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盛唐诗人,尤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王之涣只有六首诗作流传下来,但在当时,他的诗名广为流传。
王之涣其他作品选读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品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白日依山尽”描写山衔落日,“黄河入海流”描写大河东流。登上高楼遥望落日,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视线的尽头渐渐消失;山下的黄河滚滚而来,又奔流东去,浅白的语言形象地概括出广阔背景下的万里江山。
诗的后两句是议论,“欲穷千里目”写登临者的一种追求,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要想看到更壮丽的景色就要“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也照应题目,说明这首诗是为登楼而作。
一般来说,诗歌不应该直接发表议论,应该用形象思维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但是这首诗最后的议论不枯燥、不生硬,给人的感觉是前面的景物必然会得出后面的议论,景理交融,密不可分。
好的诗歌,除了景物、议论和抒情,还经常表现出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和时代的风貌。《登鹳雀楼》这首诗不但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时表现出来的远大抱负,更反映出盛唐社会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诗的壮美就是这种时代风貌的体现,让人感觉到一个强大的时代正当方兴未艾,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首诗的价值,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作者要表现的登楼的意义。凡是人生所涉及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来概括,难怪这两句诗在后世被无数次引用,无数次给人以激励和思考!
古诗常识:对仗
这首诗在修辞方面有一个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叫对仗。简单地说,对仗就是诗歌上下句在词性、结构、意义、平仄音韵等方面是相对的。如这首《登鹳雀楼》:
一二句。第一句第一个字“白”是颜色,下一句的第一个字“黄”也是颜色。“白日”是名词性偏正结构,“黄河”也是名词性偏正结构。“依”和“入”都是动词,后面“山”对“海”、“依山”和“入海”都是动宾结构,“尽”和“流”都是动词。
三四句。“欲穷”和“更上”都是状中结构,“千里”和“一层”都是数量结构,“千里目”和“一层楼”都是定中结构。
像这样的对句关系修辞上就叫作对仗。平仄音韵方面的对仗比较复杂,以后再专门讲解。
文学常识: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有一类诗歌,其主要内容是描写边塞的战争和风土人情,包括战争带来的各种离别、思乡、闺怨等题材,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绝句,风格悲壮,格调雄浑,是诗歌中反映盛唐气象的突出代表。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王翰以及这首诗的作者王之涣等。
词语分析:白日
白日在古代诗词中有几个意思:
1、太阳。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白天。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时光。如:
人生百年夜将半,对酒长歌莫长叹。
情知白日不可私,一死一生何足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