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古人在创造诗词时,就犹如我们现代记事,有时候当成文章,正儿八经地去写,但有时候,灵感突至,也会信手涂鸦,时不时情到深处,还会给朋友留个小纸条等聊表当时心境。

因而,古诗之中,除了一些大量用典的作品外,还会有一些随意而作的诗作,有一些也因为其唯美的意境而世代流传下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首诗便是这样一首特别之作。

这首诗就是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很著名的一首诗,这首诗的特别别之处在于,和平常的诗不同,它是题在墙壁之上的诗作,据说是王安石在拜访好友杨德逢时所做。

这首诗被选入了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之中,但是后来有人对其中的一句却产生了和课本教学不同的观点。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诗。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虽是破旧的茅草屋,常常去打扫,一样洁净的没有一点点青苔的痕迹。门前花木茂盛、树木成行,这都是庭院的主人亲自动手栽种的。

庭院的外面,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紧紧环绕着农田,迎面的两座青山,似乎在为人们送来绿意。

因此,也不难理解题目的含义。“书……壁”即是写在……之上的意思,类似词中题目在我们以前接触的古诗中也较为常见,比如“题西林壁”。

此诗初步读来,倍感清新悦目,透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那环绕在山水之间的一户农家,透过此番静谧之景,又仿佛看到了一位不沾染世俗的世外道人,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第一句之中,“长扫”中的“长”可以理解为通假字,通“常”,“静”又同“净”,因为主任的经常打扫,而让庭院之中纤尘不染,清新洁净,给人无比的舒适之感,虽未见主人,却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酷爱整洁、洁身自好的人。

但是,虽然在课本学习中,老师经常会给学生作上述解释,看似也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来看,便有人发现其不合理之处了。

有学者认为,此句中的“茅檐”代指“庭院”,本身是有点勉强而为之的。但是若是,茅檐之意,“扫”如果是“打扫”之意,扫茅檐显然是不合理的。杜甫诗中有言“卷我屋上三重茅”,茅檐尚能被风吹起,又如何去打扫?

而倘若“茅檐”可以代指“庭院”,可是扫也不该是清扫“苔”。据科普,“苔”是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绿色湿滑植物,亦是扫不去的。

那么,既然有如此多是不合理之处,又该怎么去解释呢?

“扫”除了本意,还有一个很少用到的解释,为“描画”,而此处的“扫”便为此意。若跳出“打扫”的常用意,此句便可以理解为没有青苔的屋檐,就像是大笔挥舞的一幅巨作。

做这样解释的学者认为,这样的解释少了很多麻烦,也有更深的意蕴在里面,可以体现出房子主人的诗意和文气。

而在诗是后面几句,则继续着力体现此房子所处在的环境,门前是主人亲自栽种的花木,是人为之景,体现主人的勤劳和悠然自得,后两句为自然之景,“绿水护田”“两座青山”,让此处意境更加美好,让人向往。

有时候,我们早学习诗词的时候,多数是为了兴趣,因而只求片面地了解大意便可,在教学中也一样,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往往也会选择原诗中最显而易见的解释,力求让学生感兴趣。

笔者以为,有时简单地理解倒也无妨,只要能达到学习古诗的目的便好,但若是想深入的理解和学习,便要去查阅大量资料,寻找古人生活的蛛丝马迹,尽可能地还原成原汁原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