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性格刚毅,百折不挠,才华横溢,命运多舛,屡遭贬谪,在外为官二十余年,然而始终不屈,意志坚强,堪称唐代“斗士”。他的诗文大多简洁明快,自然流畅,风格俊逸,雄直爽朗,境界开阔,奋进轻扬,骨力雄健,气势高昂,极富艺术张力。

《百花行》

唐: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

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

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

烂漫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

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这首《百花行》诗,从内容来判断,应该是诗人年轻时所作。刘禹锡一生在长安居住时间并不多,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刘禹锡与政治家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从此开始长达23年的贬谪生涯,基本上很少有机会回长安。因此判断这篇诗文是刘禹锡中举后到贬谪前所作。

《百花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春天的景象和风俗,诗人用许多春天花卉做衬托,最后突出石榴花,表达了内心孤寂之情。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长安作为唐朝帝都,物阜民丰,繁华异常,春天百花开放,人们饮酒行乐,赏花游玩,然而然而在诗人眼里,却感到有点浅薄轻浮。因为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然而京城人们不关心时政,照常饮酒享乐,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让诗人感到无奈。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春天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在春雨拂晓洗濯下,分外妖娆。粉红色的杏花桃花伸出墙头,雪白的李花梨花在角落里相互辉映。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紫色的牡丹芍药和碧绿的松柏翠竹相搭配,风韵雅致;远处的黄色的迎春在篱笆上盘绕绽开,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妙,以至于在繁花丛中,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是好,充满愁闷,犹如袅袅青烟无所依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漫簇癫狂,飘零劝行乐。”,庭院里百花开放,团花锦簇,热闹非凡,荡人心魄,和煦的阳光照在廊庑上,焕发出紫红色的光彩。百花烂漫,行人癫狂,客居长安,孤苦飘零,本来应该及时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这句反折。以上用百花做衬托,说明该及时行乐,然而诗人并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好花不常在,春天易逝,疏忽将过(晼晚指太阳偏西),百花凋零后,绿树成荫,遮盖住池塘楼阁。而这时,唯只有石榴花,分外妖娆,不和群芳争春,初夏开放,聊可以打发寂寞。

《百花行》描写百花盛开状况,用色彩渲染百花的娇艳姿态,最后语意转折,突出石榴花,盛赞石榴花,在百花凋零后,才满树绽放,娇艳似火,独具风姿。表面写景,寓意较深,诗人以石榴花自喻,对百花争艳感到轻浮俗媚。恰如政局繁乱,藩镇割据,然而京城人们却饮酒行乐,得过且过,在乱花丛中喧嚣,却没想到春天很快过去,百花倏尔凋零。

诗人对人们貌似无忧无虑感到担心和无奈,充满忧虑,内心彷徨,忧思难忘,忧国忧民之情蕴含其中,最后用石榴花来慰藉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像石榴花一样,在群芳凋零后,脱颖而出,独占芳奎,大展宏图。

这首诗,对仗工整,措辞妥帖,观察细腻,描写精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春天百花衬托初夏石榴花的娇艳,堪称咏叹石榴花的一首佳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