等等,因此可以断定,这首诗的令狐相公为令狐楚。
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长于绝句,尤善四六骈文,其诗“宏毅阔远”,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史称“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可惜其咏叹栀子花的原诗没有流传下来,只能看到刘禹锡的和诗。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刘禹锡的栀子花诗。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蜀国”指的是四川,“越桃”指的是栀子。从内容来看,此诗为相和令狐楚的诗,因此分析创作时间当为令狐楚开成元年(836年)任职山南西道节度使时所作。栀子花开为初夏,此时四川春天的花已经凋零,因此才有“花已尽”一说。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琼树”传说中的仙树,“玉京”指的是天帝居住的宫殿。诗人用传说中的白色仙树形容栀子花的洁白高雅,超凡脱俗,用上天宫殿特有的香气来形容栀子花的浓郁芬芳。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同心”指的是相知交心,相同追求,共同爱好。同心在古代有多重意思,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另一首著名的咏叹栀子花的诗词,那就是南朝(梁)著名女诗人刘令娴的《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刘令娴是著名诗人刘孝绰的三妹,也是南北朝著名的女诗人,因为此首诗是写给另一位女子谢娘的,于是被好事者认为是古代最早描写“同性恋”的诗歌,就是因为其中的“同心”一词,其实这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穿凿附会之举罢了。
同心可以做多种解释,刘令娴只不过是表达了相互知心的意思,同这首刘禹锡相和令狐楚的意思相同,如果按照那些人的逻辑,岂不是古稀之年的刘令二人相恋?简直是无稽之谈?!这是题外话。此句的大意为:二人相知相交,友情深后,兴趣相投,我们就欣赏栀子花的花朵,“那忧别叶催”具有双关之意,表面意思是不用对别的叶片的生长催花落而产生忧愁,其实是说明他人是挑拨不了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我们永远是知心挚交。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佳人”在这里并非指的美人,而是君子贤士,屈原的《楚辞·九章·悲回风》有:“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貺。”,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这些诗句中的“佳人”都是指的是高风亮节的君子风采。此句大意是:如果想吟诗作赋,咏叹君子高雅的气度,不必等到寒梅盛开,看到栀子花如此洁白芬芳就完全可以了。
刘禹锡的这首栀子花诗,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栀子花的花期、花色、花形、花香进行象形描写,尤其是对其超凡脱俗和香气四溢的特点进行了热情赞美和讴歌,形神具备,惟妙惟肖,并采用双关手法,寓情于花,借用栀子花的同心之意,来表达两人相交知心的深厚真挚的友情,同时用栀子花赞美令狐楚的高风亮节的品质。
刘禹锡和了这首栀子花诗词不久,在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上溘然而逝,后来刘禹锡为之文集作序以及撰写碑文,尽了知心朋友的义务,而这首诗,不但是古代咏叹栀子花的绝佳诗词,也算是二人友情的最好见证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